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周志明第三版)- 第七章: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章: 走近Java
第二章: Java内存区域与内存溢出异常
第三章: Java垃圾收集器与内存分配策略


一、概述

Java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个过程被称作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Java语言里类型的加载、连接和初始化过程都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完成的,这种策略让Java语言进行提前编译会面临额外的困难,也会让类加载时稍微增加一些性能开销,但是却为Java应用提供了极高的扩展性和灵活性,Java天生可以动态扩展的语言特点就是依赖与运行期动态加载和动态连接特点实现的

例如,编写一个面向接口的应用程序,可以等到运行时再指定其实际的实现类,用户可以通过Java预置的或自定义类加载器,让某个本地的应用程序在运行时从网络或其他地方上加载一个二进制流作为其程序代码的一部分。这种动态组装应用的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Java程序之中,从最基础的Applet、JSP到相对复杂的OSGi技术,都依赖着Java语言运行期类加载才得以诞生


二、类加载的时机

类加载的生命周期: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卸载
类的生命周期
  
加载、验证、准备、初始化和卸载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确定的,类型的加载过程必须按照这种顺序按部就班地开始,而解析阶段则不一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初始化阶段之后再开始, 这是为了支持Java语言的运行时绑定特性(也称为动态绑定或晚期绑定)

这些阶段通常都是互相交叉地混合进行的,会在一个阶段执行的过程中调用、激活另一个阶段

  
加载阶段:《Java虚拟机规范》中并没有进行强制约束,这点可以交给虚拟机的具体实现来自由把握

  
初始化阶段:《Java虚拟机规范》则是严格规定了有且只有六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而加载、验证、准备自然需要在此之前开始)

  • 1)遇到new、getstatic、putstatic或invokestatic这四条字节码指令时,如果类型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阶段。如以下场景:
    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时
    读取或设置一个类型的静态字段(被final修饰、已在编译期把结果放入常量池的静态字段除外) 时
    调用一个类型的静态方法时

  • 2)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型进行反射调用时,如果类型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 3)当初始化类的时候,如果发现其父类还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 4)当虚拟机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虚拟机会先初始化这个主类

  • 5)使用JDK 7新加入的动态语言支持时,如果一个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实例最后的解析结果为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REF_newInvokeSpecial四种类型的方法句柄,并且这个方法句柄对应的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 6)当一个接口中定义了JDK 8新加入的默认方法(被default关键字修饰的接口方法)时,如果有这个接口的实现类发生了初始化,那该接口要在其之前被初始化

这六种场景中的行为称为对一个类型进行主动引用。除此之外,所有引用类型的方式都不会触发初始化,称为被动引用

示例一

代码: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 Init");
    }

}

class SuperClass {

    public static String s = "str";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 Init");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s);
    }
}

输出:
SuperClass Init
str

对于静态字段,只有直接定义这个字段的类才会被初始化,所以通过子类引用父类中的静态字段,只会触发父类的初始化而不会触发子类的初始化

示例二

代码: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 Init");
    }

}

class SuperClass {

    public static String s = "str";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 Init");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Class[] subClasses = new SubClass[10];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es.getClass());
    }
}

输出:
class [Lcom.example.demo.SubClass;

运行后并没有输出“SubClass Init”,说明并没有触发类SubClass的初始化阶段,但却触发了一个名为“[Lcom.example.demo.SubClass”的类初始化阶段,它是由虚拟机自动生成的、直接继承于Obejct的子类,创建动作由字节码指令newarray触发。这个类代表了一个元素类型为SubClass的一维数组,数组中的属性length和方法都实现在这个类里

示例三

代码: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 Init");
    }

}

class SuperClass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 = "str";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 Init");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s);
    }
}

输出:
str

s常量在编译阶段会存入调用类的常量池,所以不会触发定义常量类的初始化

示例四

代码: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 Init");
    }

}

class SuperClass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 Init");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s);
    }
}

输出:
SuperClass Init
f803adf2-6a86-4d69-807a-d0bd92cf10a4

s对象虽然被final修饰,但这里要区分编译期常量和运行期常量,在编译期无法确定的值,只有在运行期才能确定,就会触发类的初始化

  

接口的加载过程与类加载过程稍有不同,针对接口需要做一些特殊说明:接口也有初始化过程, 这点与类是一致的,上面的代码都是用静态语句块“static{}”来输出初始化信息的,而接口中不能使 用“static{}”语句块,但编译器仍然会为接口生成“clinit()”类构造器,用于初始化接口中所定义的成员变量。

