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于全生命周期(LCA)绿色产品的顶层设计、制造实现和终端服务,到全面践行绿色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自觉把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决策和生产经营全过程;从创新实施特大型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的源头“减碳”,到炼钢“全三脱”工艺过程的稳定“控碳”,到全球首例“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的“碳循环”高效转化、梯级利用……多年来,首钢京唐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整体布局、细节把控,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之路,为中国钢铁企业从绿色制造向制造绿色的深层次迈进,为新时代中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出了“首钢智慧”。
发挥禀赋优势赋能绿色运营管理
钢铁行业的绿色制造不仅仅是环境的绿色化,更重要的是产品、资源和过程的绿色化。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制造业中碳排放量的大户。因此,钢铁行业成为各地落实碳达峰要求及降碳的重要领域,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钢铁企业绿色发展不仅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且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首钢京唐副总经理吴礼云说。长期以来,首钢京唐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系统管控”的方针,努力探索以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推进节能减碳和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记者了解到,首钢京唐被第一批列为钢铁行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企业,获得了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荣誉称号,引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首钢京唐坚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能源环保管理,建立了能源环保管理网络,实行总经理全面负责,主管副总经理具体组织,能源与环境部牵头实施的管理体系。成立能源与环境管理委员会,建立公司、职能室、作业区三个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集中一贯制”管理,构建了结构扁平、精简集中、运行高效、环境清洁的能源与环境管理体系,实现了专业管控与生产一体化。
与此同时,建立智慧化的生产管控中心,通过智能辅助决策功能和日益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全公司能源介质的统一调度和能源系统平衡。在这里,能源管控直接面向作业区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根据能源产品生产、销售现状,整合资源,使生产和销售有机结合,统一协调,实现一体化的营销和管理。
“碳达峰、碳中和无论对企业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吴礼云说。
推动绿色发展,需要每一家企业都从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一点一滴做起。首钢京唐大力运用技术创新手段,全面推行绿色运营体系建设,加快自身节能减排。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绿色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抓住机遇,贯彻全过程节能降碳理念,将绿色低碳技术嵌入其中,推行全过程绿色制造,为钢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记者来到首钢京唐能源与环境部,部长陈恩军说,“近年来,首钢京唐绿色低碳发展蹄疾步稳、驰而不息”。
在实施节能减排改造过程中,首钢京唐坚持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成国内首例白灰窑尾气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应用到转炉顶底复吹系统,替代底吹氮气、氩气的使用,成为国内首家实现二氧化碳炼钢的企业,每年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该项目被列入河北省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纳入河北省第一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试点项目。炼钢作业部专业工程师关顺宽说:“通过‘变压吸附’与‘液态提纯’技术,将尾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由20%提高至99.99%以上,达到食品级标准;将二氧化碳应用到转炉炼钢工艺后,先后开发了炉内底吹强搅技术、顶吹炼钢技术、高效溅渣技术,在提高脱磷效率、提高煤气回收量、降低金属粉尘损失、钢水低氮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科技创新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绿色低碳发展形势下,需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速低碳转型。