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必背 - Java篇(十一) - 并发编程

在java中守护线程和本地线程区别?

在 Java 中,守护线程(Daemon Thread)和本地线程(Native Thread)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 守护线程: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后台线程,用于为其他非守护线程提供服务。当所有非守护线程结束时,JVM 会自动退出并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守护线程。例如,在 Tomcat 中就有一个专门负责清理过期 Session 的守护线程。

  2. 本地线程:也称原生态或者系统级别的线程,是由操作系统内核直接支持创建和管理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虚拟机级别或用户级别的 Java 线程。Java 虚拟机中每个 Java 线程都会被映射到一个底层操作系统原生态进/县城上执行,并且可以通过 JNI 接口来访问底层资源。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

线程与进程的区别?

线程和进程是操作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有以下区别:

  1. 调度:进程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由操作系统进行调度和管理。而线程则是 CPU 调度的基本单位,由线程库(Thread Library)负责调度。

  2. 独立性:每个进程都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堆栈和数据段等资源,并且需要通过 IPC 机制来实现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而线程则共享所属进程的地址空间、堆栈和数据段等资源,并且可以直接访问共享内存区域。

  3. 开销:创建一个新进程需要较大开销,包括复制父进程序列表、打开文件描述符以及初始化各种系统资源等。而创建一个新线程只需复制少量信息并在已有地址空间内分配一些必要结构即可。

  4. 并发性:多个线程可以同时执行,并发地完成任务;而多个进城也可以并发地运行,但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竞态条件或死锁问题。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

死锁与活锁的区别,死锁与饥饿的区别?

死锁和活锁是多线程编程中常见的两种问题,它们有以下区别:

  1. 死锁:指两个或多个线程互相持有对方所需要的资源,并且都在等待对方释放资源而无法继续执行。这种情况下,所有涉及到的线程都会被阻塞并陷入无限等待状态。

  2. 活锁:指两个或多个线程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状态以避免被阻塞,但最终却没有任何一个能够进展。这种情况下,所有涉及到的线程都在忙碌地处理任务,但却始终无法完成。

另外,死锁和饥饿也是两种常见问题:

  1. 死锁:如上所述,在多个线程之间存在循环依赖关系时可能会发生死锁现象。

  2. 饥饿:指某些低优先级的线程长时间得不到 CPU 时间片调度而一直处于等待状态。这种情况下高优先级的任务将会独占系统资源,并导致低优先级任务永远得不到执行机会。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Java中用到的线程调度算法是什么?

Java 中用到的线程调度算法是抢占式优先级调度算法(Preemptive Priority Scheduling Algorithm)。

在这种算法中,每个线程都被赋予一个优先级,并且系统会根据线程的优先级来决定哪个线程应该获得 CPU 时间片并执行。当高优先级的线程进入就绪状态时,它会立即抢占当前正在运行的低优先级线程,并开始执行自己的任务。如果有多个高优先级线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则系统将按照一定规则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调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 Java 中使用 Thread.yield() 方法可以让当前正在运行的线程主动放弃 CPU 时间片,以便其他等待执行的高优先级任务能够及时得到处理机资源。但由于 yield() 方法不保证成功释放时间片,因此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谨慎使用。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什么是线程组,为什么在Java中不推荐使用?

线程组(Thread Group)是一种用于管理多个线程的机制,它可以将多个线程归为同一个组,并对整个组进行控制和管理。在 Java 中,每个线程都属于某一个 ThreadGroup 对象,并且默认情况下会继承其父线程所在的 ThreadGroup。

尽管使用线程组可以方便地对多个相关联的线程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但由于以下原因,在 Java 中并不推荐使用:

  1. 线程安全问题:如果在线程组中有两个或以上的子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则可能会出现竞态条件等安全性问题。

  2. 可读性差:过度使用 ThreadGroup 会导致代码可读性变差、难以理解和维护。

  3. 功能受限:Java 的 ThreadGroup 提供了较少的功能接口,并且缺乏灵活性。例如,无法动态添加或删除已经启动运行的子线程序列;也不能直接设置优先级、中断状态等属性值。

  4. 性能影响:创建大量 ThreadGroup 对象可能会占用大量内存空间并降低系统性能表现。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

为什么使用Executor框架?

Executor 框架是 Java 并发编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它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和可扩展的方式来管理线程池并执行异步任务。使用 Executor 框架有以下优点:

  1. 简化线程池管理:通过 Executor 提供的工厂方法可以轻松创建不同类型的线程池,并且可以设置各种参数(如核心线程数、最大线程数、队列容量等)以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2. 提高性能表现:由于避免了频繁地创建和销毁线程对象,因此使用 Executor 可以显著提升系统性能表现。

  3. 支持异步编程:Executor 可以将多个任务提交到一个共享的工作队列中,并由固定数量的工作线程按照指定策略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实现异步非阻塞式调用,从而提高程序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4. 统一异常处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果没有统一处理机制,则很难保证程序稳定性。而 Executor 提供了全局异常处理器(UncaughtExceptionHandler),可以捕获所有未被捕获的异常并进行统一处理。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在Java中Executor和Executors的区别?

在 Java 中,Executor 和 Executors 都是用于管理线程池的工具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 Executor 是一个接口,定义了一组用于执行任务和管理线程池的方法。通过实现该接口可以自定义线程池,并对其进行更加灵活和细粒度地控制。

  2. Executors 是一个工厂类,提供了一系列静态方法来创建不同类型的线程池(如 FixedThreadPool、CachedThreadPool、SingleThreadExecutor 等)。这些方法返回的都是实现了 Executor 接口或其子接口(如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的对象。

  3. 使用 Executor 创建自定义线程池时需要手动指定各种参数(如核心线程数、最大线程数、队列容量等),并且需要考虑到业务需求和系统资源限制等因素。而使用 Executors 工厂类则可以快速创建默认配置好的标准化线程池,并且无需手动设置各种参数。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如何在Windows和Linux上查找哪个线程使用的CPU时间最长?

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可以使用不同的命令来查找哪个线程使用的 CPU 时间最长。

Windows:

  1. 打开任务管理器(Ctrl+Shift+Esc),切换到“详细信息”选项卡。
  2. 在“详细信息”中选择要检查的进程,右键单击并选择“转到服务”或者“转到进程”,跳转到相应的服务或进程页面。
  3. 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设置优先级”,然后再选择一个较高优先级即可。

Linux:

  1. 使用 top 命令查看系统资源占用情况:top -H
  2. 按下 Shift + H 键,按照 CPU 占用率排序
  3. 查找对应线程 ID,并记录其 PID
  4. 使用 ps 命令查询该 PID 对应的线程:ps -Lfp <PID>
  5. 查看该线程所占用 CPU 的时间和百分比

另外,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什么是原子操作?在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有哪些原子类(atomic classes)?

原子操作是指不可被中断的一个或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在多线程并发环境下,原子操作可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提供了许多原子类(atomic classes),它们都实现了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 包中的 AtomicXxx 接口,并且提供了对应类型的原子化方法来进行读取、更新等常见操作。其中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个:

  1. AtomicInteger:用于对 int 类型变量进行原子化读写和更新。
  2. AtomicLong:用于对 long 类型变量进行原子化读写和更新。
  3. AtomicBoolean:用于对 boolean 类型变量进行原子化读写和更新。
  4. AtomicReference:用于对引用类型变量进行原子化读写和更新。
  5. AtomicIntegerArray 和 AtomicLongArray:分别表示 int 数组和 long 数组,并提供了相应的数组元素级别上的 CAS 操作。

使用这些 atomic classes 可以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并且可以大幅度简化代码编写过程。但需要注意,在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使用 synchronized 或 Lock 等同步机制来确保数据安全性。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的 Lock 接口(Lock interface)是什么?对比同步它有什么优势?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的 Lock 接口是一种用于多线程同步的机制,它提供了比 synchronized 更加灵活和细粒度的锁定方式。与 synchronized 相比,Lock 接口有以下优势:

  1. 可重入性:Lock 支持可重入锁(ReentrantLock),即允许一个线程多次获取同一个锁。这样可以避免死锁等问题,并且能够更好地支持递归调用。

  2. 公平性:通过 ReentrantLock 的构造函数可以指定是否采用公平策略来分配锁资源。如果使用公平策略,则会按照请求顺序依次分配;否则可能会出现“饥饿”现象,导致某些线程长时间无法获得执行权。

  3. 条件变量:在 Lock 中还提供了 Condition 接口,可以实现类似 wait/notify 的功能,并且支持多个条件变量、中断等特性。

  4. 精确控制:通过 tryLock() 方法可以尝试非阻塞地获取锁资源,并根据返回值进行相应处理;而 unlock() 方法则必须手动释放已经占有的锁资源。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什么是 Executors 框架?

Executors 框架是 Java 并发编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它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和可扩展的方式来管理线程池并执行异步任务。Executors 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Executor 接口:定义了一组用于执行任务和管理线程池的方法。

  2. ThreadPoolExecutor 类:实现了 Executor 接口,并提供了丰富的配置选项(如核心线程数、最大线程数、队列容量等)以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3. Executors 工厂类:提供了一系列静态工厂方法来创建不同类型的线程池(如 FixedThreadPool、CachedThreadPool、SingleThreadExecutor 等),并返回对应类型的 Executor 对象。

  4.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接口:继承自 ExecutorService 接口,增加支持延迟调度和周期性调度功能。

使用 Executors 框架可以避免手动创建和销毁线程对象带来的开销,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系统资源占用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各种参数,优化代码性能并保证程序稳定性。但需要注意,在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手动实现自定义线程池或者使用其他同步机制来确保数据安全性。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什么是阻塞队列?阻塞队列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阻塞队列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阻塞队列是一种特殊的队列,它支持在队列为空时等待获取元素,并且在队列已满时等待插入元素。阻塞队列可以有效地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速度差异,从而实现高效、安全和可靠的线程通信。

阻塞队列的实现原理主要基于两个核心方法:put() 和 take()。当向一个已满的阻塞队列中插入元素时,put() 方法会被阻塞直到有空闲位置;而当从一个空的阻塞队列中获取元素时,take() 方法会被阻塞直到有可用数据。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提供了多种类型的阻塞队列(如 ArrayBlockingQueue、LinkedBlockingQueue、SynchronousQueue 等),每种类型都具有不同特点和适用场景。其中比较常用的是 LinkedBlockingQueue 类型,它采用链表结构存储数据,并且容量大小可以动态调整。

使用阻塞队列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 创建一个共享变量作为缓冲区。
  2. 创建一个生产者线程并启动,在该线程中不断生成数据并将其放入缓冲区。
  3. 创建一个消费者线程并启动,在该线程中不断从缓冲区取出数据进行处理。
  4.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使用共享变量作为缓冲区,并通过 put()/take() 方法来进行读写操作。

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BlockingQueu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inkedBlockingQueue;

public class ProducerConsumerExamp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BUFFER_SIZE = 10;
    private static BlockingQueue<Integer> buffer = new LinkedBlockingQueue<>(BUFFER_SIZ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producerThread = new Thread(() -> {
            try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buffer.put(i);
                    System.out.println("Produced: " + i);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Thread consumerThread = new Thread(() -> {
            try {
                while (true) { // 消费无限次
                    int value = buffer.take();
                    System.out.println("Consumed: " + value);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roducerThread.start();
        consumerThread.start();

        // 主线程等待子线程执行完毕
        try{
          producerThread.join(); 
          consumerThread.join();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Done!");
    }
}

总之,在实际开发过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什么是 Callable 和 Future?

Callable 和 Future 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的两个接口,用于支持多线程编程中的异步计算和结果获取。

Callable 接口定义了一个 call() 方法,该方法可以返回一个泛型类型的值,并且允许抛出异常。与 Runnable 接口不同,它没有 run() 方法并且不能直接作为线程执行体使用。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将 Callable 对象包装成 FutureTask 对象,并通过 ExecutorService 来启动异步计算任务。

Future 接口则表示一个未来可能会得到的结果(或者说是一种占位符),它提供了一些方法来检查任务是否已经完成、等待任务完成以及获取任务执行结果等操作。在调用 get() 方法时如果当前任务还没有完成,则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有结果返回。

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ion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FutureTask;

public class Callabl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创建 Callable 实例
        MyCallable callable = new MyCallable();

        // 将 Callable 包装成 FutureTask 对象
        FutureTask<Integer> future = new FutureTask<>(callable);

        // 启动异步计算任务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future);
        thread.start();

        // 等待计算结果并输出
        int result = future.ge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result);
    }

    private static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int sum=0;
          	for(int i=1;i<=100;i++){
              	sum+=i;
            }
            return sum; 	// 返回计算结果 
    	}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实现了 Callable 接口的类 MyCallable,并重写其中的 call() 方法进行具体业务逻辑处理;然后将其包装成 FutureTask 对象,并通过新建线程启动异步计算过程;最后调用 get() 方法等待异步计算结束并获取最终结果。

总之,在多线程编写中使用 Callable 和 Future 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程序流程和数据交互方式,并且避免出现死锁、竞态条件等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选择合适数量和类型、优化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

什么是 FutureTask?使用 ExecutorService 启动任务。

FutureTask 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的一个类,它实现了 Future 和 Runnable 接口,并且提供了一些方法来检查任务是否已经完成、等待任务完成以及获取任务执行结果等操作。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将 Callable 对象包装成 FutureTask 对象,并通过 ExecutorService 来启动异步计算任务。

ExecutorService 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的一个接口,用于管理线程池并提交异步计算任务。它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创建和配置线程池,并支持对提交的 Callable 或 Runnable 任务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

public class FutureTask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创建 Callable 实例
        MyCallable callable = new MyCallable();

        // 将 Callable 包装成 FutureTask 对象
        FutureTask<Integer> future = new FutureTask<>(callable);

        // 创建 ExecutorService 并提交异步计算任务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executor.submit(future);

        // 关闭线程池并等待所有子线程结束
      	executor.shutdown();
      	executor.awaitTermination(Long.MAX_VALUE, TimeUnit.NANOSECONDS);

      	// 获取最终结果并输出 
    	int result=future.ge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result);
   }

    private static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int sum=0;
          for(int i=1;i<=100;i++){
              sum+=i;
          }
          return sum; 	// 返回计算结果 
      }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实现了 Callable 接口的类 MyCallable,并重写其中的 call() 方法进行具体业务逻辑处理;然后将其包装成 FutureTask 对象,并通过新建单个线程的 ExecutorService 提交异步计算过程;最后关闭线程池并等待所有子线程结束,再调用 get() 方法获取最终结果。

总之,在多线程编写中使用 FutureTask 和 ExecutorService 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程序流程和数据交互方式,并且避免出现死锁、竞态条件等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选择合适数量和类型、优化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

什么是并发容器的实现?

并发容器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的一种数据结构,它提供了线程安全的读写操作,并且支持在多个线程之间共享和修改数据。Java Concurrency API 提供了多种并发容器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ConcurrentHashMap:基于哈希表实现的高效、线程安全的 Map 容器。

  2. CopyOnWriteArrayList 和 CopyOnWriteArraySet:基于数组实现的高效、线程安全的 List 和 Set 容器。

  3. BlockingQueue 接口及其实现类(如 ArrayBlockingQueue、LinkedBlockingQueue 等):用于支持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等场景下的阻塞队列。

  4. ConcurrentSkipListMap 和 ConcurrentSkipListSet:基于跳表(Skip List)算法实现的高效、线程安全的 Map 和 Set 容器。

  5. AtomicIntegerArray 和 AtomicLongArray:基于原子变量机制实现对数组元素进行原子性更新和操作。

  6. Phaser 类和 CountDownLatch 类等同步工具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下简单而有效地并发容器,用来协调多个任务或者多个执行流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控制程序执行流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并发容器都有着各自独特优势,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ConcurrentHashMap的实际运用场景

ConcurrentHashMap 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的一个高效、线程安全的 Map 容器,它采用了分段锁机制来实现对不同数据段之间的并发访问控制。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来替代 HashMap 或者 Hashtable 等非线程安全的 Map 实现。

以下是 ConcurrentHashMap 的一个实际运用场景示例代码: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HashMap;

public class ConcurrentHashMapExamp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HREAD_COUNT = 1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ITEM_COUNT = 100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创建 ConcurrentHashMap 对象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Long> 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

        // 启动多个线程向容器中添加元素
        for (int i = 0; i < THREAD_COUNT; i++)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
                for (int j = 0; j < ITEM_COUNT; j++) {
                    String key = "item" + j;
                    long valu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map.put(key, value);
                }
            });
            thread.start();
        }

        // 等待所有子线程执行完毕
      	Thread.sleep(5000);

      	// 输出最终结果 
    	System.out.println("Map size: " + map.size());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空的 ConcurrentHashMap 对象,并启动多个子线程向其中添加元素;然后等待所有子线程执行完毕,并输出最终容器大小。

总之,在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优化代码性能以及保证程序稳定性方面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使用同步工具类(如 Lock 和 Semaphore 等)以及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多线程同步和互斥有几种实现方法,都是什么?

