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的含义
注意:这一节内容于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不一样!!!
高等教育的含义
- 高等教育:对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人,以传授和研究各种科学、技术。艺术等有关学问为主要活动的人
- 高等教育的责任: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 高级专门人才: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 定义:有一定专业方向的教育
高等教育学的含义
- 含义: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的功能
-
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 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
- 提高个人能力
- 培养完整人格
- 加强个人素质
-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促进政治民主化、培养政治领袖和政治。法律人才的功能、促进受教育者政治化和政治社会化
-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为经济部门输送专门人才的功能、提供科学知识、技术手段的功能。
-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文化选择和批判功能和文化创造和交流功能
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
-
高等学校理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主要使命 关键人物:纽曼
- 第二阶段:研究的观念开始引入大学(重点) 关键人物:洪堡(德国) 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创立了柏林大学
- 第三阶段:为社会服务成为大学新职能 威斯康星思想 和 《莫雷尔法》的颁布彰显了其社会服务职能 1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
-
高等学校的职能
- 培养专门人才:由“通才模式”——>“专才模式”——>“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模式
- 发展科学技术
- 开展社会服务
- 我国: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
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 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
- 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 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 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
- 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
- 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
- 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赠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
高等教育发展史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
先秦时期
- 右学:我国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机构
- 西周时期属于高等教育性质的大学有:1、天子设立的“辟雍” 2、诸侯国设立的“泮宫”
- 主要特点:学在官府,官学不分,政教不分;以天子和贵族的子弟为教育对象
- 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
春秋战国时期
-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所办私学以及齐国的稷下学宫
- 《大学》和《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对西周官学和春秋私学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的系统总结
-
封建王朝时期
- 我国封建社会的高等教育起始于汉代
- 汉武帝设立了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太学:标准着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从萌芽时期跨入雏形阶段。太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是儒家的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 最早的专科形式的学校:汉代的鸿都门学: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的专科学校
-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最发达的时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前面三个属于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律学、书学、算学(后面三个属于专业教育) :属中央官学,归国子监管辖
- 宋朝: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高等教育组织——书院
-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 洋务派官僚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培养洋务人才
- 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重点) 洋务运动时期
- 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1895年创办于天津的西学学堂,被誉为我国第一所近代分科大学
- 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898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戊戌变法时期
- 西学学堂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正式开端
- 1902年的《壬寅学制》(未实施)和1904年的《癸卯学制》: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重点
- 民国元年后颁布的《大学令》、《私立大学规程》、《修正大学令》:标志着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逐步定型
-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
-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开启了我国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的历程:首倡选科制改学年制为学分制
-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考的较少)
-
建国初期的高等教育
- 1950.6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暂行规程》
- 1956.5在高校内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雏形
- 1961.9中央颁布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又称:“高校六十条”):标志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
-
高等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 1977年回复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制度以及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逐步恢复和发展
-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1985.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高等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
- 1995.11.18 国家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
- 1998.5.4 985工程(江泽民)
- 2017.9.21:双一流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外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 外国古代高等教育
- 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高等教育的萌芽状态
- “三艺”:哲学、法学、修辞学3门学科
-
中世纪
- 高等教育的骨干:僧侣教育、教民教育
- 神学 和 七艺(文艺学、修辞、哲学、数学、几何、天文和音乐)
- 四科:文、法、医、神 文科属于大学预科性质 课程主要是“七艺” 法科课程为民法和教会法两类;医学课程是古希腊及阿拉伯人的医学著作
- 中世纪大学已开始打破教会对大学的垄断
-
外国近代高等教育(非重点)
- 近代高等教育在英国最早发展
- 19世纪爆发了所谓的“新大学运动” 1862年——伦敦新学员 1851年——曼切斯特欧文斯学院 (英国)
- 1789年 巴黎工业专科学校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法国)
- 19世纪初 威廉·洪堡提倡“大学自治”,在高等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大学“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原则,并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又称洪堡大学) (德国)
- 1862年 美国第一所高校是由英国移民的清教徒于1636年开办的哈佛大学 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发布《曾地法案》:确立了美国自身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