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地址转换

NAT概述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诞生于1994年,它的提出是在IPv4地址资源面临枯竭的背景下。NAT的设计初衷之一是为了作为IPv6全面部署之前的过渡策略(虽然现在已成为IPv6部署推进滞后的原因之一),采用NAT滞后,互联网地址就不再需要时全球唯一的,因此可以在互联网的不同部分(称为地址范围(address realm)...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NAT概述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诞生于1994年,它的提出是在IPv4地址资源面临枯竭的背景下。NAT的设计初衷之一是为了作为IPv6全面部署之前的过渡策略(虽然现在已成为IPv6部署推进滞后的原因之一),采用NAT滞后,互联网地址就不再需要时全球唯一的,因此可以在互联网的不同部分(称为地址范围(address realm))被重复使用。允许在多个范围中的地址重复使用,大大缓解了地址耗尽的问题。此外,NAT可以与防火墙相结合形成复合设备,这种设备已成为用于连接终端用户最为常见的路由器类型。

       NAT本质上是一种允许在互联网的不同地方重复使用相同的IP地址集的机制(如上图所示)。建立NAT的主要动机是正在急剧减少的有限IP地址空间。使用NAT最常见的情况是,唯一与Internet连接的站点仅被分配了很少的几个IP地址(甚至只有一个IP地址),但是内部却有多台主机需要同时上网。当所有进出的流量均通过一个单独的NAT设备时,该设备将内部系统的地址空间和全球互联网地址空间分割开,因此所有的内部系统可以使用本地分配的私有IP地址访问互联网。

       NAT的引入用以解决两个问题:IP地址枯竭和关于路由可扩展性的担忧。NAT刚推出的时候仅作为权宜之计,知道一些具有更大地址空间的协议(IPv6)被广泛部署为止。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的发展解决了路由可扩展性的问题。NAT则减少了对具备全局路由的互联网地址的需求,同时提供了一些防火墙的功能,并且仅需要很少的配置。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的NAT却严重影响了IPv6的推进进程(在IPv6的诸多益处中,其中一项就是不再需要NAT)。

       NAT存在几个缺点,最明显的是,需要做特殊配置才能使处于NAT内部的主机能够提供可供互联网访问的服务,因为互联网上的用户无法直接访问具备私有地址的主机。此外,为了使NAT正常工作,每一个隶属于同一个连接或关联的双向数据包都必须通过相同的NAT。这是因为NAT必须重写每个数据包的寻址信息,以便私有地址空间的系统和Internet主机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在许多方面,NAT和互联网协议的基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NAT的工作原理就是重写通过路由器的数据包的识别信息。这种情况常

  • 2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