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省,宿州市接连召开高端绿色食品(预制菜)暨肉牛产业发展推进会,省政府还将肉牛产业生产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和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充分反映了省市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怎样抓住“政策向好、市场亟需、产业发力”的战略窗口叠加机遇,高快速端绿色食品及肉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萧县紧围绕“宿州市百万头肉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重塑产品链、技术链、价值链,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锚定肉牛羊全产业链发展目标,紧盯“做大总量、做长链条、做优品牌、做强基地、做足要素、做活特色”六个关键环节,推进肉牛羊产业快速起势、高效发展新路径。
坚持高位推动,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工作中,萧县抢抓全省正在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羊振兴计划的政策机遇,从政策制定、项目实施、土地保障、技术服务等方面综合发力,全力破解肉牛羊产业发展瓶颈,形成农户繁育、大户育肥、企业加工、协会流通的良性循环,促进肉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萧县明确了相关单位的推进职责:自然资源局做好养殖用地的供给,摸排全县可利用土地,做成图斑,简化用地手续;市场监管局做好养殖企业服务工作;投资促进中心加大招引力度,把省内外肉牛羊大型企业和头部企业引入萧县;生态环境分局做好养殖污染治理的监督;财政局做好相关支持资金的保障工作;统计局和调查队做好肉牛羊统计工作,与农业农村部门沟通协商好,以防数字不一致。
坚持龙头带动,壮大产业发展规模
创建了以“因地制宜、基地支撑、标准生产、规模发展”的工作主线,外引内联培育、盘活和扶持一批大中小相辅并存、产业链环优势互促的肉牛羊产业龙头企业,遵循“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不断壮大基地规模。
制定了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预制菜产业市场端、原料端、加工端、研发端、金融端纵向联合,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预制菜产业集群。推行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做到政策集成、要素集聚、资金集中,助推“萧字号”绿色食品做出品牌、走向市场。
坚持科技驱动,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建立健全了产学研联合育种机制,开展院校企合作攻关、推动产教研成果转化,争创省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个、肉羊标准化示范场3个。指导督促核心场和基础群场配合做好肉牛羊新品种选育工作,紧抓母牛羊基础群选育、建档、两病监测、性能测定,带动提高肉牛羊养殖水平。
持续开展养殖设施产权抵押贷款,大力推行活畜“育肥贷”等金融产品,支持企业到银行贷款开展母牛羊繁育、肉牛羊育肥活体抵押,抓好农业保险“扩面提标降费”工作,开展肉牛羊产业品种保险,最大限度降低养殖业风险。通过大数据平台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开发共享,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找切入、抓关键、破难点,全力实现肉牛羊产业智慧化、数字化发展大跨步迈进。
坚持生态互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推行了一手抓保供给、促增收,一手抓保环境、护生态的工作机制,推动产业提质和环境增效双赢。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治理路径,以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为主向,推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综合利用的粪污处理技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确保全县肉牛羊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维持在95%以上、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中国牛羊元宇宙:中国牛羊元宇宙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