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测试模型
1.1、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
在1970年人类整理了第一个软件生命周期,即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也叫瀑布模型。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每个阶段规定文档需进行评审。
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调研)
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的及可行性。制定项目总体开发计划
2.需求分析
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客户的需求,输出需求规格说明书终版(原型图),提交评审
(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的职责:①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②需要召开一个需求分析会议(评审),让测试与开发人员明确接下来产品该如何做)
3.设计
把需求分析得到的结果转换为软件结构和数据结构,形成系统架构
概要设计: 主要是架构的实现,指搭建架构、表述各模块功能、模块接口连接和数据传递实现等项事务
详细设计: 对概要设计中表述的各模块进行深入分析等,其中需要包含数据库设计说明
4.编码 — 功能的实现
按照详细设计好的模块功能表,编程人员编写出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
5.软件测试
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跟黑盒测试两种。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单元测试:主要是测试程序代码,为的是确保各单元模块被正确的编译,比如有具体到模块的测试,也有具体到类,函数、方法的测试等。→一般是开发来完成
集成测试:单元测试后,将各单元组合成完整的体系,测试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数据能否正常传递。→比如说登录和充值这两个功能是否能够连通
系统测试:把软件系统搭建起来,按照软件规格说明书中所要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