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输协议)
PS – 百度百科: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1960年美国人Ted Nelson构思了一种通过计算机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并称之为超文本(hypertext),这成为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标准架构的发展根基。
&& 通俗来讲,就是支持我们在网络两端(客户端与服务端)进行消息通信(或者说数据传输)的一个协议。
HTTP的特性:
http是建立在TCP协议基础之上的,当浏览器需要从服务器获取网页数据的时候,会发出一次Http请求。
Http会通过TCP建立起一个到服务器的连接通道,当本次请求需要的数据完毕后,Http会立即将TCP连接断开,这个过程是很短的。
所以Http连接是一种短连接,是一种无状态的连接。
所谓的无状态,是指浏览器每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的时候,不是通过一个连接,而是每次都建立一个新的连接。
如果是一个连接的话,服务器进程中就能保持住这个连接并且在内存中记住一些信息状态。
而每次请求结束后,连接就关闭,相关的内容就释放了,所以记不住任何状态,成为无状态连接。
即:
HTTP协议,是一种无状态、无连接(短链接)的应用层协议。
Keep-Alive
随着时间的推移,html页面变得复杂了,里面可能嵌入了很多图片,这时候每次访问图片都需要建立一次tcp连接就显得低效了。
因此Keep-Alive被提出用来解决效率低的问题。
从HTTP/1.1起,默认都开启了Keep-Alive,保持连接特性,简单地说,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
虽然这里使用TCP连接保持了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时间是有限范围的,到了时间点依然是会关闭的,所以我们还把其看做是每次连接完成后就会关闭。
后来,通过Session, Cookie等相关技术,也能保持一些用户的状态。但是还是每次都使用一个连接,依然是无状态连接。
HTTP请求报文包含这几个部分:
一个http协议发送出去,也就是一个http报文。
请求行:
请求头:(消息报头)
请求体:(报文主体)
请求行:
请求行以一个方法符号开头,以空格分开,后面跟着请求的URI和协议的版本,格式如下:Method Request-URI HTTP-Version CRLF
其中 Method表示请求方法;
Request-URI是一个统一资源标识符;
HTTP-Version表示请求的HTTP协议版本;
CRLF表示回车和换行(除了作为结尾的CRLF外,不允许出现单独的CR或LF字符)。
请求方法(所有方法全为大写)有多种,各个方法的解释如下:
GET 请求获取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POST 在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后附加新的数据
HEAD 请求获取由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的响应消息报头
PUT 请求服务器存储一个资源,并用Request-URI作为其标识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TRACE 请求服务器回送收到的请求信息,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CONNECT 保留将来使用
OPTIONS 请求查询服务器的性能,或者查询与资源相关的选项和需求
URL与URI:
UR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URI,包含了用于查找某个资源的足够的信息
格式如下:
http://host:port/abs_path/
即: 协议 + IP + 端口 + 路径
http表示要通过HTTP协议来定位网络资源;
host表示合法的Internet主机域名或者IP地址;
port指定一个端口号,为空则使用缺省端口80;
abs_path指定请求资源的URI;
如果URL中没有给出abs_path,那么当它作为请求URI时,必须以“/”的形式给出,通常这个工作浏览器自动帮我们完成。
请求头
请求头部,紧接着请求行(即第一行)之后的部分,用来说明服务器要使用的附加信息
请求体
在请求头部后面,请求主体前面,会一个空行(这是必须存在的),即便没有请求主体,空行也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