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1.引论

一、引论

1.操作系统的两大主要作用是什么?
  • 资源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操作系统通过调度算法为各个程序分配必要的资源,确保系统资源的高效使用。

  • 为用户和其他软件提供接口: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组接口,如系统调用,使得用户和其他软件能够访问硬件资源。这些接口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因为开发者可以不需要了解底层硬件的具体细节就可以进行程序设计。同时,操作系统还可以提供图形用户界面(GUI),让用户更加方便地与计算机系统交互。

2.在1.4节中描述了9种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列举每种操作系统的应用
  • 大型机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大型的企业级服务器或计算机,如IBM的z/OS系统,常用于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的事务处理,如银行系统和航空预订系统。

  • 服务器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Linux发行版(例如Ubuntu Server、CentOS),应用于服务器环境,支持网络管理、数据库服务、网站托管等。

  •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设计用于支持多个处理器同时工作,提高计算效率,如Linux、Windows Multipoint Server,常用于科学计算和大数据分析。

  •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如Microsoft Windows、macOS、Linux桌面版,广泛用于日常办公、多媒体娱乐、软件开发等。

  • 掌上计算机操作系统:如Palm OS、Windows Mobile,主要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早期的智能手机。

  • 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s、Embedded Linux,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如家用电器、汽车电子设备、工业控制系统等。

  • 传感器节点操作系统:如TinyOS,专为低功耗、资源受限的传感器网络设计,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建筑等场景。

  • 实时操作系统(RTOS):如RTLinux、QNX,主要用于需要严格时间控制的应用,如工业控制、医疗设备、航天航空控制系统。

  • 智能卡操作系统:如Java Card,用于智能卡和SIM卡,支持银行交易、身份验证、移动通信等功能。

3.分时系统和多道程序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1. 多道程序系统

    • 定义:多道程序系统允许将CPU时间分割成多个部分,同时将多个程序装入内存,这些程序在CPU上交替运行。这种方式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因为当一个程序等待某些事件(如输入输出操作)完成时,CPU可以处理其他程序。
    • 特点: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系统的重点在于增加系统吞吐量和CPU利用率,但不保证每个用户或程序的响应时间。
  2. 分时系统

    • 定义:分时系统是一种用户交互式系统,允许多个用户通过终端与单个计算机系统同时交互。每个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时间被细分,使得所有用户看起来似乎都在同时独占地使用计算机。
    • 特点:分时系统强调响应时间的快速和预测性,以提供有效的用户交互体验。系统确保资源在用户之间公平分享,并且每个用户都能获得及时的反馈。

区别

  • 响应时间 vs 吞吐量:分时系统重视快速响应用户的交互请求,而多道程序系统则更注重提高整体的系统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
  • 用户交互性:分时系统设计为多用户的交互式使用,而多道程序系统可能没有设计为直接的用户交互,用户可能完全不感知其他并发运行的程序。
  • 系统目标:分时系统的目标是提供给用户一种几乎是实时的使用体验,而多道程序系统的目标是最大化系统的工作负载处理能力。
4.为了使用高速缓存,主存被划分为若干cache行,通常每行长32或64字节。每次缓存一整行cache行。每次缓存一整行而不是一个字节或一个字,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 空间局部性:许多应用程序具有空间局部性的特点,即一旦程序访问了某个数据项,它接下来可能会访问邻近的数据项。通过一次性将一整行数据加载到缓存中,可以提前加载可能需要的数据,减少后续访问的延迟。

  • 减少访问延迟:访问主存的成本相比于访问缓存要高得多。将一整行数据预加载到缓存中,可以减少后续对这些数据的访问次数,从而降低平均访问延迟。

  • 提高带宽利用率:从主存到缓存的数据传输通常是以块(block)的形式进行的。一次性传输整个 cache 行(例如 64 字节),而不是逐字节传输,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内存和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

  • 减少缓存管理开销:如果缓存以较大的块大小(如一整行)进行管理,那么相对于以更小的单元(如字节或字)管理,缓存的管理复杂性会降低。这简化了缓存的设计,可以减少对缓存元数据的存储需求。

  • 提升能效:更少的主存访问次数意味着较低的能耗。由于每次从主存取更多的数据减少了访问主存的次数,从而也有助于节约能源。

5.在早期计算机中,每个字节的读写直接由CPU处理(即没有DMA)。对于多道程序而言这种组织方式有什么含义?
  • CPU效率低下:由于CPU需要直接参与到每个字节的读写过程中,它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数据传输上,而不是执行计算或处理程序逻辑。这会导致CPU效率显著下降,因为CPU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不能进行其他更高效率的操作。

  • 系统吞吐量降低:在多道程序环境中,多个程序可能会同时请求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如果这些操作都需要CPU的直接介入,CPU将成为一个瓶颈,限制了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每个程序的执行进度将受到其他程序输入输出活动的影响,造成系统整体性能下降。

  • 响应时间不稳定: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由于CPU需要分时处理多个程序的计算和输入输出请求,这会导致程序的响应时间变得不稳定。特别是当某些程序进行大量输入输出操作时,其他程序(包括需要较少输入输出的计算密集型程序)的响应时间会受到影响。

  • 操作系统设计复杂:操作系统需要精心设计,以尽可能高效地处理CPU在输入输出操作中的直接介入。例如,操作系统可能需要实现复杂的调度策略来优化CPU时间的使用,确保尽可能公平地处理各个程序的需要,同时尽量减少CPU空闲和等待时间。

  • 资源利用不均:没有DMA的情况下,CPU在处理输入输出时,其他系统资源(如内存和外围设备)可能处于闲置状态,这导致资源利用不均,降低了系统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6.与访问I/O设备相关的指令通常是特权指令,也就是说,它们能在内核态执行而在用户态则不行。说明为什么这些指令时特权指令?
  • 保护系统安全:I/O设备如硬盘、网络接口、外部存储等是计算机系统中关键的资源。如果普通用户程序可以直接执行I/O操作,它们可能会读取或修改敏感数据,或者干扰其他程序的正常运行。通过将这些操作限制在内核态,操作系统可以控制对这些设备的访问,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操作才能执行,从而保护系统的安全。

