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勃透镜天线,看这一篇就够了!

龙勃透镜,由鲁道夫·卡尔·卢纳伯格提出,是一种特殊透镜,能将电磁波汇聚到球面一点。由于其独特性质,适用于天线设计,提供增益效果。尽管早期因材料限制发展缓慢,但随着3D打印等技术进步,龙勃透镜天线在军事、通信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如5G通信和自动驾驶。然而,目前大规模应用仍面临技术和成本挑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龙勃透镜,也叫龙伯透镜或伦伯透镜,英文名Luneburg lens。

这种透镜的模型,最早是1944年由美国数学家鲁道夫·卡尔·卢纳伯格(Rudolf Karl Lüneburg)提出的。龙勃,也就是卢纳伯格。

卢纳伯格1903年生于德国,在哥廷根(Göttingen)获得博士学位,1935年移居德国,擅长数学和光学。他的著作《Mathematical Theory of Optics(光学的数学理论)》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龙勃透镜是透镜的一种。说到透镜,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例如凸透镜、凹透镜,可以对光线进行汇聚和发散。


龙勃透镜比较特殊,它是一个完整球形的透镜,如下图所示:

龙勃透镜

它可以将入射的特定波长的电磁波汇聚,汇聚到球面上的某一个点。同样的,它也可以将电磁波沿着原方向反射回去。

入射与反射

大家会发现,电磁波(光线)在球体中发生了“拐弯”的现象。

是的,如果球体是均匀的同类介质,里面的电磁波(光线)是不可能“拐弯”的。龙勃透镜模型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球体从外到内材料的介电常数是梯度变化的。

看不懂?别慌!简单理解,它就像一个洋葱结构,从外到内,是一层一层的。每层材料的折射率不一样,从而导致了电磁波(光线)的拐弯。

洋葱结构(层数越多,效果越理想)

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天然材料。在1944年,以当时的材料和工艺水平,也造不出完美的透镜实物。

但是,龙勃透镜很有用。为什么有用?因为龙勃透镜可以让任何方向入射的电磁波,都会汇聚到球面上的某一个点上。

这适合什么用途?对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