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

1.概述篇

1.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1.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电子管的计算机产生的催化剂

2.埃尼阿克(ENIAC)诞生背景:

  •    战争使用了火箭
  •    打得准需要计算射击参数
  •    射击参数需要几千次才能运算出来

3.特点:

  • 集成度小,占用空间大
  • 功耗高,运行速度慢
  • 操作复杂,更换程序需要接线

第二阶段:(1957-1964)晶体管计算机

1.背景:贝尔实验室的三名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

2.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X-0)来自麻省理工大学林肯实验室

3.PDP-1晶体管计算机,4KB内存,每秒200000指令,配备512*512显示器

4.特点:

  • 集成度相对较高,占用空间小

  • 功耗相对较低,运行速度较快

  • 操作相对简单,交互更加方便

第三阶段:(1964-1980)集成电路计算机

1.背景:德州仪器工程师发明了集成电路(IC)

2.特点

  • 计算机变的更小
  • 功耗更低
  • 计算速度越来越快

3.IBM推出了System/360

第四阶段:(198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特点;

一个芯片集成了上百万个晶体管

速度更快,体积更小,价格更低,更能被大众接收

用户丰富:文本处理,表格处理,高交互的游戏

微型计算机发展历史:

1.受限于性能

单核CPU:

1971-1973:500KHz频率微型计算机(字长8位)

1973-1978:高于1MHz频率微型计算机(字长8字)

1978-1985:500MHz频率的微型计算机(字长16字)

1985-2000:高于1GHz频率的微型计算机(字长32位)

2000-现在:高于2GHz频率的微型计算机(字长64位)

多核CPU:

2005:Intel奔腾系列双核CPU,AMD速龙系列

2006:Intel酷睿四核CPU

Intel酷睿系列十六核CPU

Intel至强系列五十六核CPU

1.5计算机的计算单位

1.5.1容量单位<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