  • 维护系统稳定性:I/O操作通常涉及硬件级别的交互,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特权指令机制确保只有经过充分测试和验证的内核代码才能执行这些操作,从而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防止资源冲突:如果多个用户程序可以随意地访问I/O设备,可能会导致资源使用上的冲突,例如两个程序同时尝试控制同一打印机。操作系统通过内核态的管理来协调这些访问请求,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 实现抽象和管理:操作系统提供了一套抽象机制,如文件系统,使得用户不需要了解底层硬件的具体细节就可以操作I/O设备。内核通过执行特权指令来实现这些抽象,管理底层资源,同时向用户程序提供简化和统一的接口。

  • 控制硬件直接内存访问(DMA):DMA是一种允许外部设备直接与系统内存交互的技术,绕过CPU。正确配置和管理DMA非常重要,因为不当的DMA设置可能会导致安全漏洞和系统不稳定。将DMA相关的配置作为特权指令,可以确保只有可信的内核代码才能设置和管理DMA。

7.系列计算机的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由IBM引入System/360大型机。现在这种思想已经消亡了还是继续活跃着?

系列计算机的思想,特别是IBM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的System/360大型机系列,主要强调的是兼容性和模块化设计。这种思想不仅没有消亡,反而继续在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兼容性:System/360设计的一个核心思想是确保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在硬件和软件上具有向后兼容性。这意味着开发的软件能够在这一系列的不同型号上运行,而无需重写。今天,这种兼容性仍然是许多技术平台和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和各种Linux发行版)的重要特点。在芯片设计中,如x86架构的处理器也强调兼容老一代处理器的软件。

  • 模块化设计:System/360采用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客户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系统组件,如内存大小、存储选项等。这种设计思路类似于现代计算机和服务器的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配置CPU、内存、存储设备等。

  • 企业级计算需求:System/360及其继任者如IBM的System/370、System/390以及现在的IBM Z系列,都是面向企业级市场的产品,用于处理大量数据、复杂的事务处理和关键业务应用。这种需求在今天仍然非常强烈,大型机技术因其可靠性、安全性和处理能力而继续被金融、保险、零售和政府等关键行业广泛使用。

  • 云计算和虚拟化:System/360引入的一些概念,如资源共享和虚拟化,现在在云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虚拟化技术允许在单个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都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这与System/360早期提供的分时系统和虚拟存储功能有着相似之处。

8.缓慢采用GUI的一个原因是支持它的硬件的成本高昂。为了支持25行80列字符的单色文本屏幕,需要多少视频RAM?对于1024x768像素24位彩色位图需要多少视频RAM?在1980年(每KB5美元),这些RAM的成本是多少?现在它的成本是多少?

为了计算不同显示需求的视频RAM需求以及其成本,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每种情况下的数据量。

1. 计算视频RAM需求

对于25行80列字符的单色文本屏幕

  • 假设每个字符占用1字节,总共需要:
    25  行 × 80  列 = 2000  字节 = 2  KB 25 \text{ 行} \times 80 \text{ 列} = 2000 \text{ 字节} = 2 \text{ KB} 25 ×80 =2000 字节=2 KB

对于1024x768像素的24位彩色位图

  • 每个像素24位,即3字节(因为24位表示红、绿、蓝各8位)。
  • 总字节数为:
    1024 × 768 × 3  字节 = 2 , 359 , 296  字节 ≈ 2.36  MB 1024 \times 768 \times 3 \text{ 字节} = 2,359,296 \text{ 字节} \approx 2.36 \text{ MB} 1024×768×3 字节=2,359,296 字节2.36 MB

2. 计算成本

1980年的成本(每KB 5美元):

  • 文本屏幕
    2  KB × 5  美元/KB = 10  美元 2 \text{ KB} \times 5 \text{ 美元/KB} = 10 \text{ 美元} 2 KB×5 美元/KB=10 美元

  • 彩色位图
    2 , 359  KB × 5  美元/KB ≈ 11 , 795  美元 2,359 \text{ KB} \times 5 \text{ 美元/KB} \approx 11,795 \text{ 美元} 2,359 KB×5 美元/KB11,795 美元

当前的成本(以DRAM市场价格为例,假设大约0.025美元/MB):

  • 文本屏幕
    0.002  MB × 0.025  美元/MB = 0.00005  美元(事实上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0.002 \text{ MB} \times 0.025 \text{ 美元/MB} = 0.00005 \text{ 美元} (事实上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0.002 MB×0.025 美元/MB=0.00005 美元(事实上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彩色位图
    2.36  MB × 0.025  美元/MB = 0.059  美元 2.36 \text{ MB} \times 0.025 \text{ 美元/MB} = 0.059 \text{ 美元} 2.36 MB×0.025 美元/MB=0.059 美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1980年支持高分辨率和彩色显示的成本非常高昂,这是当时缓慢采用GUI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内存成本大幅下降,这使得高分辨率、彩色图形界面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9.在建立一个操作系统时有几个设计目的,例如资源利用、及时性、健壮性等。请列举两个可能互相矛盾的设计目的。
  • 资源利用率与及时性(响应时间)

    • 资源利用率:操作系统设计的一个目标是高效利用系统资源,如CPU、内存和I/O设备,以最大化系统的吞吐量。这通常涉及到在多个进程之间共享和调度资源,以确保资源不被闲置。
    • 及时性:及时性或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对用户或系统事件的响应速度。为了保证快速响应,操作系统可能需要立即中断正在执行的任务,转而处理更高优先级的任务。
    • 矛盾:高资源利用率要求系统尽量保持忙碌状态,减少资源空闲时间,这可能导致某些进程得不到及时处理,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相反,为了快速响应,系统可能需要频繁地中断或切换进程,这会引入额外的开销,降低整体的资源利用率。
  • 安全性与性能

    • 安全性:操作系统需要确保系统的安全,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数据泄露。实现这一目标通常需要引入各种安全机制,如用户身份验证、权限检查、加密传输等。
    • 性能:性能是衡量操作系统效率的一个关键指标,包括处理速度、系统吞吐量等。性能优化通常追求最小化延迟和最大化处理速度。
    • 矛盾:安全机制往往会增加额外的处理负担和复杂性,如每次文件访问都进行权限验证和加密处理可以明显增加系统操作的开销,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设计者需要在安全性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点。
10.内核态和用户态有哪些区别?解释在设计操作系统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有什么帮助。

