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字节飞书CEO谢欣发全员信,宣布进行新一轮组织调整,飞书团队将精简团队规模,更重要的是要回到初创公司的day1状态。
据悉飞书目前总共5000人左右,预计此次优化1000人约占比20%
2月14日,思科宣布优化约4300人!
1-2月里,阿里旗下国际电商Lazada宣布计划优化2000人!微软宣布2024年度将优化1900人!
互联网公司优化信息层出不穷,“广进计划“、”35岁大龄危机”似乎就是互联网行业的代名词,每年都能看到不同体量公司基于各种理由进行人员”优化“,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优化“这个词越来越像是贬义词,而越是这样,焦虑和内卷也就越严重。。。
因此无论大中小厂,应届生在部门和岗位的选择都需要谨慎考虑,如果没有了解清楚部门情况,不排除未来裁员的闸刀会架在自己脖子上,那么如何选择和考量公司、部门、小组的情况呢?
通常需要考量这些点:业务是否核心、部门人员流动情况、部门老板的情况、小组同事氛围等......
核心业务往往意味着部门盈利高,资金充足,因此发生裁员优化的概率要远小于非核心业务;
部门人员流动往往意味着业务是否稳定、团队氛围是否好;
部门老板的情况意味着部门团队能否走得远、团队氛围是否好;
下面简单聊聊一些考量的具体方式:
1.网上看风评、问内部员工
如果某些公司或者部门风评不好,通常能在网上看到有员工劝退和爆料的帖子,有些帖子的真实性还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很真实地了解到内部情况:比如老板是否PUA、加班情况多严重、同事氛围有多勾心斗角等等。
也可以礼貌询问一下这些内部员工相关情况、业务情况等等(千万不要上去就打听他人的部门叫什么、他人的个人信息等等)
同样也可以自己去发帖询问公司和部门的情况,一般情况总会有人说正常,也总会有人劝退说不好,所以需要自己判断劝退的人到底多还是少。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故意抹黑,所以都需要认真鉴别真伪。
2.不要盲目追求title
先讲几个的公司的例子(信息源于网上,不代表个人观点~):
2020年来,协同办公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飞书人员规模从 2021 年的超 2000 人,增长至最高 6000 人左右。近两年,飞书在逐步收缩人员规模,如今飞书员工人数控制在 5000 人左右。
一个协同办公软件居然增长到6000人左右,而2021、2022年就有人爆料飞书团队存在裁员的可能性,但是仍然有着大批的应届生选择加入飞书,不出所料,陆陆续续传出了飞书裁应届的事情。
顺丰集团前两年裁应届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许多内部员工早已跑路或苟存,劝退贴非常多,同样每年都有应届生去,每年都有应届生被裁员。
裁应届对校招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没有应届身份后无法走校招,社招经验又不足。
而很多同学为了所谓的大公司的title,也不去考虑业务是否稳定,会不会裁员等各方面因素,一股脑挤进某些风评一般甚至很差的部门...
要知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有的公司可能规模一般,但是人情味足,不裁员、加班少;
有的公司可能很大,但是部门业务可能并非核心业务,盈利一般,但是胜在业务稳定、人员流动少;
3. 提前实习
如果说想了解部门、小组的氛围,最好的方式无疑就是提前实习,亲自去体验感受~
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毕业一入职就像深入大海而无法上岸的情况,情况不对也能及时跑路。
对于程序员来说,编程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绝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学会具备抗风险能力和投资自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