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模式——MVP框架开发

前言

MVP作为一种MVC的演化版本在Android开发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项目开发中选择一种这样的软件设计模式需保持慎重心态,一旦确定 使用MVP作为你App的开发模式那么你就最好坚持做下去,如果在使用MVP模式开发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坑越来越大,这时你想用MVC等来重新设计的话基 本上就等于推倒重来了。要知道在Android上MVP在现在为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框架,不像SSH这三个成熟稳重强而有力的三剑客支持推动着 Java EE的开发,所以在运用MVP时一定要做好自己的理解,并且尽量预知自己App各模块的需求(客户说改改改,我们就改改改 :-( )以便提前做好充分的设计工作。当然MVP既然能出现那么必然有它的优点的,不然谁会理会这个冒出来的东西,下面就对Android中MVP做一些阐述。

MVP简介

相信大家对MVC都是比较熟悉了:M-Model-模型、V-View-视图、C-Controller-控制器,MVP作为MVC的演化版本,那么类似的MVP所对应的意义:M-Model-模型、V-View-视图、P-Presenter-表示器。 从MVC和MVP两者结合来看,Controlller/Presenter在MVC/MVP中都起着逻辑控制处理的角色,起着控制各业务流程的作用。而 MVP与MVC最不同的一点是M与V是不直接关联的也是就Model与View不存在直接关系,这两者之间间隔着的是Presenter层,其负责调控 View与Model之间的间接交互,MVP的结构图如下所示,对于这个图理解即可而不必限于其中的条条框框,毕竟在不同的场景下多少会有些出入的。在 Android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UI的操作基本上需要异步进行也就是在MainThread中才能操作UI,所以对View与Model的切断分离是 合理的。此外Presenter与View、Model的交互使用接口定义交互操作可以进一步达到松耦合也可以通过接口更加方便地进行单元测试。

模型(Model):负责处理数据的加载或者存储,比如从网络或本地数据库获取数据等;

视图(View):负责界面数据的展示,与用户进行交互;

协调者(Presenter):相当于协调者,是模型与视图之间的桥梁,将模型与视图分离开来。

这里写图片描述

Model

模型这一层之中做的工作是具体业务逻辑处理的实现,都伴随着程序中各种数据的处理,复杂一些的就明显需要实现一个Interface来松耦合了。

View

视图这一层体现的很轻薄,负责显示数据、提供友好界面跟用户交互就行。MVP下Activity和Fragment体现在了这一 层,Activity一般也就做加载UI视图、设置监听再交由Presenter处理的一些工作,所以也就需要持有相应Presenter的引用。例 如,Activity上滚动列表时隐藏或者显示Acionbar(Toolbar),这样的UI逻辑时也应该在这一层。另外在View上输入的数据做一些 判断时,例如,EditText的输入数据,假如是简单的非空判断则可以作为View层的逻辑,而当需要对EditText的数据进行更复杂的比较时,如 从数据库获取本地数据进行判断时明显需要经过Model层才能返回了,所以这些细节需要自己掂量。

Presenter

Presenter这一层处理着程序各种逻辑的分发,收到View层UI上的反馈命令、定时命令、系统命令等指令后分发处理逻辑交由Model层做具体的业务操作。

在Android项目中,Activity和Fragment占据了大部分的开发工作。如果有一种设计模式(或者说代码结构)专门是为优化Activity和Fragment的代码而产生的,你说这种模式重要不?这就是MVP设计模式。

按照MVC的分层,Activity和Fragment(后面只说Activity)应该属于View层,用于展示UI界面,以及接收用户的输入,此外还要承担一些生命周期的工作。Activity是在Android开发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TA的生命周期的功能,所以开发的时候我们经常把一些业务逻辑直接写在Activity里面,这非常直观方便,代价就是Activity会越来越臃肿,超过1000行代码是常有的事,而且如果是一些可以通用的业务逻辑(比如用户登录),写在具体的Activity里就意味着这个逻辑不能复用了。如果有进行代码重构经验的人,看到1000+行的类肯定会有所顾虑。因此,Activity不仅承担了View的角色,还承担了一部分的Controller角色,这样一来V和C就耦合在一起了,虽然这样写方便,但是如果业务调整的话,要维护起来就难了,而且在一个臃肿的Activity类查找业务逻辑的代码也会非常蛋疼,所以看起来有必要在Activity中,把View和Controller抽离开来,而这就是MVP模式的工作了。