接口与类初始化真正的区别:当一个类在初始化时,要求其父类全部都已经初始化过了,但是一个接口在初始化时,并不要求其父接口全部都完成了初始化,只有在真正使用到父接口的时候(如引用接口中定义的常量)才会初始化

示例一

代码:
public class SubClass implements Super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 Init");
    }

}

interface SuperClass {

    String s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public static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 Init");
        }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s);
    }
}

输出:
SuperClass Init
57abe69f-64ef-4256-ab73-a7df05f2519e

子类使用了接口中的静态常量"s",所以会初始化接口

示例二

代码:
public class SubClass implements Super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 Init");
    }

}

interface SuperClass {

    default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ln(123);
    }
    
    public static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 Init");
        }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Class subClass = new SubClass();
    }
}

输出:
SuperClass Init
SubClass Init

接口中定义了default默认方法,所以在子类初始化前会先初始化该接口


三、类加载的过程

1、加载

加载阶段,Java虚拟机需要完成以下三件事情:

  1. 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2. 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 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Java虚拟机规范》对这三点要求其实并不是特别具体,留给虚拟机实现与Java应用的灵活度都是相当大的。
例如“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这条规则,它并没有指明二进制字节流必须得从某个Class文件中获取,确切地说是根本没有指明要从哪里获取、如何获取,仅仅这一点空隙,Java虚拟机的使用者们就可以在加载阶段搭构建出一个相当开放广阔的舞台:
1、从ZIP压缩包中读取,这很常见,最终成为日后JAR、EAR、WAR格式的基础
2、从网络中获取,这种场景最典型的应用就是Web Applet
3、运行时计算生成,这种场景使用得最多的就是动态代理技术,在java.lang.reflect.Proxy中,就是用了ProxyGenerator.generateProxyClass()来为特定接口生成形式为“*$Proxy”的代理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4、由其他文件生成,典型场景是JSP应用,由JSP文件生成对应的Class文件
5、从数据库中读取,这种场景相对少见些,例如有些中间件服务器(如SAP Netweaver)可以选择把程序安装到数据库中来完成程序代码在集群间的分发
6、可以从加密文件中获取,这是典型的防Class文件被反编译的保护措施,通过加载时解密Class文件来保障程序运行逻辑不被窥探

非数组类型的加载阶段:可以使用Java虚拟机里内置的引导类加载器来完成,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去完成,开发人员通过定义自己的类加载器去控制字节流的获取方式(重写一个类加载器的findClass()或loadClass()方法),实现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赋予应用程序获取运行代码的动态性

数组类型的加载阶段:数组类本身不通过类加载器创建,它是由Java虚拟机直接在内存中动态构造出来的。数组类的元素类型(ElementType,指的是数组去掉所有维度的类型)最终还是要靠类加载器来完成加载

加载阶段结束后,Java虚拟机外部的二进制字节流就按照虚拟机所设定的格式存储在方法区之中了,方法区中的数据存储格式完全由虚拟机实现自行定义,《Java虚拟机规范》未规定此区域的具体数据结构。类型数据妥善安置在方法区之后,会在Java堆内存中实例化一个java.lang.Class类的对象, 这个对象将作为程序访问方法区中的类型数据的外部接口

加载阶段与连接阶段的部分动作(如一部分字节码文件格式验证动作)是交叉进行的,加载阶段尚未完成,连接阶段可能已经开始,但这些夹在加载阶段之中进行的动作,仍然属于连接阶段的一部分,这两个阶段的开始时间仍然保持着固定的先后顺序

2、验证

验证是连接阶段的第一步,目的是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Java虚拟机规范》的全部约束要求,保证这些信息被当作代码运行后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

为什么需要验证这一阶段?
Java语言本身是相对安全的编程语言(起码对于C/C++来说是相对安全的),使用纯粹的Java代码无法做到诸如访问数组边界以外的数据、将一个对象转型为它并未实现的类型、跳转到不存在的代码行之类的事情,如果尝试这样去做了,编译器会毫不留情地抛出异常、拒绝编译。但Class文件并不一定只能由Java源码编译而来,它可以使用包括靠键盘0和1直接在二进制编辑器中敲出Class文件在内的任何途径产生。上述Java代码无法做到的事情在字节码层面上都是可以实现的,至少语义上是可以表达出来的。Java虚拟机如果不检查输入的字节流,对其完全信任的话,很可能会因为载入了有错误或有恶意企图的字节码流而导致整个系统受攻击甚至崩溃,所以验证字节码是Java虚拟机保护自身的一项必要措施

