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政与金融学》复习整理

财政学

第一章 财政概论

财政概念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收支活动,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以一部分社会产品或服务为分配对象, 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行为。

财政的三个职能

1. 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分配,以达到有效合理利用。
2. 收入分配职能 
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由市场机制形成的贫富悬殊的个人收入及地区间收入进行再分配。
3. 稳定和发展职能 
(1)经济稳定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2)经济发展  ≠ 增长

第二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原则

1. 公平原则
财政支出应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 效率原则
实现财政资金的最佳分配。
(1)政府与个体:政府财政支出给社会带来的利益大于因取得收入使社会付出的代价。
(2)政府的各项支出:做到以最小支出获得最大效益。
3. 稳定原则
(1)社会经济总体稳定:指通过财政支出杠杆的运用,谋求经济的稳定的均衡,并促进宏观目标的实现。
(2)政府经济稳定:通过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实现一定时期政府经济目标,不断拓展财源,为政府经济的良好循环提供前提条件。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分类

1. 购买性支出
政府支出本身将形成对产品、劳务的需求。
2. 转移性支出 
政府本身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劳务的 需求,而对企业、个人单方面进行货币、实物的授予。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1. 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理论
    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公共支出的增加,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需要,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经济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成熟期。
  2. 瓦格纳法则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以更大的比例增长。
    (1)政治因素:政府职能的扩大,导致公共支出增加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要求财政支出规模扩大
    a.工业化使契约制度成为必要
    b.城市化使外部成本增加
    c.人均收入增加导致财政支出增加
  3. 非均衡增长理论(危机推动论)
    前提:政府喜欢多花钱,居民不愿多缴税
    (1)内在因素:以收定支,经济增长,税收增加,支出增加
    (2)外在因素:危机出现导致财政支出增加
  4. 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分析理论
    (1)对公共部门产出或服务的需求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最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人的意愿,中间投票人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产量,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中间投票人: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随着中间投票人收入提高,由于公共产品需求收入弹性高,导致对公共产品需求上升。
    (2)人口因素的影响
    a.对纯公共物品:价格下降,需求上升
    b.对准公共物品:消费剩余容量逐渐下降
    (3)环境对公共产品产量的影响
    (4)公共部门投入品价格变化
    公共部门生产率增长比其它经济部门慢,而公共部门工资水平又要同其它部门工资水平同步增长。
  5. “帕金森定律”与公共机构膨胀论

两个支出的主要形式

  1. 购买性支出
    (1)消耗性支出
    * 行政管理支出
    * 国防支出
    * 科研支出
    * 教育支出
    * 文化支出
    * 卫生支出
    (2)财政投资性支出
    *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
    * 自然垄断行业
    * 高风险产业
  2. 转移性支出
    (1)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 社会保险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工伤保险
    * 生育保险
    * 社会救助制度
    * 社会福利
    * 社会优抚
    (2)债务支出
    (3)外援支出
    (4)财政补贴支出
    国家财政部门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国家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补贴。
    * 价格补贴: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
    * 企业亏损补贴:经营性亏损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
    * 财政贴息:全额贴息、部分贴息
    * 出口补贴:直接补贴、间接补贴
    * 税式支出:减税、免税、退税、税收抵免
    * 专项补贴:生态效益补助、教育补贴、重要产业支持补贴
    (5)政府间转移支付
    * 一般转移支付
    * 专项转移支付

第三章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及含义

财政收入即表明政府获取社会财富的状况,它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
1. 税收收入
2. 国有资产权益收入
(1)股息、红利收入
(2)上缴利润
(3)租金收入
(4)其他形式收入
3. 公债收入
4. 收费收入
(1)规费
(2)使用费
5. 其他收入
(1)对政府的捐赠
(2)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
(3)罚没收入

第四章 税收概论

税收

税收概念

[image:BC4EF3A9-0476-4AE7-8965-A51FEA593B23-5264-00004BDDC119FED8/148232E0-DA19-4418-8C19-E85B2CEBA3EB.png]