这里写图片描述

MVP模式的核心思想:

MVP把Activity中的UI逻辑抽象成View接口,把业务逻辑抽象成Presenter接口,Model类还是原来的Model。

这就是MVP模式,现在这样的话,Activity的工作的简单了,只用来响应生命周期,其他工作都丢到Presenter中去完成。从上图可以看出,Presenter是Model和View之间的桥梁,为了让结构变得更加简单,View并不能直接对Model进行操作,这也是MVP与MVC最大的不同之处。

MVP模式的作用

  • 分离了视图逻辑和业务逻辑,降低了耦合
  • Activity只处理生命周期的任务,代码变得更加简洁
  • 视图逻辑和业务逻辑分别抽象到了View和Presenter的接口中去,提高代码的可阅读性
  • Presenter被抽象成接口,可以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所以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 把业务逻辑抽到Presenter中去,避免后台线程引用着Activity导致Activity的资源无法被系统回收从而引起内存泄露和OOM

  • 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Activity 代码变得更加简洁
相信很多人阅读代码的时候,都是从Activity开始的,对着一个1000+行代码的Activity,看了都觉得难受。
使用MVP之后,Activity就能瘦身许多了,基本上只有FindView、SetListener以及Init的代码。其他的就是对Presenter的调用,还有对View接口的实现。这种情形下阅读代码就容易多了,而且你只要看Presenter的接口,就能明白这个模块都有哪些业务,很快就能定位到具体代码。Activity变得容易看懂,容易维护,以后要调整业务、删减功能也就变得简单许多。

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一般单元测试都是用来测试某些新加的业务逻辑有没有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代码风格(习惯性上叫做MV模式,少了P),我们可能要先在Activity里写一段测试代码,测试完了再把测试代码删掉换成正式代码,这时如果发现业务有问题又得换回测试代码,咦,测试代码已经删掉了!好吧重新写吧……

MVP中,由于业务逻辑都在Presenter里,我们完全可以写一个PresenterTest的实现类继承Presenter的接口,现在只要在Activity里把Presenter的创建换成PresenterTest,就能进行单元测试了,测试完再换回来即可。万一发现还得进行测试,那就再换成PresenterTest吧。

避免 Activity 的内存泄露
Android APP 发生OOM的最大原因就是出现内存泄露造成APP的内存不够用,而造成内存泄露的两大原因之一就是Activity泄露(Activity Leak)(另一个原因是Bitmap泄露(Bitmap Leak))。

Java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其虚拟机的内存回收机制,这个功能使得Java用户在设计代码的时候,不用像C++用户那样考虑对象的回收问题。然而,Java用户总是喜欢随便写一大堆对象,然后幻想着虚拟机能帮他们处理好内存的回收工作。可是虚拟机在回收内存的时候,只会回收那些没有被引用的对象,被引用着的对象因为还可能会被调用,所以不能回收。

Activity是有生命周期的,用户随时可能切换Activity,当APP的内存不够用的时候,系统会回收处于后台的Activity的资源以避免OOM。

采用传统的MV模式,一大堆异步任务和对UI的操作都放在Activity里面,比如你可能从网络下载一张图片,在下载成功的回调里把图片加载到 Activity 的 ImageView 里面,所以异步任务保留着对Activity的引用。这样一来,即使Activity已经被切换到后台(onDestroy已经执行),这些异步任务仍然保留着对Activity实例的引用,所以系统就无法回收这个Activity实例了,结果就是Activity Leak。Android的组件中,Activity对象往往是在堆(Java Heap)里占最多内存的,所以系统会优先回收Activity对象,如果有Activity Leak,APP很容易因为内存不够而OOM。

采用MVP模式,只要在当前的Activity的onDestroy里,分离异步任务对Activity的引用,就能避免 Activity Leak。

MVP模式的使用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上面一张简单的MVP模式的UML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MVP,至少需要经历以下步骤:

  1. 创建IPresenter接口,把所有业务逻辑的接口都放在这里,并创建它的实现PresenterCompl(在这里可以方便地查看业务功能,由于接口可以有多种实现所以也方便写单元测试)
  2. 创建IView接口,把所有视图逻辑的接口都放在这里,其实现类是当前的Activity/Fragment
  3. 由UML图可以看出,Activity里包含了一个IPresenter,而PresenterCompl里又包含了一个IView并且依赖了Model。Activity里只保留对IPresenter的调用,其它工作全部留到PresenterCompl中实现
  4. Model并不是必须有的,但是一定会有View和Presenter

通过上面的介绍,MVP的主要特点就是把Activity里的许多逻辑都抽离到View和Presenter接口中去,并由具体的实现类来完成。这种写法多了许多IView和IPresenter的接口,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开发的工作量,刚开始使用MVP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这种写法比较别扭,而且难以记住。只要在具体项目中多写几次,就能熟悉MVP模式的写法,理解TA的意图,以及享受其带来的好处。

MVP模式简单实例1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一个简单的登录界面,点击LOGIN则进行账号密码验证,点击CLEAR则重置输入。

这里写图片描述

项目结构看起来像是这个样子的,MVP的分层还是很清晰的。在模块下面再去创建model、view、presenter的子Package,当然也可以用model、view、presenter作为顶级的Package,然后把所有的模块的model、view、presenter类都到这三个顶级Package中,就好像有人喜欢把项目里所有的Activity、Fragment、Adapter都放在一起一样。

首先来看看LoginActivity

public class LoginActivity extends ActionBarActivity implements ILoginView, View.OnClickListener {

    private EditText editUser;
    private EditText editPass;
    private Button   btnLogin;
    private Button   btnClear;
    ILoginPresenter loginPresenter;
    private ProgressBar progressBa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find view
        editUser = (EditText) this.findViewById(R.id.et_login_username);
        editPass = (EditText) this.findViewById(R.id.et_login_password);
        btnLogin = (Button) this.findViewById(R.id.btn_login_login);
        btnClear = (Button) this.findViewById(R.id.btn_login_clear);
        progressBar = (ProgressBar) this.findViewById(R.id.progress_login);

        //set listener
        btnLogin.setOnClickListener(this);
        btnClear.setOnClickListener(this);

        //init
        loginPresenter = new LoginPresenterCompl(this);
        loginPresenter.setProgressBarVisiblity(View.INVISI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switch (v.getId()){
            case R.id.btn_login_clear:
                loginPresenter.clear();
                break;
            case R.id.btn_login_login:
                loginPresenter.setProgressBarVisiblity(View.VISIBLE);
                btnLogin.setEnabled(false);
                btnClear.setEnabled(false);
                loginPresenter.doLogin(editUser.getText().toString(), editPass.getText().toString());
                break;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earText() {
        editUser.setText("");
        editPass.setTex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LoginResult(Boolean result, int code) {
        loginPresenter.setProgressBarVisiblity(View.INVISIBLE);
        btnLogin.setEnabled(true);
        btnClear.setEnabled(true);
        if (result){
            Toast.makeText(this,"Login Success",Toast.LENGTH_SHORT).show();
            startActivity(new Intent(this, HomeActivity.class));
        }
        else
            Toast.makeText(this,"Login Fail, code = " + code,Toast.LENGTH_SHORT).show();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tProgressBarVisibility(int visibility) {
        progressBar.setVisibility(visibility);
    }
}

从代码可以看出LoginActivity只做了findView以及setListener的工作,而且包含了一个ILoginPresenter,所有业务逻辑都是通过调用ILoginPresenter的具体接口来完成。所以LoginActivity的代码看起来很舒爽,甚至有点愉悦呢 。视力不错的你可能还看到了ILoginView接口的实现,如果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写的话,可以先往下看,这里只要记住LoginActivity实现了ILoginView接口
创建接口ILoginPresenter

public interface ILoginPresenter {
    void clear();
    void doLogin(String name, String passwd);
    void setProgressBarVisiblity(int visiblity);
}