验证阶段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的校验动作:
1)文件格式验证: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格式的规范,并且能被当前版本的虚拟机处理

1、是否以魔数0xCAFEBABE开头
2、主、次版本号是否在当前Java虚拟机接受范围之内
3、常量池的常量中是否有不被支持的常量类型(检查常量tag标志)
4、指向常量的各种索引值中是否有指向不存在的常量或不符合类型的常量
5、CONSTANT_Utf8_info型的常量中是否有不符合UTF-8编码的数据
6、Class文件中各个部分及文件本身是否有被删除的或附加的其他信息

目的是保证输入的字节流能正确地解析并存储于方法区之内,格式上符合描述一个Java类型信息的要求。这阶段的验证是基于二进制字节流进行的,只有通过了这个阶段的验证之后,这段字节流才被允许进入Java虚拟机内存的方法区中进行存储,所以后面的三个验证阶段全部是基于方法区的存储结构上进行的,不会再直接读取、操作字节流了

2)元数据验证: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以保证其描述的信息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要求

1、这个类是否有父类(除了java.lang.Object之外,所有的类都应当有父类)
2、这个类的父类是否继承了不允许被继承的类(被final修饰的类)
3、如果这个类不是抽象类,是否实现了其父类或接口之中要求实现的所有方法
4、类中的字段、方法是否与父类产生矛盾(例如覆盖了父类的final字段,或者出现不符合规则的方法重载,例如方法参数都一致,但返回值类型却不同等)

3)字节码验证:通过数据流分析和控制流分析,确定程序语义是合法的、符合逻辑的

目的是对类的方法体(Class文件中的Code属性)进行校验分析,保证被校验类的方法在运行时不会做出危害虚拟机安全的行为

1、保证任意时刻操作数栈的数据类型与指令代码序列都能配合工作,例如不会出现类似于“在操作栈放置了一个int类型的数据,使用时却按long类型来加载入本地变量表中”这样的情况
2、保证任何跳转指令都不会跳转到方法体以外的字节码指令上
3、保证方法体中的类型转换总是有效的,例如可以把一个子类对象赋值给父类数据类型,这是安全的,但是把父类对象赋值给子类数据类型,甚至把对象赋值给与它毫无继承关系、完全不相干的一个数据类型,则是危险和不合法的

如果一个类型中有方法体的字节码没有通过字节码验证,那它肯定是有问题的;但如果一个方法体通过了字节码验证,也仍然不能保证它一定就是安全的。即不能通过程序去校验程序逻辑是无法做到绝对准确的

为了避免过多的执行时间消耗在字节码验证阶段中,JDK6之后的Javac编译器和Java虚拟机里进行了一项联合优化,把尽可能多的校验辅助措施挪到Javac编译器里进行。具体做法是给方法体Code属性的属性表中新增加了一项名为“StackMapTable”的新属性,这项属性描述了方法体所有的基本块(BasicBlock,指按照控制流拆分的代码块)开始时本地变量表和操作栈应有的状态,在字节码验证期间,Java虚拟机就不需要根据程序推导这些状态的合法性,只需要检查StackMapTable属性中的记录是否合法即可。这样就将字节码验证的类型推导转变为类型检查,从而节省了大量校验时间

4)符号引用验证:对类自身以外(常量池中的各种符号引用)的各类信息进行匹配性校验,即该类是否缺少或者被禁止访问它依赖的某些外部类、方法、字段等资源

1、符号引用中通过字符串描述的全限定名是否能找到对应的类
2、在指定类中是否存在符合方法的字段描述符及简单名称所描述的方法和字段
3、符号引用中的类、字段、方法的可访问性(private、protected、public、)是否可被当前类访问

校验行为发生在虚拟机将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的时候,转化动作将在连接的第三阶段——解析阶段中发生

验证阶段对于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却不是必须要执行的阶段,可以通过-Xverify:none参数来关闭大部分的类验证措施,以缩短虚拟机类加载的时间(前提是程序运行的全部代码都已经被反复使用和验证过)

3、准备

准备阶段是正式为类中定义的静态变量变量(即被static修饰的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