内核态(Kernel Mode)

  • 权限:在内核态,CPU可以执行所有指令,包括那些能直接访问硬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特权指令。
  • 功能:内核态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运行的模式,负责管理内存、处理器、设备驱动和其他关键系统资源。所有对硬件的直接控制和管理任务都在内核态下执行。
  • 安全风险:由于内核态具有对系统全部资源的完全访问权限,任何在内核态运行的代码错误或恶意代码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系统安全问题,包括系统崩溃和数据泄露。

用户态(User Mode)

  • 权限:用户态的权限受限,执行的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硬件或执行某些管理系统资源的指令。
  • 功能:用户态主要用于运行应用程序,如文字处理器、游戏、通信软件等。这些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接口与操作系统的内核通信,请求需要更高权限的操作。
  • 安全性:用户态为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种保护机制,防止应用程序直接访问关键的系统资源,从而降低了因应用程序错误或恶意软件造成的风险。

设计操作系统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的帮助

  1. 安全保护:通过区分内核态和用户态,操作系统能够控制对敏感资源的访问。只有可信的、核心的系统代码才能在内核态执行,从而保护系统不被恶意软件或用户程序的错误操作所破坏。
  2. 稳定性提升:错误或瑕疵在用户程序中较为常见。通过限制这些程序仅在用户态运行,可以防止它们的错误影响到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即使用户程序崩溃,也不会直接导致整个操作系统崩溃。
  3. 资源管理:内核态允许操作系统有效地管理和调度硬件资源,如CPU和内存,确保资源被合理利用。同时,系统调用机制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方式,使用户态应用可以请求执行需要更高权限的操作。
  4. 性能优化:操作系统可以为内核态和用户态的代码分别优化。例如,内核代码可以定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执行路径长度和延迟,而用户态应用则可以利用更普遍的优化技术。
11.一个255GB大小的磁盘有65536个柱面,每个磁道有255个扇区,每个扇区有512字节。这个磁盘有多少个盘片和磁头?假设平均寻道时间为11ms,平均旋转延迟为7ms,读取速率为100MB/s,计算从一个扇区读取400KB需要的平均时间。

计算盘片和磁头数

  1. 计算总扇区数:
    总扇区数 = 柱面数 × 扇区数/磁道 × 磁头数 \text{总扇区数} = \text{柱面数} \times \text{扇区数/磁道} \times \text{磁头数} 总扇区数=柱面数×扇区数/磁道×磁头数
    由于总柱面数为65536,每磁道扇区数为255,我们需要进一步知道磁头数才能继续。另外,磁盘总容量为255GB,我们可以通过总扇区数来反推磁头数。

  2. 计算总字节数:
    总字节数 = 总扇区数 × 512  字节 \text{总字节数} = \text{总扇区数} \times 512 \text{ 字节} 总字节数=总扇区数×512 字节

    255  GB = 255 × 102 4 3  字节 = 273 , 678 , 336 , 000  字节 255 \text{ GB} = 255 \times 1024^3 \text{ 字节} = 273,678,336,000 \text{ 字节} 255 GB=255×10243 字节=273,678,336,000 字节

  3. 求解磁头数:
    通过以下等式可以求解磁头数:
    总扇区数 = 273 , 678 , 336 , 000  字节 512  字节/扇区 = 534 , 773 , 760  扇区 \text{总扇区数} = \frac{273,678,336,000 \text{ 字节}}{512 \text{ 字节/扇区}} = 534,773,760 \text{ 扇区} 总扇区数=512 字节/扇区273,678,336,000 字节=534,773,760 扇区

    534 , 773 , 760 = 65536 × 255 × 磁头数 534,773,760 = 65536 \times 255 \times \text{磁头数} 534,773,760=65536×255×磁头数

    解得磁头数:
    磁头数 = 534 , 773 , 760 65536 × 255 ≈ 32 \text{磁头数} = \frac{534,773,760}{65536 \times 255} \approx 32 磁头数=65536×255534,773,76032
    所以,磁盘有16个磁头(因为通常磁头数是偶数),相应地有16 / 2 = 8个盘片。

计算从一个扇区读取400KB所需的平均时间

  1. 计算扇区数:
    400  KB = 400 × 1024  字节 = 409 , 600  字节 400 \text{ KB} = 400 \times 1024 \text{ 字节} = 409,600 \text{ 字节} 400 KB=400×1024 字节=409,600 字节
    每个扇区512字节,所需扇区数:
    所需扇区数 = 409 , 600  字节 512  字节/扇区 ≈ 800  扇区 \text{所需扇区数} = \frac{409,600 \text{ 字节}}{512 \text{ 字节/扇区}} \approx 800 \text{ 扇区} 所需扇区数=512 字节/扇区409,600 字节800 扇区

  2. 计算读取时间:

    • 平均寻道时间:11ms
    • 平均旋转延迟:7ms
    • 传输时间:扇区数除以读取速率(每秒读取100MB)
      传输时间 = 400  KB 100  MB/s = 0.4  MB 100  MB/s = 0.004  秒 = 4  ms \text{传输时间} = \frac{400 \text{ KB}}{100 \text{ MB/s}} = \frac{0.4 \text{ MB}}{100 \text{ MB/s}} = 0.004 \text{ 秒} = 4 \text{ ms} 传输时间=100 MB/s400 KB=100 MB/s0.4 MB=0.004 =4 ms
  3. 总时间:
    总时间 = 11  ms (寻道) + 7  ms (旋转延迟) + 4  ms (传输) = 22  ms \text{总时间} = 11 \text{ ms (寻道)} + 7 \text{ ms (旋转延迟)} + 4 \text{ ms (传输)} = 22 \text{ ms} 总时间=11 ms (寻道)+7 ms (旋转延迟)+4 ms (传输)=22 ms

    所以,从一个扇区读取400KB的数据平均需要22毫秒。

12.下面的哪一条指令只能在内核态使用?
  • (a)禁止所有中断
  • (b)读日期-时间时钟
  • ©设置时期-时间时钟
  • (d)改变存储器映像

在操作系统中,特权指令是指那些可能会影响系统运行和安全的操作,通常只能在内核态下执行。对于所给的选项:

  • (a) 禁止所有中断:这是一个典型的特权操作,因为它影响整个系统的中断处理机制,能够阻止系统对外界事件的响应。这种操作通常需要在执行关键的系统级任务时使用,以保护这些任务不被中断。

  • (b) 读日期-时间时钟:通常不需要特权,因为这只是读取系统时钟的当前值,不涉及系统资源的修改或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

  • © 设置时期-时间时钟:设置系统时钟是一个特权操作,因为错误的时钟设置可能会影响系统日志、计划任务的执行,甚至是安全功能(如证书有效期验证)。

  • (d) 改变存储器映像:这通常指修改进程的虚拟内存布局或其他关键的内存管理操作,这些操作需要特权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13.考虑一个有两个CPU的系统,并且每一个CPU有两个线程(超线程)。假设有三个程序P0、P1、P2,分别以运行时间5ms、10ms、20ms开始。运行这些程序需要多少时间?假设这三个程序都是100%限于CPU,在运行时无阻塞,并且一旦设定就不改变CPU。

在一个具有两个CPU的系统中,每个CPU支持两个线程(超线程),即系统总共有四个可并行执行的线程。给定三个程序P0、P1、P2,它们的运行时间分别是5ms、10ms、20ms,并且每个程序都是100% CPU密集型,不会被阻塞或迁移至其他CPU。我们来计算完成所有程序所需的总时间。

分析

  • 可用线程:4个(2 CPUs x 2 threads each)
  • 程序数量:3个(P0, P1, P2)
  • 程序运行时间:P0 = 5ms, P1 = 10ms, P2 = 20ms

执行过程

由于只有三个程序需要运行,而系统提供了四个线程,因此有一个线程将处于空闲状态。我们可以安排这三个程序在四个线程中的三个上并行运行。具体分配如下:

  • 线程1:运行P0 (5ms)
  • 线程2:运行P1 (10ms)
  • 线程3:运行P2 (20ms)
  • 线程4:空闲

计算总运行时间

  • P0将在5ms后完成。
  • P1将在10ms后完成。
  • P2将在20ms后完成。

因此,整个系统将在20ms后完成所有程序的执行,这是因为P2作为耗时最长的程序,决定了整个系统完成作业的时间。其余线程完成任务后将进入空闲状态,直到所有程序运行完毕。

14.一台计算机有一个四级流水线,每一级都花费相同的时间执行其工作,即1ns。这台机器每秒可执行多少条命令?

在理解流水线计算机的性能时,重要的是考虑流水线的深度(这里是四级)和每个阶段所需的时间(这里是1纳秒)。流水线的关键优势在于,一旦流水线填满,每个时钟周期可以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性能主要由流水线各阶段中最慢的阶段的执行时间决定。

分析

  • 流水线级数:4级
  • 每级所需时间:1ns

在这种设置下,每经过1纳秒,新的指令进入流水线,而最早的指令完成并退出流水线。这意味着,在流水线全速运行后(即经过最初的填充阶段),每1纳秒可以完成一条指令。

计算每秒可执行的命令数

  • 每纳秒完成一条命令,意味着每秒钟可以完成的命令数为:
    命令数/秒 = 1 1  ns = 1 1 0 − 9  秒 = 1 0 9  命令/秒 \text{命令数/秒} = \frac{1}{1 \text{ ns}} = \frac{1}{10^{-9} \text{ 秒}} = 10^9 \text{ 命令/秒} 命令数/=1 ns1=109 1=109 命令/

这里, 1 纳秒( n s )等于 1 0 − 9 秒。 这里,1纳秒(ns)等于10^{-9}秒。 这里,1纳秒(ns)等于109秒。

15.假设一个计算机系统有高速缓存、内存(RAM)以及磁盘,操作系统用虚拟内存。读取缓存中的一个词需要1ns,RAM需要10ns,磁盘需要10ms。如果缓存的命中率是95%,内存的是99%(缓存失效时),读取一个词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为了计算读取一个词的平均时间,我们需要考虑缓存、内存和磁盘的访问时间以及相应的命中率。这里提供的数据包括:

  • 缓存访问时间:1ns
  • 缓存命中率:95%
  • 内存访问时间:10ns
  • 内存命中率:99%(当缓存未命中时)
  • 磁盘访问时间:10ms = 10,000,000ns

计算步骤

  1. 缓存命中的情况

    • 概率为95%
    • 访问时间为1ns
  2. 缓存未命中但内存命中的情况

    • 缓存未命中的概率为5%
    • 在这5%的情况中,内存命中的概率为99%
    • 总概率 = (0.05 x 0.99 = 0.0495) 或 4.95%
    • 访问时间 = 缓存访问时间 + 内存访问时间 = 1ns + 10ns = 11ns
  3. 缓存和内存都未命中,需访问磁盘的情况

    • 缓存未命中的概率为5%
    • 在这5%的情况中,内存也未命中的概率为1%
    • 总概率 = (0.05 x 0.01 = 0.0005) 或 0.05%
    • 访问时间 = 缓存访问时间 + 内存访问时间 + 磁盘访问时间 = 1ns + 10ns + 10,000,000ns = 10,000,011ns

平均访问时间计算

平均访问时间 E(T) 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E ( T ) = ( P cache hit × T cache ) + ( P mem hit × T mem ) + ( P disk hit × T disk ) E(T) = (P_{\text{cache hit}} \times T_{\text{cache}}) + (P_{\text{mem hit}} \times T_{\text{mem}}) + (P_{\text{disk hit}} \times T_{\text{disk}}) E(T)=(Pcache hit×Tcache)+(Pmem hit×Tmem)+(Pdisk hit×Tdisk)
其中:

  • P cache hit = 0.95 T cache = 1 n s P mem hit = 0.0495 T mem = 11 n s P disk hit = 0.0005 T disk = 10 , 000 , 011 n s P_{\text{cache hit}} = 0.95 \\ T_{\text{cache}} = 1ns \\ P_{\text{mem hit}} = 0.0495 \\ T_{\text{mem}} = 11ns\\ P_{\text{disk hit}} = 0.0005\\ T_{\text{disk}} = 10,000,011ns\\ Pcache hit=0.95Tcache=1nsPmem hit=0.0495Tmem=11nsPdisk hit=0.0005Tdisk=10,000,011ns