多线程同步和互斥是指在多个线程之间共享数据时,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需要对访问该数据的操作进行协调和控制。Java Concurrency API 提供了多种实现方法来支持多线程同步和互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synchronized 关键字: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可以将代码块或者方法声明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从而实现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

  2. ReentrantLock 类:ReentrantLock 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提供的一个可重入锁类,在功能上与 synchronized 相似,并且提供了更加灵活、高级的特性。

  3. Semaphore 类:Semaphore 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提供的一种信号量机制,用于控制同时访问某个资源或者执行某项任务的最大并发数目。

  4. CountDownLatch 和 CyclicBarrier 类:CountDownLatch 和 CyclicBarrier 都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提供的一些同步工具类,用于协调多个任务或者多个执行流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控制程序执行流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5. volatile 关键字: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可以确保变量在线程之间可见,并且禁止编译器进行优化处理。

  6. Atomic 原子类:Atomic 原子类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提供的一组原子操作类,在底层采用 CAS(Compare and Swap)算法来实现对变量值得原子更新操作。

以上这些方式都有着各自独特优势,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类型和数量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避免出现死锁、竞态条件等问题。

什么是竞争条件?你怎样发现和解决竞争?

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是指在多线程编程中,由于不同线程之间的执行顺序和时间片分配等因素导致对共享资源的访问产生冲突,从而引发程序逻辑错误或者数据异常。竞态条件通常会导致程序出现难以预测、难以重现的问题,并且很难通过单元测试等手段进行检测和排查。

为了避免竞态条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同步机制: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ReentrantLock 类或者 Semaphore 类等同步机制来实现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

  2. 原子操作类:使用 Atomic 原子类来实现对变量值得原子更新操作。

  3. 不可变对象:将对象设计成不可变类型,避免修改其内部状态从而引起并发问题。

  4. 线程安全容器:使用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提供的线程安全容器(如 ConcurrentHashMap 和 CopyOnWriteArrayList 等)来代替非线程安全容器。

  5. 遵循编码规范:加强对多线程编写规范、尽可能地减少锁粒度、保证代码简洁易懂并且注释清晰等方面都有助于降低出错率和提高代码质量。

如果已经存在竞态条件,则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排查和解决:

  1. 重复运行程序并观察是否能够稳定地复现问题;

  2. 使用调试工具跟踪程序执行过程,并找到可能存在问题的代码块;

  3. 加入日志输出语句,在关键位置打印相关信息以便追踪;

  4. 对可能存在风险的代码块添加同步控制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5. 将大型任务拆分成小型任务,并通过合理划分锁粒度等方式优化性能。

你将如何使用thread dump?你将如何分析Thread dump?

Thread dump 是指在运行 Java 应用程序时,通过一些工具(如 jstack、jvisualvm 等)可以获取到当前 JVM 进程中所有线程的状态信息和调用栈信息。Thread dump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应用程序中存在的死锁、竞态条件等问题,并且提供了对多线程执行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我使用 Thread dump 的一般步骤:

  1. 获取 Thread dump:使用 jstack 或者 jvisualvm 工具等方式获取当前 JVM 进程中所有线程的状态信息和调用栈信息。

  2. 分析 Thread dump:查看每个线程的状态、堆栈跟踪信息,找出可能存在问题或者异常情况的代码块并记录下来。

  3. 定位问题原因:结合业务场景和代码逻辑,分析可能导致死锁、竞态条件等问题产生原因,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4. 优化性能:针对发现的性能瓶颈或者效率低下点进行优化处理,例如减少锁粒度、采用异步编程模型等方式提高系统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在分析 Thread dump 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查看 CPU 占用率是否过高;

  2. 查看内存占用情况是否正常;

  3. 查看每个线程所处于什么状态(如 RUNNABLE、WAITING 等);

  4. 查看每个线程正在执行哪些方法或者函数,并检查其中是否有潜在风险;

  5. 根据日志输出语句或其他相关数据判断某些操作是否被阻塞或延迟。

为什么我们调用start()方法时会执行run()方法,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调用run()方法?

在 Java 中,线程的启动是通过调用 start() 方法来实现的。start() 方法会启动一个新线程,并且在该新线程中执行 run() 方法中定义的代码逻辑。而直接调用 run() 方法,则只是普通方法的调用,不会创建新线程。

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时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如果我们直接调用 run() 方法,则所有代码都将在当前主线程中顺序执行,而没有任何并发效果。

另外,在使用多线程编写程序时,我们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避免对同一共享变量进行频繁读写操作;

  2.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或者 Lock 接口等机制来保证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

  3. 遵循编码规范、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4. 合理划分任务粒度、优化锁粒度以及采用异步编程模型等方式提高系统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总之,在使用多线程编写程序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取舍,并尽可能地遵循最佳实践原则。

Java中你怎样唤醒一个阻塞的线程?

在 Java 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唤醒一个阻塞的线程:

  1. notify() 方法:notify() 方法是 Object 类中定义的方法,用于唤醒正在等待该对象锁的某个线程。如果有多个线程都在等待该对象锁,则只会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唤醒。

  2. notifyAll() 方法:notifyAll() 方法也是 Object 类中定义的方法,与 notify() 不同之处在于它会将所有正在等待该对象锁的线程全部唤醒。

  3. Lock 接口和 Condition 接口:Lock 和 Condition 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提供的一组高级同步工具类,在功能上相对更加灵活、可控,并且支持更多特性(如公平性、超时控制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用以上任何一种方式前必须先获取到目标对象或者锁所对应的监视器(Monitor),否则会抛出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异常。另外,在使用 wait()/notify()/notifyAll() 等方法时还需要遵循以下规范:

  1. 必须在 synchronized 块内部调用 wait()/notify()/notifyAll() 等方法;

  2. 在调用 wait() 之前必须先判断条件是否满足;

  3. 在被唤醒后仍然要重新检查条件是否满足并做好相应处理;

  4. 尽量避免过度使用 wait()/notify()/notifyAll() 等低级同步机制,而应尽可能地采用高级同步工具类实现复杂逻辑和业务需求。

在Java中CycliBarriar和CountdownLatch有什么区别?

CyclicBarrier 和 CountDownLatch 都是 Java Concurrency API 中提供的同步工具类,用于协调多个线程之间的执行流程和控制程序运行顺序。它们在功能上有些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1. 作用不同:CountDownLatch 主要用于等待一个或者多个线程完成某项任务后再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而 CyclicBarrier 则主要用于让一组线程到达一个屏障(Barrier)时被阻塞,直到所有线程都到达该屏障后才能继续向下执行。

  2. 使用方式不同:CountDownLatch 只需要调用 await() 方法即可进入等待状态,并且计数器只能使用一次;而 CyclicBarrier 则需要先创建对象并指定参与者数量,在每个参与者中调用 await() 方法来进行阻塞,并且可以重复使用。

  3. 线程安全性不同:CountDownLatch 是非常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的机制,并且其内部状态是完全可见的;而 CyclicBarrier 在内部实现上涉及了更加复杂的逻辑和数据结构,并且可能会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总之,在选择 CountDownLatch 或者 CyclicBarrier 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如果只是简单地等待若干个子任务全部完成,则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CountDownLatch;如果需要将多个子任务分成几组依次执行,则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CyclicBarrier。

什么是不可变对象,它对写并发应用有什么帮助?

不可变对象(Immutable Object)是指一旦创建就不能再被修改的对象,其内部状态在创建后就无法改变。例如 String、Integer 等基本类型包装类都是不可变对象。

不可变对象对于写并发应用有以下几个帮助:

  1. 线程安全:由于不可变对象的内部状态无法被修改,因此多线程访问时不存在竞态条件等问题,可以保证线程安全性。

  2. 可重用性:由于不可变对象具有唯一性和恒定性,在程序中可以直接使用已经存在的实例而无需重新创建新实例,从而提高了代码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易于缓存:由于不可变对象具有唯一性和恒定性,并且没有副作用,因此可以方便地进行缓存处理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4. 安全发布:由于不可变对象在构造完成后其内部状态就不能再被修改,因此可以通过 final 关键字或者其他方式来确保该实例能够正确地发布到其他线程中使用,并且避免出现数据异常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并发程序时如果要使用自定义类来表示某些数据结构,则尽可能将这些类设计成不可变类型会更加稳妥、简单易懂。同时也需要注意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维护效率。

为什么使用Executor框架比使用应用创建和管理线程好?

使用 Executor 框架比应用程序自己创建和管理线程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简化编程:Executor 框架提供了一组高级 API,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加方便地实现多线程编程。通过使用预定义的线程池、任务队列等机制,可以避免手动创建和销毁线程所带来的复杂性,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控制并发度。

  2. 提高效率:由于 Executor 框架内部采用了对象池、工作窃取等技术优化执行效率,在处理大量短时间任务时能够显著提升系统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3. 降低风险:在手动创建和管理线程时容易出现死锁、竞态条件等问题,而 Executor 框架则通过封装底层细节来隐藏这些风险,并且提供了统一的异常处理机制以及可配置的拒绝策略(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来保证程序稳定性。

  4. 可扩展性强:Executor 框架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任务调度方式(如延迟执行、周期执行等),并且还可以与其他框架或者库进行集成,例如 Spring Framework 中就提供了对 Executor 的良好支持。

总之,在选择是否使用 Executor 框架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如果只是简单地启动若干个子任务,则直接使用 Thread 或者 Runnable 接口即可;如果需要实现较为复杂或者长期运行的异步操作,则建议考虑使用 Executor 或其他相关框架。

java中有几种方法可以实现一个线程?

在 Java 中,实现一个线程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继承 Thread 类:通过继承 Thread 类并重写 run() 方法来定义线程执行的逻辑。然后创建该类的实例并调用 start() 方法启动新线程。

  2. 实现 Runnable 接口:通过实现 Runnable 接口中的 run() 方法来定义线程执行的逻辑。然后创建该类的实例,并将其作为参数传入到 Thread 的构造函数中,最后调用 start() 方法启动新线程。

  3. 实现 Callable 接口:与 Runnable 相似,但是 Callable 可以返回结果或者抛出异常。需要使用 ExecutorService 来提交任务,并且可以获取 Future 对象来获取异步计算结果。

  4. 使用匿名内部类:可以直接使用匿名内部类来创建和启动一个新线程,这样可以避免编写额外的代码文件和类定义等操作。

  5. 使用 Lambda 表达式:Java 8 引入了 Lambda 表达式语法,在某些场景下可以更加简洁地表达多个行为(如 Runnble、Callable 等)并转换成对象进行处理。

总之,在选择哪种方式实现一个线程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并且要注意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如何停止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

在 Java 中,停止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标志位:可以通过设置一个 boolean 类型的标志位来控制线程是否继续执行。当需要停止线程时,将该标志位置为 true,并且在线程中定期检查该标志位状态以决定是否退出循环或者结束任务。

  2. 调用 interrupt() 方法:调用 Thread 的 interrupt() 方法会向目标线程发送中断信号,并且将其中断状态置为 true。如果目标线程处于阻塞状态(如 sleep、wait 等),则会抛出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否则只是简单地改变了中断状态而已。

  3. 调用 stop() 方法(不推荐):stop() 是 Thread 类提供的一种强制停止当前线程的方法,但是由于它可能导致资源泄漏、数据异常等问题,因此被废弃并不建议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现多线程序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杀死正在运行的子任务或者进程,而应采取优雅关闭和清理资源等方式确保程序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异常情况、加强日志输出和监控机制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什么是Daemon线程?它有什么意义?

在 Java 中,Daemon 线程是一种特殊的线程类型,它主要用于为其他非 Daemon 线程提供服务。当所有非 Daemon 线程结束时,JVM 会自动退出,并且会强制终止所有仍然存在的 Daemon 线程。

Daemon 线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它们被设置为低优先级:这意味着它们只有在没有其他正在运行的线程时才能执行。

  2. 它们不能访问任何用户界面或者文件系统资源等敏感资源:因此通常用于后台任务、垃圾回收、定期清理等操作。

  3. 它们可以随时停止并释放资源:由于 JVM 在关闭前会强制终止所有仍然存在的 Daemon 线程,因此不需要手动停止和清理这些线程所占用的内存和 CPU 资源等。

使用 Daemon 线程可以有效地降低程序开销,并且避免出现僵尸进程或者无法正常退出等问题。但是需要注意,在实现多线程序时应谨慎使用该功能,并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异常情况、加强日志输出和监控机制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java如何实现多线程之间的通讯和协作?

在 Java 中,实现多线程之间的通讯和协作有以下几种方式:

  1. 使用共享变量:可以通过使用共享变量来实现不同线程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需要注意的是,在读写共享变量时需要进行同步操作以避免竞态条件等问题。

  2. 使用 wait() 和 notify()/notifyAll() 方法:这些方法是 Object 类提供的一组用于线程间通信和协作的 API。当一个线程调用了某个对象上的 wait() 方法后,它会释放该对象上持有的锁并进入等待状态;而其他线程则可以调用该对象上的 notify()/notifyAll() 方法来唤醒正在等待中的线程,并且将其从阻塞队列中移除。

  3. 使用 Lock 和 Condition 接口:Java 5 引入了 Lock 接口和 Condition 接口,它们提供了更加灵活、可重入、可定时等特性,并且能够替代 synchronized 关键字及其相关方法来进行同步控制。

  4. 使用 CountDownLatch 和 CyclicBarrier 等工具类:Java 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工具类(如 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 等),它们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加方便地实现多个任务之间相互协作或者按照指定顺序执行等需求。

总之,在选择哪种方式实现多线程序间通讯与协作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并且要注意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什么是可重入锁(ReentrantLock)?

可重入锁(ReentrantLock)是 Java 中的一种高级同步机制,它提供了与 synchronized 关键字类似的功能,并且具有更加灵活、可定时等特性。

可重入锁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可以被多个线程获取和释放:与 synchronized 不同,ReentrantLock 具有公平/非公平两种模式,并且可以通过 tryLock() 方法来尝试获取锁而不阻塞当前线程。

  2. 支持条件变量:ReentrantLock 提供了 Condition 接口来支持基于条件变量的等待和通知操作。这使得开发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复杂的线程间协作逻辑。

  3. 支持中断响应:当一个线程在等待 ReentrantLock 时被中断时,会抛出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并清除该线程对该锁对象上所有 wait 状态节点上所设置的标记位。

  4. 支持嵌套调用:如果一个线程已经获得了某个 ReentrantLock 的锁,则它可以再次进入由该锁保护的代码块而不会被阻塞或者死锁。这样就避免了因为自己已经拥有资源而无法访问导致死循环或者死锁问题。

需要注意,在使用 ReentrantLock 时需要手动进行加解锁操作,并且要确保每次 lock() 和 unlock() 操作成对出现。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异常情况、加强日志输出和监控机制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当一个线程进入某个对象的一个 synchronized 的实例方法后,其它线程是否可进入此对象的其它方法?

当一个线程进入某个对象的一个 synchronized 的实例方法后,其它线程可以同时访问该对象的非 synchronized 实例方法。因为 synchronized 关键字只是锁住了当前对象,而不是整个类或者其他对象。

但是如果另外一个线程也想要访问同一对象的被 synchronized 修饰的实例方法,则需要等待第一个线程执行完毕并释放锁之后才能继续执行。这就保证了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该被锁定的代码块或者方法。

需要注意,在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进行加解锁操作时,应尽量避免出现死锁、竞态条件等问题,并且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加锁粒度和优化方式以提高程序性能和可靠性。

乐观锁和悲观锁的理解及如何实现,有哪些实现方式?

