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

中国地貌丰富,北方有干冷草原,南方有湿热森林。西边有火辣沙漠,西南有高冷雪山。

由于山、风、河的形成和变化,才塑造了现在的中国地貌。

一、山

地球有三层,地核,地幔,地壳。

岩石圈本身比较分裂,是一块一块的,俗称板块。

地幔一直被地核烤着,受不住了就会流动起来,顺带推动板块运动。

几亿年前,板块们漂来漂去,就像一桌在不停洗牌的麻将。

我们脚下的板块有三张,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他们是组成中国的三大主要板块。

在三大板块之间,有一些弱小板块很容易被挤压变形,形成山地。

北边的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的三大板块就碰撞、挤压出了很多山。

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还碰撞、挤压出了著名的——秦岭。

秦岭绵延数百千米,能有效阻挡气流的流动,让南北两边的气候有明显差异,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分界线。

后来又有很多小地块不断凑过来碰撞、挤压,渐渐地,中国大地就有了大致的雄鸡轮廓。

经过一些海陆变迁、板块运动,6500万年前,南边的印度板块将小地块们撞成了一个大地块。

大地块只能往里挤。

于是中国地势整体变得西高东低,出现了三级阶梯。

第一阶梯上就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长久的撞击大幅太高了青藏高原附近甚至远处的山。

这次撞击影响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形,山地和高原被抬高,盆地被加深。直到今天,印度板块还在抬升着青藏高原。

山脉是大地的骨架,有了各式的山脉,教室的格局也基本定型。但此时的教室顶多算是一间毛坯房,还需要装修。至于能装修成什么风格,还要看当地吹什么风。

二、风

青藏高原东南西北都是风,他的作用就是挡风。

这四股风被挡住后会怎样?

南边-来自印度洋的南亚夏季风:没法直接往北送水汽,导致青藏高原以北广大地区干旱少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片沙漠,其中就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西边和北边:沙漠附近有个西风带,常年吹西风,吹到青藏高原就会绕道。这股风就会路过沙漠,将沙土往东带。到了冬天,南下的北极风被青藏高原挡住,转弯向东。于是两股风一起携带黄土,都倒在一块地上,黄土越堆越高,经过三百万年,就形成了黄土高原。

东边夏季风:当夏季风路过我国南方时,会被高原阻挡,爬不上去,就会当场倒水,形成降雨。

这只是一点雨。要想多降水,还有青藏高原的另一个功能:吸风。

青藏高原地势高,在夏季时,晒得比较充分。看到空子,东亚季风往里钻,沿路也会加倍抛洒水汽。

于是我国南方变得多雨,逐渐形成了烟雨江南、鱼米之乡。

本身我国南方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在青藏高原未形成之前是一片荒漠。

于是,在山——青藏高原和风——东南西北风的影响下,整间教室风格如下,以下就是我国三大自然区。

要发展文明,还要水量丰沛的大河。

三、河

水路铺设,还是要靠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有大量的雪山,山顶冰雪融化成水顺流而下,汇聚成河。于是就有了一条条大江大河。

其中就有母亲河——黄河。黄河经过黄土高原,顺带把图冲到了地势低平的东部。黄土在河流周围堆积,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土壤肥沃的华北平原。

黄河,携手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吸引了很多朝代入驻。现在的黄河,流经9个省,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此外还有亚洲第一长河——长江。长江携带泥沙堆积在中下游,就有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现在的长江依然浪奔浪流,流经11个省,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此外,还有珠江,南方最大水系。与长江共同的特点:水量管够,分支众多,适合发展航运,发展了沿岸不少地区的经济。

珠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旁边的云贵高原,支流众多,流经6个省,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

黄河,长江和珠江,串联了我国大部分的省份,催生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历史、经济。

