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论

写在前头

学习不是简单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达到效果,我们需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去提高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效率,最终达到自己学习后想要的效果。特别是在我参加工作之后,之前在华为,现在在蚂蚁,都是加班比较多的公司,能学习的时间很少,所以更需要我们用一些方法论,高效地掌握一块知识。

学习路径

这里我把学习分为三个大路径(步骤):学习之前 -> 学习之时 -> 学习之后。

一、 学习之前(先回答几个问题)

WHY 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

问这个问题其实是想让你认清自己,避免学到一半之后突然觉得没学习的必要,那前面就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如果学之前发现自己不需要学,那就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去打几把农药,何乐而不为。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般是想拿到某个期望的结果,例如我学习《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是为了教会自己如何正确投资,大白话就是想赚钱不当韭菜。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你就知道你学习的动力在哪里,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你也会积极的去克服。

WHERE 从哪里学习这个知识?

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让你确认这个知识来源是否靠谱,因为不靠谱的知识学了害人害己,不如不学。

我的回答是个人会倾向于从权威的网站、大型的机构、有背景的个人获取知识来源,因为这些主体为了保证自己信誉,会对自己传播的内容负责。

WHAT 这个知识的总体视图是怎样的?知识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主要是让你明白两点:(一)大体要学习哪几块内容,有个事先的全局了解,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迷茫自己在学什么。就好比走迷宫,如果没有地图的话,就只能通过不断地试探才能走到出口,而如果在进入迷宫之前你就有了地图,那在走迷宫的时候就能游刃有余,因为你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二)挖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联系、知识点与知识的关联关系,确保学习的知识不是一个个小点,而是点成线,线成面,形成一个体系。

我一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都会先看目录,目录里面会把所有知识点罗列出来,并且是按章节组成,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想教授什么,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

WHEN & HOW 什么时候学,具体怎么学?

这个问题主要问的是学习计划,即是否有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否制定的合理。很多同学看到感兴趣的知识后,就会马上投入学习,但是热度一过就再也不继续学下去,往往才学到10%就半途而废。通过规划学习计划,你也知道自己学习这块知识需要多久时间,能有一个预期而不是随缘。

我的回答是一定要有学习计划,并且计划中的任务要细化到每周,这样既能保证学习计划可实施,还可以对进度进行监控及调整。比如我之前学习《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学习计划就是每周学习7节课,平均1天1节课,到周末的时候就会检查进度,如果没有学到7节课,就会少玩几把游戏把没有完成的课程补上。

二、学习之时(充分思考,加深理解)

1.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时候,其推论逻辑是否合理?

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我们习惯了被动的去接收知识,有点囫囵吞枣,所以大众有时很容易被媒体或者舆论带偏。同时为了避免学习到不靠谱的知识(有时权威的主体说的也不一定对,不然怎么会有“打脸”这个词),需要我们去思考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知识点的

这个要求会有点高,所以我一般会读2遍知识点。第1遍全然接受作者说的话,重在理解他在说什么;第2遍才会梳理作者的推导逻辑,重在看他说的对不对

2. 一段话总结该知识点?

每学完一个知识点之后,需要用一段话(最多三句)概括这个知识点一是加深理解,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二是方便后面复习,做到看一眼总结就知道这块内容是什么

3. 是否有与知识点相关的思考题?

我记得小时候上课的时候,非常害怕和讨厌课后思考题,其实是因为小时候学习能力差,而思考题一般都需要通过知识点作为基础,才能得出答案。出书的人希望通过思考题,让我们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只不过那时年少无知

4. 是否有交流知识点的地方?

最常见的就是评论区,在评论区里可以看到其他人对这个知识点的见解,通过互相交流,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 重点总结】 文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合理吗?

总结反思时刻

一,作者讲了什么?


二,作者是怎么把这事给讲明白的?


三,为了讲明白,作者讲了哪些要点,有哪些亮点?


四,对作者所讲,我有哪些发散性思考?
 

五,将来在哪些场景,我能够使用到它?

三、 学习之后(及时输出,巩固知识)

1. 是否有基于个人理解的总结?

学完知识之后,需要有自己的阶段性总结,也可以是全局性总结,主要用于巩固记忆。像我每次学习完知识之后,如果是技术知识那就会写一篇博文,如果是其他知识就会写一篇学习笔记,总结和回顾一下所学的内容。

2. 是否有项目实战去检验知识?

学习知识最终的意义都是要能用得上,不然学它干嘛呢。所以我们最好能有相关项目去实践,一是检验知识是否正确,二是真正把知识用上后,记忆能保留更久。

3. 最后回顾自己是否拿到了最初期望的结果?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回到了最前面的“学习之前”的第一问WHY,如果达到了自己学习的目的,那么恭喜你,如果没有,那么可以进行复盘,防止下次再出现相同的问题。

《通用问题分析框架》

前言

从2016年本科毕业到现在,已经工作了5年,越来越发现活着就是不断地在解决各种问题:工作方面,是跳槽获得大幅涨薪还是留下来提升能力?生活方面,是买NewBalance鞋还是买Nike鞋?投资方面,是买茅台股票还是买乐视股票?买房方面,是买郊区大户型还是市区小户型?

所以,最近也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有一套通用的框架,可以普适地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或至少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指导和思路。如果能找到这个框架,那人生就可以过得更悠然,不会因为某个问题触达到自己的盲区而慌乱起来。

最近在刷公众号文章时浏览到徐远教授的一篇《学者视角和上帝视角》,读完之后,我认为文中描述的就是一套通用问题分析框架,不禁大喜,顺便将这个框架用自己的理解再写出来。

正文

框架公式

框架制约因素

框架公式: 框架公式可能是不完备的,世界是在发展的,可能在出现新事物之后,原有的框架公式不再通用。

收集的信息资料不足: ①搜集资料的功夫没有花够;②什么资料重要,什么资料不重要,受主观影响较大;③有的资料因为各种原因(如保密)不可得。

人的情绪: 大家都是人,都会带一些情绪色彩,这些情绪会影响分析和逻辑判断。

《职业生涯相关知识点总结》

 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崮德:8 个影响我职业生涯的重要技能


 再次强调一下,这个世界上的学习只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学习,一种是主动学习。听课,看书,看视频,看别人的演讲,这些统统都是被动学习,知识的留存度最多只有 30%,不信你问问自己,今天我的专栏中,你记住了多少?而与别人讨论,实践和传授给别人,是主动学习,其可以让你掌握知识的 50% 到 90% 以上。

另外,有很多知识我把其称作为“硬核知识”,这类的知识就像硬核桃一样,相当难啃。就像那些数学公式、计算机底层原理、复杂的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的调度等等,这些知识,你除了死磕之外,没有其它的办法。

不要说,某某技术因为太复杂了所以是“反人类的”,那些“硬核技术”不是反人类的,是“反低能人类”的。所以,别把自己归到那个类别中。要学会不断地挑战自己,挑战自己就是不让自己舒舒服服地像个僵尸一样地活着,而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像凤凰一样在浴火中涅槃重生!

参考资料:

Tags - 吴大山的博客 | Wudashan Blog

《徐远的投资课》学习笔记 - 吴大山的博客 | Wudashan Blog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