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性能测试过程详解与案例剖析——读书笔记1.2
软件测试方法论
SEI负载测试计划过程
SEI负载测试计划过程(SEI Load Testing Planning Process)主要关注于负载测试计划,包含6个关注区域:目标、用户、用例、生产环境、测试环境、测试场景。主要关注内容:
- 生产环境与测试环境的不同
- 用户分析:分析用户行为,依据用户行为模型建立用例和场景
- 用例:用于分析和分解关键业务,判断业务发生频次和性能问题风险。
RBI方法
《rapid bottleneck idenification:A better wy to load test》列举除性能测试部分现存事实:
- 发现的80%系统性能瓶颈是有吞吐量制约
- 并发用户数和吞吐量瓶颈存在关联
- 采用吞吐量测试可以快速定位问题
该方法通过并发用户数和吞吐量增长,观察系统的性能,再从网络、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代码4方面定位问题
性能下降曲线分析法
实际描述性能随用户增加而下降趋势曲线,性能主要指响应时间。主要通过对于性能下降曲线分析,识别性能瓶颈和性能调优。
LoadRunner性能测试过程
主要分为6个步骤:
- 计划测试:进行测试需求收集、典型场景确定
- 测试设计: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 创建VU脚本:根据用例创建脚本
- 创建测试场景:对测试场景进行设计和设置
- 性能测试场景:对一创建的测试场景进行执行,收集相应数据
- 分析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
敏捷性能测试
敏捷性能测试需要适应敏捷开发的迭代模式。敏捷性能测试包含特点:

本文详述了软件性能测试的方法论,包括SEI负载测试计划过程、RBI方法、性能下降曲线分析法和LoadRunner性能测试过程,并探讨了敏捷性能测试的特点。此外,还列举了性能测试的应用领域,如验收、负载、压力、配置、并发、可靠性及失效恢复测试,阐述了各类测试的目标和关键点。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317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