以上,中国的地貌格局就形成了:第一级阶梯撞出了第二级阶梯,然后整体有了三级阶梯的雏形。

第一级阶梯对中国地理十分重要,青藏高原,影响了中国的多数山地、气流,也是众多河流的源头。

四、西藏

西藏,不仅有雄浑壮阔的山,还有碧蓝如洗的湖。

4.1 西藏的美景是如何形成的

4.1.1 用山来勾线

青藏高原的山都很高,山顶终年积雪,声名远播的雪山数不胜数。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被众多宗教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

春暖花开,山顶冰雪融化,汹涌澎湃的江河应运而生。一路上,河水夹杂着石块,不停地冲击河床和地面,越冲越深。于是在连绵的群山间,被切出两条幽深的峡谷地带.

另外,冰雪融水流进洼地形成纯净的湖泊,比如天湖——纳木错。此外还有几个重点湖泊,错,在藏语里是湖泊的意思。

山地勾勒出西藏的整体风貌,主要就是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藏北高原,和喜马拉雅高山区。

4.1.2 用风来上色

雪山和湖泊让西藏有了圣洁白和静谧蓝,此外还有风,给西藏带来不同的色彩。

风从缺口处吹进来,带着印度样的水汽。但由于山地的阻挡,一路上的水汽越来越少。随着水汽的减少,沿途的植被就不同。顺着风向从东南到西北,能看到不同的色彩。

有茂密森林组成的森林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辽阔草原、草甸组成的原野绿——羌塘草原,有纯粹的荒漠黄——扎达土林。这就是西藏独特的色调——从绿到黄的渐变色。

4.2 西藏的气质是怎样练成的

4.2.1 一套不俗的穿搭

西藏西北,藏北高原太冷太干,有一大片藏北无人区,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只生活着一些动物,像藏羚羊、藏狐等。

西藏的南边有谷地,雨水多,勉强能住人,是藏族人民的主要聚集地。但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

白天挡不住阳光,日照强,温度高。晚上捂不住热量,散热快,温度低。

在这冰火两重天的高原环境下,出现了藏族的独特服装——藏袍。

藏族人民还因为缺氧、日照强等因素,两腮自然发红——高原红。

4.2.2 一个独特的信仰

藏族发展到唐代时出现了一个王朝——吐蕃。

吐蕃老大——松赞干布,有两个老婆——唐朝的文成公主,尼泊尔的尺尊公主。

文成公主带去的汉传佛教 + 尺尊公主带去的印度佛教 + 吐蕃本地的宗教 = 今天的藏传佛教。

寺庙:拉萨的大昭寺和小昭寺。

松赞干布,在拉萨中心的玛布日山,建造了布达拉宫,逐渐变为宗教圣地。

在西藏,佛教的影响几乎是全民性的。

宗教画——唐卡。

4.2.3 一段非凡的经历

西藏农奴制。占人口5%的农奴主,占有全部土地和大部分牲畜。剩下95%的农奴和奴隶,不仅要给农奴主干活,还要背负重税。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藏迎来了和平解放。

之后,西藏开始大搞发展,农牧业:青稞、牦牛、藏羊,太阳能产业:利用高原日照强的优势。

生于险峻奇景之间,长于暗沉迷雾之中,大藏从未停止自强不息的脚步,终于绘除了一幅阴霾扫清、云开月明的画卷。

五、青海

5.1 存水

青海地势图。

南边印度洋的水汽一路到青海东南边缘,正面遇到高山。高山海拔相当高,水汽爬到山顶,就会被集体冷冻。

长此以往,水汽在高山上冻出了一条连绵不绝的冰川,最出名的是姜古迪如冰川。他融化的水汇成了长江的源头。

5.2 加工

加工——将冰川消融成水。

青海有三大块低地。青南高原虽然是高原,但是南北两边都是高山,对比之下就是一块低地。

一到夏天,冰川融化,融水流进三处低地,汇聚起来。

5.2.1 青南高原的冰泉

青南高原的水,主要来自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这两座山脉位置靠南,接收的水汽多,所以冰量十足。青南高原拥有丰富的水量,不少大江大河都发源于此。

