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vSphere虚拟化解决方案是很现在业界使用很广的一套虚拟化方案,但是在现在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传统vSphere使用的集中式SAN存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后续vSAN和SmartX出现的原因之一。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存储性能不足
随着虚拟机部署密度不断扩大,对存储的读写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对存储的使用会越来越大。传统集中架构的SAN存储由于控制器是无法扩展的,所以存储性能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存储控制器,造成后续存储性能不足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不能通过扩展存储节点就能解决。
2、数据迁移工作很繁重
传统存储在新增存储设备或者新老存储交替时,都面临着大量存储数据的迁移工作。由于存储未池化,运维人员不得不持续关注和执行数据迁移的工作,保证数据不能丢失和确保数据平衡,工作相当繁重。
3、运维成本大、运维压力大
做过运维的都知道,存储设备本就量大,且都很重要,一故障对业务就会产生很大影响。而传统SAN存储在故障后难以恢复。当存在大数据量的存储故障时,恢复时间要很久,期间对业务影响大的话会受到用户的不断施压。而且在恢复过程中又害怕出现数据丢失,造成蔓延影响。运维成本大、运维压力大。
二、vSAN 与 SmartX 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根据上述背景,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而后续出现的vSAN和SmartX这两种解决方案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但两者有何区别,我们现在来看看。
1、部署的架构对比
①vSAN和vSphere紧耦合部署
都知道vSAN是虚拟化分布式SAN存储软件,在vmware中,它集成在ESXI里,作用是将底层物理盘设备池化为分布式存储池,为vSphere提供存储服务。它的部署依赖ESXI,管理依赖vCenter,是和vSphere紧耦合部署的架构。
所以在部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vSAN、ESXI、vCenter三者的关系,特别是版本要兼容性。
vSAN和ESXI的兼容性
vSAN和vCenter的兼容性
②SmartX ZBS和vSphere松耦合部署
SmartX ZBS作为分布式块存储软件,作用也是提供底层存储磁盘的池化功能。都是分布式存储,都是池化存储池,ZBS和vSAN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于架构,ZBS存储技术实际上是通过运行在每台 ESXi 主机上的SCVM,全称 SmartX Controller Virtual Machine)来管理磁盘。如下图,可以看出它的部署方式并没有紧耦合在vSphere,而是跟普通云主机一样运行在vSphere上,两者独立运行。
2、性能对比
①vSAN性能
vSAN的存储性能加速机制主要通过SSD作为缓存加速IO读写,每台存储设备以磁盘组为单位,其中1块SSD盘作为缓存盘用作加速IO 性能。而另外的1-7块磁盘作为容量盘,结合vSAN主机至少需要1个磁盘组特性,组成缓存盘+磁盘组的模式提供服务。
注:一台vsan最多支持 5 个磁盘组
vSAN 缓存盘机制:其容量按读写需求分为“读缓存区域”和“写缓存区域”两个区域,其中读缓存区域空间占 70%,写缓存区域空间占 30%(无法调整);
注:全闪存场景中,依旧需要配缓存盘,但只用于写缓存,最大容量为 600GB。
②ZBS性能
ZBS 同样是采用 SSD 作为缓存加速 IO 读写,每个 ZBS 主机需要配置至少 2 块 SSD 作为全局缓存加速主机本地所有 HDD 性能。
注:与 vSAN 不同的是,在全闪存场景中,集群不再需要配置缓存盘,并且缓存容量不再区分读缓存区域和写缓存区域,也不无固定比例,缓存更加灵活。
对比项 | vSAN | SmartX ZBS |
缓存盘共享 | 不支持 | 支持 |
是否可添加SSD缓存盘 | 不支持 | 支持 |
缓存盘故障影响 | 磁盘组整体失效,数据恢复量大 | 缓存盘支持互相冗余,影响较小 |
3、数据存储机制对比
①vSAN数据存储机制
vSAN 数据副本采用分布机制,即一个虚拟机的数据分片分布在多台主机中。这样既保障了云主机的可迁移性,也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还有利于数据恢复,所以 vSAN 认为数据本地化并没有必要。
②ZBS数据存储机制
ZBS的数据存储考虑的是“数据本地读取路径最短”、“性能更好”等因素,因此提供了数据本地化的功能。当虚拟机写入数据时,会优先在虚拟机上写一份数据,然后主机上再写一份。这样做可以保证虚拟机读取数据时可以在本地完整读取数据,无需跨网络读取,有效降低延时。也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注:在虚拟机发生迁移后,系统将自动感知,并在 6 小时后自动触发数据迁移,在虚拟机新目标主机上重新形成完整副本,保证数据本地化的持续有效。
4、数据安全性对比
①vSAN
vSAN通过将硬盘切分为更小的存储单位 “component”,然后再将跨主机的多个 component 通过网络组建新的RAID 组,这种方式就是常说的的RAID2.0技术。这种方式提高了磁盘的并发访问能力,也更加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不会因单块盘故障,造成数据丢失。
如下图,数据文件副本分别放置在主机 2、3 上,即使面对其中一个主机故障,依然可以访问剩下的一个副本;而为了防止网络故障产生的脑裂情况,则会为每组副本提供含一个见证(witness)文件,它需放置在另外一台主机上(不能与前面 2 个数据副本放置在同一主机)。
当主机发生故障,系统通过冗余副本重建 RAID,恢复数据保护级别。
注:这种机制在只有 3 台主机组成的集群中存在缺陷:由于 2 个数据副本和 1 个见证需放置在 3 台不同的主机上,当出现一台主机故障时,集群仅剩 2 台主机。这样则无法重构 RAID,数据保护的级别降低,存在数据风险。
②ZBS
SmartX ZBS 数据安全性采用的技术为:元数据服务+副本的技术,且支持 自定义1/2/3 副本策略,管理灵活。
该技术原理是:将虚拟磁盘切分成为多个小的数据分片(256MB),以 2 副本策略为例,每个数据分片都包含 2 份副本。而由于本地数据副本的机制,则将数据在虚拟机写入一份,在主机写入一份。而元数据服务的作用就是记录数据分片各种信息,包括存储位置、数据状态等。与 vSAN 的机制区别在于他不需要见证文件,所有的数据存储管理都交给了元数据服务。
注:在SmartX这种机制下,某个主机遭遇故障,依然能正常触发数据恢复,数据的保护能力比vSAN会高一些。
5、vSAN和SmartX ZBS的其他对比
对比项目 | vSAN | ZBS |
可靠性考虑,集群最少主机数 | 4台或以上 | 3台或以上 |
数据恢复 | 需等待60分钟 | 立刻触发 |
数据恢复速度 | 较慢 | 多节点并发,较快 |
数据平衡 | 手工执行 | 动态平衡 |
在线升级 | 在线滚动升级,虚拟机需在线迁移后,将主机设为维护模式 | 在线滚动升级,虚拟机无需迁移 |
笔者结语
vSphere 超融合解决方案的基础上,vSAN 和 SmartX ZBS是两种不同的解决传统SAN存储问题的方案方法。vSAN 并不是 vSphere 超融合的唯一思路,ZBS 在此场景下,也有不少突出的优势,为大家提供了另一个选项。当然具体场景使用具体产品,这边仅供学习参考。
素材来源:https://www.smartx.com/,供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想错过文章内容?读完请点一下“在看”,加个“关注”,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期待您的一键三连支持(点赞、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