从概念上讲,这些变量所使用的内存都应当在方法区中进行分配,但必须注意到方法区本身是一个逻辑上的区域,在JDK 8及之后,类变量则会随着Class对象一起存放在Java堆中

定义一个类变量
public static int value = 123;
变量value在准备阶段过后的初始值为0,因为这时尚未开始执行任何Java方法,而把value赋值为123的putstatic指令是程序被编译后,存放于类构造器<clinit>()方法之中,所以把value赋值为123的动作要到类的初始化阶段才会被执行
定义一个类常量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alue = 123;
编译时Javac将会为value类字段的字段属性表中生成ConstantValue属性,在准备阶段虚拟机就会根据ConstantValue的设置将value赋值为123
public class SubClass {

    // 无ConstantValue属性;类加载准备阶段设置初始值0;类初始化阶段赋值1
    public static int a = 1;
    // 无ConstantValue属性;类加载准备阶段设置初始值null;类初始化阶段赋值"hello"
    public static String b = "hello";
    // 无ConstantValue属性;类加载准备阶段设置初始值null;类初始化阶段赋值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Object c = new Object();

    // 有ConstantValue属性;对象实例化时赋值1
    public final int d = 1;
    // 有ConstantValue属性;对象实例化时赋值"world"
    public final String e = "world";
    // 无ConstantValue属性;对象实例化时赋值new Object()
    public final Object f = new Object();

    // 有ConstantValue属性;类加载准备阶段设置初始值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g = 1;
    // 有ConstantValue属性;类加载准备阶段设置初始"li"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h = "li";
    // 无ConstantValue属性;类加载准备阶段设置初始值null;类初始化阶段赋值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final Object i = new Object();

}

生成的字节码(篇幅省略其他信息):
  public static int a;
    descriptor: I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public static java.lang.String b;
    descriptor: Ljava/lang/String;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public static java.lang.Object c;
    descriptor: Ljava/lang/Object;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public final int d;
    descriptor: I
    flags: ACC_PUBLIC, ACC_FINAL
    ConstantValue: int 1

  public final java.lang.String e;
    descriptor: Ljava/lang/String;
    flags: ACC_PUBLIC, ACC_FINAL
    ConstantValue: String world

  public final java.lang.Object f;
    descriptor: Ljava/lang/Object;
    flags: ACC_PUBLIC, ACC_FINAL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g;
    descriptor: I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ACC_FINAL
    ConstantValue: int 1

  public static final java.lang.String h;
    descriptor: Ljava/lang/String;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ACC_FINAL
    ConstantValue: String li

  public static final java.lang.Object i;
    descriptor: Ljava/lang/Object;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ACC_FINAL

ConstantValue属性的作用是通知虚拟机自动为静态变量赋值,只有被static关键字修饰的类变量才可以使用这项属性来进行初始化,否则使用这项属性也会被JVM忽略掉
Hotspot源码中final和static修饰的变量是在什么时候赋值

4、解析

解析阶段是Java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 符号引用: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符号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字面量,只要使用时能无歧义地定位到目标即可。符号引用与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无关,引用的目标并不一定是已经加载到虚拟机内存当中的内容。各种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可以各不相同, 但是它们能接受的符号引用必须都是一致的,因为符号引用的字面量形式明确定义在《Java虚拟机规范》的Class文件格式中
  •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可以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者是一个能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直接引用是和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直接相关的,同一个符号引用在不同虚拟机实例上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一般不会相同。如果有了直接引用,那引用的目标必定已经在虚拟机的内存中存在

《Java虚拟机规范》之中并未规定解析阶段发生的具体时间,只要求了在执行ane-warray、checkcast 、 getfield 、 getstatic 、 instanceof 、 invokedynamic 、 invokeinterface 、 invoke-special 、 invokestatic、invokevirtual、ldc、ldc_w、ldc2_w、multianewarray、new、putfield和putstatic这17个用于操作符号引用的字节码指令之前,先对它们所使用的符号引用进行解析。所以虚拟机实现可以根据需要来自行判断,到底是在类被加载器加载时就对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进行解析,还是等到一个符号引用将要被使用前才去解析它
  
除invokedynamic指令以外,虚拟机实现可以对第一次解析的结果进行缓存,譬如在运行时直接引用常量池中的记录,并把常量标识为已解析状态,从而避免解析动作重复进行
  
invokedynamic指令的目的本来就是用于动态语言支持,它对应的引用称为“动态调用点限定符”,这里“动态”的含义是指必须等到程序实际运行到这条指令时,解析动作才能进行。相对地,其余可触发解析的指令都是“静态”的,可以在刚刚完成加载阶段,还没有开始执行代码时就提前进行解析

