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阶段:基础架构与策略设计
1、资产识别与威胁建模
建立数字资产清单,按业务价值划分核心系统(如CRM、ERP)与一般系统,标记敏感数据存储位置
基于STRIDE威胁模型分析潜在攻击面,形成包括勒索软件、供应链攻击等新型威胁的TOP10风险清单
2、安全策略框架搭建
制定《网络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分类保护规范》等制度文件,明确数据加密等级与传输要求
采用零信任架构,实施基于SDP(软件定义边界)的动态访问控制,消除传统网络边界盲区
二、技术防护层:立体化防御部署
1、网络边界防护
①防火墙(Firewall)
通过预定义规则控制网络流量,实现IP/端口过滤与安全域划分,支持ACL访问控制及防御端口扫描
②下一代防火墙(NGFW)
支持深度包检测(DPI)和威胁情报联动,如Cisco ASA、Palo Alto Networks
集成入侵防御系统(IPS)阻断SQL注入、DDoS等攻击
③Web应用防火墙(WAF)
防御OWASP Top 10漏洞(如SQL注入、XSS),支持敏感数据动态脱敏与CC攻击防护
④网闸(GAP)
通过摆渡芯片实现内外网数据单向传输,支持内容格式白名单控制(如仅允许.txt文件)
⑤流量分析工具
Wireshark实时抓包解析网络协议,识别异常流量
Nmap用于网络拓扑扫描与端口状态监控
2、漏洞与威胁管理
①漏洞扫描系统
Nessus检测系统漏洞并生成修复建议,覆盖CVE数据库
OpenVAS提供开源漏洞评估,支持合规性检查
②渗透测试套件
Metasploit模拟攻击验证防御体系有效性
Burp Suite检测Web应用漏洞(如XSS、CSRF)
3、终端与数据防护
①端点安全系统
域智盾实现屏幕监控、U盘管控与敏感数据加密
Symantec Endpoint Protection提供病毒查杀与行为分析
②密码与权限管理
Bitwarden生成并存储高强度密码,支持多因素认证
IAM系统(如Okta)实施RBAC角色权限控制
4、无线与移动安全
①无线网络防护
Aircrack-ng检测WPA/WPA2加密弱点,防止非法接入
企业级AP配置802.1X认证与流量隔离
②移动端管理(MDM)
Microsoft Intune管控设备策略,远程擦除丢失设备
MobSF检测APP代码漏洞与数据泄露风险
三、运营管理机制
1、安全运维体系
建立漏洞全生命周期管理:Nessus定期扫描→JIRA工单分派→72小时内修复验证
通过SIEM平台聚合防火墙、IDS等日志,设置异常登录、数据批量导出等200+监测规则
2、人员管控措施
实施RBAC权限模型,关键系统操作需审批+动态令牌二次认证
每季度开展钓鱼邮件模拟演练,将误点击率纳入部门KPI考核
3、应急响应机制
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分级处置预案》,明确勒索病毒、DDoS等场景的处置时限(如一级事件30分钟响应)
定期演练数据恢复流程,确保RTO≤2小时、RPO≤15分钟
四、持续优化路径
1、攻防能力验证
每年开展红蓝对抗实战,重点检验横向移动防护、供应链攻击检测等能力
引入ATT&CK框架评估防御覆盖度,确保TTPs检测率≥95%
2、生态协同建设
对接国家级威胁情报平台(如CNCERT),实时获取新型攻击特征
采用信创技术栈(如鲲鹏架构安全设备),实现芯片-系统-应用的自主可控
总结
不同企业对应用情况不同,所需要构建的安全体系标准可能存在一定出入。但有些也就大同小异,一般建议初期重点投入边界防护与终端管控(占预算60%),中期强化数据安全与监测响应,后期采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方式不断优化安全体系,确保能达到想要的标准。
不想错过文章内容?读完请点一下“在看”,加个“关注”,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期待您的一键三连支持(点赞、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