代入值计算:
E ( T ) = ( 0.95 × 1 ) + ( 0.0495 × 11 ) + ( 0.0005 × 10 , 000 , 011 ) E(T) = (0.95 \times 1) + (0.0495 \times 11) + (0.0005 \times 10,000,011) E(T)=(0.95×1)+(0.0495×11)+(0.0005×10,000,011)

E ( T ) = 0.95 + 0.5445 + 5000.0055 E(T) = 0.95 + 0.5445 + 5000.0055 E(T)=0.95+0.5445+5000.0055

E ( T ) = 5000.555  ns E(T) = 5000.555 \text{ ns} E(T)=5000.555 ns

16.在用户程序进行一个系统调用,以读写磁盘文件时,该程序提供指示说明了所需要的文件、一个指向数据缓冲区的指针以及计数。然后,控制权转给操作系统,它调用相关的驱动程序。假设驱动程序启动磁盘并且直到中断发生才终止。在磁盘读的情况下,很明显,调用者会被堵塞(因为文件中没有数据)。在向磁盘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需要把调用者阻塞一直等到磁盘传送完成为止吗?

磁盘写操作的处理

  1. 系统调用:用户程序执行一个写操作的系统调用,通常包括指定文件、数据缓冲区的指针和要写入的数据量。

  2. 控制权转移:控制权转移给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负责处理这个系统调用,并调用相应的磁盘驱动程序来执行物理写入操作。

  3. 驱动程序启动磁盘:驱动程序负责设置磁盘操作,包括确定数据写入的目标位置并初始化磁盘写入。

阻塞与非阻塞行为

  • 写操作的阻塞:与读操作不同,写操作通常不需要等待数据变为可用,因为写操作是将数据从内存传输到磁盘。因此,从理论上讲,一旦数据被送出到磁盘的缓冲区,操作系统可以几乎立即返回控制权给用户程序,而不需要将调用者阻塞直到磁盘写入完成。

  • 使用缓冲:大多数现代操作系统使用缓冲技术来优化磁盘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写入操作首先将数据传输到操作系统的内部缓冲区,然后,独立的后台进程负责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异步写入到磁盘。这允许调用程序继续执行,而不会被阻塞等待磁盘操作完成。

  • 异步操作:写操作可以是异步的,其中调用程序继续执行其它任务,同时数据被写入磁盘。操作系统可能提供一种机制来通知应用程序写入操作何时完成(例如,通过信号或回调函数)。

结论

在写磁盘的情况下,通常不需要将调用者阻塞直到磁盘传输完全完成,尤其是当使用操作系统的缓冲和异步写入机制时。这种设计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用户程序的响应能力,因为它允许CPU和程序在等待磁盘操作完成的同时执行其他任务。

17.什么是陷阱指令?在操作系统中解释它的用途。

在操作系统中,陷阱指令(也称为TRAP指令或系统调用指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指令,用于在用户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提供一种安全的交互机制。它允许用户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如文件操作、网络通信或设备控制,而无需直接访问硬件或敏感数据。

陷阱指令的基本工作原理:

  • 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转换:当用户程序执行陷阱指令时,CPU从用户态(非特权态)转换到内核态(特权态)。这是因为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需要在受保护的环境中运行,以避免不安全的直接硬件访问和潜在的系统安全问题。
  • 执行系统调用:一旦进入内核态,操作系统将根据陷阱指令提供的信息执行特定的系统调用。这可能涉及读取或写入文件、发送网络数据、访问系统信息或控制外围设备等。
  • 返回结果:系统调用完成后,操作系统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并将CPU状态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允许用户程序继续执行。

陷阱指令的用途:

  1. 提供系统调用接口:陷阱指令是实现系统调用的关键机制。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组预定义的功能,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可以请求操作系统执行各种任务。
  2. 保护和安全:通过将操作系统功能的执行限制在内核态,陷阱指令有助于保护系统不受恶意软件和错误程序的影响。用户程序不能直接执行特权指令或直接访问关键系统资源,这有助于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错误处理和异常管理:陷阱指令不仅用于正常的系统调用,也用于处理异常和错误(如除零错误、访问违规等)。当这些事件发生时,程序执行陷阱指令跳转到操作系统的错误处理程序。
  4. 调试支持:陷阱指令可以用于实现程序的调试功能,允许调试器控制程序执行、设置断点和检查内存状态。
18.在分时系统中为什么需要进程表?在只有一个进程存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中,该进程控制整个机器直到进程结束,这种机器也需要进程表吗?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表是一个关键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每个进程的重要信息,如进程状态、程序计数器位置、内存分配信息、I/O状态信息、安全属性、进程优先级等。进程表使得操作系统能够有效管理多个进程,确保系统资源被合理分配,并处理进程间的切换。

分时系统中进程表的必要性

  1. 多任务处理: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每个用户至少运行一个独立的进程。进程表使操作系统能够跟踪每个用户的进程状态,从而在它们之间公平地分配处理器时间。
  2. 进程切换:在分时系统中,操作系统频繁地在不同的进程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时间共享。进程表存储了每个进程的上下文信息,如CPU寄存器状态,使得这种切换成为可能,保证每个进程可以从上次中断的地方继续执行。
  3. 资源管理:进程表帮助操作系统管理各种资源分配,如内存、文件句柄和设备访问权限,确保系统资源不被单一进程独占。
  4. 系统安全和稳定性:进程表中存储的信息还包括各种权限设置,帮助操作系统实施安全策略,防止不当的资源访问和保护系统免受恶意软件的攻击。

单进程控制的个人计算机系统

在只有一个进程存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中,如果该进程控制整个机器,从理论上讲,这种环境下可能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进程表,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 无需进程切换:由于只有一个进程,系统不需要在多个进程间切换,因此不需要存储不同进程的上下文信息。
  2. 资源分配简化:所有系统资源都由单一进程使用,不存在资源冲突或需要复杂管理的情况。
  3. 安全性简化:在一个单进程系统中,传统的多用户安全管理不再适用。

然而,实际应用中,即使是单进程系统,仍然可能需要某种形式的进程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 错误管理和监控:跟踪进程运行状态以便于错误诊断和系统监控。
  • 与系统服务的交互:即便是单进程,它也可能需要与操作系统的底层服务交互,如硬件驱动程序或内核级服务。
  • 扩展性和未来升级:保留进程表为未来可能的多进程支持或系统升级提供支持。

因此,即使在一个单进程系统中,维持一个简化的进程表也有其实际用途,为系统提供更灵活的管理和扩展性。

19.说明有没有理由在一个非空的目录中安装一个文件系统。如果要这么做,如何做?

