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9年,我总结的前端架构演进3大阶段及团队管理心法

技术人生就是在不断地修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功课,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精彩。你也许刚上路,又或许踽踽独行了很久,听听别人的故事没准也能帮助自己的成长。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个在阿里待了九年的工程师的故事吧!

技术人生就是在不断地修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功课,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精彩。你也许刚上路,又或许踽踽独行了很久,听听别人的故事没准也能帮助自己的成长。在阿里修行的9年,他学会了这些。

少年励志,初入技术圈

我生在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这让我从小就对艺术有了一种懵懂的向往。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时,我就明白自己会在这个领域玩下去;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时,我就坚定了将其作为事业,把自己的黄金年龄投入其中的信念。文化气息的熏陶和坚定的信念,使得我踏上了寻找将美好的设计感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长路上。

2004年,我在上海毕业后,加入了COSCO。当时的环境有很好的应用场景和很牛的前辈,我在这个时期接触到了一种可以被叫做前端的职业,接触到了这个把「人的情感设计」和「技术的实现」连接在一起的令人兴奋的事情,而这恰恰就是我当初最希望做的事情,于是毫不犹豫的将其作为自己立足的根本。除了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在这里收益最大的是快速学习并建立了自己的职场价值观。

后来,我赶上了第二波互联网浪潮。我不是那种希望很早就进入退休状态的人,所以在2007年,我毅然决然地投身到 Web2.0 的创业过程中。半年的时间,我们创业的产品就在当时的社区中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这短短的半年时间,让我在技术、设计、产品、用户等方面都有了不错的知识积累。

2008年,我们三个技术人的创业进入到了瓶颈期,我也明白了自己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有哪些。此时,机缘巧合,我以一个普通的前端工程师的身份加入了阿里巴巴。

阿里九年,我所到达的四个站点

时光如梭,一晃眼,我加入阿里巴巴已快9年,这9年中,我经历了4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站:UED团队前端工程师

开始2年,我在UED团队。作为一线的前端工程师,我参与了UED深度进入产品,强烈追求业务结果的发展时期。这为我深深地打下了用数据从用户行为路径的角度优化产品的思路。这使得我从进入前端正规军的第一站开始,就有了一个需要站在比前端职责更大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工作的环境。这是我职业顺利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个阶段,我专注的领域在性能和体验优化上。

第二站:UED团队前端团队Leader

2010年,由于所在UED团队的调整,我成为了前端团队的Leader。在此阶段,我参加了AliExpress的初创团队建设,又回归到国际事业部。在负责了整个UED团队管理一年后,我又回归到前端团队,同时也把前端团队带进了技术团队。这个阶段,让我明白了前端这个角色的本心和这个阶段所需要的环境,使得我心中的前端开始与技术团队形成连线。

第三站:阿里巴巴企业事业群(B2B)的前端团队Leader

2014年,随着团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开始负责阿里巴巴企业事业群(B2B)的前端团队,主要的职责是事业群下的前端团队的整合和技术的收拢。这使得我必须在更大、更复杂的环境下,来看待前端团队的定位。这个阶段,让我有机会思考企业架构下前端的价值和定位。

第四站:B类电商体验技术中台团队Leader

2016年,在承接集团中台建设的战略后,我思考清楚并开始实践研发中台的建设,并略有成效。在中台急切的落地的期待下,我加入到B类电商中台团队,进入到了当前的第四站,负责体验技术中台团队。现在,我更多关注的课题是:如何在成熟的系统中去做收敛和统一,并为将来留下灵活性。当然,我依旧是从前端的角度切入。

我所经历的B类电商平台前端架构演进

我不敢妄言整个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前端架构,因为没有全部经历过。但我在阿里巴巴B2B电商平台的这段经历,使得我有立场说一说B类电商平台的前端架构演进。架构和业务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将结合业务发展阶段对应的谈前端架构在当下环境的特点和时间线上的演进。

「信息透出,促成双方会面」阶段

在电商平台还在「信息透出,促成双方会面」阶段的时候,业务的主要特征是以搜索 / 导购 作为主线,用户链路以在线沟通意向为终点。业务模式很简单,抽象起来就是用户提供信息,电商平台展示信息,协助买卖方在线沟通。在这个阶段,前端的架构视角的关键词是:继承式代码复用,加载期性能治理。

继承式代码复用一般遵循着:基础框架 / 运行时; 组件基类; 基础组件父类; 业务组件实例这样的一个技术架构模型上。而在工程架构上的特点是: 覆盖式发布 (含中美同步); 基本依赖管理; 性能治理 (压缩,去重合并,监控)。

大家会发现,这个阶段考虑的都是通用性问题。抛去电商的业务因素,可以发现这是个放之哪里都能用的架构,解决前端自身在研发过程中的问题占了绝对比重。

「在线交易达成」的阶段

在电商平台进入到「在线交易达成」的阶段时,业务的主要特征就是:开始期望用户把围绕着交易的所有事务工作在线化;业务场景在之前的基础上新纳入各种复杂的用户端信息管理(交易流程、纠纷流程、生意关系管理等);用户在平台上需要完成的操作开始变得更多,使得人机交互场景变得更频繁且有更高体验要求。另外,多人协同研发的局势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个阶段,前端的架构视角的关键词是:模块化管理,前后端分层,执行期性能治理。

这个阶段,应用场景出现了频繁的数据交换需求,从而开始注重前后端的通信管理以及工作解耦,从而探索前后端的分层架构; 模块化管理的进入引入了模块管理器(离线/在线); 发布前构建,从而引入工程链的体系。因为开发环节的进一步复杂,对于质量治理,线上线下监控告警等都开始有意识的进一步完善。

大家还是会发现,该阶段考虑的虽然还是属于通用性问题,而解决的问题已经逐渐进入到大型复杂协同模式下需要面对的问题了,慢慢从框架之争进入到了如何更好的组织代码以及探索前端职责边界。

电商平台进入真正的平台化阶段

在电商平台进入真正的平台化,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快速接入第三方服务(海关,税务,银行),快速建设垂直市场(垂直行业市场,封闭市场,大企业采购市场等),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大量不可预知的差异化的承接问题,这个问题已经需要站在整体企业架构中才能去尝试解决的了。在这个阶段,前端的架构视角的关键词是:设计解构、逻辑调度、应用模型、分层标准化。

随着业务的多样性发展,整体架构的服务治理工作的开展以及人力紧张状态的持续,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去识别研发过程中能够被进一步抽象和标准化的部分,并将变化的部分通过可配置、可编排的方式提供灵活的服务,并赋予业务实施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明确在系统架构和信息架构间前端的转化工作。

该阶段考虑的部分逐渐破开前端的固有视角,开始从业务特征的视角,从数据消费者的视角,从用科学方法来解构专业的视角,来建设前端的能力。同时,也开始从前端自身的开发架构慢慢转变到有一定业务特征的应用架构。

 

详情点击:http://click.aliyun.com/m/9839/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