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1月8日,在美国密苏里州杰斐逊城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婴。
男婴的父亲名叫赫伯特·基尔比(Hubert Kilby),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男婴的母亲薇娜·基尔比(Vina Kilby),同样也毕业于这所学校。
小两口也许并没有想到,他们迎来的这个小生命,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工程师、发明家,甚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发明贡献,将开创一个庞大的产业,改变整个世界。
这个男婴,就是集成电路的主要发明者之一,被誉为“芯片之父”的杰克·基尔比(Jack St. Clair Kilby)。
杰克·基尔比
█ 一个工程师的成长之路
1927年,也就是基尔比四岁的时候,他们一家搬到了堪萨斯州的萨琳娜(Salina)。
基尔比的父亲赫伯特·基尔比,是堪萨斯电力公司(Kansas Power Company)的经理。那时,基尔比经常和父亲一起,巡视发电厂,观看发电和输电设备。时间一长,他就对这些电气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也要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
1937年,基尔比一家又搬到了距离萨琳娜100多公里的大本德(Great Bend)。在这里,基尔比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涯。
年轻时的杰克·基尔比
高中毕业时,基尔比为了实现自己的工程师梦想,前往参加麻省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很可惜,最终他以3分之差落选(分数线是500,他考了497)。
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就读父母的母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需要说明的是,伊利诺伊大学并不是一所二流学校,而是美国最优秀的公立大学之一。)
入学后不久,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加入二战,杰克·基尔比也加入了美国陆军。
当时,他是陆军通信兵团(U.S.Army Signal Corps)的一名无线电通讯设备维修员,在印度东北的一个军事基地工作,专门修理无线步话机。据称,他还来到过中国,参加了几个月的作战(在史迪威将军的领导下)。
参军期间的杰克·基尔比
参战的经历,给基尔比的成长带来巨大裨益。他事后回忆道:“学校外面的事情能让你很快成熟。当问题发生时,你必须面对它们,想出办法,解决它们,然后你就进步了。”
二战结束后,基尔比回到伊利诺伊大学,继续学业(学费由军队承担)。
1947年,基尔比顺利获得了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并加入了中心实验室(Centralab)工作。这个中心实验室,是全球联通公司(Globe Union)设在米尔沃基(Milwaukee,威斯康星州的最大城市)的一个研究机构。
工作期间,基尔比通过参加夜校,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米尔沃基分校的电子工程硕士学位。与此同时,他与芭芭拉·安吉斯(Barbara Annegers)结婚,并生育了两个女儿。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沃尔特·布拉顿、约翰·巴丁,共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轰动了整个科学界。
基尔比也关注到了这个事件。他现场聆听了约翰·巴丁的演讲(约翰·巴丁也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