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存活、垃圾收集算法

Java与C++之间有一堵由内存动态分配和垃圾收集技术所围成的“高墙”,墙外面的人想进去,墙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内存的动态分配与内存回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一切看起来都进入了“自动化”时代,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了解GC和内存分配呢?答案很简单,当需要排查各种内存溢出、内存泄漏问题时,当垃圾收集成为系统达到更高并发量的瓶颈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些“自动化”的技术实施必要的监控和调节。

对象已死吗

  • 在堆里面放着Java世界中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垃圾收集器在对堆进行回收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确定这些对象之中哪些还“存活”着,哪些已经“死去”(即不可能再被任何途径适用的对象)。

引用计数法

  • 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 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 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 0 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这就是引用计数法
  • 客观地说,引用计数法的实现简单,判定效率也很高,在大部分情况下他都是一个不错的算法。但是目前主流的Java虚拟机没有选用引用计数法来管理内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举个例子:
/**
  * testGC()方法执行后,objA和objB会不会被GC呢?
  */
public class ReferenceCountingGC {

    public Object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_1MB = 1024 * 1024;
    /**
     * 这个成员属性的唯一的意义是占点内存,以便能在GC日志中看清楚是否被回收过
     */
    private byte[] bigSize = new byte[2 * _1MB];

    @Test
    public void testGC() {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B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instance = objB;
        objB.instance = objA;

        //假设在这行发生GC,objA和objB是否能被回收?
        System.gc();
    }
}
  • 从 GC 日志中可以看到包含“4603K->210K”,意味着虚拟机并没有因为这两个对象相互引用就不回收它们,这也从侧面说明虚拟机并不是通过引用计数算法来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

可达性分析算法

  • 在商用程序语言的主流实现中,都是通过可达性分析来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这个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线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它们将会被判定为是可回收的对象
  • 在 Java 语言中GC Roots 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和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本地方法引用的对象

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

无论是通过引用计数算法判断对象的引用数量,还是通过可达性分析算法判断对象的引用是否可达,判断对象是否存活都与“引用”有关。在 JDK1.2 之前,Java 中的引用的定义很传统:如果 reference 类型的数据中存储的数值代表的是另外一块内存的起始地址,就称这块内存代表着一个引用。这种定义很纯粹,但是太过狭隘,一个对象在这种定义下只有被引用或者没有被引用两种状态,对于如何描述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对象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我们希望能描述这样一类对象:当内存空间还足够时,则能保留在内存之中;如果内存空间在进行垃圾收集后还是非常紧张,则可以抛弃这些对象。正好,在JDK1.2之后,Java对引用进行了扩充:

  • 强引用:就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类似 Object obj = new Object() 这类引用,只要强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并非必需的对象。对于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JDK1.2之后,提供了 SoftReference 类来实现弱引用。
  •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非必需对象的,但是它的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一些,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之前。但垃圾收集器工作时,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JDK1.2之后,提供了 WeakReference 类来实现弱引用。
  • 虚引用:也称为幽灵引用或者幻影引用,他是最弱的一种引用关系。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JDK1.2 之后,提供了 PhantomReference 类来实现虚引用。

垃圾收集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

  • 算法分为标记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再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它的标记过程其实在前一节讲述对象标记判定时已经介绍过了。
  • 它的主要不足有两个
    • 一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效率都不高;
    • 另一个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以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复制算法

  •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一种称为复制的算法出现了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
  • 只是这种算法的代价是将内存缩小为了原来的一半,未免太高了点。
  •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IBM 公司的专门研究表明,新生代中的对象 98% 是“朝生夕死”的,所以并不需要按照 1:1 的比例来划分内存空间,而是将内存分为一块较大的 Eden 空间和两块较小的 Survivor 空间,每次使用 Eden 和其中一块 Survivor。当回收时,将 Eden 和 Survivor 中还存活着的对象一次性地复制到另外一块 Survivor 空间上,最后清理掉 Eden 和刚才用过的 Survivor 空间。HotSpot 虚拟机默认 Eden 和两个 Survivor 的大小比例是 8:1:1,也就是每次新生代中可用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 90%(80%+10%),只有 10% 的内存会被“浪费”。

标记-整理算法

  • 复制算法在对象存活率较高时就要进行较多的复制操作,效率将会变低,还存在空间上的“浪费”。
  •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标记-整理算法,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分代收集算法

  • 当前商业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这种算法并没有什么新的思想,只是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
  • 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
    • 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选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
    • 在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他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者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笔记来源:《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第三章 3.2-3.3 对象已死吗(P62)。

  • 4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发飙的蜗牛咻咻咻~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