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部署Redis

1、创建Redis目录

mkdir Redis目录

2、创建配置文件redis.conf

vim Redis目录/redis.conf
# 当配置中需要配置内存大小时,可以使用 1k, 5GB, 4M 等类似的格式,其转换方式如下(不区分大小写)
# 1k => 1000 bytes
# 1kb => 1024 bytes
# 1m => 1000000 bytes
# 1mb => 1024*1024 bytes
# 1g => 1000000000 bytes
# 1gb => 1024*1024*1024 bytes
# 内存配置大小写是一样的.比如 1gb 1Gb 1GB 1gB

################################## INCLUDES ###################################

# 指定包含其它的配置文件,可以在同一主机上多个Redis实例之间使**加粗样式**用同一份配置文件,而同时各个实例又拥有自己的特定配置文件
#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 include /path/to/other.conf
# include /path/to/fragments/*.conf

################################## NETWORK #####################################

# 指定redis只接收来自于该IP地址的请求,如果不进行设置,那么将处理所有请求,
# 在生产环境中最好设置该项
# 注释掉这部分,这是限制redis只能本地访问
# bind 127.0.0.1 -::1

# 默认yes,开启保护模式,限制为本地访问
protected-mode no

# 【重要】指定redis运行的端口,默认是6379
port 6379

tcp-backlog 511

# 设置客户端连接时的超时时间,单位为秒。当客户端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发出任何指令,那么关闭该连接
#【重要】 0是关闭此设置
timeout 0

tcp-keepalive 300

################################# GENERAL #####################################

# 【重要】daemonize no 默认情况下,redis不是在后台运行的,如果需要在后台运行,把该项的值更改为yes
# 默认no,改为yes意为以守护进程方式启动,可后台运行,除非kill进程,改为yes会使配置文件方式启动redis失败
daemonize no

# 当redis在后台运行的时候,Redis默认会把pid文件放在/var/run/redis.pid,你可以配置到其他地址。
# 当运行多个redis服务时,需要指定不同的pid文件和端口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
# 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verbose
# debug 记录很多信息,用于开发和测试
# varbose 有用的信息,不像debug会记录那么多
# notice 普通的verbose,常用于生产环境
# warning 只有非常重要或者严重的信息会记录到日志
loglevel notice

# 配置log文件地址
# 默认值为stdout,标准输出,若后台模式会输出到/dev/null
logfile ""

# 可用数据库数
# 默认值为16,默认数据库为0,数据库范围在0-(database-1)之间
# 数据库个数(可选),我修改了这个只是查看是否生效。。
databases 16

always-show-logo no

set-proc-title yes

proc-title-template "{title} {listen-addr} {server-mode}"

################################ 【重要】快照  #################################
#
# 保存数据到磁盘,格式如下:
#
#   save <seconds> <changes>
#
#   指出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rdb。
#   相当于条件触发抓取快照,这个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   
#   比如默认配置文件中的设置,就设置了三个条件
#
#   save 900 1  900秒内至少有1个key被改变(那就会在900秒的时候执行rdb同步)
#   save 300 10  300秒内至少有300个key被改变(那就会在900秒的时候执行rdb同步)
#   save 60 10000  60秒内至少有10000个key被改变 (那就会在60秒的时候执行rdb同步)
# save 3600 1 300 100 60 10000
# 关闭RDB
save ""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 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持久化到rdb文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
rdbcompression yes

rdbchecksum yes

# RDB后,本地持久化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持久化的数据都会保存在这个文件里然后准备刷盘)
dbfilename dump.rdb

rdb-del-sync-files no

# 工作目录
#
# 数据库镜像备份的文件放置的路径。
# 这里的路径跟文件名要分开配置是因为redis在进行备份时,先会将当前数据库的状态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等备份完成时,
# 再把该该临时文件替换为上面所指定的文件,而这里的临时文件和上面所配置的备份文件都会放在这个指定的路径当中。
#
# AOF文件也会存放在这个目录下面
#
# 注意这里必须制定一个目录而不是文件
# 输入本地redis数据库存放文件夹(可选)
dir ./

################################# REPLICATION #################################

replica-serve-stale-data yes

replica-read-only yes

repl-diskless-sync yes

repl-diskless-sync-delay 5

repl-diskless-sync-max-replicas 0

repl-diskless-load disabled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

replica-priority 100

################################## SECURITY ###################################

acllog-max-len 128

# 设置客户端连接后进行任何其他指定前需要使用的密码。
# 警告:因为redis速度相当快,所以在一台比较好的服务器下,一个外部的用户可以在一秒钟进行150K次的密码尝试,这意味着你需要指定非常非常强大的密码来防止暴力破解
# requirepass foobared