长江从沱沱河出发,一路向东,供给11个省的用水。

澜沧江从谷涌曲出发,一路蜿蜒向西南,给西藏、云南送去了水,还滋养了周边的几个国家,有“东方多瑙河”之称。

黄河从卡日曲出发,一路向东,供给了9个省的用水。

青海通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满足了全国大部分省的用水需求,被成为中华水塔。

为了保障用水安全,青海专门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因为无人打扰,这里成了珍稀动物的天堂,高原精灵——藏羚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专有的生物(青南高原是指青海省昆仑山以南,唐古拉山以北的那部分土地。这块土地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还有藏羚羊的天敌——雪山之王——雪豹,三江源地区又叫做雪豹之乡。

还有高原杀手——顶流网红——兔狲——喜欢生活在干燥、寒冷的高原,战斗力十足。

此外还有珍稀植物,华福花——中国特有花,雪灵之——中国特有植物——生长缓慢——人间仙草。

5.2.2 河湟谷地的面汤

河湟谷地面积小,但是滋养了无数人口和几千年的文明,这一切得益于黄河和湟水、

湟水发源于附近的祁连山脉。黄河只是恰巧流过。河水夹带着山上的泥沙一路流下,久而久之,流经的地方就变成了肥沃的谷地,是绝佳的农业区。

早在四千年前,这块农业区就被人盯上了,最早是古羌族,原本是游牧民族,来到这后开始种地。

种植的主要粮食是小米和黄米。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喇家遗址挖出用小米做的面条化石。据考证,这碗面来自四千多年前,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碗面。

这块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必争之地。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横贯东西的古道。

北边——通往新疆——丝绸之路南道,张骞从塞外返回就是走的这条路。

南边——通往西藏——唐蕃古道,文成公主出嫁走的这条路。

交会处是青海省会——西宁。西宁也成了各地文化汇聚的重要枢纽,堪称大西北的高速服务区。

千百年来,这里人来人往,不同的文化碰撞、发展,最直接的就是建筑,比如西北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塔尔寺。

高山冰川融水流进河湟谷地,被熬煮成了一碗滚烫的“面汤”,哺育出了灿烂多彩的文化。

到了清朝,全国一片兵荒马乱,青海逐渐没落,直到近些年,第三碗水的开发,为小青注入了新的活力。

5.2.3 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和青海湖

这些冰川融水流入时,一路会携带泥土中的各种物质,比如盐分和其他矿物质。

这些湖水日常蒸发多、补给少,积年累月,盐分浓度越来越高,逐渐就变成了咸水湖。

著名的咸水湖——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藏语为:措温布,即青色的海。青海省也因此得名。

柴达木盆地中心有一片小湖,合起来就是面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盐湖——察尔汗盐湖(世界第一的盐湖在玻利维亚)。

盐湖中除了大量盐分,还富含各种矿物质,如锂镁硼碘。锂——白色石油——制造锂电池,发展新型储能行业。

此外,青海还大力开发绿色能源。光热之都——德令哈——太阳能充足——中国第一座太阳能光热示范站。还有风、水、氢等绿色能源,打造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追溯绿色大数据中心。

总之,近年来,小青一手抓化学,提炼盐矿资源,一手抓物理,发展清洁能源,牢牢把握着自己未来快速发展的王牌。

综观整个青海,你会发现,这里既有滋养全班同学的雪域冰泉,也有浇灌多彩文明的熨帖“面汤”,还有潜藏经济发展机遇的宝库盐湖……

绿水青山,地负海涵。

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河的第一站。长江流出青藏高原后,顺着一级阶梯往下,来到了另一个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崛起时一直挤压四周,而云贵高原就是被它挤出的一块高地。

补充1、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连通青海和西藏,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一起被叫作我国新世纪的四大工程。

