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作用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 基本任务: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 研究内容: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 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
      • 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一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 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多选题)

    • 含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 1868年:俄:乌申斯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人是教育的对象》: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 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
    • 1877: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俄国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 1903:美:”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 1906~1916:俄:涅洽耶夫:倡导用实验心理学解决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问题
  •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 总体特点: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 20世纪2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 30年代: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 我国的发展

    •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 1926年,心理学家陆志韦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 1962年,我国成立了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领导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文革”期间,我国心理学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 总体特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式形成
    • 6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使美国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 70年代: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加涅则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 总体特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

年代特点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 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
  • 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 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从而使学生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 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我国的发展

  • 1980年初,心理学家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正式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方法和运用

研究原则、方法和运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 客观性原则
    •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在研究过程中,要对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外界环境、行为反应及其内心体验进行客观分析,而不能把研究者自己的主观设想掺杂进去,以求如实地探明现实与心理之间的因果联系及心理发展的规律。
  • 教育性原则
    •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大学生,更有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它的教育意义,使其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对大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不能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它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也必须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并能保证它的实际应用的效能。因此,研究要从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求高等教育情境对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心理活动对高等育情境的依赖性。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只有面向高等教育的实际,才能积累大量有价值的科学资料,才能为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服务。
  • 发展性原则
    • 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要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 观察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 调查法: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 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其某种行为和心理的原因。
  • 测验法:心理测验主要有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人格测验等。
  •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 产品分析法:又称为活动产品分析或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高等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 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
  • 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5-StarrySk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