实现类LoginPresenterCompl

public class LoginPresenterCompl implements ILoginPresenter {
    ILoginView iLoginView;
    IUser user;
    Handler    handler;

    public LoginPresenterCompl(ILoginView iLoginView) {
        this.iLoginView = iLoginView;
        initUser();
        handler = new Handler(Looper.getMainLoop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ear() {
        iLoginView.onClearText();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Login(String name, String passwd) {
        Boolean isLoginSuccess = true;
        final int code = user.checkUserValidity(name,passwd);
        if (code!=0) isLoginSuccess = false;
        final Boolean result = isLoginSuccess;
        handler.postDelaye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LoginView.onLoginResult(result, code);
            }
        }, 3000);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ProgressBarVisiblity(int visiblity){
        iLoginView.onSetProgressBarVisibility(visiblity);
    }

    private void initUser(){
        user = new UserModel("mvp","mvp");
    }
}

从代码可以看出,LoginPresenterCompl保留了ILoginView的引用,因此在LoginPresenterCompl里就可以直接进行UI操作了,而不用在Activity里完成。这里使用了ILoginView引用,而不是直接使用Activity,这样一来,如果在别的Activity里也需要用到相同的业务逻辑,就可以直接复用LoginPresenterCompl类了(一个Activity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Presenter,总之,需要什么业务就new什么样的Presenter),这也是MVP的核心思想

ILoginView

public interface ILoginView {
    public void onClearText();
    public void onLoginResult(Boolean result, int code);
    public void onSetProgressBarVisibility(int visibility);
}

MVP模式简单实例2(也是登录)

MVP登录实例(无butterKnife)
mvp:也是一种开发方式, 也是分三层 M:模型model javaBean V:视图view layout+View集合 P:presenter 协调者 线程 逻辑 调用 低耦低:引入三个接口来获得
比mvc更低的耦合度 分包:使用分层更加清析) 【 耦合度】 :类的引用关系的强弱. (接口引用会比实现类引用耦合度低)
结论:增加接口引用可以降低耦合度

1.分包

  • model
  • view
  • presenter

2.编写P presenter
包含 逻辑与线程 用来处理用户对界面的操作

创建ILoginPresenter

public interface ILoginPresenter {
    //处理登录数据
    void login(IUser user);
}

接口实现类LoginPresenter

public class LoginPresenter implements ILoginPresenter {
    private ILoginView mView;

    public LoginPresenter(ILoginView view) {
        this.mView = view;
    }

    //处理登录数据
    @Override
    public void login(IUser user) {
        //2.1.格式校验
        if (user.isAccountPwdNotEmpty()) {
            //进行登录业务逻辑
            //2.2.显示Loading
            mView.showLoading(true);
            //2.3.延时处理
            new Handler().postDelaye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2.4.发送参数给服务端 获取校验结果
                    int code = new Random().nextInt(2);
                    if (code == 0) {
                        //2.5.调用界面显示登录成功
                        mView.showToast("登录成功");
                    } else {
                        //2.6.调用界面显示登录失败
                        mView.showToast("账号密码出错");
                    }
                    //2.7调用界面隐藏loading
                    mView.showLoading(false);
                }
            }, 3000);

        } else {
            //调用界面进行吐司提示
            mView.showToast("账号密码不能为空");
        }
    }
}

3.编写 V 界面显示

ILoginView

public interface ILoginView {
    public void showLoading(boolean show) ;
    public void showToast(String msg) ;
}

MainActivity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implements ILoginView {
    private ILoginPresenter loginPresenter;
    private ProgressBar pba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pbar = (ProgressBar) findViewById(R.id.pbar);
        loginPresenter = new LoginPresenter(this);
    }
    public void login(View view) {
        EditText accountEt= (EditText) findViewById(R.id.account_et);
        EditText pwdEt= (EditText) findViewById(R.id.pwd_et);
        String inputAccount=accountEt.getText().toString();
        String inputPwd=pwdEt.getText().toString();
        //调用p进行登录
        loginPresenter.login(new User(inputAccount,inputPwd));
    }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Loading(boolean show) {
        pbar.setVisibility(show?View.VISIBLE:View.INVISI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Toast(String msg) {
        Toast.makeText(this, msg, Toast.LENGTH_SHORT).show();
    }
}

4.编写 M数据校验

IUser

public interface IUser {
    //格式校验交给Model
    boolean isAccountPwdNotEmpty();
}

实现类User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IUser {
    public String username;
    public String pwd;
    public User(String username, String pwd)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pwd = pwd;
    }
    //格式校验交给Model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AccountPwdNotEmpty() {
        if (!TextUtils.isEmpty(username) && !TextUtils.isEmpty(pwd))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

总结:因为代码主要逻辑写到P里面 得到一个Activity/Fragmnet代码行数精简

参考资料博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