1.1 青藏铁路的必要性

西藏群山环绕。如果想要发展经济、人员流程、边防巩固,那么有个操作可以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修路。

光有公路还不够,还要有一条铁路。最终选定了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

1.2 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

青藏高原是两个板块不断撞击、挤压形成的高地,反复的挤压让这里地形十分复杂。

同时高原抬升让青藏高原非常冷,空气也稀薄。于是带来了一连串困难。

1.2.1 勘探难

地形复杂,勘测工作量大,研究理想路线就很费时费力。

1.2.2 开路难

青藏铁路沿线大大小小的山川连绵不断,更有三座大山横在西宁和拉萨之间。

1.2.3 施工难

铁路沿线海拔贼高,空气稀薄,人们会产生严重的高原反应,不动都嫌累,干起活儿来更累。

1.2.4 冻土难

西宁和拉萨中间有一片高原,海拔更高,温度更低。土壤混着水分,特别容易形成——冻土。

冬天在上面跑火车,很结实,没毛病。但夏天一来,温度升至零上,冻土融化,甚至变得软塌塌的。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会引发可怕的后果——翻车。

以上难点,有些贯穿整条铁路,有些只在某一路段出现。

于是青藏铁路的修建,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期。

青藏铁路在1958年从西宁开工,克服了重重难关,总算在1984年修到了青海格尔木。这就是青藏铁路的一期工程。

冻土问题使得修建工程难上加难,工程一度停在了格尔木。

不过,虽然冻土问题难到把工程都拖暂停了,但是我们的努力可从未暂停。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发现要解决冻土问题,打通天路,首先要有——热棒。

不管冻土有多冻,它始终都有一定的热量。

而热棒里面装着一种制冷剂,它的沸点非常低,专门用来在低温环境里吸收热量。制冷剂吸收了热量,就会膨胀成气体,往上跑。

如果是冬天,外界气温达到零下几十摄氏度,这时冻土的温度比外界高,那么制冷剂就会把热量传到外界。等自己的温度降低后,再凝成液体下落,进行新一轮吸热。

热棒正是通过这种循环,不停地给冻土制冷。冻土就这么被越冻越硬,就算在夏天被太阳直晒,也不会融化。

上面解释不大清楚——据了解,热棒是一种由碳素无缝钢管制成的高效热导装置,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2米。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在冬季,热管内工作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带走管内热量;在夏季,热棒则停止工作。独特的冷却地温的作用使热棒堪称“魔棒”。热棒的结构大致为一个密闭空心长棒,内装有一些液氨,液氨沸点较低,在冬季土中热量使该液体蒸发,到顶部,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冷却后又液化回到下部,保持冻土冷冻状态不松软。在夏季,液体全部变成气体,气体对流很小,热量向底部传导很慢。by 热棒(由碳素无缝钢管制成的高效热导装置)_百度百科

除了热棒,青藏铁路上还修建了片石通风路基。

碎石块之间的缝隙就是帮冻土降温的关键。它给空气开了一个流通的通道:天冷,冷空气抱团,穿过碎石往下沉,冰冻冻土;天热,热空气四散,透过碎石往上飘,保护冻土。

不过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情况太过复杂,当上面这些操作都不好使的时候,那就只好放出终极大招——以桥代路。桥上修铁轨,供列车行驶。桥墩深入冻土,相当结实。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修建,在2001年正式开启,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唰唰地搞定了后续的建设,在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1.3 修成之后

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一举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隧道——昆仑山隧道。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铁路隧道——风火山隧道。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点——唐古拉站。

不过,青藏铁路的故事,其实还没完。近年来,青藏铁路的提质工程也被提上了日程,为的就是给大家打造一个更快速、更舒适的铁路出行体验。未来,这条雪域天路之上,还将上演怎样的动人传说?

