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谈CAP理论
为什么要谈CAP理论,从两个角度来讲,一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另一个是从CAP理论本身的重要性出发。
1) 自身的原因:
今天是我第一次见到CAP理论这个词,是我在看廖雪峰的SQL教学博客时看到。
关于SQL自己以前在项目中也用过很多次,但是总觉得自己只是会敲出来而已,至于关于它的东西自己一概不知。所以现在就打算从头到尾好好梳理一下知识脉络,扫一下自己的盲点。而就在我看到SQL和noSQL的区别时,看到了CAP这个陌生的词。哈哈哈,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盲点,于是,来吧,咱们开始扫吧。
2)CAP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分布式系统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可以说现在的我们时时刻刻再与分布式系统接触。而对于分布式系统来说,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关于各个节点的状态如何同步。 CAP理论就是关于这个问题展开的一个比较宏观的理论。
分布式系统的三个指标
1998年(比我小了一岁),加州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 Eric Brewer 提出,分布式系统有三个指标.
- C: Consistency
- A: Availability
- P: Partition tolerance
就像人生没有完美一样,这三个指标也不可能同时做到。这个结论就叫做 CAP 定理。当然这话时Eric Brewer 说的,不是我说的。
Consistency
Consistency 中文叫做"一致性"。意思是,所有的节点的数据要保持一致。
举例来说,某条记录是 v0,用户向 G1 发起一个写操作,将其改为 v1。
接下来,用户的读操作就会得到 v1。这就叫一致性。
问题是,用户有可能向 G2 发起读操作,由于 G2 的值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返回的是 v0。G1 和 G2 读操作的结果不一致,这就不满足一致性了。
为了让 G2 也能变为 v1,就要在 G1 写操作的时候,让 G1 向 G2 发送一条消息,要求 G2 也改成 v1。
这样的话,用户向 G2 发起读操作,也能得到 v1。
Availability
Availability 中文叫做"可用性",意思是只要收到用户的请求,服务器就必须给出回应。
用户可以选择向 G1 或 G2 发起读操作。不管是哪台服务器,只要收到请求,就必须告诉用户,到底是 v0 还是 v1,否则就不满足可用性。
Partition tolerance
先看 Partition tolerance,中文叫做"分区容错"。
大多数分布式系统都分布在多个子网络。每个子网络就叫做一个区(partition)。分区容错的意思是,区间通信可能失败。比如,一台服务器放在中国,另一台服务器放在美国,这就是两个区,它们之间可能无法通信。
G1 和 G2 是两台跨区的服务器。G1 向 G2 发送一条消息,G2 可能无法收到。系统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分区容错无法避免,因此可以认为 CAP 的 P 总是成立。CAP 定理告诉我们,剩下的 C 和 A 无法同时做到。
Consistency 和 Availability 的矛盾
一致性和可用性,为什么不可能同时成立?答案很简单,因为通信需要时间,所以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保证可用性的同时保证一致性。
有以下两种情况:
- 如果保证 G2 的一致性,那么 G1 必须在写操作时,锁定 G2 的读操作和写操作。只有数据同步后,才能重新开放读写。锁定期间,G2 不能读写,没有可用性。
- 如果保证 G2 的可用性,那么势必不能锁定 G2,所以一致性不成立。
综上所述,G2 无法同时做到一致性和可用性。系统设计时只能选择一个目标。如果追求一致性,那么无法保证所有节点的可用性;如果追求所有节点的可用性,那就没法做到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