  
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调用点限定符这7 类符号引用进行,分别对应于常量池的CONSTANT_Class_info、CONSTANT_Fieldref_info、CONSTANT_Methodref_info、CONSTANT_InterfaceMethodref_info、CONSTANT_MethodType_info、CONSTANT_MethodHandle_info、CONSTANT_Dyna-mic_info和CONSTANT_InvokeDynamic_info 8种常量类型。

5、初始化

初始化阶段就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

1、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静态语句块(static{}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决定的,静态语句块中只能访问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块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clinit()方法与类的构造函数(即在虚拟机视角中的实例构造器init()方法)不同,它不需要显式地调用父类构造器,Java虚拟机会保证在子类的clinit()方法执行前,父类的clinit()方法已经执行完毕。因此在Java虚拟机中第一个被执行的clinit()方法的类型肯定是java.lang.Object

3、clinit()方法对于类或接口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静态语句块,也没有对变量的赋值操作,那么编译器可以不为这个类生成clinit()方法

4、接口中不能使用静态语句块,但仍然有变量初始化的赋值操作,因此接口与类一样都会生成clinit()方法。但接口与类不同的是,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不需要先执行父接口的clinit()方法, 因为只有当父接口中定义的变量被使用时,父接口才会被初始化。此外,接口的实现类在初始化时也一样不会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

5、Java虚拟机必须保证一个类的clinit()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地加锁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去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其中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clinit()方法,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完毕clinit()方法


四、类加载器

Java虚拟机设计团队有意把类加载阶段中的“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描述该类的二进制字节流”这个动作放到Java虚拟机外部去实现,以便让应用程序自己决定如何去获取所需的类。实现这个动作的代码被称为“类加载器”(Class Loader)

类与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虽然只用于实现类的加载动作,但它在Java程序中起到的作用却远超类加载阶段。对于任意一个类,都必须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起共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每一个类加载器,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类名称空间。这句话可以表达得更通俗一些:比较两个类是否“相等”,只有在这两个类是由同一个类加载器加载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否则,即使这两个类来源于同一个Class文件,被同一个Java虚拟机加载,只要加载它们的类加载器不同,那这两个类就必定不相等

/**
 * 类加载器与instanceof关键字演示
 *
 */
public class ClassLoad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Loader myLoader = new ClassLoader() {
            @Override
            public Class<?> loadClass(String nam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try {
                    String fileName = name.substring(name.lastIndexOf(".") + 1) + ".class";
                    InputStream is = getClass().getResourceAsStream(fileName);
                    if (is == null) {
                        return super.loadClass(name);
                    }
                    byte[] b = new byte[is.available()];
                    is.read(b);
                    return defineClass(name, b, 0, b.length);
                } catch (IOException e) {
                    throw new ClassNotFoundException(name);
                }
            }
        };
        Object obj = myLoader.loadClass("org.fenixsoft.classloading.ClassLoaderTest").new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obj.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obj instanceof org.fenixsoft.classloading.ClassLoaderTest);
    }
}

运行结果:
class org.fenixsoft.classloading.ClassLoaderTest false

Java虚拟机中同时存在了两个ClassLoaderTest类,一个是由虚拟机的应用程序类加载器所加载的,另外一个是由我们自定义的类加载器加载的,虽然它们都来自同一个Class文件,但在Java虚拟机中仍然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类

双亲委派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层类加载器

  •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 Loader):C++实现,是虚拟机自身的一部分。负责加载存放在JAVA_HOME\lib目录,或者被-Xbootclasspath参数所指定的路径中存放的,而且是Java虚拟机能够识别的(按照文件名识别,如rt.jar、tools.jar,名字不符合的类库即使放在lib目录中也不会被加载)类库加载到虚拟机的内存中。无法被Java程序直接引用,用户在编写自定义类加载器时, 如果需要把加载请求委派给引导类加载器去处理,那直接使用null代替即可
  •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 Loader):在类sun.misc.Launcher$ExtClassLoader 中以Java代码的形式实现。负责加载jre\lib\ext目录中,或者被java.ext.dirs系统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中所有的类库。允许用户将具有通用性的类库放置在ext目录里以扩展Java SE的功能,可以直接在程序中使用扩展类加载器来加载Class文件
  •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 Loader):在类sun.misc.Launcher$AppClassLoader中以Java代码的形式实现。负责加载用户类路径
    (ClassPath)上所有的类库,开发者同样可以直接在代码中使用这个类加载器。如果应用程序中没有自定义过自己的类加载器,一般情况下这个就是程序中默认的类加载器