乐观锁和悲观锁是两种不同的并发控制机制,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1. 悲观锁:假设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其他线程来竞争共享资源,因此每次访问共享资源时都需要先加上独占锁(如 synchronized 或者 ReentrantLock),以避免出现数据竞争等问题。这种方式称为悲观锁。

  2. 乐观锁:相反地,如果我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其他线程来竞争共享资源,则可以采用一种更加轻量级的并发控制机制——乐观锁。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版本号或者时间戳等方式标记当前数据状态,并且在更新操作前检查该标记是否被修改过。如果未被修改则执行更新操作;否则进行回滚或者重试等处理。

实现乐观锁的常见方式包括:

  1. 版本号/时间戳:将一个版本号或者时间戳与要更新的记录关联起来,在每次更新时比较当前版本号和数据库中存储的版本号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执行更新操作,并且将版本号+1;否则抛出异常或者返回错误信息等处理。

  2. CAS(Compare and Swap)算法:CAS 是一种基于硬件原语支持、无需使用传统互斥量即可实现原子性操作的技术。它利用 CPU 提供了一个 compare-and-swap 原语指令,能够保证只有当目标值与期望值相同时才进行写入操作,并且具有非阻塞性、高效性、可伸缩性等优点。

  3. 增量式重试:增量式重试是指在尝试获取某个对象所对应的行记录时,若失败就暴力循环直到成功为止。但由于这样可能导致死循环而影响系统稳定性和吞吐率,因此通常需要设置最大尝试次数及超时限制等参数以提高程序鲁棒性和安全性。

总之,在选择使用概念模型上居中位置处之间合适数量级以上数量级以下数量级以上数量级以下哪种并发控制机制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并且要注意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以下是 Java 中使用乐观锁和悲观锁的示例代码:

  1. 使用乐观锁实现并发控制
public class OptimisticLockDemo {
    private int count = 0;
    private AtomicInteger version = new AtomicInteger(0);

    public void increment() {
        // 获取当前版本号
        int currentVersion = version.get();
        // 模拟耗时操作
        try {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更新共享变量前检查版本号是否被修改过
        if (version.compareAndSet(currentVersion, currentVersion + 1)) {
            count++;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updated count to " + coun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failed to update due to concurrent modification");
        	// 版本号不一致,说明已经被其他线程更新了,需要进行回滚或者重试等处理。
        	// 这里简单地输出错误信息以供参考。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OptimisticLockDemo demo = new OptimisticLockDemo();

    	Thread t1 = new Thread(() -> demo.increment());
    	Thread t2 = new Thread(() -> demo.increment());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Final result: " + demo.count);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通过 AtomicIntger 类型的 version 变量来标记当前数据状态,并且在每次更新之前比较该变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版本号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执行更新操作;否则抛出异常或者返回错误信息等处理。

  1. 使用悲观锁实现并发控制
public class PessimisticLockDemo {

	private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创建一个可重入锁对象
	private int count;

	public void incremen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lock.lock(); // 加上独占式锁(即悲观锁)
	    try{
	        Thread.sleep(100); // 模拟耗时操作
	        this.count++;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updated the value of counter: "+this.count);
	    }finally{
	        lock.unlock(); // 解除独占式锁(即释放资源)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final PessimisticLockDemo pessimist=new PessimisticLockDemo();

	    Runnable r=()->{
	    	try{pessimist.increment();}
	    	catch(Exception ex){ex.printStackTrace();}
	   };

	   for(int i=0;i<10;i++){
	       Thread thread=new Thread(r,"Thread-"+i);
	       thread.start();
	   }

	  TimeUnit.SECONDS.sleep(5);  
	  System.out.println("The final value of counter is :"+pessimist.count);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了 Reentrantlock 来创建一个可重入、公平/非公平两种模式均支持的独占式互斥体,并且通过调用 lock()/unlock() 方法来加解该互斥体所对应的同步监视器。这样就保证了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该被加锁的代码块或者方法。

需要注意,在使用乐观/悲观数字类型模型居中位置处之间合适数量级以上数量级以下数量级以上数量级以下哪种方式进行并发控制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并且要注意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原子类AtomicInteger 的实现原理

AtomicInteger 是 Java 中的一个原子类,它提供了一种线程安全的方式来进行整数类型变量的操作。其实现原理主要基于 CAS(Compare and Swap)算法和 volatile 关键字。

CAS 算法是一种无锁并发控制技术,它利用 CPU 提供了一个 compare-and-swap 原语指令,能够保证只有当目标值与期望值相同时才进行写入操作,并且具有非阻塞性、高效性、可伸缩性等优点。在 AtomicInteger 类中,incrementAndGet() 方法就是通过调用 unsafe.compareAndSwapInt(this, valueOffset, expect, update) 来实现自增操作的。

其中 this 表示当前对象本身;valueOffset 表示该对象内部存储 int 类型数据所对应的偏移地址;expect 表示期望值;update 表示更新后的新值。如果当前对象内部存储 int 类型数据与期望值相同,则将其更新为新值并返回 true;否则不执行任何操作并返回 false。

此外,在 AtomicInteger 内部还使用了 volatile 关键字来确保多个线程之间共享该变量时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状态。volatile 变量具有可见性和禁止重排序等特点,在读取/写入该变量时都会强制刷新缓存以避免出现脏读或者竞态条件等问题。

总之,在使用 AtomicInteger 这样的原子类时需要注意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并且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以提高程序性能和可靠性。

SynchronizedMap和ConcurrentHashMap有什么区别?

SynchronizedMap 和 ConcurrentHashMap 都是 Java 中用于实现线程安全的 Map 类型,但它们之间有以下几个区别:

  1. 线程安全性:SynchronizedMap 是通过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保证线程安全的,而 ConcurrentHashMap 则是通过分段锁(Segment)和 CAS 算法等技术来提高并发度和效率。

  2. 并发度:ConcurrentHashMap 采用了分段锁机制,在每个 Segment 内部维护一个 HashEntry 数组,并且只对当前访问到的 Segment 加锁。这样就避免了多个线程同时竞争同一把锁导致程序性能下降或者死锁问题。而 SynchronizedMap 则只能使用单一的内置锁,因此在高并发场景下可能会出现瓶颈。

  3. 性能表现:由于 ConcurrentHashMap 的设计思路更加注重并发控制和可伸缩性等方面,因此在多线程环境中通常比 SynchronizedMap 更具优势。但如果仅涉及少量数据操作或者读写比例极低时,则两者差异不大甚至 SynchronizedMap 可能略微快一些。

  4. 迭代器支持:ConcurrentHashMap 支持弱一致性迭代器(Weakly Consistent Iterator),即可以在迭代过程中反映出最新修改结果;而 SynchronizedMap 不支持该特性。

需要注意,在使用以上两种 Map 实现类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并且要注意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CopyOnWriteArrayList可以用于什么应用场景?

CopyOnWriteArrayList 是 Java 中的一个线程安全的 List 实现类,它通过使用一种称为“写时复制”的技术来保证并发访问时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具体来说,当有新元素要添加到 CopyOnWriteArrayList 时,该类会先将原始数组进行复制,并在副本上执行修改操作。这样就避免了多个线程同时对同一个数组进行修改导致出现竞态条件或者脏读等问题。

CopyOnWriteArrayList 可以用于以下几个应用场景:

  1. 高并发读、低并发写:由于 CopyOnWriteArrayList 写操作需要先进行数组复制,因此其适合在读多写少的场景下使用。例如,在 Web 应用中可以将用户列表存储在 CopyOnWriteArrayList 中,并且只有管理员才能够对其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2. 数据不经常变化:由于每次写入都需要重新创建底层数组对象,因此如果数据集合经常变化则可能会引起频繁 GC 和内存占用过高等问题。因此建议仅在数据集合相对稳定或者容量较小(如白名单、黑名单)时使用。

  3. 迭代器支持弱一致性:与 ConcurrentHashMap 类似,CopyOnWriteArrayList 支持弱一致性迭代器(Weakly Consistent Iterator),即可以在迭代过程中反映出最新修改结果。

需要注意,在使用 CopyOnWriteArrayList 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并且要注意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什么叫线程安全?servlet是线程安全吗?

线程安全是指在多线程并发访问时,程序仍然能够保持正确的行为和状态。具体来说,一个线程安全的程序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时不会出现数据竞争、死锁等问题。

  2. 程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证输出结果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Servlet 是 Java 中用于实现 Web 应用程序的一种技术,它运行在服务器端,并且可以处理客户端发送过来的 HTTP 请求。Servlet 本身并没有定义是否线程安全这样的概念,而是由开发人员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权衡取舍。

通常情况下,在 Servlet 中如果使用了类级别(即静态)变量或者实例变量,则需要考虑其是否会被多个请求同时访问到;如果存在这种可能,则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加锁、使用 ThreadLocal 等)以避免出现数据竞争等问题。另外,在 Servlet 容器中也提供了对 Servlet 的并发控制机制(如 SingleThreadModel 接口),但由于其效率较低且已经被废弃,因此不建议使用。

总之,在编写 Servlet 代码时需要注意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并且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以提高程序性能和可靠性。

volatile有什么用?能否用一句话说明下volatile的应用场景?

volatile 是 Java 中的一个关键字,用于修饰变量。它可以保证被修饰的变量在多线程并发访问时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状态,并且禁止指令重排序等优化操作。

volatile 的应用场景是:适合作为标记位或者开关控制符使用,例如实现双重检查锁定(Double-Checked Locking)模式、防止死循环等情况下需要确保可见性和有序性的场景。

一句话说明 volatile 的应用场景:适合作为标记位或者开关控制符使用,在多线程环境中确保数据可见性和有序性。

volatile 是 Java 中的一个关键字,用于修饰变量。它可以保证被修饰的变量在多线程并发访问时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状态,并且禁止指令重排序等优化操作。

具体来说,volatile 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可见性:当一个 volatile 变量被修改后,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看到最新值。这是因为 JVM 会强制将该变量刷新回主内存中,并清空本地缓存(工作内存)中该变量的值。

  2. 禁止指令重排序:由于编译器和处理器可能对代码进行优化以提高执行效率,在不影响程序正确性的前提下可能会对指令顺序进行调整。但如果使用了 volatile 关键字,则编译器和处理器都必须遵循一定规则(如写-读屏障、读-写屏障等),从而确保相关指令不会被重新排序。

  3. 不保证原子性:虽然 volatile 能够确保可见性和有序性,但它并不能保证复合操作(例如 i++)的原子性。如果需要实现原子操作,则需要使用 synchronized 或者 Lock 等同步机制。

总之,在多线程环境中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可以有效地解决数据竞争、死锁等问题,并且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但需要注意,volatile 并不能完全替代 synchronized 或者 Lock 等同步机制,在某些场景下还是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程序正确执行。

volatile 的实现原理是什么

volatile 的实现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可见性和有序性。

  1. 可见性

当一个线程修改了 volatile 变量的值时,JVM 会强制将该变量刷新回主内存中,并清空本地缓存(工作内存)中该变量的值。其他线程在读取该变量时,会从主内存中获取最新值并写入本地缓存中。这样就保证了 volatile 变量具有可见性特征。JVM强制刷新该值到主内存,并删除该线程内存的值

  1. 有序性

编译器和处理器可能对代码进行优化以提高执行效率,在不影响程序正确性的前提下可能会对指令顺序进行调整。但如果使用了 volatile 关键字,则编译器和处理器都必须遵循一定规则(如写-读屏障、读-写屏障等),从而确保相关指令不会被重新排序。这样就保证了 volatile 变量具有有序性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可以解决数据竞争、死锁等问题,并且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 synchronized 或者 Lock 等同步机制,在某些场景下还是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程序正确执行。

因此,在编写多线程程序时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并且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为什么代码会重排序?

在java中wait和sleep方法的不同?

在 Java 中,wait() 和 sleep() 方法都可以用于线程的等待操作,但它们有以下不同点:

  1. wait() 方法是 Object 类中定义的方法,而 sleep() 方法是 Thread 类中定义的静态方法。

  2. wait() 方法必须在 synchronized 块或者方法内部调用,并且会释放锁资源;而 sleep() 方法可以在任何地方调用,并不会释放锁资源。

  3. wait() 方法需要被唤醒才能继续执行,通常使用 notify()/notifyAll() 来唤醒等待线程;而 sleep() 方法则需要指定休眠时间,在指定时间到达后自动恢复执行。

  4. 在使用 wait()/notify()/notifyAll() 进行线程间通信时,建议将条件判断语句包含在 while 循环中。这是因为当多个线程同时等待某个条件时,如果只使用 if 判断,则可能出现虚假唤醒(即没有收到 notify 信号却仍然从 wait 状态返回)。而使用 while 循环进行判断,则可以避免虚假唤醒问题。

总之,在编写多线程程序时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等待方式,并且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用Java实现阻塞队列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基于数组实现的阻塞队列示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Condi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public class BlockingQueue<T> {
    private final T[] queue; // 队列数组
    private int head = 0; // 队头指针
    private int tail = 0; // 队尾指针
    private int count = 0; // 当前队列元素个数

    private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锁对象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 // 不为空条件变量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 lock.newCondition(); // 不为满条件变量

    public 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
        this.queue = (T[]) new Object[capacity];
    }

   /**
     * 入队操作,如果队列已满则等待直到有空位可用。
     */
   public void put(T item)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while (count == queue.length) { 
               notFull.await(); 
           }
           queue[tail] = item;
           if (++tail == queue.length) { 
               tail = 0; 
           }
           ++count;
           notEmpty.signal();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 出队操作,如果队列为空则等待直到有元素可取。
     */
   public T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while(count == 0){
              notEmpty.await();
          }
          T item=queue[head];
          if(++head==queue.length){
              head=0;
          }
          --count;
          notFull.signal();
         return item;
      }finally{
         lock.unlock();
      }
   }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来存储数据,并使用两个条件变量(notEmpty 和notFull)分别表示不为空和不为满。当调用 put() 方法时,如果当前队列已经满了,则线程会进入等待状态并释放锁资源;当其他线程从该阻塞队列中取出一些元素后,则会唤醒正在等待的生产者线程。同样地,在调用 take() 方法时,如果当前没有任何元素可以消费,则线程会进入等待状态并释放锁资源;当其他线程向该阻塞队列中添加新元素后,则会唤醒正在等待的消费者线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多线程程序时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并且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一个线程运行时发生异常会怎样?

当一个线程运行时发生异常,如果该线程没有捕获并处理该异常,则会导致程序崩溃或者出现其他不可预期的错误。具体表现为:

  1. 程序抛出未捕获的异常,并输出相关信息(如堆栈轨迹)。

  2. 如果当前线程是主线程,则整个程序将停止运行;如果当前线程是子线程,则只有该子线程会停止运行,其他子线程和主线程仍然可以继续执行。

  3. 如果在 try-catch 块中捕获了异常但没有正确处理它,也可能会导致类似的问题。

因此,在编写多线程程序时应该注意及时捕获和处理异常,并且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同时,在使用第三方库或框架时也需要留意其对于异常处理机制的支持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程序稳定性。

如何在两个线程间共享数据?

在 Java 中,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在两个线程间共享数据:

  1.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实现同步机制。通过对共享资源加锁的方式,确保每次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访问该资源,并且避免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

  2.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实现可见性特征。当一个线程修改了 volatile 变量的值时,JVM 会强制将该变量刷新回主内存中,并清空本地缓存(工作内存)中该变量的值。其他线程在读取该变量时,会从主内存中获取最新值并写入本地缓存中。

  3. 使用 Lock 和 Condition 实现更灵活的同步控制。Lock 接口提供了比 synchronized 更细粒度和更灵活的锁定操作;Condition 接口则提供了类似于 wait()/notify() 的等待/通知机制。

  4. 将数据封装到对象或者集合类中,在多个线程之间传递引用以达到共享数据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多线程编程时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并且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同时,在处理共享数据时也要注意考虑安全性、一致性和效率等因素,以确保程序正确执行并满足预期要求。

为什么wait, notify 和 notifyAll这些方法不在thread类里面?

wait(), notify() 和 notifyAll() 这些方法不在 Thread 类中,而是在 Object 类中。这是因为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的作用并不仅限于线程控制,它们实际上是基于对象监视器(monitor)机制实现的。

每个 Java 对象都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 monitor,当一个线程访问某个对象时,需要先获得该对象对应的 monitor 才能执行相应操作。如果当前 monitor 已经被其他线程占用,则该线程会进入等待状态,并释放锁资源;当其他线程释放了该 monitor 后,则会唤醒正在等待的线程继续执行。

因此,在使用 wait()/notify()/notifyAll() 进行多线程编程时,我们通常将其作用于共享资源或者临界区域,并通过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获取/释放相应锁资源以确保程序正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在进行多线程编写时要理解好 wait()/notify()/notifyAll() 的底层原理和使用方式,并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以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什么是ThreadLocal变量?

ThreadLocal 变量是一种特殊的变量,它为每个线程都创建了一个独立的副本。这意味着每个线程可以访问自己的 ThreadLocal 变量副本,而不会与其他线程共享该变量。

在 Java 中,ThreadLocal 类提供了对 ThreadLocal 变量的支持。通过使用 ThreadLocal 类中定义的 set() 和 get() 方法,我们可以在当前线程中存储和获取值,并且保证该值只能被当前线程访问。

例如: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Integer> threadId = new ThreadLocal<>();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t id = (int) (Math.random() * 100);
        threadId.set(id); // 设置当前线程 ID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has a local variable with ID " + threadId.get());
    }
}

ThreadLocal 可以理解为“线程本地变量”,它是一种特殊的变量,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副本。这意味着每个线程可以访问自己的 ThreadLocal 变量副本,而不会与其他线程共享该变量。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们要在多个线程中使用一个计数器,并且希望每个线程都能够独立维护自己的计数器值。如果直接使用普通的全局变量,则可能会出现并发问题;但是如果将计数器封装到 ThreadLocal 中,则可以确保每个线程只能访问自己所对应的计数器值。

在 Java 中,ThreadLocal 类提供了对 ThreadLocal 变量的支持。通过使用 ThreadLocal 类中定义的 set() 和 get() 方法,我们可以在当前线程中存储和获取值,并且保证该值只能被当前线程访问。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 ThreadLocal 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每个要使用 T hreadL ocal 的对象必须单独创建一个实例;

  2. 在多次读写同一份数据时要注意清除旧数据以避免出现脏数据问题;

  3. 不要过度依赖于使用 T hreadL ocal 解决并发问题(如死锁等)。

总之,在进行多线程编写时应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并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Java中interrupted 和 isInterrupted方法的区别?

