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式爱情 (精神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也称为 精神恋爱,以 西方哲学家 柏拉图命名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爱情,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 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 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
哲学界对爱情的定义是 理性的,所以它包容了如:道德、责任、义务等等这些充满人类理性光芒的社会化的 衍生物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中文名
柏拉图式爱情
外文名
Plato's love
别    称
柏拉图式恋爱
同义词
苏格拉底式爱情
提出者
马西里奥·斐齐诺

历史背景

编辑
按照会饮篇的理论而言,柏拉图式的爱情主要是指一个成年男子和美少年之间的爱情,而这个也和当时希腊风气相关。希腊学者认为男性和男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而男女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这个说法完全不正确,柏拉图恋爱的本质应该以“美” [1]  为标准的恋爱,达到精神上的融合从而忽视肉体的交流。不考虑性别作为第一要素是因为当时女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男子受教育程度高,所以二者无法进行思想沟通,达不到平衡,这样才造成了古希腊男子与男子交好的风气。这种崇尚男男之爱的思想基于认为女性没有与之平等交流的价值思想。其本质是藐视女性的思想价值。 [1]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 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 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 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
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 灵交神交,而非性交。这就是柏拉图偏重同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
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柏拉图在对话录《 会饮篇》中提到最崇高的爱情是精神之爱,是爱的双方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这种共同追求仅限于同性之间,只有这种爱才是高尚而珍贵的。在 雅典,同性爱被法律赋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支持,甚至被认为是对无节制生育的一种控制方法而加以提倡, 同性恋是当时的 雅典的骄傲之一。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 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对一个活得高尚的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
爱情,无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1]  

观点

编辑

理想式

理想式的 爱情观(比喻极为浪漫或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也许这种不求回报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最终,也只能是两条在远处守候的圆弧,留下回忆中最为美好的片段当作 永恒

纯精神

纯精神的而非有肉体的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纯精神的爱情观。追求心灵的沟通。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梦幻的);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强于兽性。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双方平等

双方平等的爱情观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双方平等的爱情观。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的双方是自愿、绝不勉强的,即无怨无悔地爱你所喜爱的人。在观念世界里,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正等待寻找着你。“雨中站岗”、“每日一花”那是种浪费奢侈。要知道爱情在培育发展过程中,双方都是平等的。

完美

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完美的爱情观。感情的事没有谁对谁错。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在你的意念里,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生动而又完美的他,他对你而言是毫无瑕疵、唯一永恒的。也许他不会出现在现实,但永远存活在你的心底。

自由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自由的爱情观。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茁壮的成长。爱,不是牺牲,不是占有。拥有爱情的时候,要让对方自由;失去爱情的时候,更要让对方自由。爱就像风筝一样,你要给它飞翔自由,也要懂得适时把它拉回来。没有自由的爱情,也会慢慢趋向自然死亡。爱需要自由,正如同爱也需要呼吸是一样的。距离和神秘感,才是维系爱情温度的好方法。
在浊世之中,心灵留出一方净土,让纯纯的柏拉图式爱情扎根,多一些简单,多一些幻想,便会多一些美好!如果你愿意,不妨泡上一杯咖啡,在阳光下继续写柏拉图式爱情的文字!
人总是在渴望爱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个人,爱情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的爱情大概不需要写情书,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十九世纪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过抱电话机来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二十世纪后期,人们才知道上网也可以传情达意。
在西方爱情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最早的有关文献就是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论述,他的论述被认为是一座丰碑,“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东方人也将他的名字当作“ 精神恋爱”的代名词。

观点解读

编辑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每个人都是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 另一半 (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 恋情 ,以及同性恋为什么更好。此段描述可参见柏拉图的 会饮篇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哪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 双方是平等的。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你。

爱情讨论

编辑
柏拉图 柏拉图
西方哲学史和文化史上,柏拉图是一位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的老师是 苏格拉底,学生是 亚里士多德。这三个人对西方的文明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一天, 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你去麦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在这过程当中,只允许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按照 苏格拉底的话去做,很久才回来。
苏格拉底问他摘到没有?
柏拉图摇摇头说:“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归!”
苏格拉底继续问道:“什么原因呢?”
柏拉图叹了口起气说:“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无奈只好放弃;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发觉不如以前见到的好,所以我没有摘;当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原来最大的最饱满的麦穗早已错过了,只好空手而归咯!”
这个时候,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装饰用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悔,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再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 幸福?”苏格拉底就叫他到田园里去摘一朵最美的花,其间同样只能摘一次,而且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苏格拉底的话去做了。这一次,他带了一朵美丽的花回来了,苏格拉底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这次柏拉图是这么回答的,他说我找到一朵很美的花,但是在继续走的过程中发现有更美的花,我没有动摇,也没有后悔,坚持认为自己的花是最美的,事实证明花至少在我眼里是最美的。苏格拉底又说:“这就是幸福!”
人生就正如穿越 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相当的付出。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在他的理论中,没有哪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你。
柏拉图式的爱情,只是站在 爱人的身边,静静的付出,默默的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仍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原因,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作 永恒
之后,就产生了柏拉图式爱情。
诚然,芸芸众生,天生一副肉眼凡胎,是如何体会人类最为高尚、最为圣洁、最为理想、最为自由、最为完美的爱情呢!
若是找不到这种,便可在芸芸众生中,穿越,徘徊,直至找到,然后付出,这之后并没有结果,只有过程,因为你我寿载有限,等不到结果,只有留有回忆与记忆之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