        各种类加载器之间的层次关系被称为类加载器的“双亲委派模型(Parents Delegation Model)”。双亲委派模型要求除了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外,其余的类加载器都应有自己的父类加载 器。不过这里类加载器之间的父子关系一般不是以继承(Inheritance)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是通常使用组合(Composition)关系来复用父加载器的代码

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过程
        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每一个层次的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最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它的搜索范围中没有找到所需的类)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完成加载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避免重复加载和核心类篡改

Java中的类随着它的类加载器一起具备了一种带有优先级的层次关系。例如类java.lang.Object,它存放在rt.jar之中,无论哪一个类加载器要加载这个类,最终都是委派给处于模型最顶端的启动类加载器进行加载,因此Object类在程序的各种类加载器环境中都能够保证是同一个类。反之,如果没有使用双亲委派模型,都由各个类加载器自行去加载的话,如果用户自己也编写了一个名为java.lang.Object的类,并放在程序的ClassPath中,那系统中就会出现多个不同的Object类,Java类型体系中最基础的行为也就无从保证,应用程序将会变得一片混乱

  
双亲委派模型源码实现

    protected Class<?> loadClass(String name, boolean resolv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getClassLoadingLock(name)) {
            // First, check if the class has already been loaded  检查类是否加载过
            Class<?> c = findLoadedClass(name);
            if (c == null) {
                long t0 = System.nanoTime();
                try {
                    if (parent != null) {
                        c = parent.loadClass(name, false);
                    } else {
                        c = findBootstrapClassOrNull(name);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thrown if class not found 
                    // from the non-null parent class loader
                    // 如果父类加载器抛出ClassNotFound异常则说明父类无法完成加载请求
                }

                if (c == null) {
                    // If still not found, then invoke findClass in order
                    // to find the class.
                    // 父类加载器无法加载时将调用本身的findClass进行类加载
                    long t1 = System.nanoTime();
                    c = findClass(name);

                    // this is the defining class loader; record the stats
                    sun.misc.PerfCounter.getParentDelegationTime().addTime(t1 - t0);
                    sun.misc.PerfCounter.getFindClassTime().addElapsedTimeFrom(t1);
                    sun.misc.PerfCounter.getFindClasses().increment();
                }
            }
            if (resolve) {
                resolveClass(c);
            }
            return c;
        }
    }

破坏双亲委派模型

双亲委派模型是Java设计者推荐给开发者们的类加载器实现方式,并不是一个具有强制性约束的模型

双亲委派模型的缺点
特殊场景下,如JNDI是Java中的标准服务(代码在rt.jar中),由启动类加载器完成加载,但JNDI存在的目的是对资源进行查找和集中管理,需要调用其他产商实现并部署在应用程序ClassPath下的JNDI服务提供者接口的代码,但启动类加载器是无法加载这些代码的,这时Java设计团队就引入了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这个类加载器可以通过java.lang.Thread类的setContext-ClassLoader()方法进行设置,如果创建线程时还未设置,它将会从父线程中继承一个,如果在应用程序的全局范围内都没有设置过的话,那这个类加载器默认就是应用程序类加载器。通过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JNDI服务就可以加载所需的SPI服务代码,这是一种父类加载器去请求子类加载器完成加载的行为,实际上是打通了双亲委派模型的层次结构来逆向使用类加载器,已经违背了双亲委派模型的一般性原则,譬如JDBC等加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源码层面(以JDBC连接为例):

String 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db";
Connection conn = java.sql.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root", "root"); 

调用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的时候,会先初始化类,调用其中的静态块:
public class DriverManager {
    /**
     * Load the initial JDBC drivers by checking the System property
     * jdbc.properties and then use the {@code ServiceLoader} mechanism
     */
    static {
    --> loadInitialDrivers();
        println("JDBC DriverManager initialized");
    }

	private static void loadInitialDrivers() {
      	.....
		// 加载Driver的实现类
        AccessController.doPrivileged(new PrivilegedAction<Void>() {
            public Void run() {

