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之滑动窗口和流量控制

TCP 利用发送字节数和接收字节数,这个二元组的唯一性保证顺序。讨论下保证顺序的具体算法,以及如何在保证顺序的基础上,同时追求更高的吞吐量。——TCP 的滑动窗口算法。
TCP 作为一个传输层协议,最核心的能力是传输。传输需要保证可靠性,还需要控制流速,这两个核心能力均由滑动窗口提供。而滑动窗口中解决的问题,是你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长期使用的,比如设计一个分布式的 RPC 框架、实现一个消息队列或者分布式的文件系统等。

请求/响应模型

TCP 中每个发送的请求都需要响应。如果一个请求没有收到响应,发送方就会认为这次发送出现了故障,会触发重发。大体的模型,和下图很像。但是如果完全和下图一样,每一个请求收到响应之后,再发送下一个请求,吞吐量会很低。因为这样的设计,会产生网络的空闲时间,说白了,就是浪费带宽。带宽没有用满,意味着可以同时发送更多的请求,接收更多的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种改进的方式,就是让发送方有请求就发送出去,而不是等待响应。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发送的数据连在了一起,响应的数据也连在了一起,吞吐量就提升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如果可以同时发送的数据真的非常多呢?比如成百上千个 TCP 段都需要发送,这个时候带宽可能会不足。像下图这样,很多个数据封包都需要发送,该如何处理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排队(Queuing)

这种情况下,通常我们会考虑排队(Queuing)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考虑这样一个模型,如上图所示,在 TCP 层实现一个队列。新元素从队列的一端(左侧)排队,作为一个未发送的数据封包。开始发送的数据封包,从队列的右侧离开。
这样做就需要多个队列,我们要将未发送的数据从队列中取出,加入发送中的队列。然后再将发送中的数据,收到 ACK 的部分取出,放入已接收的队列。而发送中的封包,何时收到 ACK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这样使用队列似乎也有一定的问题。

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

在上面的模型当中,我们之所以觉得算法不好设计,是因为用错了数据结构。有个说法叫作如果程序写复杂了,那就是写错了 。这里其实应该用一种叫作滑动窗口的数据结构去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

  • 深绿色代表已经收到 ACK 的段
  • 浅绿色代表发送了,但是没有收到 ACK 的段
  • 白色代表没有发送的段
  • 紫色代表暂时不能发送的段
    下面我们重新设计一下不同类型封包的顺序,将已发送的数据放到最左边,发送中的数据放到中间,未发送的数据放到右边。假设我们最多同时发送 5 个封包,也就是窗口大小 = 5。窗口中的数据被同时发送出去,然后等待 ACK。如果一个封包 ACK 到达,我们就将它标记为已接收(深绿色)。如下图所示,有两个封包的 ACK 到达,因此标记为绿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时候滑动窗口可以向右滑动,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传

如果发送过程中,部分数据没能收到 ACK 会怎样呢?这就可能发生重传。如果发生下图这样的情况,段 4 迟迟没有收到 A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时候滑动窗口只能右移一个位置,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后来段 4 重传成功(接收到 ACK),那么窗口就会继续右移。如果段 4发送失败,还是没能收到 ACK,那么接收方也会抛弃段 5、段 6、段 7。这样从段 4 开始之后的数据都需要重发。

快速重传

在 TCP 协议中,如果接收方想丢弃某个段,可以选择不发 ACK。发送端超时后,会重发这个TCP 段。而有时候,接收方希望催促发送方尽快补发某个 TCP 段,这个时候可以使用快速重传能力。例如段 1、段 2、段 4 到了,但是段 3 没有到。 接收方可以发送多次段 3 的 ACK。如果发送方收到多个段 3 的 ACK,就会重发段 3。这个机制称为快速重传。这和超时重发不同,是一种催促的机制。为了不让发送方误以为段 3 已经收到了,在快速重传的情况下,接收方即便收到发来的段 4,依然会发段 3 的 ACK(不发段 4 的 ACK),直到发送方把段 3 重传。
在 TCP 协议中,如果接收方想丢弃某个段,可以选择不发 ACK。发送端超时后,会重发这个TCP 段。而有时候,接收方希望催促发送方尽快补发某个 TCP 段,这个时候可以使用快速重传能力。例如段 1、段 2、段 4 到了,但是段 3 没有到。 接收方可以发送多次段 3 的 ACK。如果发送方收到多个段 3 的 ACK,就会重发段 3。这个机制称为快速重传。这和超时重发不同,是一种催促的机制。
为了不让发送方误以为段 3 已经收到了,在快速重传的情况下,接收方即便收到发来的段 4,依然会发段 3 的 ACK(不发段 4 的 ACK),直到发送方把段 3 重传。
窗口大小的单位是?
在上面所有的图片中,窗口大小是 TCP 段的数量。实际操作中,每个 TCP 段的大小不同,限制数量会让接收方的缓冲区不好操作,因此实际操作中窗口大小单位是字节数。

流速控制

发送、接收窗口的大小可以用来控制 TCP 协议的流速。窗口越大,同时可以发送、接收的数据就越多,支持的吞吐量也就越大。当然,窗口越大,如果数据发生错误,损失也就越大,因为需要重传越多的数据。举个例子:我们用 RTT 表示 Round Trip Time,就是消息一去一回的时间。假设 RTT = 1ms,带宽是 1mb/s。如果窗口大小为 1kb,那么 1ms 可以发送一个 1kb 的数据(含 TCP 头),1s 就可以发送 1mb 的数据,刚好可以将带宽用满。如果 RTT 再慢一些,比如 RTT = 10ms,那么这样的设计就只能用完 1/10 的带宽。 当然你可以提高窗口大小提高吞吐量,但是实际的模型会比这个复杂,因为还存在重传、快速重传、丢包等因素。而实际操作中,也不可以真的把带宽用完,所以最终我们会使用折中的方案,在延迟、丢包率、吞吐量中进行选择,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为了提高传输速率,TCP 协议选择将多个段同时发送,为了让这些段不至于被接收方拒绝服务,在发送前,双方要协商好发送的速率。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确定网速,所以协商的方式,就变成确定窗口大小。有了窗口,发送方利用滑动窗口算法发送消息;接收方构造缓冲区接收消息,并给发送方ACK。滑动窗口的实现只需要数组和少量的指针即可,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算法。像这种算法,简单又实用,比如求一个数组中最大的连续 k 项和,就可以使用滑动窗口算法。滑动窗口是 TCP 协议控制可靠性的核心。发送方将数据拆包,变成多个分组。然后将数据放入一个拥有滑动窗口的数组,依次发出,仍然遵循先入先出(FIFO)的顺序,但是窗口中的分组会一次性发送。窗口中序号最小的分组如果收到 ACK,窗口就会发生滑动;如果最小序号的分组长时间没有收到 ACK,就会触发整个窗口的数据重新发送。另一方面,在多次传输中,网络的平均延迟往往是相对固定的,这样 TCP 协议可以通过双方协商窗口大小控制流速。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