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网络层 外部网关协议BGP

BGP 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BGP 较新版本是 2006 年 1 月发表的 BGP-4(BGP 第 4 个版本),即 RFC 4271 ~ 4278。 可以将 BGP-4 简写为 BGP。

BGP 使用环境不同


互联网的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之间路由选择非常困难。对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佳路由是很不现实的。(河北,河南移动,其他省份的移动,或者联通。这样一个一个的运营商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的自治系统AS,这就需要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相互连接,然后交换路由信息,将这些网段通过BGP协议通告出去,然后这些路由器通过bgp协议学到其他自治系统的路由之后,再通过路由发布通告给自治系统内部就学到了到其他自治系统路由)

  • 当一条路径通过几个不同 AS 时,要想对这样的路径计算出有意义的代价是不太可能的。
  •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 AS 之间交换“可达性”信息。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 因此,边界网关协议 BGP 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BGP 发言人


 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 BGP 发言人” (BGP speaker) 。

一般说来,两个 BGP 发言人都是通过一个共享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而 BGP 发言人往往就是 BGP 边界路由器,但也可以不是 BGP 边界路由器。

BGP在通告路由信息的时候

BGP 发言人和自治系统 AS 的关系


 

BGP 所交换的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就是要到达某个网络所要经过的一系列 AS。

当 BGP 发言人互相交换了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后,各 BGP 发言人就根据所采用的策略从收到的路由信息中找出到达各 AS 的较好路由。

BGP在通告路由信息的时候,就看到目标网段要过几个自制系统。不是按照条数和带宽来选择最佳路径,就是看过了几个自治系统。过区域最少的认为是最佳路径。

 可以看出RIP协议通告是要过多少个路由器,BGP通告的是要过几个自治系统。

 BGP 协议的特点


BGP 协议交换路由信息的结点数量级是自治系统数的量级,这要比这些自治系统中的网络数少很多。(运行bgp协议的路由器不是特别多,一个自治系统选一个发言人就可以)

每一个自治系统中 BGP 发言人(或边界路由器)的数目是很少的。这样就使得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不致过分复杂。 

 

 

BGP 协议的特点


BGP 支持 CIDR,因此 BGP 的路由表也就应当包括目的网络前缀、下一跳路由器,以及到达该目的网络所要经过的各个自治系统序列。

在 BGP 刚刚运行时,BGP 的邻站是交换整个的 BGP 路由表但以后只需要在发生变化时更新有变化的部分。这样做对节省网络带宽和减少路由器的处理开销都有好处。

 

 

BGP-4 共使用四种报


打开 (OPEN) 报文,用来与相邻的另一个BGP发言人建立关系。

更新 (UPDATE) 报文,用来发送某一路由的信息,以及列出要撤消的多条路由。

保活 (KEEPALIVE) 报文,用来确认打开报文和周期性地证实邻站关系。

通知 (NOTIFICATION) 报文,用来发送检测到的差错。 

在传输层使用的是TCP协议,使用的是可靠传输 

 

边界网关协议(BGP)是运行于 TCP 上的一种自治系统的路由协议。

BGP 是唯一一个用来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的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的协议。

支持VLSM 支持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域间路由) 支持自动路由汇总、手动路由汇总 可靠的传输,BGP路由信息的传输采用了可靠地TCP协议。

不周期性更新,只发送增量更新或需要时进行触发更新。

BGP路由选择协议执行中使用4种分组:打开分组(open)、更新分组(update)、存活分组(keepalive)、通告分组(notification)。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每个自治系统里面都运行着内部网关协议,每个自治系统里面选了BGP发言人,那么在这些路由器上面配置BGP协议就行。