Java 中的 interrupted()isInterrupted() 方法都是用来检查线程是否被中断,但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1. interrupted()

interrupted() 是一个静态方法,它可以检测当前线程是否被中断,并且会清除该线程的中断状态。如果当前线程已经被中断,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示例代码: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中断当前线程
boolean interrupted = Thread.interrupted(); // 检测并清除中断状态
System.out.println(interrupted); // 输出 true
  1. isInterrupted()

isInterrupted() 是一个实例方法,它可以检测指定的线程对象是否被中断,但不会改变该线程的中断状态。如果指定的线程已经被中断,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示例代码: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 检测是否被中断
        System.out.println("running...");
    }
});
thread.start();
thread.interrupt(); // 中断子线程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子线程,并在其中使用了 isInterrupted() 方法来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被主程序所标记为“需要停止”。当主程序调用 interrupt() 方法时,子进城就会收到通知并退出循环从而结束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 interrupted()/isInterrupted() 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在多次读写同一份数据时要注意清除旧数据以避免出现脏数据问题;

  2. 不要过度依赖于使用 T hreadL ocal 解决并发问题(如死锁等)。

总之,在进行多线程编写时应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并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为什么wait和notify方法要在同步块中调用?

wait() 和 notify() 方法是用来实现线程间通信的,它们必须在同步块中调用。这是因为 wait()/notify() 的底层机制依赖于对象监视器(monitor)机制。

每个 Java 对象都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 monitor,当一个线程访问某个对象时,需要先获得该对象对应的 monitor 才能执行相应操作。如果当前 monitor 已经被其他线程占用,则该线程会进入等待状态,并释放锁资源;当其他线程释放了该 monitor 后,则会唤醒正在等待的线程继续执行。

因此,在使用 wait()/notify()/notifyAll() 进行多线程编写时,我们通常将其作用于共享资源或者临界区域,并通过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获取/释放相应锁资源以确保程序正确性和可靠性。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final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lock) { // 获取锁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waiting...");
                lock.wait(); // 等待并释放锁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has been notified.");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void notifyThread() {
        synchronized (lock) { // 获取锁
            lock.notify(); // 通知并释放锁
        }
    }
}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定义了一个 MyRunnable 类,并在其中使用了 wait()/notify() 方法进行多线程通信。具体地说,在 run() 方法内部我们首先获取到了 lock 对象所对应的监视器(即“加锁”),然后调用 lock.wait() 进入等待状态并同时释放掉当前持有的 lock 锁;而在另外一个方法 notifyThread() 中则直接调用了 lock.notify() 来唤醒处于等待状态下的子进城从而使其重新开始运行。

总之,在进行多线程编写时要理解好 wait()/notify()/notifyAll() 的底层原理和使用方式,并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以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为什么你应该在循环中检查等待条件?

在多线程编写中,我们通常使用 wait()/notify() 方法来实现线程间的同步和协作。但是,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注意到一个重要问题:等待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

具体地说,当一个线程调用了 wait() 方法进入等待状态后,它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被唤醒。如果其他线程没有按照预期进行操作,则该线程可能会永远处于等待状态而无法继续执行。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在循环中检查等待条件,并且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时才退出循环从而结束等待状态。这样可以确保即使出现意外情况也不会影响程序正常运行。

Java中的同步集合与并发集合有什么区别?

Java 中的同步集合和并发集合都是用来处理多线程环境下的数据共享问题,但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1. 同步集合

同步集合是指在单线程环境中使用时表现为“线程安全”的容器类。具体地说,当我们需要对一个 List、Set 或 Map 等进行读写操作时,如果不加任何控制,则可能会出现并发访问冲突等问题;而通过使用同步集合则可以确保每次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访问该容器,并且其他所有线程必须等待当前线程执行完毕后才能继续执行。

常见的同步集合包括:

  • Vector:基于数组实现的动态数组;
  • Hashtable:基于哈希表实现的键值对存储结构;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Set/Map():将普通 List/Set/Map 转换成“线程安全”版本。

示例代码:

List<String> lis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new ArrayList<>());
  1. 并发集合

并发集合是指专门针对多个同时访问某个数据结构而设计的高效容器类。与同步集合不同,它们采用了更加复杂和精细化的锁机制以提高程序性能和可伸缩性,并且支持更多种类(如队列、堆栈、映射等)和更灵活的操作方式(如原子更新、分段锁定等)。

常见的并发集合包括:

  • ConcurrentHashMap:基于哈希表实现分段锁定机制;
  • CopyOnWriteArrayList/CopyOnWriteArraySet:基于快照技术实现读写分离;
  • ConcurrentLinkedQueue/ConcurrentLinkedDeque:无界非阻塞队列/双端队列;
  • BlockingQueue/BlockingDeque:阻塞式队列/双端队列。

示例代码: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

需要注意到,在选择使用哪种类型(即同步或者并发) 的容器时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来确定。如果仅涉及到少量数据共享或者没有特殊要求,则可以考虑使用简单易懂且稳定可靠性较高的“传统” Java 集合框架;而如果面临大规模数据共享或者强调系统吞吐量和响应速度等方面,则建议选择适当优化过后、功能齐备且经过充分测试验证过得新型 Java 并发工具库。

什么是线程池? 为什么要使用它?

线程池是一种用来管理和复用多个线程的机制。它可以在程序启动时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工作线程,并将任务分配给这些工作线程执行,从而避免了频繁地创建和销毁线程所带来的开销。

使用线程池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提高系统性能:通过重复利用已经存在的工作进城,避免了反复创建/销毁新进城所带来的额外开销;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发度以提高系统吞吐量和响应速度等方面表现。

  2. 提高代码可读性:通过将任务提交到一个统一管理、具备良好封装性和抽象化特征的“容器”中进行处理,使得代码结构更加清晰明了且易于维护。

  3. 提供更多控制手段:通过设置不同类型(如固定大小、缓存型、无界队列等)或者参数(如超时时间、拒绝策略等) 的线程池配置选项,我们可以灵活地控制其运行状态及资源占用情况,并对异常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Java 中提供了 Executor 框架以支持常见类型(如 FixedThreadPool、CachedThreadPool 等) 和自定义类型 的线程池实现。其中最常见也是最简单易懂的就是 FixedThreadPool 类型,在该模式下会预先创建指定数量(即 nThreads 参数值) 的工作进城,并按照 FIFO 原则依次执行提交上来的任务直至全部完成为止。

示例代码: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 创建固定大小为 10 的线程池

for (int i = 0; i < 100; i++) {
    executor.execut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running..."));
}

executor.shutdown(); // 关闭并释放所有资源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使用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 方法创建一个固定大小为 10 的新型 ThreadPoolExecutor 实例;然后再通过 for 循环向该实例中添加共计 100 条待执行任务;最后调用 executor.shutdown() 方法关闭并释放所有资源。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Executor 框架时应该合理选择适当规模及配置方式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且不影响其他业务流转。

怎么检测一个线程是否拥有锁?

在 Java 中,我们可以使用 Thread.holdsLock(Object obj) 方法来检测当前线程是否拥有指定对象的锁。具体地说,如果当前线程已经获得了该对象所对应的监视器(即“加锁”),则 holdsLock() 方法会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示例代码: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 { // 获取锁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has acquired the lock.");
        System.out.println("Does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hold the lock? "
                + Thread.holdsLock(lock)); // 检查是否持有锁
    }
});

thread1.start();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 lock 对象,并创建了一个新的子线程 thread1 来获取该对象所对应的监视器(即“加锁”)。然后,在子进城内部通过调用 holdsLock() 方法来检查自己是否已经成功获得了该监视器并输出相应结果。

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holdsLock() 方法时必须保证传入参数非空且为同步块中使用过的变量或者常量等有效值。同时还需要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你如何在Java中获取线程堆栈?

在 Java 中,我们可以使用 Thread 类的 getStackTrace() 方法来获取当前线程的堆栈信息。该方法返回一个 StackTraceElement 数组,其中每个元素代表了一条调用链路上的信息(如类名、方法名、行号等)。

示例代码: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
    StackTraceElement[] stackTrac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StackTrace();
    for (StackTraceElement element : 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

thread.start();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新的子线程 thread 并通过 lambda 表达式定义其执行逻辑;然后,在子进城内部通过调用 Thread.currentThread().getStackTrace() 方法来获取自己所处的堆栈信息,并遍历输出所有相关内容。

需要注意到,在实际开发中应该谨慎使用 getStackTrace() 方法以避免因为过度频繁地访问和处理大量数据而导致程序性能下降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同时还需要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JVM 中哪个参数是用来控制线程的栈堆栈小的?

JVM 中用来控制线程栈大小的参数是 -Xss。该参数可以设置每个线程的最大堆栈大小,单位为字节。

默认情况下,Java 线程栈大小在不同操作系统和 JVM 版本中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在 32 位 JVM 上,每个线程的默认栈大小为 512 KB;而在 64 位 JVM 上,则为 1024 KB。

如果需要修改线程栈大小,则可以通过命令行或者启动脚本等方式指定相应参数值。例如:

java -Xss2m MyProgram

上面这条命令将会把每个 Java 线程的最大堆栈限制增加到了 2 MB。

需要注意到,在调整线程栈大小时应该谨慎处理以避免出现内存溢出、性能下降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和硬件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对代码做好充分测试验证工作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且稳定可靠。

Thread类中的yield方法有什么作用?

Thread 类中的 yield() 方法可以让当前线程暂停一下,让出 CPU 时间片给其他线程使用。具体地说,当一个线程调用了 yield() 方法后,它会把自己的执行权交还给调度器,并进入就绪状态等待下一次被分配时间片。

需要注意到,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很少直接使用 yield() 方法来控制程序流转和资源占用情况。这是因为该方法并不能保证能够真正起到“礼让”效果(即有可能在某些系统或者场景下不起作用),而且也无法精确控制时间片大小和顺序等方面表现。

示例代码: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running...");
        Thread.yield(); // 让出 CPU 时间片
    }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running...");
        Thread.yield(); // 让出 CPU 时间片
    }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创建了两个新的子线程 thread1thread2 并通过 lambda 表达式定义其执行逻辑;然后,在每个子进城内部都加入了一个简单的循环语句以模拟计算密集型任务,并在其中间插入了一条 Thread.yield() 命令来尝试释放CPU时间片。最后启动两个子进城并观察输出结果。

需要注意到,在实际开发中应该谨慎使用 yield() 方法以避免因为过度频繁地切换线程而导致程序性能下降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和硬件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对代码做好充分测试验证工作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且稳定可靠。

Java中ConcurrentHashMap的并发度是什么?

Java 中的 ConcurrentHashMap 是一种线程安全的哈希表实现,它可以在多个线程同时访问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其中,并发度(Concurrency Level)是指该哈希表内部使用了多少个 Segment 分段锁来控制并发访问。

具体地说,ConcurrentHashMap 内部被分为若干个 Segment 段,每个段都包含了一个独立的 Hash 表结构以及对应的锁对象。当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不同段中的元素时,则可以通过这些独立锁对象来避免竞争冲突;而当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段中的元素时,则需要先获取该段所对应的锁才能进行操作。

默认情况下,ConcurrentHashMap 的并发度等于 16。也就是说,在创建 ConcurrentHashMap 实例时如果没有显式指定并发度参数,则其内部会自动将初始容量除以 16 并向上取整作为默认值。

示例代码: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32);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nt finalI = i;
    new Thread(() -> {
        for (int j = finalI * 10; j < (finalI + 1) * 10; j++) {
            map.put(String.valueOf(j), j);
        }
    }).start();
}

Thread.sleep(500); // 等待所有子进城执行完毕

System.out.println("Map size: " + map.size()); // 输出结果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型 ConcurrentHashMap 实例 map 并设置其初始容量为32;然后启动共计100条子进城,并通过 lambda 表达式定义每条子进城要执行插入操作范围(即从i*10到(i+1)*10之间)。最后等待所有子进城执行完毕,并输出当前 Map 对象大小。

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或者其他类似数据结构时应该合理选择适当规模及配置方式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且不影响其他业务流转。同时还需要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Java中Semaphore是什么?

Java 中的 Semaphore 是一种计数信号量,它可以用来控制同时访问某个资源或者执行某个操作的线程数量。Semaphore 内部维护了一个计数器,该计数器初始值为指定的信号量数量(即允许并发访问的最大线程数),每当有一个线程进入临界区时,则会将当前可用信号量数量减 1;而当一个线程离开临界区时,则会将当前可用信号量数量加 1。

Semaphore 可以通过 acquire() 和 release() 方法来获取和释放信号量。其中,acquire() 方法尝试获取一个可用的信号量,并在没有足够可用资源时阻塞等待;而 release() 方法则释放已经占有的一个或多个信号量,并唤醒可能正在等待这些资源的其他线程。

示例代码:

Semaphore semaphore = new Semaphore(3); // 最多允许3个线程同时运行

for (int i = 0; i < 10; i++) {
    int finalI = i;
    new Thread(() -> {
        try {
            semaphore.acquire(); // 获取锁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 finalI + " is running...");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semaphore.release(); // 释放锁
        }
    }).start();
}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型 Semaphore 实例 semaphore 并设置其初始值为3;然后启动共计10条子进城,并通过 lambda 表达式定义每条子进城要执行插入操作范围(即从i*10到(i+1)*10之间)。在每条子进城内部都调用了 semaphore.acquire() 命令来获取锁对象并输出相应信息,在任务完成后再调用 semaphore.release() 命令来释放锁对象。

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Semaphore 或者其他类似机制时应该合理选择适当规模及配置方式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且不影响其他业务流转。同时还需要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Java线程池中submit() 和 execute()方法有什么区别?

Java 线程池中的 submit()execute() 方法都可以用来向线程池提交任务,但它们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

  1. 返回值类型

submit() 方法返回一个 Future 对象,该对象可以用来获取异步执行结果或者取消任务等操作;而 execute() 方法则没有返回值。

  1. 异常处理方式

submit() 方法会将任务执行过程中抛出的异常封装到 Future 对象中并交给调用方进行处理;而 execute() 方法则直接将异常抛出到控制台并打印日志信息。

  1. 适用场景

由于 submit() 可以获取异步执行结果和取消任务等操作,因此更适合那些需要对多个耗时较长的计算型任务进行管理和监控的场景。而对于那些简单、短暂且无需返回结果的 I/O 型或者事件驱动型任务,则使用 execute() 更为合适。

示例代码: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

executor.submit(() -> {
    System.out.println("Task 1 is running...");
});

executor.execute(() -> {
    System.out.println("Task 2 is running...");
});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型 ExecutorService 实例,并通过 Executors 工厂方法创建了一个固定大小为 2 的线程池。然后分别使用 submit() 和 execute() 向线程池提交两个简单的 Runnable 类型任务,并输出相应信息。

需要注意到,在实际开发中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硬件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规模及配置方式,并结合其他机制如 Semaphore、CountDownLatch 等进一步优化程序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什么是阻塞式方法?

阻塞式方法是指在执行过程中会一直等待某个条件满足后才能继续往下执行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这些方法都会涉及到 I/O 操作、网络请求或者其他需要等待外部资源响应的操作。

在 Java 中,常见的阻塞式方法包括:

  • Thread.sleep():使当前线程暂停指定时间;
  • Object.wait():让当前线程进入等待状态,并释放对象锁;
  • InputStream.read()OutputStream.write():从输入流读取数据或向输出流写入数据时可能会发生阻塞;
  • Socket.accept()ServerSocket.accept():用于监听客户端连接请求并返回对应 Socket 对象,在没有新连接请求时可能会一直处于阻塞状态。

需要注意到,在使用阻塞式方法时应该谨慎处理以避免出现死锁、性能瓶颈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和硬件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对代码做好充分测试验证工作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且稳定可靠。

Java中的ReadWriteLock是什么?