税收特点
1. 强制性
2. 无偿性
3. 固定性
税收分类
1. 流转税
a.增值税
	①消费型增值税
	②收入型增值税
	③生产型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2. 所得税
a.个人所得税
b.企业所得税
3. 资源税
4. 特定目的税
5. 行为税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直接经济利益,从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
1. 宏观税负又称为广义税负,是指纳税总量占国民经济总量指标的比例。
2. 中观税负,即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个部门或某个税种的税收负担。
3. 微观税负又称为狭义税负,是指具体纳税人缴纳税收的程度。

税收转嫁

商品交换中,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特征
1. 纳税人与负税人分离
2. 纳税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合法行为
3. 通过商品交易中价格机制来实现
4. 该行为不会改变税收总量
影响因素
1. 商品的供求弹性
2. 课税类别
3. 课税范围
4. 生产者谋求利润的目标

第七章 国家公债

概念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通过信用手段所形成的收入,是一种非经常性的有偿的财政收入;预期的财政支出;延期变相的税收。

按照划分标准划分

按债权人分类
1. 内债
2. 外债
按发行主体分类
1. 中央政府债券——国债
2. 政府机构债券
3. 地方政府债券
a.普通证券
b.收益证券
按可否上市流通分类
1. 上市公债(不记名)
2. 非上市公债(记名)
按利率是否可变分类
1. 固定利率公债
2. 浮动利率公债
按偿还期限分类
1. 定期公债
a.短期公债
b.中期公债
c.长期公债
2. 永久公债

公债职能

1. 财政效应: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发行的基本目的
2. 经济效应:调节总体经济运行
3. 分配效应:收入财富再分配
4. 生产效应:筹集建设资金
5. 货币效应:影响流通领域的货币量

第八章 国家预算

概念

按一定法律程序编制和执行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工具。
涵盖四方面内容:
1. 财政收支的规模与结构,及所体现的收支性质和作用。
2. 各级政府处理收支问题上的地位、权责及相互关系。
3. 预算收支在实现过程中必要的编制、审查、执行和检查等程序。
4. 政府为保证预算收支实现而采取的措施或规章。

按照划分标准划分

按照预算编制形式
1. 单式预算
将各类收入统一计算称预算收入,将各类支出统一计算称预算支出。
2. 复式预算
假定政府经常性收支平衡或盈余,但资本性收支允许存在一定赤字。政府虽然出现财政赤字,但只要赤字用于建设性支出并坚持效率原则,则不仅不会造成财政负担,还会因公共工程建设扩大而带来公共福利。
按照政府预算收支管理范围不同
1. 财政总预算
指各级地方本行政区域的预算,由汇总的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汇编而成。
2. 单位预算
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
按层次不同
1. 中央预算
2. 地方预算
按照增量方法
1. 增量预算
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
2. 零基预算
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年度内所有财政收支不考虑以往基数和水平,一律以零为起点,以社会经济的预测发展为依据编制预算。

预算管理体制(论述题)

金融学

第一章 金融工具

货币职能

1. 价值尺度
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2. 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所发挥的职能。
3.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4. 支付手段
由赊买赊卖引起的在商品与货币交换过程中所发生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5. 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

货币制度

1. 金银复本位制
	* 平行本位制
	* 双本位制
2. 金本位制
	* 金币本位制
	* 金块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

信用形式

1. 高利贷信用
最早的信用形式,包括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
2.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以赊销形式提供的信用,实际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
3. **银行信用**
由银行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
4. 国家信用
是以国家为一方所取得或提供的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两种表现形式。
(1)国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取得的信用,表现为国家的“内债”。
(2)国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外居民、企业、团体和政府取得的信用,表现为国家的“外债”。
5. 消费信用
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信用。

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是各种信用关系的反映并为之服务。
1. 汇票
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2. 本票
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3. 支票
活期存款人向银行发出的要求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