这些自治系统的编号,其实是全球要唯一的,不能随便瞎改,因为BGP协议是在整个互联网上面使用的协议。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2 通信子和资源子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小结  习题1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1.3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  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类  2.1.5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2.1.6 通信方式  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2.2.2 双绞线  2.2.3 同轴电缆  2.2.4 光纤  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  2.3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2.3.1 电磁波谱  2.3.2 无线通信  2.3.3 微波通信  2.3.4 卫星通信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存储转发交换  2.5 数据传输技术  2.5.1 基带传输技术  2.5.2 频带传输技术  2.5.3 多路复用技术  2.6 数据编码技术  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  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6.4 脉冲编码调制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  2.7.2 误码率的定义  2.7.3 差错的控制  小结  习题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  3.1.4 其他相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  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  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  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  小结  习题3  第4章 局域  4.1 局域概述  4.2 局域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  4.3 局域的主要技术  4.3.1 局域的传输介质  4.3.2 局域的拓扑结构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4 局域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4.4.1 局域参考模型  4.4.2 IEEE 802局域标准  4.5 局域技术  4.5.1 传统以太  4.5.2 IBM令牌环  4.5.3 交换式以太  4.6 快速网络技术  4.6.1 快速以太技术  4.6.2 吉比特以太技术  4.6.3 ATM技术  4.7 VLAN  4.7.1 VLAN概述  4.7.2 VLAN的组方法  4.8 WLAN  4.8.1 WLAN概述  4.8.2 WLAN的实现  4.8.3 WLAN组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的组建  小结  习题4  第5章 广域接入技术  5.1 广域概述  5.2 常见的广域接入技术  5.2.1 数字数据(DDN)  5.2.2 综合业务数字(ISDN)  5.2.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B-ISDN)  5.2.4 分组交换数据(PSDN)  5.2.5 帧中继(Frame Relay)  5.2.6 数字用户线路xDSL  小结  习题5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  6.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6.1.1 网络互联概述  6.1.2 网络互联的要求  6.2 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  6.2.1 网络互联的类型  6.2.2 网络互联的层次  6.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  6.3.1 中继器  6.3.2 桥  6.3.3   6.3.4 路由器  6.4 路由协议  6.4.1 路由信息协议(RIP)  6.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  6.4.3 外部路由协议(BGP)  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5.1 路由器的接口  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小结  习题6  第7章 Internet基础知识  7.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7.1.1 ARPANET的诞生  7.1.2 NSFNET的建立  7.1.3 全球范围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  7.2 Internet概述  7.2.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7.2.2 Internet的特点  7.3 Internet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7.3.1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7.3.2 Internet的主要服务  7.4 Internet的结构  7.4.1 Internet的物理结构  7.4.2 Internet协议结构与TCP/IP  7.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7.5 Internet地址结构  7.5.1 IP地址概述  7.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  7.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  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  7.6 子和子掩码  7.6.1 子  7.6.2 子掩码  7.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掩码  7.6.4 子掩码的确定  7.7 域名系统  7.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  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  7.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  7.8 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  7.8.1 什么是IPv4  7.8.2 IPv4的应用  7.8.3 IPv4的局限性  7.9 IPv6简介  7.9.1 IPv6的发展历史  7.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  7.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  7.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  7.9.5 IPv6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7  第8章 Internet接入技术  8.1 Internet接入概述  8.1.1 接入到Internet的主要方式  8.1.2 ISP  8.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net  8.2.1 SLIP/PPP概述  8.2.2 Winsock概述  8.3 局域接入Internet  8.4 ADSL接入技术  8.4.1 ADSL概述  8.4.2 ADSL的主要特点  8.4.3 ADSL的安装  8.4.4 PPP与PPPoE  8.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8.5.1 CATV和HFC  8.5.2 Cable Modem概述  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  8.6 光纤接入技术  8.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  8.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  8.7 无线接入技术  8.7.1 无线接入概述  8.7.2 WAP简介  8.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  8.8 连通测试  小结  习题8  第9章 Internet的应用  9.1 Internet应用于家庭  9.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net  9.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net  9.1.3 家庭娱乐  9.2 Internet应用于电子商务  9.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  9.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9.2.3 电子商务的内容  9.3 Internet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9.4 Internet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小结  习题9  第10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net  10.1 移动IP技术  10.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  10.1.2 与移动IP技术相的几个重要术语  10.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10.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  10.2 第三代Internet与中国  10.2.1 什么是第三代Internet  10.2.2 第三代Internet的主要特点  10.2.3 中国的下一代互联  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网络操作系统  1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1.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1.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11.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  11.2.1 Windows NT Server 的发展  11.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点  11.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  11.3.1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  11.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点  11.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11.4.1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  1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特点  11.5 NetWare操作系统  11.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与组成  11.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11.6 UNIX操作系统  11.6.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6.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  11.7 Linux操作系统  11.7.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7.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小结  习题11  第12章 网络安全  12.1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  12.2 防火墙技术  12.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2.2.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12.2.3 防火墙的主要产品  12.3 网络加密技术  12.3.1 网络加密的主要方式  12.3.2 网络加密算法  12.4 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12.4.1 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  12.4.2 数字证书  12.4.3 数字签名  12.5 入侵检测技术  12.5.1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12.5.2 入侵检测的分类  12.6 网络防病毒技术  12.6.1 计算机病毒  12.6.2 网络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网络病毒的主要原因  12.6.3 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  12.6.4 网络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  12.7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1 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2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7.3 IDS的应用前景  小结  习题12  第13章 网络管理  13.1 网络管理概述  13.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2 网络管理的功能  13.3 MIB  13.3.1 MIB的结构形式  13.3.2 MIB的访问方式  13.4 SNMP  13.4.1 SNMP的发展  13.4.2 SNMP的设计目标  13.4.3 SNMP的工作机制  13.5 网络管理工具  13.5.1 HP Open View  13.5.2 IBM TME 10 NetView  13.5.3 Cisco Works 2000  13.5.4 3Com Transcend  13.6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13  第14章 网络实验  14.1 实验1 理解网络的基本要素  14.2 实验2 双绞线的制作与应用  14.3 实验3 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  14.4 实验4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  14.5 实验5 组建一个小型对等  14.6 实验6 WWW服务  14.7 实验7 使用电子邮件  14.8 实验8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4.9 实验9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