Java 中的 ReadWriteLock 是一种读写锁机制,它可以用来控制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与传统的互斥锁不同,ReadWriteLock 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读取共享资源,但只允许一个线程进行写操作。

ReadWriteLock 内部维护了两个锁对象:一个是读锁(也称为共享锁),另一个是写锁(也称为排他锁)。当有多个线程同时请求获取读锁时,则会直接分配给它们;而当有任意一个线程请求获取写锁时,则需要等待所有已经持有读或者写锁的其他线程释放后才能获得该写入权限。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某些数据结构被频繁地进行查询和更新操作,并且查询操作远远超过更新操作次数时,则使用 ReadWriteLock 可以有效提高程序性能和吞吐量。

示例代码:

ReadWriteLock lock = 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
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 10个子进城向map中插入1000条记录
for (int i = 0; i < 10; i++) {
    int finalI = i;
    new Thread(() -> {
        for (int j = finalI * 100; j < (finalI + 1) * 100; j++) {
            lock.writeLock().lock(); // 获取写入权限
            try {
                map.put(String.valueOf(j), j);
            } finally {
                lock.writeLock().unlock(); // 释放写入权限
            }
        }
    }).start();
}

// 同时启动5个子进城从map中随机查找记录
for (int i = 0; i < 5; i++) {
    new Thread(() -> {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while (true) { // 不断循环执行查找任务
            lock.readLock().lock(); // 获取读取权限
            try {
                String key = String.valueOf(random.nextInt(1000));
                if (map.containsKey(key)) { // 查找成功则输出结果并休眠一段时间再继续下一轮查找任务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find value: " + map.get(key));
                    Thread.sleep(500);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readLock().unlock(); // 释放读取权限
            }
        }
    }).start();
}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型 ReentrantReadWriteLock 实例 lock 和一个新型 HashMap 实例 map;然后启动共计10条子进城向 Map 对象内部插入总计1000条键值对数据,并通过 write-lock() 命令获取相应的“排他”式访问权。最后再启动5条子进城从 Map 对象内部随机查找指定键值对,并通过 read-lock() 命令获取相应的“共享”式访问权。

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ReadWriteLcok 或者其他类似机制时应该合理选择适当规模及配置方式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且不影响其他业务流转。同时还需要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volatile 变量和 atomic 变量有什么不同?

volatile 变量和 atomic 变量都可以用来保证多线程环境下的可见性和原子性,但它们在实现机制上有所不同。

  1. 实现方式
  • volatile 变量:通过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机制来确保变量的读写操作对所有线程可见,并防止指令重排序优化;
  • atomic 变量:使用 CAS(Compare and Swap)算法来实现原子性操作。CAS 算法是一种无锁算法,它利用 CPU 的硬件支持进行比较并交换操作,从而避免了传统锁机制带来的开销和竞争问题。
  1. 适用场景
  • volatile 变量:适合于那些只需要保证变量值对所有线程可见、且没有复杂依赖关系的场景。例如,在单例模式中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修饰静态成员变量可以确保该对象在多个线程之间始终是唯一且正确地初始化。
  • atomic 变量:适合于那些需要执行复杂计算或者涉及到多个变量之间协调处理的场景。例如,在高并发情况下使用 AtomicInteger 类型代替 int 类型可以有效提高程序性能和稳定性。

示例代码:

//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定义一个共享计数器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int count = 0;

// 使用 AtomicLong 定义一个共享计数器
private static AtomicLong atomicCount = new AtomicLong(0);

// 同时启动10条子进城分别向两个计数器中累加10000次数字
for (int i = 0; i < 10; i++) {
    new Thread(() -> {
        for (int j = 0; j < 10000; j++) {
            count++; // 对普通整型数据类型进行自增运算时可能会出现竞争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atomicCount.incrementAndGet(); // 对AtomicInteger类型进行自增运算则总是能够得到正确结果
        }
    }).start();
}

Thread.sleep(500); // 等待所有子进城执行完毕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count); // 输出普通整型数据类型累加后的结果
System.out.println("atomicCount: " + atomicCount.get()); // 输出AtomicInteger类型累加后的结果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型 volatile 整形变量 count 和一个新型 AtomicLong 类型对象 atomicCount;然后启动共计10条子进城分别向这两个共享资源中插入总计10000次数字,并输出相应信息以检查其正确性。

需要注意到,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规模及配置方式,并结合其他机制如 Semaphore、ReadWriteLock 等进一步优化程序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可以直接调用Thread类的run ()方法么?

volatile 变量和 atomic 变量都可以用来保证多线程环境下的可见性和原子性,但它们在实现机制上有所不同。

  1. 实现方式
  • volatile 变量:通过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机制来确保变量的读写操作对所有线程可见,并防止指令重排序优化;
  • atomic 变量:使用 CAS(Compare and Swap)算法来实现原子性操作。CAS 算法是一种无锁算法,它利用 CPU 的硬件支持进行比较并交换操作,从而避免了传统锁机制带来的开销和竞争问题。
  1. 适用场景
  • volatile 变量:适合于那些只需要保证变量值对所有线程可见、且没有复杂依赖关系的场景。例如,在单例模式中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修饰静态成员变量可以确保该对象在多个线程之间始终是唯一且正确地初始化。
  • atomic 变量:适合于那些需要执行复杂计算或者涉及到多个变量之间协调处理的场景。例如,在高并发情况下使用 AtomicInteger 类型代替 int 类型可以有效提高程序性能和稳定性。

示例代码:

//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定义一个共享计数器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int count = 0;

// 使用 AtomicLong 定义一个共享计数器
private static AtomicLong atomicCount = new AtomicLong(0);

// 同时启动10条子进城分别向两个计数器中累加10000次数字
for (int i = 0; i < 10; i++) {
    new Thread(() -> {
        for (int j = 0; j < 10000; j++) {
            count++; // 对普通整型数据类型进行自增运算时可能会出现竞争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atomicCount.incrementAndGet(); // 对AtomicInteger类型进行自增运算则总是能够得到正确结果
        }
    }).start();
}

Thread.sleep(500); // 等待所有子进城执行完毕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count); // 输出普通整型数据类型累加后的结果
System.out.println("atomicCount: " + atomicCount.get()); // 输出AtomicInteger类型累加后的结果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型 volatile 整形变量 count 和一个新型 AtomicLong 类型对象 atomicCount;然后启动共计10条子进城分别向这两个共享资源中插入总计10000次数字,并输出相应信息以检查其正确性。

需要注意到,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规模及配置方式,并结合其他机制如 Semaphore、ReadWriteLock 等进一步优化程序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你对线程优先级的理解是什么?

线程优先级是指操作系统在调度多个线程时,根据每个线程的优先级来确定哪些线程可以获得更多的 CPU 时间片。Java 中的 Thread 类提供了三种不同的优先级:最高(MAX_PRIORITY)、普通(NORM_PRIORITY)和最低(MIN_PRIORITY),默认情况下所有新创建的线程都具有普通优先级。

需要注意到,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完全依赖于设置线程优先级来控制程序执行顺序或者提高性能等方面。因为不同操作系统、硬件环境以及 JVM 实现之间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并且过分依赖于某一特定机制往往会导致代码可移植性和兼容性问题。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Priorit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1 = new MyThread("t1", Thread.MAX_PRIORITY);
        Thread t2 = new MyThread("t2", Thread.MIN_PRIORITY);
        t1.start();
        t2.start();
    }

    private stat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int priority) {
            super(name);
            setPriority(priority); // 设置当前线程对象的优先级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 is running..."); // 输出当前正在运行的子进城名称信息
                try {
                    sleep(100); // 让当前子进城休眠一段时间以模拟耗时任务处理过程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
}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 MyThread 的自定义子类,并通过构造函数传入相应参数;然后启动两条子进城分别使用 MAX 和 MIN 两种不同类型进行初始化,并输出相应信息以检查其正确性。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setPriority() 方法设置线程对象优先级时应该避免滥用或者误用,同时还要结合其他机制如 Semaphore、CountDownLatch 等进一步保证程序正常运行且稳定可靠。

什么是线程调度器(Thread Scheduler)和时间分片(Time Slicing )?

线程调度器(Thread Scheduler)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协调和管理多个线程之间的执行顺序。它根据每个线程的优先级、状态以及其他因素来决定哪些线程可以获得 CPU 时间片,并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进行切换。

时间分片(Time Slicing)是指将 CPU 的使用权按照一定时间段划分成若干个小块,每次只允许一个进城占用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再释放给其他进城使用。这种机制可以有效避免某些长期运行或者死循环等问题导致整个程序崩溃或者无法正常工作。

Java 中的多线程机制也采用了类似于操作系统中的调度算法来实现对多个子进城之间资源共享和竞争关系进行控制。例如,在 Java 中通过 yield() 方法、sleep() 方法、wait()notify()/notifyAll() 等方式来实现对子进城之间相应处理过程进行协调和管理。

需要注意到,在使用以上方法时应该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和硬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者误用相关 API 接口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且稳定可靠。

你如何确保main()方法所在的线程是Java 程序最后结束的线程?

在 Java 中,可以通过调用 Thread.join() 方法来确保 main() 方法所在的线程是程序最后结束的线程。join() 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被调用 join() 的线程执行完毕。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Joi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1 = new MyThread("t1");
        Thread t2 = new MyThread("t2");
        t1.start();
        t2.start();
        
        // 等待子进城运行完毕再继续执行主进城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running...");
    }

    private stat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 is running..."); // 输出当前正在运行的子进城名称信息
                try { 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
}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 MyThread 的自定义子类,并启动两条不同类型的子进城进行测试;然后使用 join() 命令等待所有子进城完成任务并输出相应信息以检查其正确性。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join() 方法时应该避免过长或者过短的等待时间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且不影响其他业务流转。同时还需要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线程之间是如何通信的?

线程之间可以通过共享内存或者消息传递的方式进行通信。

  1. 共享内存

在共享内存模式下,多个线程可以访问同一块物理内存区域,并且每个线程都可以读写这些共享变量。因此,在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变量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竞争和锁机制等问题。

Java 中提供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以及 Lock 接口等机制来实现对共享资源的控制和管理。例如,在使用 synchronized 修饰符时,只有获取到相应对象的锁才能够执行相关操作;而在调用 wait() 方法后则会释放当前对象上的锁并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他子进城调用 notify()/notifyAll() 唤醒它为止。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SharedMemoryDemo {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Thread t1 = new MyThread("t1", lock);
        Thread t2 = new MyThread("t2", lock);
        t1.start();
        t2.start();

        // 等待子进城运行完毕再继续执行主进城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count); // 输出最终计数器值
   }

   private stat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final Object lock;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Object lock) {
           super(name);
           this.lock = lo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 对计数器进行累加处理
              synchronized (lock) { // 获取对象锁并更新计数器值
                  count++;
              }
          }
      }
   }
}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 MyThread 的自定义子类,并启动两条不同类型的子进城分别对全局静态变量进行累加处理;然后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确保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地完成,并输出最终结果以检查其正确性。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synchronize 或者其他相关 API 接口时应该遵循规范并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和硬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者误用导致程序出错或者崩溃。

  1. 消息传递

在消息传递模式下,各个线程之间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来实现通信。Java 中提供了 BlockingQueue、ConcurrentLinkedQueue 等队列类来支持基于消息传递方式的通信机制。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MessagePassing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BlockingQueue<String> queue = new LinkedBlockingDeque<>();
         Thread producer = new Producer(queue);
         Thread consumerA= new Consumer(queue, "Consumer A");
         Thread consumerB= new Consumer(queue, "Consumer B");

         producer.start();
         consumerA.start();
         consumerB.start();

         producer.join(); 
     }

     private static class Producer extends Thread{
          private final BlockingQueue<String> queue;

          public Producer(BlockingQueue<String> q){
               queue=q;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try{
                    for(int i=0;i<10;i++){
                         String message="Message "+i;
                         System.out.println("Produced: "+message);
                         queue.put(message); // 将新产生信息插入队列中去。
                         sleep(500); // 让当前生产者休眠一段时间以便消费者有足够时间取走信息。
                    }   
               }catch(Exception e){e.printStackTrace();}
            }
      }

      private static class Consumer extends Thread{
           private final BlockingQueue<String> queue;
           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

           public Consumer(BlockingQueue<String> q,String n){
                queue=q;
                name=n;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try{
                      while(true){
                           String message=queue.take(); // 取出队列中第一个元素(如果没有就阻塞)
                           System.out.println(name+" consumed: "+message);
                      }   
                 }catch(Exception e){e.printStackTrace();}
             }
      }
}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定义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Producer 和 Consumer,并利用 LinkedBlockingDeque 类型作为底层数据结构实现基于消息传递方式进行通信;然后启动三条不同类型的子进城分别负责生产、消费信息,并输出相应日志信息以检查其正确性。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Queue 或其他相关 API 接口时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规模及配置方式,并结合其他机制如 Semaphore、ReadWriteLock 等进一步优化程序性能和稳定性。

为什么 Thread 类的 sleep()和 yield ()方法是静态的?

Thread 类的 sleep() 和 yield() 方法是静态方法,因为它们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线程对象进行调用的,而是直接作用于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这意味着无论哪个线程在运行时调用了这些方法,都会影响到当前正在运行的线程。

sleep() 方法可以让当前线程暂停一段时间,并且该操作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对象或者实例。yield() 方法则会让出 CPU 时间片给其他等待执行的进城使用,并且也不需要依赖于任何特定对象或者实例。

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sleep() 或 yield() 等相关 API 接口时应该遵循规范并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和硬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者误用导致程序出错或者崩溃。

如何确保线程安全?

线程安全是指在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时,不会出现数据竞争、死锁等问题,并且能够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为了确保线程安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或者 Lock 接口来实现对共享资源的控制和管理。

  2. 避免使用静态变量或者方法,因为它们可能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并修改。

  3. 尽量避免使用可变对象作为共享资源,例如 ArrayList 等容器类,在需要进行读写操作时应该考虑到同步机制和锁机制等问题。

  4. 在设计代码时尽量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等基本原则,并加强注释和日志输出语句等方式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5. 在编写测试用例时应该覆盖各种边界条件以及异常情况,并结合其他工具如 FindBugs、CheckStyle 等进一步检查代码质量和规范性。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ThreadSafeDemo {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Thread t1 = new MyThread("t1", lock);
        Thread t2 = new MyThread("t2", lock);
        t1.start();
        t2.start();

       // 等待子进城运行完毕再继续执行主进城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count); // 输出最终计数器值
   }

   private stat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final Object lock;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Object lock) {
          super(name);
          this.lock = lo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 对计数器进行累加处理
             synchronized (lock) { // 获取对象锁并更新计数器值
                 count++;
             }
         }
     }
   }
}

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里面,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 MyThread 的自定义子类,并启动两条不同类型的子进城分别对全局静态变量进行累加处理;然后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确保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地完成,并输出最终结果以检查其正确性。需要注意到,在使用 synchronize 或者其他相关 API 接口时应该遵循规范并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和硬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者误用导致程序出错或者崩溃。

同步方法和同步块,哪个是更好的选择?

同步方法和同步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没有绝对的更好选择。具体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同步方法:

优点:

  1. 简单易用,只需要在方法上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即可。
  2. 可以保证整个方法内部的所有代码都是线程安全的。

缺点:

  1. 如果一个类中有多个需要进行同步控制的方法,那么使用同步方法会导致这些方法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影响程序性能。
  2. 同步范围过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同步块:

优点:

  1. 可以精确地控制需要进行同步控制的代码段。
  2. 同一时刻可以允许多个线程同时执行非临界区代码。

缺点:

  1. 使用起来比较麻烦,需要手动指定锁对象。
  2. 如果锁对象被频繁创建和销毁,则会影响程序性能。

因此,在实际开发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哪种方式进行线程安全控制。如果只有一个需要进行同步控制的代码段,则可以考虑使用同步块;如果一个类中有多个需要进行同步控制的方法,则可以考虑使用 synchronized 方法。

如何创建守护线程?

在Java中,可以通过设置线程的daemon属性来创建守护线程。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一个Thread对象,并将需要执行的任务传递给该对象。

  2. 调用setDaemon(true)方法将该线程设置为守护线程。

  3. 调用start()方法启动该线程。

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aemonThread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daemonThread = new Thread(() -> {
            while (true) {
                System.out.println("I am a daemon thread.");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将daemonThread设置为守护线程
        daemonThread.setDaemon(true);

        // 启动daemonThread
        daemon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is finished.");
    }
}

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daemonThread”的新线程,并将其设置为守护线程。然后,在主程序结束之前,我们启动了这个守护线程并输出一条消息。由于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任务,因此即使主程序已经退出,也会继续运行直到JVM关闭或者其他非守护进程结束。

什么是 Java Timer 类?如何创建一个有特定时间间隔的任务?

Java Timer类是一个用于调度任务的工具类,它可以在指定时间间隔内执行某个任务。Timer类提供了一种简单、轻量级的方式来安排重复性或延迟性操作。

要创建一个有特定时间间隔的任务,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创建一个继承自TimerTask的子类,并实现run()方法,在该方法中编写需要执行的代码。

  2. 创建一个Timer对象,并使用schedule()方法将上述子类传递给它。同时,还需指定第一次执行该任务所需等待的毫秒数和每次执行之间所需等待的毫秒数。

下面是示例代码:

import java.util.Timer;
import java.util.TimerTask;

public class MyTask extends TimerTask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新计时器
        Timer timer = new Timer();

        // 安排MyTask在5秒后开始执行,并且以10秒为周期重复运行
        timer.schedule(new MyTask(), 5000, 10000);
    }
}

在这个示例程序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MyTask”的子类并实现了run()方法。然后,在main()函数中创建了一个新计时器timer,并使用schedule()方法安排MyTask在5秒后开始运行,并且每10秒重复运行一次。

当程序启动时,会输出“Hello, world!”消息并且每10秒钟输出一次。如果你想停止这个循环,请调用cancel()函数:timer.cancel()

并发编程三要素?

