常用设计者模式---适配器模式

1、概述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

2、理解

假设已有一个软件系统,你希望它能和一个新的产商类库搭配使用,但是这个新产商所设计出来的接口,不同于旧产商的接口:你不想改变现有的代码,解决

这个问题(而且你也不能改变产商的代码)。所以该怎么做?你可以写一个类,将新产商接口转换成你所期望的接口。


这个适配器工作起来就如同一个中间人,它将客户所发出的请求转换成产商类能理解的请求。这个适配器实现了你的类所期望的接口,而且这个适配器也能和产商的接口沟通。

3. 模式中的角色


  3.1 目标接口(Target):客户所期待的接口。目标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类,也可以是接口。


  3.2 需要适配的类(Adaptee):需要适配的类或适配者类。


  3.3 适配器(Adapter):通过包装一个需要适配的对象,把原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4. 实现方式


   (1)类的适配器模式(采用继承实现)


     (2)对象适配器(采用对象组合方式实现)

适配器模式的类图



一。类的适配器模式

// 已存在的、具有特殊功能、但不符合我们既有的标准接口的类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被适配类具有 特殊功能...");
	}
}

// 目标接口,或称为标准接口
interface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 具体目标类,只提供普通功能
class ConcreteTarget implements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普通类 具有 普通功能...");
	}
}
 
// 适配器类,继承了被适配类,同时实现标准接口
class 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public void request() {
		super.specificRequest();
	}
}
 
// 测试类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普通功能类
		Target concreteTarget = new ConcreteTarget();
		concreteTarget.request();
		
		// 使用特殊功能类,即适配类
		Target adapter = new Adapter();
		adapter.request();
	}
}

测试结果:

普通类 具有 普通功能...
被适配类具有 特殊功能...


上面这种实现的适配器称为类适配器,因为 Adapter 类既继承了 Adaptee (被适配类),也实现了 Target 接口(因为 Java 不支持多继承,所以这样来实

现),在 Client 类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并创建任一种符合需求的子类,来实现具体功能。另外一种适配器模式是对象适配器,它不是使用多继承或继承再

实现的方式,而是使用直接关联,或者称为委托的方式,类图如下:


电源适配器,它是用于电流变换(整流)的设备。适配器的存在,就是为了将已存在的东西(接口)转换成适合我们的需要、能被我们所利用。在现实生活

中,适配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中间层来实现这种转换作用。

在上面的通用类图中,Cient 类最终面对的是 Target 接口(或抽象类),它只能够使用符合这一目标标准的子类;而 Adaptee 类则是被适配的对象(也称 源

角色),因为它包含specific (特殊的)操作、功能等,所以我们想要在自己的系统中使用它,将其转换成符合我们标准的类,使得 Client 类可以在透明的情

况下任意选择使用 ConcreteTarget 类或是具有特殊功能的 Adatee 类。

// 适配器类,直接关联被适配类,同时实现标准接口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 直接关联被适配类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 可以通过构造函数传入具体需要适配的被适配类对象
	public Adapter (Adaptee adaptee) {
		this.adaptee = adaptee;
	}
	
	public void request() {
		// 这里是使用委托的方式完成特殊功能
		this.adaptee.specificRequest();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普通功能类
		Target concreteTarget = new ConcreteTarget();
		concreteTarget.request();
		
		// 使用特殊功能类,即适配类,
		// 需要先创建一个被适配类的对象作为参数
		Target adapter = new Adapter(new Adaptee());
		adapter.request();
	}
}


测试结果与上面的一致。从类图中我们也知道需要修改的只不过就是 Adapter 类的内部结构,即 Adapter 自身必须先拥有一个被适配类的对象,再把具体的特

殊功能委托给这个对象来实现。使用对象适配器模式,可以使得 Adapter 类(适配类)根据传入的 Adaptee 对象达到适配多个不同被适配类的功能,当然,

此时我们可以为多个被适配类提取出一个接口或抽象类。这样看起来的话,似乎对象适配器模式更加灵活一点。


5. 模式总结


  5.1 优点



    5.1.1 通过适配器,客户端可以调用同一接口,因而对客户端来说是透明的。这样做更简单、更直接、更紧凑。


    5.1.2 复用了现存的类,解决了现存类和复用环境要求不一致的问题。


    5.1.3 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而无需修改原有代码。


    5.1.4 一个对象适配器可以把多个不同的适配者类适配到同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同一个适配器可以把适配者类和它的子类都适配到目标接口。