来自百度百科:6月5日,来自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消息,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提质工程整体工程完工,进入验收阶段,为即将到来的“复兴号”列车开上青藏铁路奠定了基础。今后,西宁至格尔木最快只需4.8小时。百度安全验证

六、云南

6.1 云南不出名的原因

与地理环境有关。

1、地偏。

2、山多,因为其所处地块被青藏高原挤压过,这里的地势起起伏伏,主要分三块。80%都是山地。一个个山头把居住在这里的人隔成了一个个部落,大家就此发展出不同的语言和文化。

这些部落,后来发展成了多种民族,在山里交流基本靠喊,喊来喊去就喊出了各种山歌。所以云南是多民族地区,山歌流行。

一方面地偏,不方便与其他地区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山多,内部交流也不方便,所以阿云一直很难发展。

6.2 云南怎么被知道的

出名的主要是两个地方,洱海,旁边是大理,滇池,旁边是昆明。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

洱海——云南第二大淡水湖,与苍山组成了著名景点。

人类发展离不开水,因此云南的重要历史都是围绕大湖展开的。

战国时期,中原大国混战,有个叫庄蹻(qiāo)的楚国人,跑到滇池附近,建立了滇国。关键是,他还带来了楚国的先进技术——冶铁,并在昆明附近推广。从此云南有了铁农具,农业水平直线上升。

秦朝时,秦始皇发现阿云位置远,难沟通,为了加强和阿云的联络,大手一挥修了条“高速”路——五尺道(路宽五尺,约1.16米),北起宜宾,南至曲靖(在滇池东边)。

到了汉朝,阿云又在五尺道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条商道,北起四川,西至印度。在古代,四川叫蜀,印度叫身(yuān)毒,所以这条商道就叫蜀身毒道。当时的皇帝是汉武帝,他也眼馋外贸生意,当发现这条路的存在后,马上派兵灭了滇国。据说为了攻打滇国,汉武帝借口自己梦到了一片彩云,所以醒了以后就要带人去追。最终在南边追到了,于是就给这儿起了个正经的名字:云南。拿下滇国后,大汉的士兵并没走,而是留下来传播中原文化。

不过好景不长,到东汉末年,中原又乱成一团。为了避免被误伤,阿云把重心从一个湖边(滇池),迁到了另一个湖边(洱海)。

到了唐朝,在大唐的扶持下,大理片区被统一,成立了南诏国。南诏还吸引来了一拨僧人,他们在这儿传播佛法、兴建佛教建筑,比如崇圣寺。

后来南诏国灭亡,这里换成了一个佛味更浓的国家:大理。建立大理的人叫段思平,是个佛学狂粉。在他的带领下,当时的大理全民信佛,因此大理也被称为妙香佛国。金庸笔下多情的段正淳就是段思平的后代。在真实历史上,段正淳是大理国第十五任皇帝。

时代不同了,大家突然发现,地偏和山多不再是对阿云的双重否定,反而赋予了阿云丰富的生物资源。于是阿云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被选为——生物课代表。

6.3 云南的宝藏

一个地方要想吸引动植物扎堆,至少得具备两大条件:阳光足;雨量大。

阳光足:位置决定光照。阿云的位置非常靠南,一年四季阳光充足。

雨量大:地形影响降水。阿云的西北边是青藏高原,有高得令人窒息的海拔。横断山区顺势而下,北高南低,海拔差足足有六千多米。打南边海上来的水汽,“高攀”不起,所以只能就地下雨。

整个云南,横断山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此外,山脉的高度差对温差也有很大影响。湿度一定时,温度越高,叶子长得就越大。

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向南,从高到低,树木的叶子越来越大。

从长白山到海南岛的各种自然地带,这里都有。

阿云的最北边海拔最高,天寒地冻,水汽到了这儿直接被冻成冰雪,形成了蜿蜒磅礴的梅里雪山。

这里勉强长点花草,比如绿绒蒿——云南八大名花之一,稀少又美丽。

顺着雪山向南,气温逐渐升高,长着以云杉、冷杉为代表的针叶林,其中就包括“植物界的大熊猫”——红豆杉,在地球上生活了250万年。在密林深处,还有雪山精灵——滇金丝猴。它们不仅是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而且是除了人以外,唯一有红嘴唇的动物。