并发编程的三个要素是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

  1. 原子性:指一个操作是不可中断的整体,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在多线程环境下,如果没有保证原子性,则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Java提供了synchronized关键字和Lock接口来实现对共享资源的原子访问。

  2. 可见性:指当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共享变量时,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看到这个修改结果。在多核CPU或者分布式系统中,由于缓存机制等因素导致内存数据不一致,在没有保证可见性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Java提供了volatile关键字来实现对共享变量的可见访问。

  3. 有序性:指程序执行时各条语句按照代码顺序执行,并且所有处理器都遵循相同的顺序执行规则。在多线程环境下,由于JVM和CPU优化等因素影响,程序运行时可能存在乱序执行问题(重排序)。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Java中可以使用volatile关键字、synchronized块以及Lock接口等方式来保证有序访问。

综上所述,在进行并发编程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上三个方面,并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程序正确地完成任务并避免出现意外错误。

实现可见性的方法有哪些?

实现可见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使用volatile关键字:在Java中,可以使用volatile关键字来保证共享变量的可见性。当一个变量被声明为volatile时,每次访问该变量都会从主内存中读取最新值,并且每次修改后都会立即刷新到主内存中。

  2.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或Lock接口:通过加锁机制来保证对共享资源的原子访问和可见性。线程在获取锁之前必须先释放所有已经持有的锁,并重新从主内存中读取所有共享变量的值,这样就能够确保线程看到其他线程所做出的修改。

  3. 使用Atomic类:Java提供了一系列原子操作类(如AtomicInteger、AtomicLong等),它们可以直接进行原子操作并保证其结果对其他线程是可见的。

  4. 使用ThreadLocal类:ThreadLocal是一个本地线程副本变量工具类,在多个线程间互不干扰,各自拥有自己独立副本。因此,在使用ThreadLocal时不需要考虑同步问题,也不存在可见性问题。

综上所述,在进行并发编程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上几种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确保程序正确地完成任务并避免出现意外错误。

多线程的价值?

多线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程序性能:通过利用多核CPU或者分布式系统等硬件资源,可以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线程并行执行,从而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2. 改善用户体验:对于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或者I/O操作的应用程序(如图像处理、视频编码、网络通信等),使用多线程可以避免阻塞主线程,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3. 实现复杂功能:有些功能需要同时进行多项任务才能完成。例如,在一个Web服务器中,每个请求都需要读取数据库、生成HTML页面并发送到客户端。如果这些操作都在单一线程中执行,则会导致整个服务器变得非常缓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多线程是必须的。

  4. 提高代码可维护性:通过将不同模块拆分成独立的子任务,并由不同的工作线程负责执行,可以使代码更加清晰简洁,并且易于维护和修改。

总之,多线程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软件开发领域中必备技能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并实现更加复杂和强大的功能。

创建线程的有哪些方式?

在Java中,创建线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继承Thread类:通过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来创建新线程。然后可以调用start()方法启动该线程。

  2. 实现Runnable接口: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并将其传递给Thread对象来创建新线程。然后可以调用start()方法启动该线程。

  3. 使用Callable和Future接口:与Runnable相似,但是它们允许返回结果或抛出异常,并且支持取消任务执行。

  4. 使用Executor框架:使用Executor框架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和控制多个异步任务的执行,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

  5. 使用定时器Timer类:使用Timer类可以安排一个或多个任务在指定时间间隔内运行,并且支持延迟执行、周期性执行等功能。

总之,在Java中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来创建新线程,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实现所需功能。

创建线程的三种方式的对比?

在Java中,创建线程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继承Thread类、实现Runnable接口和使用Executor框架。它们之间的对比如下:

  1. 继承Thread类

优点:

  • 实现简单,代码清晰易懂。
  • 可以直接调用Thread类提供的方法(如sleep()、yield()等)。

缺点:

  • 由于Java只支持单继承,因此如果已经继承了其他类,则无法再通过该方式创建新线程。
  • 线程与任务耦合度较高,不利于代码复用和管理。
  1. 实现Runnable接口

优点:

  • 支持多重继承(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接口),更加灵活。
  • 线程与任务分离,便于代码复用和管理。

缺点:

  • 需要额外定义一个实现Runnable接口的对象,并将其传递给Thread对象进行启动。
  • 不支持直接调用Thread类提供的方法(需要通过Thread.currentThread()获取当前线程并进行操作)。
  1. 使用Executor框架

优点:

  • 提供了一系列方便易用且功能强大的API来管理和控制多个异步任务执行。
  • 能够自动处理线程池大小、队列容量等问题,并能够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

缺点:

  • 学习曲线相对较陡峭,在初学者看来可能会显得比较复杂。

总之,在选择创建新线程的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各种因素,并选择最为适合自己需求场景的方式。

什么是线程池?有哪几种创建方式?

线程池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复用多个线程的机制,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线程创建和销毁所带来的开销,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并发度。在Java中,可以通过ThreadPoolExecutor类来实现线程池。

常见的创建方式有以下几种:

  1. 使用Executors工厂类:Executors提供了一系列静态方法来创建不同类型的线程池(如newFixedThreadPool、newCachedThreadPool等),这些方法都返回一个ExecutorService对象,可直接使用submit()或execute()方法提交任务。

  2. 直接使用ThreadPoolExecutor构造函数:通过手动指定核心线程数、最大线程数、队列容量等参数来创建自定义的ThreadPoolExecutor对象,并调用其submit()或execute()方法提交任务。

  3. Spring框架中配置:Spring框架提供了对多种类型的线程池进行配置和管理支持,在XML文件中可以通过task:executor标签或者@Configuration注解配合@Bean注解进行声明和初始化。

总之,在选择创建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各种因素,并选择最为适合自己需求场景的方式。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于不同类型的任务可能需要采取不同大小规模及特性优化后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四种线程池的创建:

在Java中,常见的线程池类型有以下四种:

  1. FixedThreadPool(固定大小线程池):该线程池会创建一个指定数量的核心线程,并且不允许进行动态扩容。如果所有核心线程都处于忙碌状态,则新任务将被放入等待队列中。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1. CachedThreadPool(缓存型线程池):该线程池没有固定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创建新的核心线程。如果某个核心线程在60秒内未被使用,则会被回收销毁。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1. ScheduledThreadPool(调度型线程池):该类型的线程池可以用来执行周期性或延迟执行任务。它支持多个并发执行的任务,并且可以设置最大并发数和优先级等参数。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ScheduledThreadPool(5);
  1. SingleThreadExecutor(单一工作进城):该类型的线程池除了只有一个核心工作进城外,与FixedThreadPool类似。它适合于需要按顺序、串行化地执行各个任务场景。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总之,在选择不同类型的线程序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各种因素,并选择最为适合自己需求场景的方式。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大小及特性优化后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线程池的优点?

线程池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系统性能:通过复用已经创建好的线程,避免了频繁地创建和销毁线程所带来的开销,从而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

  2. 提高资源利用率:由于可以控制并发度,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CPU、内存等系统资源,并且避免过多占用资源导致系统崩溃或者变慢。

  3. 更好的任务管理:通过使用线程池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和控制多个异步任务执行。例如可以设置最大并发数、队列容量、超时时间等参数,并且支持对任务进行取消、暂停、恢复等操作。

  4. 更加灵活可扩展:不同类型和规模大小及特性优化后才能达到较好效果。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大小及特性优化后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常用的并发工具类有哪些?

在Java中,常用的并发工具类有以下几个:

  1. CountDownLatch:一个同步辅助类,可以让某个线程等待其他线程完成各自的工作后再执行。它通过一个计数器来实现,初始值为需要等待的线程数量,在每个子任务完成时将计数器减一。

  2. CyclicBarrier:也是一个同步辅助类,可以让多个线程互相等待到达某个共同点后再继续执行。与CountDownLatch不同的是,CyclicBarrier可以重复使用,并且支持回调函数。

  3. Semaphore:一个信号量(Semaphore)就像是控制着进入房间人数的门禁系统。当信号量被初始化为n时,则最多允许n个线程同时执行相关操作;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制,则必须要有其他正在执行该操作的线程先退出才能继续进行。

  4. ReentrantLock:可重入锁(ReentrantLock)和synchronized关键字都可以用于保护代码块或者方法区域避免并发问题。但相比之下ReentrantLock提供了更加灵活、精确和高级别别特性(如公平锁、可中断锁、读写分离锁等),适合于对性能要求较高或者需要更加精确控制资源竞争情况场景。

  5. ConcurrentHashMap:ConcurrentHashMap 是 Java 中提供的一种基于哈希表实现并发安全且高效地 Map 集合类型。它采用分段式设计思想,在内部结构上将整张哈希表拆成若干小片段,并针对每一小片段单独进行加锁处理以降低竞争度从而提升效率。

总之,在选择使用哪些并发工具类时应根据具体需求权衡各种因素,并选择最为适合自己场景需求和技术水平范围内所能承受负荷压力及优化方案来解决问题。

CyclicBarrier和CountDownLatch的区别

CyclicBarrier和CountDownLatch都是Java中的同步辅助类,它们可以用于协调多个线程之间的执行顺序。但是它们有以下几点区别:

  1. 作用不同:CountDownLatch主要用于等待某些事件完成后再继续执行,而CyclicBarrier则是让一组线程到达一个屏障(也就是共同点)时被阻塞,直到最后一个线程到达屏障时才能全部同时开始执行。

  2. 使用方式不同:在使用上,CountDownLatch需要先初始化计数器,并且每次调用countDown()方法会将计数器减一;而CyclicBarrier则需要指定参与者数量,并且每个参与者必须调用await()方法来表示自己已经到达了屏障。

  3. 可重复使用性不同:CountDownLatch只能使用一次,在所有线程都完成任务后就不能再重新启动了;而CyclicBarrier可以循环利用,即当所有线程都通过屏障之后,该对象会被重置并可重新使用。

  4. 回调函数支持情况不同:在实现上,CyclicBarrier还提供了回调函数(Runnable),可以在所有参与者都通过屏障之后自动触发运行。

总之,在选择哪种工具类时应根据具体需求权衡各种因素,并选择最为适合自己场景需求和技术水平范围内所能承受负荷压力及优化方案来解决问题。

synchronized的作用?

synchronized是Java中的关键字,用于实现线程之间的同步。它可以修饰方法和代码块,在多个线程访问共享资源时,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执行被synchronized修饰的代码。

具体来说,synchronized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 保证数据安全:在多线程环境下,如果不对共享变量进行同步处理,则可能会出现数据竞争、内存可见性等问题。使用synchronized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并且确保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的。

  2. 实现锁机制:通过对对象或者类加锁(即使用synchronized),可以实现简单的锁机制。当某个线程获得了该对象或者类上的锁时,其他试图获取该锁的线程将会被阻塞直到当前持有该锁的线程释放掉它。

  3. 线程通信:在某些场景下需要让两个或多个线程协调工作以完成特定任务。此时就需要使用wait()、notify()和notifyAll()等方法来进行交互和通信,并且必须配合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才能正确地实现。

总之,在并发编写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volatile、AtomicXXX类、Lock接口及其实现类等)来解决并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为适合自己需求场景和技术水平范围内所能承受负荷压力及优化方案来提高程序效率与稳定性。

volatile关键字的作用

volatile是Java中的关键字,用于修饰变量。它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1. 保证可见性:在多线程环境下,如果一个共享变量被volatile修饰,则当某个线程修改了该变量的值时,其他所有线程都能够立即看到这个修改。

  2. 禁止指令重排序:为了提高程序执行效率,在编译器和处理器中可能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多线程环境),这种优化可能会导致程序出现错误。使用volatile可以禁止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volatile可以保证可见性和禁止指令重排,但并不能保证原子性。如果需要实现原子操作,则需要使用synchronized或者Lock等同步机制来解决问题。

总之,在并发编写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synchronized、AtomicXXX类、Lock接口及其实现类等)来解决并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为适合自己需求场景和技术水平范围内所能承受负荷压力及优化方案来提高程序效率与稳定性。

什么是CAS

CAS(Compare and Swap)是一种无锁算法,用于实现多线程环境下的原子操作。它主要包含三个操作数:内存地址V、旧的预期值A和新的值B。当且仅当预期值A与内存地址V中当前值相同时,才会将内存地址V中的值修改为新值B。

CAS常用于实现非阻塞数据结构和并发控制机制等场景,例如Java中AtomicXXX类就是基于CAS实现的。由于不需要加锁,因此可以避免了传统锁机制所带来的开销和竞争问题,并且能够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CAS时必须保证被修改对象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被其他线程改变过;否则可能会导致ABA问题(即一个变量从初始状态经历了多次修改后又回到了原始状态)。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版本号或者时间戳等方式来增加额外信息以区分不同情况。

总之,在并发编写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synchronized、volatile、Lock接口及其实现类等)来解决并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为适合自己需求场景和技术水平范围内所能承受负荷压力及优化方案来提高程序效率与稳定性。

CAS的问题

CAS(Compare and Swap)虽然可以避免传统锁机制所带来的开销和竞争问题,并且能够提高程序执行效率,但是它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ABA问题:当一个变量从初始状态经历了多次修改后又回到了原始状态时,可能会导致CAS操作成功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完成。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版本号或者时间戳等方式来增加额外信息以区分不同情况。

  2. 自旋开销:在使用CAS时,如果预期值与内存地址中当前值不相同时,则需要一直重试直到成功为止。这种自旋操作会占用CPU资源,并且可能会导致线程饥饿现象。

  3. 只能保证单个变量的原子性:由于CAS只针对单个变量进行操作,在某些场景下需要对多个变量进行复合操作时就无法满足需求。

总之,在并发编写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synchronized、volatile、Lock接口及其实现类等)来解决并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为适合自己需求场景和技术水平范围内所能承受负荷压力及优化方案来提高程序效率与稳定性。

什么是自旋锁?

自旋锁是一种基于忙等待的锁,它在获取不到锁时会一直循环检查是否能够获取到锁。如果可以,则立即返回;否则就继续循环等待。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自旋锁实现代码:

public class SpinLock {
    private AtomicReference<Thread> owner = new AtomicReference<>();
    
    public void lock() {
        Thread current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while (!owner.compareAndSet(null, currentThread)) { // 如果当前线程不是持有者,则一直自旋
            // do nothing
        }
    }
    
    public void unlock() {
        Thread current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owner.compareAndSet(currentThread, null); // 释放锁
    }
}

上述代码中,使用AtomicReference来保存持有该锁的线程对象。当某个线程调用lock方法时,会通过CAS操作将当前线程设置为持有者;如果当前已经被其他线程占用了,则会进入自旋状态(即while循环),直到成功获得该锁为止。当某个线程调用unlock方法时,只需要将owner置为null即可释放该锁。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自旋锁时应避免长时间占用CPU资源,并且要考虑多核处理器带来的缓存同步问题以保证数据正确性和程序稳定性。

什么是Future?