  5.2 缺点


    对于对象适配器来说,更换适配器的实现过程比较复杂。

        5.3 适用场景


    5.3.1 系统需要使用现有的类,而这些类的接口不符合系统的接口。


    5.3.2 想要建立一个可以重用的类,用于与一些彼此之间没有太大关联的一些类,包括一些可能在将来引进的类一起工作。


    5.3.3 两个类所做的事情相同或相似,但是具有不同接口的时候。


    5.3.4 旧的系统开发的类已经实现了一些功能,但是客户端却只能以另外接口的形式访问,但我们不希望手动更改原有类的时候。


    5.3.5 使用第三方组件,组件接口定义和自己定义的不同,不希望修改自己的接口,但是要使用第三方组件接口的功能。


6. 适配器应用举例


  6.1 使用过ADO.NET的开发人员应该都用过DataAdapter,它就是用作DataSet和数据源之间的适配器。DataAdapter通过映射Fill和Update来提供这一适配器。


  6.2 手机电源适配器

生活中的例子:

在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电源适配器,如手机适配器,我们的家用电源是220V的,但是,对于手机来说,根本大不了这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电源适配器来为我们提供适合手机的电压。

package com.visionsky.DesignPattern; 
 
public class AdaterDemoInLife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MobilePowerAdapter mpa=new MobilePowerAdapter(); 
        mpa.GetPower10V(); 
    } 
 
} 
 
interface ITarget { 
    int GetPower10V(); 
} 
 
class Power { 
    int GetPower220V() { 
         return 220; 
    } 
} 
 
class MobilePowerAdapter  implements ITarget  
{ 
    private Power power; 
    public MobilePowerAdapter( ) { 
          
        this.power = new Power();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Power10V()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power.GetPower220V(); 
         //将220v转变成10v,具体做法就不写了, 大家明白就行 
         return 10; 
    } 
}


7、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和代理模式的区别

1.简介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英语:adapter pattern)有时候也称包装样式或者包装。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接成用户所期待的。一个适配使得因接口不兼容而不能

在一起工作的类工作在一起,做法是将类别自己的接口包裹在一个已存在的类中。wiki

代理模式:代理模式的定义: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另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

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wiki

2.困惑
设计模式总是通过增加层来进行解耦合,提高扩展性,但是如果我们没法从在这个抽象维度中看出,这个层真正的抽象含义,那么我们很难搞懂一个模式真正

的内涵?我就有这个疑问,这两个东东都是增加了一层,但是这一层有什么区别?

3.理解
很明显,适配器模式是因为新旧接口不一致导致出现了客户端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但是,由于旧的接口是不能被完全重构掉的,因为我们还想使用实现了这

个接口的一些服务。那么为了使用以前实现旧接口的服务,我们就应该把新的接口转换成旧接口;实现这个转换的类就是抽象意义的转换器;

就比如在java中早期的枚举接口是Enumeration而后定义的枚举接口是Iterator;有很多旧的类实现了enumeration接口 暴露出了一些服务,但是这些服务我们现

在想通过传入Iterator接口而不是Enumeration接口来调用,这时就需要一个适配器,那么client就能用这个服务了(服务端只想用Iterator或者只知道这个接

口);相比于适配器的应用场景,代理就不一样了,虽然代理也同样是增加了一层,但是,代理提供的接口和原本的接口是一样的,代理模式的作用是不把实

现直接暴露给client,而是通过代理这个层,代理能够做一些处理;

感悟:设计模式学习应该结合场景,脱离了场景就很难明白这些东西,这些层这么写都是在干什么;其实不管是面向对象还是设计模式,最重要的是抽象,理

解了它在抽象一个什么场景你才能理解本质;


本文参考链接:http://haolloyin.blog.51cto.com/1177454/346128

                             http://blog.csdn.net/jason0539/article/details/22468457

                            http://laughingchs.iteye.com/blog/1166979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