再往南走,气候就变得更暖和了,针叶林逐渐被阔叶林取代。树叶叶片大,气孔多,特别能蒸发水分。然后阔叶林蒸发出的水分凝结成雾,比如无量山。滋养了优雅生灵,比如长蕊木兰——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还有黑冠长臂猿——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比野生大熊猫还稀少。

到最南边,进入热带地区,这里有丰茂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宝藏中的宝藏。地方不大但资源集中。有各种动物被吸引过来,比如金钱豹,亚洲象——是亚洲最大的陆地动物——西双版纳是我国亚洲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自然保护区。

在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因为气候、植被多样,雨水充沛,各种潮湿的树木上就长出了菌子,比如针叶林里——松茸、牛肝菌,针叶、阔叶林——鸡枞,阔叶林——竹荪。

云南植物种类多,除了地形和气候,还有土壤——红土。

云南有种典型土壤——红土,在红土高原。

红土高原为什么这么红:其实几亿年前,云南还是一片海,海下地壳贼薄,动不动就往外冒岩浆。这些岩浆富含铜、铁,冷却之后就堆在了海底。后来因为板块运动,这一地块被顶出了水面。慢慢地,铜、铁在干热环境下,一通反应就变成了红色。于是就形成了美丽的红土大陆,其中最著名的红土地就是东川红土地。

同样地,因为富含铜、铁,所以红土的酸性比较强,于是这里开满了各种喜酸花卉。

云南的动植物种类是全国最多的,所以被称为“高原上的动植物王国”。

云南还有各类美食:过桥米线、汽锅鸡、菌子火锅、鲜花饼。

近些年,云年开始主动发展。

6.3.1 发展旅游业

6.3.2 种植经济作物

阿云依托丰富的红土资源,还打造出了多种特色农业。

6.3.3 地势落差大——搞水电

云南的北边,山高谷深,落差贼大,水电资源丰富,所以在此建设水电站十分有利,全国五大水电站这里就有四个。

其中有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

6.3.4 阳光充足——搞光电

这里地处云贵高原,光照贼强,适合发展光伏产业。所以,阿云还打算把曲靖打造成——世界光伏之都。

承压而上,稳中见韧

七、贵州

贵州地形。

贵州位置。

这里山多坑多,交通不便,位居内陆,地也不肥。可算得上是绝地。

7.1 绝地是怎样的

几亿年前的地球,水特多,陆地板块起起伏伏,分分合合。后来,板块们继续运动,有的玩漂移,有的挤一挤。再后来,印度板块不断地向北溜达,咣当一声,就撞上了亚欧板块。两大板块一挤压就抬升了中间地带。

云贵高原上的土地很特别。因为早期在海底,海洋生物的遗骸不断地堆在一起,时间一久,厚厚的骨头就形成了石灰岩。

石灰岩:由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灰岩,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残骸。石灰岩中一般都含有一些白云石和黏土矿物,当黏土矿物含量达25%~50%时,称为泥质岩。白云石含量达25%~50%时,称为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分布相当广泛,岩性均一,易于开采加工,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建筑材料。by

贵州就是在石灰岩上慢慢成长起来的。石灰岩很容易被流水侵蚀,而贵州又多雨,日积月累,原本平整的地面被慢慢侵蚀。

总之,各种侵蚀和沉积形成了传说中的喀斯特地貌。也正是这种地貌特征,给贵州带来了很多绝美的风景。

流动的水侵蚀地表,会形成石林。

水侵蚀到地下,就会形成溶洞。

喀斯特地貌带来的,不只是风景,还有不适合发展经济。

首先,贵州山多,交通不便,路不好走(贵州市全国唯一没有平原地形的省份)。其次,贵州地碎,耕地稀少,粮食难种。

总结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贵州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也没几项。

汉朝时,贵州那片有个小国叫夜郎,大概只有汉朝的一个县那么大。夜郎国国王觉得自己的地盘远比大汉要大,无知且得意,由此贡献了一个成语:夜郎自大。

明朝时,王阳明被贬到了贵州龙场。他发现这里一穷二白,于是开始痛苦地思考人生,直到有一天顿悟。这就是龙场悟道!