在一个非空的目录中安装一个文件系统通常是出于管理多个存储设备和组织数据的需要。这种操作通常涉及到“挂载”一个文件系统到一个已存在文件和子目录的目录,有几个实际的原因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点:

理由

  1. 资源隔离:通过在已有目录中挂载新的文件系统,可以将某类特定的数据或应用的数据隔离在一个物理或逻辑独立的存储单元上,如将用户数据单独放在一个加密的分区。
  2. 空间扩展:当系统的主存储空间不足时,可以通过在特定目录下挂载一个额外的存储设备来扩展该目录的存储容量,例如在一个视频库目录下挂载一个新的硬盘来存储更多的视频文件。
  3. 备份和恢复:为了方便备份和恢复操作,某些目录可能需要单独挂载到可移动存储上。
  4. 性能优化:某些应用可能需要更高的读写性能或特定的文件系统优化,通过挂载一个拥有不同文件系统特性的设备,可以提升这些目录的性能。

如何在非空目录中安装文件系统

要在一个非空的目录中挂载文件系统,需要小心处理原有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因为一旦挂载操作执行,原有的文件将被隐藏(它们依然存在于磁盘上,但在挂载点下不可见,直到该文件系统被卸载)。以下是具体步骤:

  1. 备份数据:在进行挂载之前,应该备份目标目录中的所有数据以防万一。

  2. 创建挂载点:通常情况下,挂载点是一个空目录。如果要挂载到非空目录,请确保了解此操作将隐藏该目录下所有现有文件的事实。

  3. 执行挂载操作

    • 使用挂载命令,例如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
      mount /dev/sdx1 /path/to/non-empty-directory
      
    • 这里,/dev/sdx1 是要挂载的文件系统设备,/path/to/non-empty-directory 是目标目录的路径。
  4. 验证挂载:执行挂载后,可以通过 ls 或其他文件浏览工具查看挂载点的内容,确认新的文件系统已经成功挂载。

  5. 配置自动挂载(可选):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新的文件系统,可以在 /etc/fstab 文件中添加相应配置。

20.对于下列系统调用,给出引起失败的条件:fork、exec以及unlink

在UNIX和类UNIX系统中,forkexec、和unlink是常见的系统调用,它们都有可能因为特定的条件而失败。下面详细描述这些系统调用的失败原因:

1. fork

fork 系统调用用于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它是当前进程的复制(子进程)。fork 可能失败的原因包括:

  • 资源限制:如果系统中的进程数量已达到操作系统限制的最大值,fork 会因为无法分配更多的进程而失败。
  • 内存不足:如果系统没有足够的可用内存来为新进程分配必要的内核结构和用户空间,fork 也会失败。
  • 系统负载:在一些系统中,如果系统负载过高,操作系统可能会拒绝创建新的进程以保护系统稳定性。

2. exec

exec 系统调用用于在当前进程的上下文中加载并运行一个新的程序。exec 可能失败的原因包括:

  • 文件不存在:如果指定的文件不存在,exec 将失败。
  • 权限问题:如果当前进程没有执行指定文件的权限(例如,文件没有设置执行位),exec 调用将失败。
  • 文件格式错误:如果文件不是有效的可执行格式(如ELF格式),exec 将返回错误。
  • 资源限制:如果系统设置了资源限制(如最大文件大小),且该执行文件超出了这些限制,exec 也可能失败。

3. unlink

unlink 系统调用用于删除一个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名。如果成功,文件名被删除,一旦所有打开该文件的进程都关闭了它,该文件的数据将被永久删除。unlink 可能失败的原因包括:

  • 文件不存在:尝试删除一个不存在的文件会导致unlink失败。
  • 权限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权限删除指定的文件(例如,目录的写权限),unlink 调用将失败。
  • 文件系统只读:在只读文件系统上尝试unlink文件会失败。
  • 目录不为空:尽管unlink通常用于删除文件,如果错误地用于非空目录(一般应使用rmdir),它会失败。
  • 硬链接存在unlink 删除的是文件名及其对应的链接,如果其他硬链接仍然指向该文件,文件数据本身不会被删除,只有当最后一个链接被删除时,文件数据才会被实际删除。如果一个系统或政策阻止删除最后一个链接,unlink 可能失败。
21.下列资源能使用哪种多路复用(时间、空间或者两者皆可):CPU、内存、磁盘、网卡、打印机、键盘以及显示器?

1. CPU(中央处理单元)

  • 多路复用类型:时间多路复用
  • 解释:CPU的时间多路复用是通过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实现的。操作系统通过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等技术,允许多个进程或线程在单个CPU上轮流运行,每个任务在CPU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切换到另一个任务。

2. 内存

  • 多路复用类型:空间多路复用
  • 解释:内存的空间多路复用通过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来实现。操作系统将物理内存分割成块或页,分配给不同的程序和数据。通过虚拟内存技术,还可以将磁盘空间用作内存,从而扩展可用的内存空间。

3. 磁盘

  • 多路复用类型:空间多路复用
  • 解释:磁盘的空间多路复用是通过文件系统来实现的,文件系统管理磁盘上的数据存储,将磁盘空间分配给不同的文件和目录。

4. 网卡

  • 多路复用类型:时间多路复用和空间多路复用
  • 解释:网卡可以通过时间多路复用来同时处理多个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空间多路复用可以通过虚拟局域网(VLAN)等技术实现,允许单个物理网卡接口支持多个网络。

5. 打印机

  • 多路复用类型:时间多路复用
  • 解释:打印机一般通过时间多路复用来服务多个打印任务。打印队列管理多个打印请求,按顺序处理每个任务。

6. 键盘

  • 多路复用类型:时间多路复用
  • 解释:虽然键盘通常只由一个用户同时使用,但在多用户系统或远程桌面场景中,系统可以时间多路复用来处理来自不同用户的键盘输入。

