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单机模式(独立模式) =》网络互联模式
从计算机通信到信息通信 =》计算机网络用于连接每一台计算机
1.2批处理系统:批量处理事先用卡带或磁带存储的用户程序,按一定的顺序
分时系统(Time Sharing System),多个终端与同一个计算机连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的系统,计算机通信使用通信线路连接(早期)=》20世纪70年代初期,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
1.3 协议就是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时事先达成的一种"约定",使不同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
分组交换协议:分组交换就是将大数据分装为以包为单位的邮包交给对方
报文首部:源主机地址和目标主机地址,分组序号
通信协议中,通常会规定报文首部应该写入哪些信息
1.4 ISO(International Organzation for Standards)制定了一个国际标准化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对通信系统进行了标准化
1.5
物理层:负责0,1比特流(0,1序列)与电压的高低,光的闪灭之间的互换
数据链路层:负责物理层面互连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
网络层:地址管理与路由选择,寻址
传输层:管理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负责可靠传输
会话层:复制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以及数据的分割等数据传输相关的管理
表示层:设备固有的数据格式和网络标准数据格式的转换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规定应用程序中通信相关的细节
1.6 通信传输实际上是通过物理的传输介质实现的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就是在这些通过传输介质互连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处理,相互直连的设备之间使用地址实现传输,这种地址被称为MAC地址
1.7 面向有连接型:在发送数据之间,需要在收发主机之间连接一条通信
面向无连接型:不要求建立和断开连接,发送端可于任何时候自由发送数据,有目标地址就行,无需确认对端是否存在
电路交换:计算机《= 交换机 =》计算机,但如果并发用户数超过交换机之间的通信线路数,无法通信
分组交换:让连到通信电路的计算机将所要发送的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之后分别发送,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分组交换过程:发送端计算机将数据分组发送给路由器,路由器收到这些分组数据以后,缓存到自己的缓存区,然后再转发给目标计算机,分组交换又称蓄积交换
单播:1对1
广播:1对多
多播:1对特定的多
任播:1对多中一台特定
1.8 地址具有唯一性,ip地址具有层次性(国名,省名,市名,区名)
MAC寻址参考地址转发表,而ID寻址中所参考的叫路由控制表
路由器包含路由控制表,交换机包含地址转发表
1.9 传输速率高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有多少,传输速率又称作带宽,带宽越大,网络传输能力就越强
网卡(网络接口卡,NIC): 连接网络
中继器:物理层面上延长网络的设备,对减弱的信号进行放大和发送,不支持传输速率不同的媒介之间的转发,多个端口的中继器称为中线集成器或集线器
网桥/2层交换机: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帧,并将之存于内存,重新生成后信号转发到相连网段
自学式网桥能够判断是否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相邻的网段,交换集线器属于网桥。
路由器/3层交换机:根据IP地址进行处理,连接不同的数据链路,分担网络负荷,甚至网络安全
4~7层交换机:分析收发数据,并对其进行特定的处理,包括负载均衡器
网关(传输层到应用层):转发数据,数据转换,读取各种不同的协议后,对它们逐一进行合理的转换,再将相应的数据转发出去,包括代理服务器;防火墙
1.10 数据中心由大型服务器,存储以及计算机网络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