7.2 贵州是如何求发展的

7.2.1 山多就修桥

世界高桥前一百名,贵州独揽一半,包括目前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

7.2.2 水多就发电

贵州水多,有大量的水力可以发电,所以电价很便宜。

而在我国东部,电费相对比较贵,关键是这里有大量的服务器,不停地计算数据,非常耗电

贵州山区气温低,服务器散热相对比较快,你猜怎么着?没错,很多东部同学都把服务器往这里搬。这就是我们的国家级工程——东数西算。贵州就是它的八大算力枢纽之一。

7.2.3 坑多就搞天眼

前些年,我国打算建造一个超大的射电望远镜。它像一口五百米宽的大锅,可以接收宇宙信号。

很明显,建造它需要有一个大坑,而且最好还是在高原上,这样方便接收信号。而贵州正好符合条件,于是就在这儿建造了射电望远镜的放大版——天眼。它帮咱们探索外星人、脉冲星,甚至揭秘宇宙起源,科技值直接拉满。

7.2.4 地贫就产茶、酒

贵州山多,湿度大,海拔高,温差大,适合种茶。

在贵州,高山能种茶,盆地能产酒。

说到酒,最著名的产地当属茅台镇。它处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四周有山地挡风遮雨。所以这里冬暖夏热,少雨少风。对微生物来说,这里温暖潮湿,还不容易被风吹走,于是在这疯狂“生娃”。其中上百种微生物能发酵粮食,能制酒。它们就是酱香突出、酒体醇厚的关键,再加上这里独特的土壤水质条件,所以能够酿出闻名全球的酱香美酒——茅台。

经过不断努力,阿贵从班里GDP倒数一路逆袭,成为全班增速第二的同学。

补充2:东数西算

东数西算:东边比较发达,人口产业多,信息化时代,每天都要计算海量数据。西边没有这么多压力,电价还便宜。

东数西算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国家级工程,也是高考、公考的重点之一。

为了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就不得不花钱买更多的服务器。而计算用的芯片,通电久了就很热,无论是计算,还是散热,都会很耗电。据说,全国数据中心一年的耗电量比三峡大坝一年的发电量还多!对我国东部省份来说,天气热、电价高、地皮贵,所以很难再增加数据中心,也很难找周边帮忙。

一搬到西部,大家就发现了,这里不仅温度低,省去了散热的电,而且地皮便宜,数据中心还能多建!一搬到西部,大家就发现了,这里不仅温度低,省去了散热的电,而且地皮便宜,数据中心还能多建!

用西部的电,排更少的碳,能响应国家战略——碳中和。

东西部虽然离得远,但传输数据可以靠光纤。靠光纤传输,延迟一般是毫秒级,对于普通传输的影响很小。

更关键的是,东数西算,不是把数据中心全搬到西边,而是东西部——东边,主要处理紧急的、对网速要求较高的数据,比如工业、互联网、金融、游戏等数据。西边,主要处理不紧急的、对网速要求不高的数据。比如云端备份、天气模拟等数据。

因为东西计算各有分工,所以国家在东西部都建设了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一共有八个:

靠这些算力枢纽,不仅方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还有很多好处。比如:吸引大型企业入驻,往这儿建数据中心。再比如,数据中心多余的算力,还能租给中小企业使用,实现算力共享。另外对这些产业,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利好,如对土建工程、信息通信、IT设备等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顺着长江讲省份,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接着流入云贵高原,然后

下一本书就是这两个盆地组合啦。

  • 28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