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链表:如何轻松写出正确的链表代码

1、理解指针或引用的含义
1)含义:将某个变量(对象)赋值给指针(引用),实际上就是将这个变量(对象)的地址赋值给指针(引用)。
2)示例:
p—>next = q; 表示p节点的后继指针存储了q节点的内存地址。
p—>next = p—>next—>next; 表示p节点的后继指针存储了p节点的下下个节点的内存地址。

2、警惕指针丢失和内存泄漏(单链表)
1)插入节点
在节点a和节点b之间插入节点x,b是a的下一节点,p指针指向节点a,则造成指针丢失和内存泄漏的代码:
p—>next = x;x—>next = p—>next; 显然这会导致x节点的后继指针指向自身。
正确写法:x—>next = p—>next; p—>next = x;
2)删除节点
在节点a和节点b之间删除节点b,b是a的下一节点,p指针指向节点a:p—>next = p—>next—>next;

3、利用“哨兵”简化实现难度
1)什么是哨兵?
链表中的哨兵节点是解决边界问题的,不参与业务逻辑。如果引入哨兵节点,则不管链表是否为空,head指针都会指向这个哨兵节点。把这种哨兵节点的链表称为带头链表,相反,没有哨兵节点的链表就称为不带头链表。
2)未引入哨兵的情况
如果在p节点后插入一个节点,只需2行代码即可搞定:
new_node—>next = p—>next;
p—>next = new_node;
但若向空链表中插入一个节点,则代码如下:
if(head == null)
{
head = new_node;
}
如果要删除节点p的后继节点(链表中只剩下这个节点),则代码如下:

if(head—>next == null)
{
head = null;
}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针对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需要对插入第一个节点和删除最后一个节点的情况进行特殊处理。这样代码就会显得很繁琐,所以引入哨兵节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3)引入哨兵的情况
哨兵节点不存储数据,无论链表是否为空,head指针都会指向它,作为链表的头节点始终存在。这样插入第一个节点和插入其他节点,删除最后一个节点和删除其他节点后可以统一为相同的代码实现逻辑了。
4)哨兵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哨兵最大的作用就是简化边界条件的处理。

4、重点留意边界条件的处理
a、若链表为空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b、若链表只包含一个节点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c、若链表只包含两个节点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d、代码逻辑在处理头尾节点时是否能正常工作。

5、举例画图,辅助思考

6、多写多练、没有捷径
a、单链表反转
b、链表中环的检测
c、两个有序链表合并
d、删除链表倒数第n个节点
e、求链表的中间节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