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我坐上了国航的飞机来到了日本,真正意义上作为社畜开始了在日本的工作和生活。
过去的一年内,疫情席卷全球,好在国内很快控制了下来,大家生活也渐渐恢复到以往的样子。但是我走的这个时间点日本的疫情又出现加重的趋势,所以我一直感概我这个时间来日本有点“49年入国军”的感觉。
我所在的公司是日本一家比较大型的外包公司,去年刚刚上市,也算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了,而且公司创始人是中国人,中国人员工比例也比较高。要说选择来日本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我还没有出过国,受日本动漫的影响,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同时我也抱着能到日本各个地方体验民俗欣赏风景的想法,想要在这边边工作边玩玩,毕竟我也还年轻嘛。第二个原因是,很早就了解到日本这边假期很多,加班也不是很严重。相比于国内的996的风气,这一点还是很吸引我的。第三个原因是我在国内招聘季的时候并没有好好准备,加之自己也并不那么优秀,所以没有拿到什么好的offer。到后面拿到日本这家公司offer之后就更加没有动力去投其他公司了。
相比于我其他在国内工作的同学毕业直接进项目组完成项目工作,我们公司对于新人的培养要慢得多,而且听说日本的公司基本都差不多。我们是先在上海进行了近5个月的培训(8月~12月)也有疫情的关系,以往一般都是10月份左右就到日本了。这期间主要是培训日语。然后就是到日本进行了一些商务礼仪培训。其实到这里可以看出公司对于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我去面试的时候甚至都没有问过任何技术问题),这其实也是日本it行业的现状,对技术需求不高。当然,我所处的是外包公司,应该也不会接触到很多高层次的开发方式,再加上日本it行业普遍比较保守,想要在日本it行业来提升技术,那是不可能的。
说了这么多废话,来聊点实际的,谈一谈在日本的工作体验吧,可能也是外包公司的现状吧。2月份分了部门之后就立刻进入现场工作了,也就是到其他公司(甲方公司)的地方进组干活。我去的第一个现场人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国人。这个现场据说是加班最严重的现场,周末出勤还有加班的深夜的现象经常出现。不过我来这里的时候项目已经进入尾声,在做最后的测试和优化工作,所在的小组也是任务比较轻松的,很少有加班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是早九晚六(中午一小时休息时间,所以还是八小时工作制),有几次周末出勤,不过后来都调休了,也不亏。不过想要吐槽的一点是我们公司的年薪制内包含了每个月35小时的加班时间,在这之内是没有加班工资的,所以算下来时薪真是白菜价了。在东京这个生活成本这么高的地方,相比于国内就有点不划算了。和我一起来的同届的同事在别的小组,经常加班加到心态爆炸。还有一位同事,已经受不了日本的生活,辞职准备跑路了。相比之下我这种情况,确实算是比较好的了。
因为是外包公司所以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根据部门的不同经常有勤务地变动的情况,不过公司会报销交通费。日本这边的通勤时间通常都是1小时左右,毕竟房租太高了。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企业开始了远程工作,估计还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好处就是节省了通勤时间,早上能多睡一会。缺点就是沟通不太方便,日本这边主要都是邮件沟通,各种格式要求特别麻烦,还有就是会议也比较多,一天下来其实效率很低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国内it公司专注于代码的工作,很多公司提供免费零食啥的,有点羡慕啊。
关于勤务的时间,从二月份开始看吧。我二月份一共出勤18天,工作149小时;三月份一共出勤23天,工作214小时,调休过一次;四月份一共出勤21天,工作181小时;然后五一黄金周,本来是从
1号到5号的5天,我调休两天,就变成了1号到9号到九天长假了,不得不感慨日本的假期还是挺舒服的,不想国内调休那么折腾人。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也没能到远一点的地方去玩。本来是准备去大阪的,但是之前紧急事态宣言结束后日本疫情大幅反弹,到现在好像都还没控制好。日本的防疫政策不知道该如何吐槽了。
关于工作内容,想吐槽的点就很多了。之前的现场,主要剩下测试工作,而我在的组负责SQL性能测试和优化。实际做的工作和代码几乎没什么关系,就是找SQL代码,分析,然后写报告。诸如此类,这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里我都是在写各种excel报告中度过,也不知道对应的业务是什么。代码的测试,也没有用到标准的测试工具以及测试方法,干得我是一头雾水。真的可以说是谁都可以来干的工作,而且这类报告很多内容重复,写了又写,最终的效果且不论,这个过程效率极低。突然就有一种从一个程序员变成了文员的感觉。┑( ̄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