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5 磁盘格式化,磁盘挂载,手动增加swap空间

Linux文件系统包括:

 

1.磁盘格式化

命令 : mke2fs, mkfs.ext2, mkfs.ext3, mkfs.ext4

当用man查询这四个命令的帮助文档时,会发现我们看到了同一个帮助文档,这说明四个命令是一样的。

mke2fs常用的选项有:

  1. '-b' 分区时设定每个数据区块占用空间大小,目前支持1024, 2048 以及4096 bytes每个块。
  2. '-i' 设定inode的大小
  3. '-N' 设定inode数量,有时使用默认的inode数不够用,所以要自定设定inode数量。
  4. '-c' 在格式化前先检测一下磁盘是否有问题,加上这个选项后会非常慢
  5. '-L' 预设该分区的标签label
  6. '-j' 建立ext3格式的分区,如果使用mkfs.ext3 就不用加这个选项了
  7. '-t' 用来指定什么类型的文件系统,可以是ext2, ext3 也可以是 ext4.

du –sh a.txt文件大小自动占一个block,所以4k,而du –sb a.txt和ls –lh一样的。

命令mke2fs –t ext4 /dev/sdb1指定文件系统格式为ext4, 该命令等同于 mkfs.ext4 /dev/sdb1.

块大小=4096" 这里涉及到一个 "块" 的概念,磁盘在被格式化的时候会预先规定好每一个块的大小,然后再把所有的空间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存数据的时候也是一个块一个块的去写入。所以如果磁盘存的都是特别小特别小的文件,比如说1k或者2k,那么建议在格式化磁盘的时候指定块数值小一点。ext文件系统默认块大小为4096也就是4k. 在格式化的时候,可以指定块大小为1024, 2048, 4096(它们是成倍增加的),虽然格式化的时候可以指定块大小超过4096,但是一旦超过4096则不能正常挂载,如何指定块大小?

指定块大小为8192会提示,块值设置太大了,直接输入 'y' 强制格式化

四个block对应一个inode

可以设置两个block对应一个inode

2. 磁盘挂载

不管有没有分区,都可以格式化,只有格式化,才可以挂载文件系统,

命令 : mount

这个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系统已经挂载的所有分区,以及分区文件系统的类型,挂载点和一些选项等信息,所以如果想知道某个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直接用该命令查看即可。

 

现在来做个实验,先建立一个空目录,然后在目录里建一个空白文档

不能完成挂载,根据提示可以查看一下错误信息:

重新格式化

可以挂载了:

把 /dev/sdb1 挂载到 /newd 后,原来在 /newd 下的 newf.txt 被覆盖了

也可以使用LABEL的方式挂载分区:

/etc/fstab配置文件

这个文件是系统启动时,需要挂载的各个分区。

第一列就是分区的标识,可以写分区的LABEL,也可以写分区的UUID,当然也可以写分区名(/dev/sda1);

第二列是挂载点;

第三列是分区的格式;

第四列则是mount的一些挂载参数,一般情况下,直接写defaults即可;

"async/sync" : async表示和磁盘和内存不同步,系统每隔一段时间把内存数据写入磁盘中,而sync则会时时同步内存和磁盘中数据;

"auto/noauto" : 开机自动挂载/不自动挂载;

"default" : 按照大多数永久文件系统的缺省值设置挂载定义,它包含了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ro" : 按只读权限挂载 ;

"rw" : 按可读可写权限挂载 ;

"exec/noexec" : 允许/不允许可执行文件执行,但千万不要把根分区挂载为noexec,那就无法使用系统了,连mount命令都无法使用了,这时只有重新做系统了;

"user/nouser" : 允许/不允许root外的其他用户挂载分区,为了安全考虑,请用nouser ;

"suid/nosuid" : 允许/不允许分区有suid属性,一般设置nosuid ;

"usrquota" : 启动使用者磁盘配额模式,磁盘配额相关内容在后续章节会做介绍;

"grquota" : 启动群组磁盘配额模式;

第五列的数字表示是否被dump备份,是的话这里就是1,否则就是0;

第六列是开机时是否自检磁盘。1,2都表示检测,0表示不检测,在Redhat/CentOS中,这个1,2还有个说法,/ 分区必须设为1,而且整个fstab中只允许出现一个1,这里有一个优先级的说法。1比2优先级高,所以先检测1,然后再检测2,如果有多个分区需要开机检测那么都设置成2吧,1检测完了后会同时去检测2。

'-a' 选项会把/etc/fstab中出现的所有磁盘分区挂载上。

'-t' 选项用来指定挂载的分区类型,默认不指定会自动识别。

'-o' 选项用来指定挂载的分区有哪些特性,即上面 "/etc/fatab" 配置文件中第四列的那些。

由于指定了 'ro' 参数,所以该分区只读了。

重新挂载,可以让它恢复读写。

运维工作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台服务器上新装了两块磁盘,磁盘a(在服务器上显示为sdc)和磁盘b(在服务器上显示为sdd),有一次把这两块磁盘都拔掉了,然后再重新插上,重启机器,结果磁盘编号调换了,a变成了sdd,b变成了sdc(这是因为把磁盘插错了插槽),问题来了。挂载磁盘是通过/dev/hdb1 这样的分区名字来挂载的,如果先前加入到了/etc/fstab 中,结果系统启动后则会挂载错分区。那么怎么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这就用到了UUID,可以通过 blkid 命令获取各分区的UUID:

这样可以获得全部磁盘分区的UUID,如果格式化的时候指定了 LABEL 则该命令也会显示LABEL值,甚至连文件系统类型也会显示。

获得UUID后,如何使用它呢?

如果想让某个分区开机后就自动挂载,有两个办法可以实现:

  1. 在 /etc/fstab 中添加一行,如上例中那行;
  2. 把挂载命令写到 /etc/rc.d/rc.local 文件中去,把启动的命令加到这个文件中。系统启动完后会执行这个文件中的命令,所以想开机后运行什么命令统统写入到这个文件下面吧,直接放到最后面即可,把挂载的命令放到该文件的最后一行了:

  1. 建立一个swap文件增加虚拟内存

从装系统时就接触过这个swap了,它类似与windows的虚拟内存,分区的时候一般大小为内存的2倍,如果您的内存超过8G,那么分16G似乎是没有必要了。分16G足够日常交换了。然而,还会有虚拟内存不够用的情况发生。如果真遇到了,莫非还要重新给磁盘分区?当然不能,那我们就增加一个虚拟的磁盘出来。

基本的思路就是:建立swapfile -> 格式化为swap格式 -> 启用该虚拟磁盘。

dd if=/dev/zero of=/tmp/newdisk bs=4k count=102400`

"dd" 这个命令经常用到

"if" 指定源,基本上除了 "/dev/zero" 外基本上不会写别的,而/dev/zero 是UNIX系统特有的一个文件,它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 "0", 关于它的其他信息可以在网上查一下资料。

"of" 指定目标文件,

"bs" 定义块的大小,

"count" 定义块的数量,这两个参数的多少决定了目标文件的大小,目标文件大小 = bs x count.

用dd建了一个大小为400M的文件,然后格式化成swap格式:

mkswap -f /tmp/newdisk

格式化完后,就可以挂载上使用了:

后对比swap分区多了400M空间。其中 "free" 这个命令用来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m" 表示以M为单位显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