Future是Java中的一个接口,它代表了异步计算的结果。在多线程编程中,有时需要执行一些耗时的操作,并且希望能够在后台进行这些操作而不会阻塞主线程。此时就可以使用Future来表示这个异步计算,并通过它获取最终结果。

具体来说,Future接口定义了以下几个方法:

  1. boolean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取消当前任务的执行。
  2. boolean isCancelled():判断当前任务是否已经被取消。
  3. boolean isDone():判断当前任务是否已经完成。
  4. V ge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等待并获取异步计算的结果(如果尚未完成,则会阻塞)。
  5. V 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TimeoutException:等待并获取异步计算的结果,在指定时间内没有返回则抛出TimeoutException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get方法可能会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ExecutionException和TimeoutException三种异常。其中InterruptedException表示等待过程中被中断;ExecutionException表示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异常;TimeoutException表示超时。

总之,在多线程编写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synchronized、volatile、Lock接口及其实现类、Executor框架及其相关类库等)来解决并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为适合自己需求场景和技术水平范围内所能承受负荷压力及优化方案来提高程序效率与稳定性。

什么是AQS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是Java中一个用于实现同步器的抽象类,它提供了一种基于FIFO等待队列的机制来管理线程之间的竞争关系。通过继承AQS并重写其中的方法,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同步器,如ReentrantLock、Semaphore、CountDownLatch等。

AQS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核心概念:

  1. state:表示当前同步状态。在不同类型的同步器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2. wait queue:表示等待队列。当某个线程无法获取到锁时,会被加入到该队列中进行排队。

除此之外,AQS还提供了一些常用方法:

  1. acquire(int arg):尝试获取锁,并阻塞当前线程直到成功为止。
  2. tryAcquire(int arg):尝试非阻塞地获取锁,并返回是否成功。
  3. release(int arg):释放锁,并唤醒等待队列中第一个节点。
  4. tryRelease(int arg):尝试非阻塞地释放锁,并返回是否成功。
  5. hasQueuedThreads():判断当前是否有其他线程正在等待获取该锁。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AQS时应遵循其设计原则和规范,并且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选择相应策略和参数以保证程序正确性和稳定性。

总之,在多线程编写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synchronized、volatile、Lock接口及其实现类、Executor框架及其相关类库等)来解决并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为适合自己需求场景和技术水平范围内所能承受负荷压力及优化方案来提高程序效率与稳定性。

AQS支持两种同步方式: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是Java中用于实现同步器的基础类,它支持两种同步方式:

  1. 独占模式:在独占模式下,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获得锁,并且其他线程必须等待该线程释放锁。ReentrantLock就是一种典型的独占模式。

  2. 共享模式:在共享模式下,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获取锁,并且可以进行读操作。ReadWriteLock就是一种典型的共享模式。

这两种同步方式都需要继承AQS并重写其中的方法来实现自定义同步器。例如,在独占模式下,我们需要重写tryAcquire()和tryRelease()方法来控制锁的获取和释放;而在共享模式下,则需要重写tryAcquireShared()和tryReleaseShared()方法来控制读/写操作对资源的访问。

ReadWriteLock是什么

ReadWriteLock是Java中的一个接口,它提供了一种读写分离的锁机制。在多线程环境下,如果只有读操作或者只有少量的写操作,那么使用传统的独占锁会导致性能问题。而使用ReadWriteLock可以让多个线程同时进行读操作,并且保证对于共享资源的修改是互斥的。

ReadWriteLock接口定义了两个方法:readLock()和writeLock()。这两个方法都返回一个相应类型(ReadLock和WriteLock)的锁对象,用于控制对共享资源进行读/写操作时所需获取的锁。

其中,ReadLock支持并发地进行多次读取,在没有任何写入者时才能获得该锁;而WriteLock则是排他性质的,每次只允许一个线程进行写入,并且在获取到该锁之前必须等待所有已经持有该锁(无论是读还是写)并且未释放它们自己所持有的所有同步状态。

总之,通过使用ReadWriteLock可以有效地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和吞吐量,并减少由于竞争条件引起死锁、饥饿等问题。

FutureTask是什么

FutureTask是Java中的一个类,它实现了Future接口和Runnable接口,并且可以用于异步计算。我们可以将需要执行的任务封装在一个FutureTask对象中,然后将其提交给ExecutorService线程池进行执行。

当我们调用FutureTask.get()方法时,如果该任务已经完成,则立即返回结果;否则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任务完成并返回结果。此外,还可以通过isDone()方法来判断该任务是否已经完成。

除了使用get()方法获取计算结果之外,还可以使用cancel()方法取消该任务的执行。如果该任务正在运行,则会尝试停止它;否则会标记为被取消状态,并且不再允许其他线程对其进行修改。

总之,FutureTask提供了一种方便、灵活、可扩展的方式来处理异步计算问题,在多线程编程中非常有用。

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的区别

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都是Java中用于实现同步的机制,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 锁类型:synchronized是Java内置的关键字,而ReentrantLock则是一个类。

  2. 可重入性:synchronized可以自动进行锁释放和获取,并且支持可重入性;而ReentrantLock也支持可重入性,但需要手动进行锁释放和获取。

  3. 等待可中断:在等待锁时,如果使用了synchronized,则无法响应中断请求;而如果使用了ReentrantLock,则可以通过lockInterruptibly()方法来响应中断请求。

  4. 公平/非公平:在创建ReentrantLock对象时可以指定是否为公平锁(即按照线程申请锁的顺序来分配),而对于synchronized则只能采用非公平方式。

  5. 性能差异:由于JVM会对synchronized进行优化,在低竞争情况下其性能可能比较好。但在高并发环境下,由于存在频繁地上下文切换、线程阻塞等问题,因此使用ReentrantLock可能更加灵活、高效一些。

总之,在选择使用哪种同步机制时需要根据具体场景来考虑。通常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使用内置的关键字synchronized,并且尽量避免出现死锁、饥饿等问题。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需要实现可重入性或者支持中断操作)则可以考虑使用ReentrantLock。

什么是乐观锁和悲观锁

乐观锁和悲观锁是两种并发控制的思想,它们的区别在于对共享资源是否会被其他线程修改进行了不同的假设。

  1. 悲观锁:悲观锁认为在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中,共享资源很可能会被其他线程修改,因此每次访问该资源时都需要加上互斥锁来保证独占性。例如,在Java中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或者ReentrantLock类就可以实现悲观锁。

  2. 乐观锁:相反地,乐观锁则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共享资源并不会产生竞争条件,并且只有少数情况下才会出现冲突。因此,在访问该资源时不采用加互斥量的方式,而是通过版本号、时间戳等机制来判断当前操作是否有效。如果发现当前操作无效,则需要重新尝试执行该操作直到成功为止。例如,在Java中使用AtomicInteger、AtomicLong等原子类就可以实现乐观锁。

总之,在选择使用哪种并发控制策略时需要根据具体场景来考虑。通常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使用乐观锁(如CAS算法),因为它能够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和吞吐量,并减少由于竞争条件引起死锁、饥饿等问题;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存在大量写入操作)则可以考虑使用悲观锁以避免数据一致性问题。

线程B怎么知道线程A修改了变量

线程B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知道线程A修改了变量:

1、使用volatile关键字:如果该变量被声明为volatile,则当线程A修改该变量时,JVM会立即将新值刷新到主内存中,并且通知其他所有使用该变量的线程。因此,在读取该变量时,线程B就能够获取到最新的值。

public class VolatileExample {
    private volatile int value;

    public void setValue(int newValue) {
        this.value = newValue;
    }

    public int getValue() {
        return this.value;
    }
}

// 在线程A中修改value变量
VolatileExample example = new VolatileExample();
example.setValue(10);

// 在线程B中读取value变量
int result = example.getValue(); // 此时result的值为10

2、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或者Lock对象:如果在线程A对共享资源进行修改之前先获取了锁,并在完成操作后释放锁,则在这个过程中其他所有尝试访问同一资源的线程都必须等待。因此,在获取到锁之后,线程B就能够安全地读取共享资源并获得最新的值。

public class SynchronizedExample {
    private int valu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etValue(int newValue) { // 获取锁并设置新值
        this.value = newValue;
    }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getValue() { // 获取锁并返回当前值
        return this.value;
  	}
}

// 在线程A中修改value变量(使用synchronized)
SynchronizedExample example = new SynchronizedExample();
synchronized (example) { 
  example.setValue(10); 
} 

// 在线程B中读取value变量(使用synchronized)
int result; 
synchronized (example) { 
  result = example.getValue(); 
} // 此时result的值为10


// 或者在线程A和B都使用ReentrantLock来实现同步:
public class LockExample{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int value;

	public void setValue(int newValue){
		lock.lock();//获取锁  
		try{  
			this.value=newValue;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lock.unlock();//释放锁    
     }    
   }    

	public int getValue(){
	    lock.lock();//获取锁   
	    try{   
	        return this.value;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1;//出错则返回-1    
	    }finally{       
	       lock.unlock();//释放锁      
	   }        
   }
}

//在线程A中修改value变量(使用ReentrantLock):  
LockExample example=new LockExample();  
example.setValue(10);  

//在线程B中读取value变量(使用ReentrantLock):  
int result=0;          
try{            
     result=example.getValue();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result);//此时输出结果为10。              

3、使用wait/notify机制:如果在线程A对共享资源进行修改之后调用了notify()方法(或者notifyAll()方法),则处于等待状态下的其他所有线程都会收到通知并重新竞争执行权。因此,在接收到通知之后,线程B就能够重新开始执行,并且从共享资源中读取最新的值。

public class WaitNotifyExample {
	private Object lockObject=new Object();
	private boolean isReady=false;

	public void setReady(boolean ready){
	 	synchronized(lockObject){
	 		isReady=ready;//更新共享状态信息。
	 		lockObject.notifyAll();//通知其他等待该对象的所有进入就绪状态,重新竞争执行权。
	  }
   }

	public boolean getReady(){
	  	synchronized(lockObject){
	  		while(!isReady){//如果条件不满足,则一直等待。
	 			try{
					lockObject.wait();//当前进入阻塞状态,并且释放持有的lockObject上的监视器资源,让其他正在等待该资源被唤醒。
			 		catch(Exception ex){}
			  }
	  		return isReady;//当条件满足后,从共享数据区域获取最新数据,并返回给调用方。	
	     }//end of while loop.
     }//end of sync block.
  }//end of method.

}//end of the WaitNotify Example.


WaitNotifyTest.java:
WaitNotify wnObj=new WaitNotify();

Thread t1=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wnObj.setReady(true);
       }});

Thread t2=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The current status is:"+wnObj.getReady());
      }});

t2.start();

try{
	Thread.sleep(1000);//休眠主程序所在线程,以便于确保子程序先运行完毕再进行测试验证操作。
	t1.start();
}catch(Exception ex){}

总之,在多线程序设计中要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可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同步机制来实现不同类型数据间协作和交互。

synchronized、volatile、CAS比较

synchronized、volatile和CAS(Compare and Swap)都是Java中用于实现多线程同步的机制,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 锁类型:synchronized是一种重量级锁,需要获取对象监视器才能进入临界区;而volatile和CAS则不需要获取锁。

  2. 适用范围:synchronized可以保证任何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访问共享资源,并且支持可重入性;而volatile仅适用于单个变量的读写操作,并不能保证原子性;CAS则可以在无锁状态下进行原子性操作。

  3. 性能差异:由于JVM会对synchronized进行优化,在低竞争情况下其性能可能比较好。但在高并发环境下,由于存在频繁地上下文切换、线程阻塞等问题,因此使用ReentrantLock或者CAS算法可能更加灵活、高效一些。

  4. 内存语义:volatile关键字具有内存屏障的作用,在写入该变量时会立即将新值刷新到主内存中,并且通知其他所有使用该变量的线程。这样就可以确保所有线程看到最新值。而对于普通变量,则可能存在缓存不一致等问题。

  5. 原子性:虽然synchronized也可以保证代码块执行期间只有一个线程进入临界区,但它并不能保证其中包含的操作是原子性的。相反地,CAS算法通过比较当前值与预期值是否相等来确定是否更新目标位置上的数据,并且在更新过程中不会被其他线程干扰。

总之,在选择使用哪种同步机制时需要根据具体场景来考虑。如果要求精度高或者涉及复杂计算,则建议采用ReentrantLock或者CAS算法;如果仅需简单读写操作,则可以考虑使用volatile关键字以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和吞吐量。

sleep方法和wait方法有什么区别?

sleep方法和wait方法都是Java中用于线程控制的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 调用方式:sleep()是Thread类中的静态方法,可以直接通过Thread.sleep()来调用;而wait()则是Object类中的实例方法,只能在同步代码块或者同步方法内部使用。

  2. 锁状态:在执行sleep()时,并不会释放当前线程所持有的锁;而在执行wait()时,则会释放当前线程所持有的锁,并且进入等待队列。

  3. 唤醒方式:当调用sleep()后,线程会休眠指定时间后自动唤醒并继续执行;而对于wait()来说,则需要其他线程调用notify()/notifyAll()才能够被唤醒。

  4. 使用场景: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sleep主要是为了让程序暂停一段时间以便于进行某些操作(例如延迟),而使用wait则主要是为了实现多个线程之间协作和交互。因此,在设计多线程序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制。

总之,在编写Java多线程序时需要注意正确地使用sleep和wait等相关API,并且避免出现死锁、饥饿等问题。

ThreadLocal是什么?有什么用?

ThreadLocal是Java中的一个线程封闭技术,它可以让某个对象只被当前线程使用,并且不会被其他线程所共享。具体来说,ThreadLocal为每个线程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变量副本,在多个线程之间互不干扰。

ThreadLocal通常用于解决多线程序设计中的并发问题和数据隔离问题。例如:

  1. 线程安全:在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资源时,可能会出现竞态条件等问题。通过将该资源封装到ThreadLocal中,则可以确保每个线程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副本,并且互相之间不会产生影响。

  2. 数据隔离:在某些场景下,我们需要将一些数据与当前执行任务相关联(例如Web应用中用户登录信息、请求上下文等),但又不希望这些数据对其他任务造成影响。此时就可以使用ThreadLocal来实现数据隔离。

  3. 性能优化:由于每次获取ThreadLocal变量时都是从当前线程私有内存空间读取,因此其性能比共享变量要高很多。

总之,在编写Java多线程序时需要注意正确地使用ThreadLocal机制,并且遵循“谨慎而灵活”的原则以提高程序效率和可维护性。

为什么 wait()方法和 notify()/notifyAll()方法要在同步块中被调用

wait()方法和notify()/notifyAll()方法都是Java中用于线程间通信的机制,它们需要在同步块中被调用的原因如下:

  1. 锁对象:wait()、notify()和notifyAll()这三个方法都需要获取锁对象才能够执行。如果不在同步块内部使用,则可能会出现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异常。

  2. 等待队列:当一个线程调用了wait()后,它会释放当前持有的锁,并且进入等待队列。而其他线程则可以继续竞争该锁并执行相应操作。当另外一个线程调用了notify()/notifyAll()时,处于等待状态的某个或所有线程将被唤醒,并重新开始竞争该锁。

  3. 线程安全:由于多个线程之间共享同一资源(即共享变量),因此必须保证对其进行访问时具有可见性和原子性。通过在同步块内部使用wait/notify机制可以确保多个线程之间访问该资源时具有正确的顺序和互斥关系。

总之,在编写Java多线程序时需要注意正确地使用wait/notify机制,并且遵循“先获取再释放”的原则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多线程同步有哪几种方法?

Java中实现多线程同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synchronized关键字:synchronized是一种重量级锁,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访问共享资源。它可以用于修饰代码块或者方法,并且支持可重入性。

  2. Lock接口:Lock接口提供了比synchronized更加灵活和高效的锁机制。它通过ReentrantLock、ReentrantReadWriteLock等类来实现,具有可重入性、公平/非公平竞争等特点。

  3. volatile关键字:volatile关键字可以确保变量对所有线程都是可见的,并且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但是它并不能保证原子性。

  4. Atomic包:Atomic包提供了一组原子操作类(例如AtomicInteger、AtomicLong等),这些类使用CAS算法来实现无锁并发控制,从而避免了传统锁带来的上下文切换和阻塞问题。

  5. CountDownLatch类:CountDownLatch是一种倒计数器,在初始化时需要指定计数值N,然后每个线程执行完任务后将该值减1。当计数值为0时,则表示所有任务已经完成,主线程就会被唤醒继续执行。

  6. CyclicBarrier类:CyclicBarrier也是一种同步工具,在初始化时需要指定参与者数量N以及回调函数。当每个参与者都到达屏障点后,则会触发回调函数并重新开始新一轮循环。

总之,在设计多线程序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同步机制,并且注意避免出现死锁、饥饿等问题。

线程的调度策略

线程调度策略是指操作系统或者JVM在多个线程之间进行选择和分配CPU时间片的方式。常见的线程调度策略有以下几种:

  1. 时间片轮转:每个线程被分配一个固定大小的时间片,当该时间片用完后就会被挂起,并且等待下一次轮到它执行。这种调度策略可以保证所有线程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机会。

  2. 优先级调度:根据不同线程的优先级来决定哪个线程应该获得更多的CPU资源。通常情况下,高优先级的任务会比低优先级任务更快地完成。

  3. 抢占式调度:当某个高优先级任务出现时,当前正在执行低优先级任务的进程将被抢占并暂停执行,直到高优先级任务完成为止。

  4. 分时系统:将CPU时间划分成若干个小单位(例如10ms),然后按照顺序依次给每个进程/线程分配一个单位时间进行运行。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同时处理大量请求但是单次请求耗时较短(例如Web服务器)场景。

总之,在编写Java多线程序时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特点和使用场景,并且避免出现死锁、饥饿等问题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ConcurrentHashMap的并发度是什么

ConcurrentHashMap是Java中线程安全的哈希表实现,它支持高并发、高吞吐量的读写操作。其中,并发度(Concurrency Level)指的是该哈希表内部维护了多少个Segment段。

每个Segment都相当于一个小型HashTable,拥有自己独立的锁对象。因此,在进行插入、删除或者查询等操作时只需要获取对应Segment上的锁即可,不会影响到其他Segment上的操作。

默认情况下,并发度为16,也就是说ConcurrentHashMap内部会维护16个Segment段。可以通过构造函数来设置并发度大小:

public Concurrent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int concurrencyLevel)

其中initialCapacity表示初始容量大小;loadFactor表示负载因子;concurrencyLevel表示并发度大小。

在使用ConcurrentHashMap时需要注意避免出现死锁和饥饿问题,并且根据具体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初始化参数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Linux环境下如何查找哪个线程使用CPU最长

在Linux环境下,可以使用top命令来查看哪个线程占用CPU最长。具体步骤如下:

  1. 打开终端窗口,并输入以下命令启动top工具:
$ top
  1. 在top界面中按下Shift+H键,将显示所有的线程信息。

  2. 查找占用CPU最多的线程:在第三列PID后面有一个“tid”,表示该进程内部的线程ID。根据需要选择对应进程并记录其PID和TID值。

  3. 使用ps命令查看详细信息:打开新的终端窗口,并输入以下命令:

$ ps -L -p <pid> | grep <tid>

其中为上一步中所记录的进程ID,为上一步中所记录的线程序号(即TID值)。执行该命令后会输出包含指定TID值的所有子线程信息,包括每个子线程对应的LWP(Light Weight Process) ID、状态等。

  1. 使用gstack或者pstack获取堆栈跟踪信息: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已经确定了哪个子线程占用了较多CPU资源,在这里我们以gstack为例进行演示。首先需要安装gdb调试器工具:
$ sudo apt-get install gdb

然后再使用以下命令获取目标子线程序号对应堆栈跟踪信息:

$ sudo gstack <lwp-id>

其中是上一步中所得到目标子线程序号对应LWP ID值。执行该命令后就能够得到相应堆栈跟踪结果了。

总之,在Linux环境下查找哪个进/县城使用CPU最长可以借助于各种系统监控工具和调试器来实现,并且需要注意避免出现死锁、饥饿等问题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Java死锁以及如何避免?