            --> ServiceLoader<Driver> loadedDrivers = ServiceLoader.load(Driver.class);
                Iterator<Driver> driversIterator = loadedDrivers.iterator();

                /* Load these drivers, so that they can be instantiated.
                 * It may be the case that the driver class may not be there
                 * i.e. there may be a packaged driver with the service class
                 * as implementation of java.sql.Driver but the actual class
                 * may be missing. In that case a java.util.ServiceConfigurationError
                 * will be thrown at runtime by the VM trying to locate
                 * and load the service.
                 *
                 * Adding a try catch block to catch those runtime errors
                 * if driver not available in classpath but it's
                 * packaged as service and that service is there in classpath.
                 */
                try{
                    while(driversIterator.hasNext()) {
                        driversIterator.next();
                    }
                } catch(Throwable t) {
                // Do nothing
                }
                return null;
            }
        });
    }
}

ServiceLoader加载Driverpublic final class ServiceLoader<S> implements Iterable<S>{

    /**
     * Creates a new service loader for the given service type, using the
     * current thread's {@linkplain java.lang.Thread#getContextClassLoader
     * context class loader}.
     *
     * <p> An invocation of this convenience method of the form
     *
     * <blockquote><pre>
     * ServiceLoader.load(<i>service</i>)</pre></blockquote>
     *
     * is equivalent to
     *
     * <blockquote><pre>
     * ServiceLoader.load(<i>service</i>,
     *                    Thread.currentThread().getContextClassLoader())</pre></blockquote>
     *
     * @param  <S> the class of the service type
     *
     * @param  service
     *         The interface or abstract class representing the service
     *
     * @return A new service loader
     */
    public static <S> ServiceLoader<S> load(Class<S> service) {
        ClassLoader cl = Thread.currentThread().getContextClassLoader();
    --> return ServiceLoader.load(service, cl);
    }

	public static <S> ServiceLoader<S> load(Class<S> service,
                                            ClassLoader loader){
        --> return new ServiceLoader<>(service, loader);
    }

    private ServiceLoader(Class<S> svc, ClassLoader cl) {
        service = Objects.requireNonNull(svc, "Service interface cannot be null");
    --> loader = (cl == null) ? ClassLoader.getSystemClassLoader() : cl;
        acc = (System.getSecurityManager() != null) ? AccessController.getContext() : null;
        reload();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ClassLoader {
	@CallerSensitive
    public static ClassLoader getSystemClassLoader() {
    --> initSystemClassLoader();
        if (scl == null) {
            return null;
        }
        SecurityManager sm = System.getSecurityManager();
        if (sm != null) {
            checkClassLoaderPermission(scl, Reflection.getCallerClass());
        }
        return scl;
    }

	private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initSystemClassLoader() {
        if (!sclSet) {
            if (scl != null)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recursive invocation");
       	--> sun.misc.Launcher l = sun.misc.Launcher.getLauncher();
            if (l != null) {
                Throwable oops = null;
                scl = l.getClassLoader();
                ....
            }
            sclSet = true;
        }
    }
}

Launcher类初始化时设置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public class Launcher {

    public static Launcher getLauncher() {
        return launcher;
    }

	public Launcher() {
        Launcher.ExtClassLoader var1;
        try {
            var1 = Launcher.ExtClassLoader.getExtClassLoader();
        } catch (IOException var10) {
            throw new InternalError("Could not create extension class loader", var10);
        }

        try {
            this.loader = Launcher.AppClassLoader.getAppClassLoader(var1);
        } catch (IOException var9) {
            throw new InternalError("Could not create application class loader", var9);
        }

   --> Thread.currentThread().setContextClassLoader(this.loader);
        ....
    }
}

回到最初DriverManager.loadInitialDrivers(),接下来看driversIterator.hasNext()如何加载SPI服务代码,实现逻辑在ServiceLoad类中
public final class ServiceLoader<S> implements Iterable<S>{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EFIX = "META-INF/services/";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if (acc == null) {
                return hasNextService();
            } else {
                PrivilegedAction<Boolean> action = new PrivilegedAction<Boolean>() {
                    public Boolean run() { return hasNextService(); }
                };
                return AccessController.doPrivileged(action, acc);
            }
        }

		private boolean hasNextService() {
            if (nextName != null) {
                return true;
            }
            if (configs == null) {
                try {
                --> String fullName = PREFIX + service.getName();
                    if (loader == null)
                        configs = ClassLoader.getSystemResources(fullName);
                    else
                        configs = loader.getResources(fullName);
                } catch (IOException x) {
                    fail(service, "Error locating configuration files", x);
                }
            }
            ...
        }
}
    

五、Java模块化系统

什么是模块系统?