记者了解到,通过组织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完善创新平台建设等重点举措,首钢京唐持续强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力度,助力“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开展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是减少长流程碳排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一点上,首钢京唐紧跟钢铁冶炼前沿技术,先后在一期高炉进行了大量“酸性球团+石灰石”“酸性球团+钢渣”和“酸性球团+碱性球团”的大球比工业试验,以及碱性球团工业生产实践摸索,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在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滕召杰介绍:“铁前工序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整个钢铁流程的70%以上,是‘产碳大户’,铁前团队研发高比例球团冶炼技术,利用球团工序能耗远低于烧结矿,且球团矿品位高、渣比低的特点,有效降低铁前工序能耗,实现高炉高效低耗冶炼。”
“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发挥大高炉优势,才能打造炼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记者在炼铁作业部采访时的感受,也是炼铁人的共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碳,对钢铁长流程来说难度很大。京唐高炉实施的大球比冶炼工艺就是长流程降碳的典型案例。”炼铁部副部长黄文斌说,“从2016年到2018年,我们先后开展了8次工业试验。最终掌握了从原料管理到高炉冶炼的大球比冶炼技术要领,入炉球比稳定达到50%以上,吨铁可降碳80千克”。
2022年以来,京唐高炉持续深入开展大球比冶炼技术攻关,技术经济指标不断突破,三座高炉实现了55%以上大球比冶炼常态化稳定运行。在全国大高炉中成功应用这一技术,京唐炼铁是第一家,此项目获评全国冶金科技奖一等奖。
围绕高炉系统降碳减排,炼铁作业部目前已经实施了多项技术,比如炉顶均压煤气回收技术、热风炉双余热技术、热风炉自动燃烧技术等。黄文斌说:“去年公司变压吸附低成本制氧投产后,我们大力推进高炉高富氧冶炼,目前,三座高炉富氧率突破8%,最高达8.50%,在4000立方米以上高炉富氧使用中处于领先水平。提升富氧率给高炉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提产降耗。”今年前三季度,首钢京唐3号高炉工序能耗完成359.2千克标准煤/吨,达到行业标杆水平。谈到今后工作,黄文斌说:“我们现在正在开展高炉喷吹焦炉煤气的技术考察和论证,下一步计划在3号高炉试验。对于氢基冶金路线的研究,我们也在作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储备。”
2019年12月30日,首钢京唐全球首例“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CCPP高效循环利用系统顺利构建,开创了低品质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创立了冶金能源高效转化、梯级利用的新模式,系统发电效率达到47%以上,较同等机型效率提升2个百分点;热效率达到81.5%,是传统的两倍以上;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0万吨。2021年12月,中国节能协会发布《2021年中国节能协会创新奖获奖结果》,首钢京唐“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技术被授予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年,该技术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典型案例三等奖,并列入工信部节水技术推广目录。2023年,该项目获得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是首钢集团时隔7年再次获得此项荣誉。
CCPP机组是首钢京唐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机组由燃机及配套发电机、余热锅炉、汽机及配套发电机三部分构成。煤气在燃机中与空气混合燃烧,膨胀做功推动燃机发电机发电,排出的高温烟气引至余热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同时发电后的低品质乏汽作为海水淡化装置热源制备淡化水,产生的浓盐水作为盐碱化工原料,提取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整个过程构成了“燃气—蒸汽—电—除盐水—盐碱产品”高效循环利用物质流。
在CCPP设备主控室,大家正紧张地忙碌着。“CCPP机组开始果壳清洗,海水淡化岗位做好相关准备……”值长刘锐说,随着CCPP机组设备的长期运行,煤气中的杂质附着使得煤压机效率逐步降低,这时就需要果壳清洗,以提高煤压机工作效率,通过设备调节联动的方式,使各个设备都处于动态最优工况。海水淡化岗位职工李延闯接到机组负荷变化情况后,目不转睛地对进入主体设备的海水量进行调整……经过一系列调整后,设备运行处于稳定状态,主控室恢复了平静。
“京唐在能源介质运营上,能源生产和管理已经逐渐从‘配角’转向了‘主角’。‘五效一体’的运行,是首钢京唐积极探索低端能源高效梯级利用具体表现,也为沿海布局的钢铁企业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上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能源与环境部副部长王伟业指着海水淡化模型深有感触地说,“2020年,我们建成国内首套热膜耦合式海水淡化工程,将热法海淡浓盐水作为膜法海淡原料水,解决了膜法海淡在渤海湾因冬季水温低难以利用的瓶颈,开发液体盐深度提取技术,形成了海水钙、镁、钠、溴等有价元素梯级分离、高效利用的技术路线,构建了海水淡化和盐化工企业相结合的浓海水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了‘五效一体’高效循环系统的进一步延伸”。
近年来,首钢京唐被评为“绿色发展典型案例企业”“绿色低碳优秀品牌企业”“绿色制造标准化支持单位”“钢铁绿色发展标杆企业”,被列为全国首批碳监测试点企业、“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持续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碳中和元宇宙:碳中和元宇宙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