7. 显示器

  • 多路复用类型:时间多路复用
  • 解释:显示器通常通过时间多路复用来显示来自不同源的图像,例如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程序窗口之间切换,显示器内容随之变化。
22.在count=write(fd,buffer,nbytes);调用中,是否能将函数返回值传递给count变量而不是nbytes变量?如果能,为什么?

count = write(fd, buffer, nbytes); 调用中,完全可以将 write 函数的返回值传递给 count 变量,而不是 nbytes 变量。

write 函数的作用和返回值

write 函数是一个系统调用,用于将数据写入到一个文件描述符 fd 指向的文件中。这个函数的原型通常如下:

ssize_t write(int 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count);
  • fd 是文件描述符,用于标识一个打开的文件。
  • buf 是指向数据缓冲区的指针,这是要写入文件的数据。
  • count 是要写入的字节数。

write 函数返回实际写入的字节数,或者在出现错误时返回 -1。这个返回值非常重要,因为它告诉你实际写入了多少字节,这可能会少于请求写入的字节数(由 nbytes 变量指定)。

为什么将返回值赋给 count 变量

在调用 count = write(fd, buffer, nbytes); 中:

  • nbytes 指定了期望写入的字节数。
  • write 函数尝试写入 nbytes 字节数到文件。
  • write 函数的返回值(实际写入的字节数)被存储在 count 变量中。

将返回值赋给 count 变量是有意义的,因为:

  1. 确认写入量:你可以检查 countnbytes 是否相等,从而确定是否所有请求的数据都被写入。如果 count 小于 nbytes,这可能表明遇到了文件末尾或发生了错误。
  2. 错误处理:如果 write 返回 -1,则说明写入过程中出现错误。存储这个返回值允许你进一步检查错误代码(例如,通过 errno)并进行适当的错误处理。
  3. 数据完整性验证:了解实际写入的数据量对于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后续逻辑处理非常关键。

总之,将 write 函数的返回值赋给一个变量(如 count)是用来验证和确保数据写入操作的正确性及完整性。这是处理文件 I/O 操作时的一个重要步骤,有助于提升程序的健壮性和可靠性。

23.有一个文件,其文件描述符是fd,内含下列字节序列:3, 1, 4, 1, 5, 9, 2, 6, 5, 3, 5。有如下系统调用:lseek(fd,3,SEEK_SET);read(fd,&buffer,4);其中lseek调用寻找文件中的字节3.在读操作完成之后,buffer中的内容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中,系统调用先使用 lseek 设置文件偏移量,然后使用 read 读取内容。

lseek 函数调用

lseek(fd, 3, SEEK_SET); 这个调用的目的是在文件中设置当前偏移量为从文件开头开始的第3个字节的位置。在这里,重要的是要理解 lseek 中的偏移量是从0开始计数的。因此,lseek(fd, 3, SEEK_SET); 将文件的读写指针移动到从文件开始的第4个位置(字节索引为3,即第4个字节)。

给定的文件字节序列如下:

3, 1, 4, 1, 5, 9, 2, 6, 5, 3, 5

因此,文件指针(索引3)移动到数字 1 (这是序列中的第二个 1)。

read 函数调用

接下来的系统调用是 read(fd, &buffer, 4);。这个调用尝试从当前文件指针的位置(即数字 1)开始,读取4个字节。

由于文件指针位于第二个 1 处,所以接下来的四个字节是:

1, 5, 9, 2

结果

因此,read 操作完成后,buffer 中的内容将是 1, 5, 9, 2。这四个字节是从文件中第二个 1 开始的连续四个字节。这样,你可以看到通过组合 lseekread,可以从文件的任意位置开始读取任意长度的数据。

24.假设一个10MB的文件保存在磁盘同一磁道(磁道号为50)的连续扇区中。磁盘的磁臂此时位于第100号磁道。要想从磁盘上找回这个文件,需要多长时间?假设磁臂从一个柱面移动到下一个柱面需要1ms,保存文件的开始部分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需要5ms,并且读速率是200MB/s。

为了估算从磁盘找回一个10MB文件所需的总时间,我们需要考虑三个主要因素:磁臂移动时间(寻道时间)、扇区旋转时间(旋转延迟)、以及数据传输时间。下面逐一计算这些时间:

1. 磁臂移动时间(寻道时间)

磁臂需要从当前位置(磁道100)移动到文件所在的位置(磁道50)。两者之间的距离是50磁道。

  • 磁道移动数量 = |100 - 50| = 50 磁道
  • 寻道时间 = 50 磁道 × 1 ms/磁道 = 50 ms

2. 扇区旋转时间(旋转延迟)

一旦磁臂到达正确的磁道,扇区还需要旋转到磁头下才能开始读取数据。

  • 旋转延迟 = 5 ms

3. 数据传输时间

磁盘的读速率为200MB/s,文件大小为10MB。

  • 传输时间 = 文件大小 / 读取速率 = 10 MB / 200 MB/s = 0.05 s = 50 ms

总时间

将所有这些时间加起来,得到总的数据恢复时间:

  • 总时间 = 寻道时间 + 旋转延迟 + 传输时间
  • 总时间 = 50 ms + 5 ms + 50 ms = 105 ms
25.块特殊文件和字符特殊文件的基本差别是什么?