        官方的定义是A uniquely named, reusable group of related packages, as well as resources (such as images and XML files) and a module descriptor.如图-1所示,模块的载体是 jar 文件,一个模块就是一个 jar 文件,但相比于传统的 jar 文件,模块的根目录下多了一个module-info.class 文件,也即 module descriptor。 module descriptor 包含以下信息:

  • 模块名称
  • 依赖哪些模块
  • 导出模块内的哪些包(允许直接 import 使用)
  • 开放模块内的哪些包(允许通过 Java 反射访问)
  • 提供哪些服务
  • 依赖哪些服务

ava 9 Module

模块的兼容性

        为了使可配置的封装隔离机制能够兼容传统的类路径查找机制,JDK 9提出了与“类路
径”(ClassPath)相对应的“模块路径”(ModulePath)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某个类库到底是模块还是传统的JAR包,只取决于它存放在哪种路径上。只要是放在类路径上的JAR文件,无论其中是否包含模块化信息(是否包含了module-info.class文件),它都会被当作传统的JAR包来对待;相应地,只要放在模块路径上的JAR文件,即使没有使用JMOD后缀,甚至说其中并不包含module-info.class文件,它也仍然会被当作一个模块来对待。

        模块化系统将按照以下规则来保证使用传统类路径依赖的Java程序可以不经修改地直接运行在JDK 9及以后的Java版本上,即使这些版本的JDK已经使用模块来封装了Java SE的标准类库,模块化系统的这套规则也仍然保证了传统程序可以访问到所有标准类库模块中导出的包

  • JAR文件在类路径的访问规则:所有类路径下的JAR文件及其他资源文件,都被视为自动打包在一个匿名模块(Unnamed Module)里,这个匿名模块几乎是没有任何隔离的,它可以看到和使用类路径上所有的包、JDK系统模块中所有的导出包,以及模块路径上所有模块中导出的包
  • 模块在模块路径的访问规则:模块路径下的具名模块(Named Module)只能访问到它依赖定义中列明依赖的模块和包,匿名模块里所有的内容对具名模块来说都是不可见的,即具名模块看不见传统JAR包的内容
  • JAR文件在模块路径的访问规则:如果把一个传统的、不包含模块定义的JAR文件放置到模块路径中,它就会变成一个自动模块(Automatic Module)。尽管不包含module-info.class,但自动模块将默认依赖于整个模块路径中的所有模块,因此可以访问到所有模块导出的包,自动模块也默认导出自己所有的包

以上3条规则保证了即使Java应用依然使用传统的类路径,升级到JDK 9对应用来说几乎(类加载器上的变动还是可能会导致少许可见的影响,将在下节介绍)不会有任何感觉,项目也不需要专门为了升级JDK版本而去把传统JAR包升级成模块。

模块化下的类加载器

为了支持模块化系统类加载器的一些变动:

  •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 Loader)被平台类加载器(Platform Class Loader)取代 (整个JDK都基于模块化进行构建(原来的rt.jar和tools.jar被拆分成数十个JMOD文件),天然地满足了可扩展的需求,无需保留lib/ext目录,即相应的扩展类加载器也就不需要了)
  • 平台类加载器和应用程序类加载器都不再派生自java.net.URLClassLoader,现在启动类加载器、平台类加载器、应用程序类加载器全都继承于jdk.internal.loader.BuiltinClassLoader,在BuiltinClassLoader中实现了新的模块化架构下类如何从模块中加载的逻辑,以及模块中资源可访问性的处理

JDK 9之前的类加载器继承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DK 9及以后的类加载器继承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DK 9后的类加载器委派关系:
当平台及应用程序类加载器收到类加载请求,在委派给父加载器加载前,要先判断该类是否能够归属到某一个系统模块中,如果可以找到这样的归属关系,就要优先委派给负责那个模块的加载器完成加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附录

Hotspot源码中final和static修饰的变量是在什么时候赋值
hotpot java虚拟机Class对象是放在 方法区 还是堆中 ?
浅谈双亲委派和破坏双亲委派
Java SPI机制详解
什么是JNDI以及JNDI的作用
API和SPI的简单介绍
深入探索“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Java 模块系统简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