################################### CLIENTS ####################################

#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
# 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
# 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误信息
# maxclients 10000

############################## MEMORY MANAGEMENT ################################

# 指定Redis最大内存限制,Redis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
# Redis同时也会移除空的list对象
#
# 当此方法处理后,仍然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
#
# 注意:Redis新的vm机制,会把Key存放内存,Value会存放在swap区
#
# maxmemory的设置比较适合于把redis当作于类似memcached的缓存来使用,而不适合当做一个真实的DB。
# 当把Redis当做一个真实的数据库使用的时候,内存使用将是一个很大的开销
# maxmemory <bytes>

# 当内存达到最大值的时候Redis会选择删除哪些数据?有五种方式可供选择
#【重要 —— 面试会问】
# volatile-lru -> 利用LRU算法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key (LRU:最近使用 Least Recently Used )
# allkeys-lru -> 利用LRU算法移除任何key
# volatile-random -> 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随机key
# allkeys->random -> remove a random key, any key
# volatile-ttl -> 移除即将过期的key(minor TTL)
# noeviction -> 不移除任何可以,只是返回一个写错误
#
# 注意:对于上面的策略,如果没有合适的key可以移除,当写的时候Redis会返回一个错误
#
#       写命令包括: set setnx setex append
#       incr decr rpush lpush rpushx lpushx linsert lset rpoplpush sadd
#       sinter sinterstore sunion sunionstore sdiff sdiffstore zadd zincrby
#       zunionstore zinterstore hset hsetnx hmset hincrby incrby decrby
#       getset mset msetnx exec sort
#
# 【重要】默认是:
# maxmemory-policy noeviction

# LRU 和 minimal TTL 算法都不是精准的算法,但是相对精确的算法(为了节省内存),随意你可以选择样本大小进行检测。
# Redis默认的灰选择3个样本进行检测,你可以通过maxmemory-samples进行设置
# maxmemory-samples 5

############################# LAZY FREEING ####################################

lazyfree-lazy-eviction no
lazyfree-lazy-expire no
lazyfree-lazy-server-del no
replica-lazy-flush no

lazyfree-lazy-user-del no

lazyfree-lazy-user-flush no

############################ KERNEL OOM CONTROL ##############################

oom-score-adj no

oom-score-adj-values 0 200 800


#################### KERNEL transparent hugepage CONTROL ######################

disable-thp yes

############################## APPEND ONLY MODE ###############################

# 默认情况下,redis会在后台异步的把数据库镜像备份到磁盘,但是该备份是非常耗时的,而且备份也不能很频繁,如果发生诸如拉闸限电、拔插头等状况,那么将造成比较大范围的数据丢失。
# 所以redis提供了另外一种更加高效的数据库备份及灾难恢复方式。
# 开启append only模式之后,redis会把所接收到的每一次写操作请求都追加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当redis重新启动时,会从该文件恢复出之前的状态。
# 但是这样会造成appendonly.aof文件过大,所以redis还支持了BGREWRITEAOF指令,对appendonly.aof 进行重新整理。
# 你可以同时开启asynchronous dumps 和 AOF
# redis持久化(可选)
appendonly no

# AOF文件名称 (默认: "appendonly.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ppenddirname "appendonlydir"

# Redis支持三种同步AOF文件的策略:
#
# no: 不进行同步,系统去操作 . Faster.
# always: always表示每次有写操作都进行同步. Slow, Safest.
# everysec: 表示对写操作进行累积,每秒同步一次. Compromise.
#
# 默认是"everysec",按照速度和安全折中这是最好的。
# 如果想让Redis能更高效的运行,你也可以设置为"no",让操作系统决定什么时候去执行
# 或者相反想让数据更安全你也可以设置为"always"
#
# 如果不确定就用 "everysec".
# appendfsync always
appendfsync everysec
# appendfsync no