Java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线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相互等待的现象。当发生死锁时,这些线程将永远被阻塞,并且无法继续执行下去。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Java死锁示例:

public class DeadlockDemo {
    private static Object lock1 = new Object();
    private static Object lock2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1) {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synchronized (lock2) {}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2) {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synchronized (lock1) {}
            }
        });

        t1.start();
        t2.start();
    }
}

在上面代码中,t1和t2分别获取了不同的锁对象(即lock1和lock2),并且在持有自己所需资源时试图获取对方所占用的资源。由于双方都无法释放自己所持有的资源,因此就会出现死锁情况。

为避免Java程序出现死锁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避免嵌套加锁:尽量避免使用嵌套加锁方式来保护共享变量。如果确实需要进行复杂操作,则可以考虑使用更高级别、更灵活性能更好的同步机制(例如ConcurrentHashMap)。

  2. 统一加锁顺序:所有线程必须按照统一规则获得共享变量上的各个监视器/条件对象。否则可能会导致某些线程先获得A监视器后获得B监视器,而其他线程恰好相反,在竞争A/B监视器时就容易产生死循环等问题。

  3. 使用定时任务:如果某个线程长时间没有释放已经占用的资源,则应该强制其释放该资源以避免出现死循环等问题。可以通过设置超时时间或者定期检查来实现该功能。

  4. 使用工具检测:可以借助于诸如jstack、jconsole、VisualVM等工具来检测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并及早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

总之,在编写Java多线程序时需要注意合理设计同步机制,并且根据具体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策略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死锁的原因

死锁是由于多个线程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而导致的一种阻塞状态。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竞争共享资源:当多个线程同时竞争同一个共享资源时,如果每个线程都持有自己所需的部分资源并试图获取其他线程占用的资源,则可能会出现死锁情况。

  2. 错误使用同步机制:在Java中,synchronized关键字和Lock接口等同步机制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访问共享变量。但是如果不正确地使用这些机制(例如嵌套加锁、未按照统一顺序获得监视器对象等),则也容易引发死锁问题。

  3. 资源分配不当:当系统内存或者CPU时间片等重要资源被过度占用或者错误分配时,就可能会导致某些进/县城无法正常执行从而产生死循环、饥饿等问题。

  4. 程序设计缺陷:程序设计上存在逻辑错误或者算法实现问题也可能会导致出现死锁情况。

总之,在编写Java多线程序时需要注意避免以上各种原因,并且根据具体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策略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怎么唤醒一个阻塞的线程

在Java中,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唤醒一个阻塞的线程:

  1. 使用notify()方法:该方法用于唤醒等待在对象监视器上的单个线程。如果有多个线程正在等待,则只会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唤醒。

  2. 使用notifyAll()方法:该方法用于唤醒等待在对象监视器上的所有线程。当某个共享变量状态发生改变时,调用该方法可以通知所有相关线程重新竞争锁资源。

  3. 使用Lock接口和Condition接口:通过Lock接口提供的newCondition()方法创建一个与当前锁绑定的条件对象,并且通过await()、signal()、signalAll()三个方法实现对应功能。其中await()类似于wait(),使得当前执行任务进入阻塞状态;signal()/signalAll()则类似于notify()/notifyAll(), 用来通知其他任务恢复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以上任何一种方式之前必须先获得相应同步锁(即synchronized关键字或者Lock接口),否则会抛出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异常。

总之,在编写Java多线程序时需要合理设计同步机制,并根据具体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策略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不可变对象对多线程有什么帮助

不可变对象是指在创建后其状态无法被修改的对象。由于不可变对象的状态不能被改变,因此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线程安全:由于不可变对象的状态无法被修改,因此多线程并发访问时也就不存在竞争条件和同步问题。

  2. 可以缓存:由于不可变对象的值永远不会改变,因此可以将其缓存在内存中以提高程序效率。

  3. 易于测试和调试:由于不可变对象没有副作用(即对其他代码或者系统产生影响),所以很容易进行单元测试和调试,并且能够保证结果一致性。

  4. 安全共享:由于所有引用都指向同一个实例,所以可以安全地共享该实例而无需担心数据冲突等问题。

总之,在Java多线程序设计中使用不可变对象可以避免出现竞争条件、死锁等问题,并且能够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如果你提交任务时,线程池队列已满,这时会发生什么

如果在使用线程池时,提交的任务数量超过了线程池队列的容量,那么就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1. 如果是有界队列:当任务数达到队列容量上限时,新提交的任务将被拒绝并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业务场景来选择合适策略(例如增加队列长度、调整线程池大小等)。

  2. 如果是无界队列:由于无界队列没有固定大小限制,因此可以一直向其中添加新的任务。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已经积累的大量未执行任务,则可能会导致内存溢出或者系统崩溃等问题。

总之,在使用Java多线程序设计中需要注意合理设置线程池参数,并且根据具体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策略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Java中用到的线程调度算法是什么

Java中用到的线程调度算法是抢占式优先级调度算法。在这种算法中,每个线程都被赋予一个优先级,并且具有较高优先级的线程将比低优先级的线程更容易获得CPU时间片并执行任务。

当多个线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时,操作系统会根据各自的优先级来决定哪个线程可以获得CPU资源并开始执行。如果两个或者多个具有相同优先级的进/县城竞争CPU资源,则采用轮转方式进行分配,即每个进/县城依次获取一定时间片后切换到下一个进/县城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Java中使用Thread类和Runnable接口创建新进/县城时,默认情况下它们所属组(ThreadGroup)以及默认优先级(NORM_PRIORITY)都与父进/县城保持一致。因此,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合理设置相关参数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总之,在Java多线程序设计中了解基本原理和常见问题非常重要,只有深入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编写出高质量、可靠、安全、高效的代码。

什么是线程调度器(Thread Scheduler)和时间分片(Time Slicing)?

线程调度器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它负责管理和分配CPU时间给不同的线程。线程调度器根据一定的策略来决定哪个线程应该获得CPU时间片,并且在需要时切换到另一个线程。

时间分片是一种多任务处理技术,它将CPU时间划分为若干个小段(通常称为“时间片”),每个进程或者线程被分配到一个或多个时间片。当当前进程或者线程用完了它所拥有的所有时间片后,操作系统会强制暂停该进程或者线程并将CPU资源转移到下一个就绪状态的进程序列中去执行。

通过使用这两种技术,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同时运行多个任务,并使得每个任务都能够获得足够的CPU资源以完成其工作。

什么是自旋

自旋是一种在多线程编程中常用的技术,它通常用于等待某个条件变为真时。当一个线程需要等待某个条件满足时,它会不断地检查这个条件是否已经满足,如果还没有,则继续重复这个过程。

自旋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线程切换带来的开销和延迟,并且可以减少锁竞争所导致的性能损失。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自旋可能会浪费大量CPU时间,并且可能会导致其他线程无法获得CPU资源而降低系统整体性能。

因此,在使用自旋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对于短暂的等待或者高并发度场景下,使用自旋可能更加适合;而对于长时间等待或者低并发度场景下,则应该考虑使用其他技术来实现同步和协作。

Java Concurrency API中的Lock接口(Lock interface)是什么

Java Concurrency API中的Lock接口是一种用于多线程编程的同步机制,它提供了比传统的synchronized关键字更加灵活和强大的锁定功能。与synchronized不同,Lock接口可以实现可重入锁、公平锁、读写锁等高级特性,并且支持超时获取和非阻塞获取等操作。

Lock接口定义了以下几个常用方法:

  • lock():获得锁。
  • tryLock():尝试获得锁,如果成功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unlock():释放锁。
  • newCondition():创建一个新的条件变量(Condition),用于线程间通信。

使用Lock接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使用完毕后必须手动释放锁,否则可能会导致死锁或者其他问题;
  2. 为了保证正确性和避免竞争条件,在使用tryLock()方法时应该将其包含在一个循环中;
  3. Lock接口不能替代synchronized关键字,在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使用synchronized来进行同步控制。

总之,通过使用Java Concurrency API中的Lock接口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多线程程序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并发访问,并且能够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单例模式的线程安全性

单例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它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了全局访问点。在多线程环境下,如果不考虑线程安全性,则可能会导致创建出多个实例的情况发生。

为了确保单例模式的线程安全性,在实现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饿汉式:在类加载时就创建唯一实例,避免了并发问题。但是可能会浪费资源。

    饿汉模式是一种常用的单例模式实现方式,其特点是在类加载时就创建唯一实例,并且线程安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饿汉模式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在上述代码中,Singleton类只有一个私有构造方法和一个公共静态方法getInstance(),该方法返回Singleton类的唯一实例instance。由于instance被声明为static final类型,在类加载时就会被初始化并分配内存空间。

    因此,在多线程环境下也不需要担心竞争条件或者同步问题,可以保证每个线程都能够获得相同的对象引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饿汉模式时可能会存在资源浪费问题。如果该单例对象比较大或者初始化过程比较耗时,则可能会导致程序启动变慢或者占用更多内存等问题。因此,在选择单例模式实现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2. 懒汉式(双重检查锁):使用volatile关键字和synchronized关键字来确保对象初始化过程中的可见性和互斥性。但是由于JVM优化机制存在问题,可能会出现空指针异常等问题。

    懒汉模式是一种常用的单例模式实现方式,其特点是在第一次使用时才创建唯一实例,并且线程安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懒汉模式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在上述代码中,Singleton类只有一个私有构造方法和一个公共静态方法getInstance(),该方法返回Singleton类的唯一实例instance。由于instance被声明为volatile类型,在多线程环境下能够确保对象初始化过程中的可见性。

    同时,在getInstance()方法内部使用了synchronized关键字来确保对象初始化过程中的互斥性。但是由于每个线程都需要获取锁并进行同步操作,可能会导致程序运行效率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在JDK1.5之前版本存在双重检查锁失效问题(DCLP),即可能出现空指针异常等问题。因此,在选择单例模式实现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并考虑到线程安全、运行效率以及兼容性等方面。

  3. 枚举类型:枚举类型天然具有单例特性,并且能够防止反射攻击和序列化攻击。

    枚举模式是一种常用的单例模式实现方式,其特点是在枚举类型中定义唯一实例,并且线程安全、防止反射攻击和序列化攻击。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枚举模式代码示例:

    public enum Singleton {
        INSTANC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
        }
    }
    

    在上述代码中,Singleton类使用了Java语言提供的enum关键字来定义唯一实例INSTANCE,并通过公共方法doSomething()来访问该实例。

    由于Java语言规范保证每个枚举类型及其成员都是唯一的,在多线程环境下也能够确保对象初始化过程中的互斥性和可见性。同时,由于JVM对枚举类型进行了特殊处理,使得它们不会被反射破坏或者序列化破坏。

    因此,在使用枚举模式时可以避免其他单例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具有更好地可读性和易用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到资源浪费等问题,但通常情况下这并不会成为主要问题。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静态内部类、ThreadLocal等方式来实现单例模式的线程安全性。

总之,在多线程环境下要注意对单例模式进行合理地设计和选择,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其正确地运行。

Semaphore有什么作用

Semaphore是Java Concurrency API中的一个同步工具类,用于控制同时访问某个资源或者执行某个操作的线程数量。它可以看作是一种计数器,每当有一个线程访问该资源时,计数器就减1;当计数器为0时,则表示所有资源都被占用了,并且后续的线程需要等待其他线程释放资源之后才能进行访问。

Semaphore通常应用于以下场景:

  1. 控制并发访问:例如限制数据库连接池、网络连接池等对象的最大并发数量;
  2. 实现互斥锁:例如实现读写锁、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等多种同步机制;
  3. 线程间通信:例如在多个线程之间传递信号和消息。

Semaphore提供了以下几个常用方法:

  • acquire():获取一个许可证(permit),如果没有可用的则阻塞当前线程。
  • release():释放一个许可证。
  • tryAcquire():尝试获取一个许可证,如果成功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availablePermits():查询当前剩余可用的许可证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Semaphore时要确保正确地初始化初始值,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公平性和非公平性两种模式。同时,在使用tryAcquire()方法时应该将其包含在循环中以避免竞争条件问题。

Executors类是什么?

Executors是Java Concurrency API中的一个工具类,提供了一系列用于创建和管理线程池的静态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使用线程池,并且避免手动编写繁琐的线程池代码。

Executors类提供了以下几个常用方法:

  1.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其中包含指定数量的线程。
  2. newCach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其中包含根据需要自动扩展或收缩大小的线程。
  3. newSingleThreadExecutor():创建一个单个后台线程执行任务,并保证所有任务按顺序执行。
  4. newScheduledThreadPool(int corePoolSize):创建一个固定大小、支持延迟或周期性执行任务的计划型线程池。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线程池。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类型和参数设置以满足业务需求,并考虑到资源占用、并发度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动关闭或者销毁已经创建好的ExecutorService对象以释放资源。同时,在处理异常时也应该及时捕获并处理异常信息以避免程序出现意外行为。

线程类的构造方法、静态块是被哪个线程调用的

线程类的构造方法和静态块都是在创建该线程对象时被调用的。具体来说,当我们使用new关键字创建一个Thread对象时,会自动调用其构造方法,并且如果该线程类中包含静态块,则也会在此时被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Java程序中所有代码都运行在某个线程上下文中,因此无论是构造方法还是静态块都可以看作是由当前正在运行的线程所调用。例如,在主函数main()中创建一个新的Thread对象时,它将由主线程来执行并初始化其中定义的成员变量、构造方法以及静态块等内容。

同时,在多个线程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条件或者同步问题等情况,因此在线程类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程序正确性和稳定性。

同步方法和同步块,哪个是更好的选择?

同步方法和同步块都是Java中用于实现线程安全的机制,它们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同步方法是指在方法声明中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修饰整个方法,从而保证在任意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访问该方法。这种方式简单易用,并且可以有效避免竞争条件等问题。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因为所有需要访问该对象的线程都需要排队等待获取锁。

同步块则是指在代码块中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对共享资源进行加锁操作。这种方式相比于同步方法更加灵活,并且可以控制粒度更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锁竞争和阻塞时间。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正确地选择锁对象以及避免死锁等问题。

因此,在选择哪种方式时应该考虑到程序设计、并发度、性能需求以及可读性等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取舍。通常情况下建议尽量采用同步块或者其他更高级别的并发工具(如Semaphore、ReentrantLock)来替代过多地使用同步方法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Java线程数过多会造成什么异常?

Java线程数过多可能会导致以下几种异常:

  1. OutOfMemoryError:当创建的线程数量超出了JVM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这是由于每个线程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包括栈、堆等资源,如果创建太多的线程,则可能导致系统内存不足而无法继续运行。

  2. CPU过载:当同时运行大量的线程时,CPU负荷也会随之增加。如果超过了CPU处理能力,则可能导致系统响应变慢或者崩溃。

  3. 线程阻塞和死锁:在高并发环境下,如果存在大量互相竞争同步资源(如锁)的线程,则容易引起死锁或者饥饿现象,并且因为调度器需要频繁地切换上下文而降低程序效率。

因此,在编写Java程序时应该合理控制并发度和使用适当数量的线程来避免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使用连接池、异步IO等技术来减少对于单个请求/任务开启新线程带来额外消耗;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更高级别、更灵活性强且可控性好的并发工具(如ExecutorService、Semaphore等)以提高程序效率和稳定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