利息与利率(计算)

利率的分类

按利率作用不同
1.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2. 差别利率
按不同的利率决定方式
1. 法定利率
2. 市场利率
按资金借贷期限是否调整利率
1. 固定利率
2. 浮动利率
按利率水平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1. 名义利率
2. 实际利率
按借贷期限长短
1. 长期利率
2. 短期利率

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1. 平均利润率
2. 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3. 预期通货膨胀率
4.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5. 国际收支状况
6. 世界利率水平

第三章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分类

按金融工具运行过程
1. 一级市场(发行的市场)
2. 二级市场(流通的市场)
按有无固定的交易所
1. 场内交易市场
交易所提供具体的场地以供经纪人同作为交易所会员的交易商进行面对面的交易。
2. 场外交易市场
由自营商通过计算机、电话、电传、报刊等通信工具建立起来的一个无形交易网络。
按金融工具的不同
1. 原生金融市场
以原生金融工具为交易标的物形成的市场。
原生金融工具:是在实际信用活动中出具的合法凭证。
2. 衍生金融市场
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交易标的物形成的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

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交易资产到期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市场,主要功能是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
1. 短期借贷市场:一年以内的资金借贷市场。
2. 同业拆借市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短期互相借用资金所形成的市场。
3. 商业票据市场:由商业票据的发行、承兑、贴现和再贴现所形成的市场。
4. 债券回购市场:通过签订回购协议或逆回购协议办理短期抵押信贷的市场。
5.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CDs发行和转让的市场。
6. 短期债券市场:所交易金融工具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市场。

资本市场

1. 股票
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
2. 债券
各类经济主体为筹备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且承诺按一定的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第四章 金融机构

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

银行类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在于获利渠道不同: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利润;非银行金融机构不以吸收存款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而是以某种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以某种特殊方式运用其资金从中获利。

列举非银行金融机构

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2. 投资银行
3. 信用合作社
4. 信托投资公司
5. 财务公司
6. 金融租赁公司
7. 邮政储蓄机构

商业银行

职能
1. 信用中介
a.在资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资金使用量
b.扩大用于生产的资金总量
b.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支付中介
受客户委托,代为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功能。
3. 信用创造
存款——贷款——存款——贷款——......
4. 金融服务
信息咨询、代客理财
业务
  1. 负债业务——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1)自有资本
    a.股本
    b.公积金
    c.未分配利润
    (2)吸入资金
    a.存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占吸入资金的70%—80%。
    b.借入款
    * 向央行借款——再贷款(抵押性质)
    为缓解本身资金暂时不足,非用来牟利
    * 同业拆借
    采用在央行的存款账户进行。采取同业存款的方式或采取回购协议的方式。
    * 发行长期金融债券
    (3)结算中负债
    转账结算中占用客户的资金。
  2. 资产业务
    (1)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为保证日常营业的收付需要而保存在金库中的通货。
    b.存放中央银行资金.
    * 法定存款准备金
    * 一般性存款(超额准备):商业银行为满足转账结算的需要,调剂库存现金余缺而在中央银行开设的普通存款户。
    c.存放其他银行资金
    d.托收中现金
    (2)贷款
    最主要的资产,一般占总资产的50%—70%。
    (3)票据贴现
    (4)投资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投资仅限于政府债券和特种金融债的买卖。

中央银行的作用

  1. 发行的银行——调控货币数量、稳定币值
    (1)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
    (2)决定一国货币供应量
  2. 银行的银行——地位处于普通金融机构之上,对普通金融机构办理货币信用业务进行管理,维护金融机构的正常运作
    (1)保管、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2)最后贷款人
    (3)组织全国清算
  3. 政府的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管理、协调国际金融活动
    (1)代理国库,管理政府资金
    a.代收付国库资金
    b.代理国债发行
    (2)为政府提供信用——直接贷款或购买公债
    (3)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制定货币政策;调节外汇储备等

第五章 货币需求理论

乘数模型(论述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