# AOF策略设置为always或者everysec时,后台处理进程(后台保存或者AOF日志重写)会执行大量的I/O操作
# 在某些Linux配置中会阻止过长的fsync()请求。注意现在没有任何修复,即使fsync在另外一个线程进行处理
#
# 为了减缓这个问题,可以设置下面这个参数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 Automatic rewrite of the append only file.
# AOF 自动重写
# 当AOF文件增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Redis能够调用 BGREWRITEAOF 对日志文件进行重写
#
# 它是这样工作的:Redis会记住上次进行些日志后文件的大小(如果从开机以来还没进行过重写,那日子大小在开机的时候确定)
#
# 基础大小会同现在的大小进行比较。如果现在的大小比基础大小大制定的百分比,重写功能将启动
# 同时需要指定一个最小大小用于AOF重写,这个用于阻止即使文件很小但是增长幅度很大也去重写AOF文件的情况
# 设置 percentage 为0就关闭这个特性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of-load-truncated yes

aof-use-rdb-preamble yes

aof-timestamp-enabled no

################################## SLOW LOG ###################################

# Redis Slow Log 记录超过特定执行时间的命令。执行时间不包括I/O计算比如连接客户端,返回结果等,只是命令执行时间
#
# 可以通过两个参数设置slow log:一个是告诉Redis执行超过多少时间被记录的参数slowlog-log-slower-than(微妙),
# 另一个是slow log 的长度。当一个新命令被记录的时候最早的命令将被从队列中移除
 
 
# 下面的时间以微妙微单位,因此1000000代表一分钟。
# 注意制定一个负数将关闭慢日志,而设置为0将强制每个命令都会记录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 对日志长度没有限制,只是要注意它会消耗内存
# 可以通过 SLOWLOG RESET 回收被慢日志消耗的内存
slowlog-max-len 128

################################ LATENCY MONITOR ##############################

latency-monitor-threshold 0

############################# EVENT NOTIFICATION ##############################

notify-keyspace-events ""

############################### ADVANCED CONFIG ###############################

# 当hash中包含超过指定元素个数并且最大的元素没有超过临界时,
# hash将以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大大减少内存使用)来存储,这里可以设置这两个临界值
# Redis Hash对应Value内部实际就是一个HashMap,实际这里会有2种不同实现,
# 这个Hash的成员比较少时Redis为了节省内存会采用类似一维数组的方式来紧凑存储,而不会采用真正的HashMap结构,对应的value redisObject的encoding为zipmap,
# 当成员数量增大时会自动转成真正的HashMap,此时encoding为ht。
hash-max-listpack-entries 512
hash-max-listpack-value 64

# list数据类型多少节点以下会采用去指针的紧凑存储格式。
# list数据类型节点值大小小于多少字节会采用紧凑存储格式。
list-max-listpack-size -2

list-compress-depth 0

# set数据类型内部数据如果全部是数值型,且包含多少节点以下会采用紧凑格式存储。
set-max-intset-entries 512

# zsort数据类型多少节点以下会采用去指针的紧凑存储格式。
# zsort数据类型节点值大小小于多少字节会采用紧凑存储格式。
zset-max-listpack-entries 128
zset-max-listpack-value 64

hll-sparse-max-bytes 3000

stream-node-max-bytes 4096
stream-node-max-entries 100

# Redis将在每100毫秒时使用1毫秒的CPU时间来对redis的hash表进行重新hash,可以降低内存的使用
#
# 当你的使用场景中,有非常严格的实时性需要,不能够接受Redis时不时的对请求有2毫秒的延迟的话,把这项配置为no。
#
# 如果没有这么严格的实时性要求,可以设置为yes,以便能够尽可能快的释放内存
activerehashing yes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normal 0 0 0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replica 256mb 64mb 60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pubsub 32mb 8mb 60

hz 10

dynamic-hz yes

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rdb-save-incremental-fsync yes

########################### ACTIVE DEFRAGMENTATION #######################

jemalloc-bg-thread yes

# 访问密码
requirepass Redis密码

3、运行镜像

docker run --name=redis \
           --restart=always \
           --privileged=true \
           -p 6379:6379 \
           -v Redis目录/redis.conf:/etc/redis/redis.conf \
           -v Redis目录/data:/data \
           -d \
           redis:7.0.10 \
           redis-server /etc/redis/redis.conf

  • name:容器名称。
  • --restart=always:随docker启动。
  • -p 45400:6379 暴露45400端口。
  • --log-opt:日志相关。
    • max-size:日志文件最大值。
    • max-file:日志文件数量限制。
  • -v :数据卷挂载。
    • 第1个-v挂载配置文件。
    • 第2个-v挂载文件数据。
  • -d:后台启动。
  • redis-server /etc/redis/redis.conf:以配置文件启动redis,加载容器内的conf文件,最终找到的是挂载的目录 /etc/redis/redis.conf 也就是宿主机的Redis目录/redis.conf
  • --requirepass:设置密码 。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天航星

感谢你的鼓励和认可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