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平姐。
根据近期跳水界的动态和赛事表现,全红婵与陈芋汐的组合确实面临调整的可能性,而陈芋汐与掌敏洁的新搭档组合展现出的潜力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全红婵因脚踝旧伤复发,退出了2025年全国跳水冠军赛,这已是她近期第二次因伤缺席重要赛事。
此外,她的身体发育问题对技术动作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例如,她的招牌动作207C在发育后得分波动较大,空中姿态和入水角度的调整仍需时间适应。
国家队教练组对此早有预案,例如安排经验丰富的陈若琳担任其主管教练,但短期内仍需以恢复为主。
在2025年全国跳水冠军赛中,陈芋汐与掌敏洁临时搭档仅磨合两天,便以350.16分的成绩夺冠,领先第二名近40分,同步分多次达到9.0以上。
两人的适配性优势显著:
身高与体型匹配:掌敏洁(1.58米)与陈芋汐身高相近,减少了同步动作的难度,而全红婵因发育导致与陈芋汐的身高差逐渐拉大,影响双人动作的协调性。
经验互补:掌敏洁曾是张家齐的黄金搭档,2018年世界杯夺冠,后因发育问题转攻跳板并成功复出,技术全面且心理素质稳定。
快速磨合能力:两人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动作配合,甚至因训练仓促导致掌敏洁头部磕碰仍坚持比赛,展现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全红婵与陈芋汐的双人组合曾横扫巴黎奥运周期内所有大赛金牌,被誉为“双保险”组合。
但两人在单人项目上的竞争激烈(陈芋汐10胜4负),且全红婵的伤病和发育问题可能影响双人项目的长期稳定性。
此外,全红婵近期更专注于单人项目的技术突破(如打磨207C动作),而陈芋汐则需要兼顾双人赛的搭档适配性。
中国跳水队历来重视梯队建设,此次换人既是应对全红婵伤病的权宜之计,也是为巴黎奥运后的人才布局做准备:
全红婵或专注单人项目:若伤病恢复顺利,她可能在单人跳台中延续“水花消失术”的传奇,同时减轻双人赛压力。
陈芋汐与掌敏洁的长期合作:两人已计划代表上海队出战全运会,若磨合效果持续提升,有望成为新的“王牌组合”。
竞争与互补并存:全红婵与陈芋汐的“竞合关系”曾推动彼此技术进步,未来分线作战或能形成单人、双人项目的双重保障。
全红婵的超高人气可能导致其粉丝对换人决策的不满,此前陈芋汐就曾因比赛结果遭遇网络攻击。
掌敏洁虽经验丰富,但跳台转跳板再回归的经历可能影响动作细节的精准度,需长期观察。
短期内,陈芋汐与掌敏洁的组合可能因适配性优势占据双人项目主力位置,而全红婵的伤病恢复和单人项目表现将决定其未来角色。
长期来看,中国跳水队的“双核驱动”策略(单人+双人分线布局)既能延续优势,又能规避过度依赖某一组合的风险。
无论最终如何调整,这些年轻运动员的拼搏与成长,始终是跳水迷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