在UNIX和类UNIX操作系统中,块特殊文件(block special files)和字符特殊文件(character special files)是两种类型的设备文件,用于系统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这两种设备文件类型在访问和处理数据的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

块特殊文件(Block Special Files)

  • 数据访问:块设备文件允许对设备的随机访问,意味着可以直接访问存储设备上的任何数据块。这种方式适用于可以支持高效随机数据访问的设备,如硬盘。
  • 缓冲操作:块设备通常涉及缓冲操作,即数据在被读取或写入硬件之前会暂存于内存中的缓冲区。这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特别是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
  • 用途:适用于需要大量数据存取的设备,如硬盘驱动器和其他形式的大容量存储设备。

字符特殊文件(Character Special Files)

  • 数据访问:字符设备文件支持按字符顺序访问,通常是一个接一个字符地处理数据。这种方式适合于像键盘、鼠标或者打印机这样的设备,这些设备的数据通常以流的形式进行处理。
  • 非缓冲操作:字符设备通常不涉及缓冲,数据直接在设备和计算机之间传输,没有中间存储。这种直接传输方式适合于实时性较高的应用。
  • 用途:适用于那些以流的形式处理数据的设备,如串行端口、打印机和其他类型的点对点通信设备。

基本差别

总的来说,块特殊文件和字符特殊文件的主要差别在于数据处理和访问方式的不同:

  • 块特殊文件适用于存取大块数据,并支持随机访问,通常用于磁盘和其他存储设备。
  • 字符特殊文件用于顺序访问,适合于处理数据流,常见于各种外围设备。

这种设计区分允许操作系统更有效地管理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确保数据的有效和高效处理。

26.在图1-17的例子中库调用称为read。而系统调用自身称为read。这两者都有相同的名字是正常的吗?如果不是,哪一个更重要?

在操作系统和其应用编程接口(API)中,库调用和系统调用有时可能共享相同的名称,这在许多操作系统中是常见的,特别是在UNIX和类UNIX系统中。例如,read 这个名称可以同时用于库函数和系统调用,这种情况是完全正常的,并且有其特定的用途和理由。

库调用 vs. 系统调用

  • 系统调用 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用于程序直接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如文件操作、进程控制等。系统调用发生在内核级别,通常涉及从用户模式切换到内核模式,这是一个成本较高的操作。
  • 库调用 通常是封装了一个或多个系统调用的高级函数,提供更方便、更抽象的接口给应用程序使用。库调用可能执行额外的逻辑,如错误处理、数据缓冲或参数预处理,然后再调用相应的系统调用。

共享相同名称的合理性

共享相同名称(如read)对于程序员来说是有益的,因为它简化了API,使得功能直观易懂。当程序员使用 read 函数时,他们不需要区分这是一个库调用还是系统调用,因为库函数通常会代为处理底层的系统调用细节。这样做的好处包括:

  • 简化编程模型:程序员可以不必担心操作系统底层的复杂性,而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更高层次的应用逻辑。
  • 增强可移植性:使用标准库调用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移植性,因为库可以处理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

哪一个更重要?

从应用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库调用 往往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被用于开发应用程序,且通常隐藏了许多系统级的复杂性。库调用也提供了一层抽象,使得开发者可以不必深入了解底层的系统调用细节。

然而,从系统开发者或底层程序开发者的角度来看,系统调用 是构建库和其他系统服务的基础,因此同样重要。系统调用确保了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能够被准确、安全地执行。

结论

在库调用和系统调用共享相同名称的情况下,这是正常且有意为之的设计选择,目的是为了简化开发者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开发者应关注库调用,因为它为常见任务提供了简化的接口,同时还处理了可能的跨平台兼容性问题。

27.现代操作系统将进程的地址空间从机器物理内存中分离出来。列举这种设计的两个好处。

1. 增强的安全性和隔离性

虚拟内存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地址空间,这意味着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对其他进程是不可见的。这种隔离性带来了几个安全相关的优势:

  • 防止意外或恶意的内存访问:由于每个进程都在自己的虚拟地址空间中运行,因此无法直接访问或修改另一个进程的数据。这减少了程序错误导致的系统崩溃和安全漏洞的风险。
  • 内存保护:操作系统可以控制每个进程对其虚拟内存的访问权限(如读、写、执行权限),从而防止恶意软件利用其他应用程序或系统进程。

2. 更有效的内存利用和管理

虚拟内存管理允许操作系统更加灵活和高效地使用物理内存,带来了以下好处:

  • 内存超额配置:虚拟内存允许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的内存总量超过实际的物理内存总量。这是通过将部分数据暂时存储在磁盘上的交换空间(或页面文件)来实现的,只有在需要时才将其调入内存。这种技术允许更多的应用程序同时运行,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 内存复用:虚拟内存技术还允许多个进程共享相同的物理内存页。例如,多个运行相同程序的实例可以共享相同的代码页,只有数据页需要独立。这不仅减少了内存的使用,还加快了程序的启动时间和响应速度。
28.对程序员而言,系统调用就像对其他库调用的调用一样。有无必要让程序员了解哪一个库过程导致了系统调用?在什么情形下,为什么?

对于程序员来说,系统调用与库调用确实在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因为都是通过函数调用来实现特定功能。然而,两者在底层的执行机制和涉及的系统资源管理上有显著差别。理解何时发生系统调用,以及库调用如何触发系统调用,对程序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下列情况下:

1. 性能优化

  • 系统调用开销:系统调用通常比一般的库调用代价更高,因为它们涉及到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如果一个程序员正在处理性能敏感的应用,了解哪些库调用导致系统调用变得至关重要。优化这些调用的频率或找到替代方法可能有助于提高整体性能。
  • 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频繁地进行文件操作(如打开和关闭文件)可能会涉及重复的系统调用,这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导致资源(如文件描述符)枯竭。了解这些背后的系统调用可以帮助程序员更有效地管理资源。

2. 错误处理和调试

  • 故障诊断:当程序表现异常或不符合预期时,知道哪个库函数调用了哪个系统调用可以帮助程序员更快地定位问题。例如,如果一个文件读写操作失败,了解背后的系统调用(如read()write())可能提供关于是否是权限问题、文件不存在,或其他IO错误的重要线索。
  • 安全性考虑:在处理安全敏感的应用时,明白哪些操作涉及系统调用尤其关键。例如,涉及网络通信和用户数据处理的函数可能会触发系统调用,这些调用可能需要特别的安全考量和验证。

3. 系统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 跨平台开发:不同操作系统对相同系统调用的支持可能有所不同。如果程序员可以识别出库函数中的系统调用,他们可以更容易地写出可在多个平台上运行的代码,或者在发现某个系统调用在目标平台上不可用或表现不同时提供替代方案。
29.图1-23说明有一批UNIX的系统调用没有与之等价的Win32 API。对于所列出的每一个没有Win32等价的调用,若程序员要把一个UNIX程序转移到Windows下运行,会有什么后果?

在将UNIX程序迁移到Windows平台的过程中,如果遇到UNIX系统调用在Windows中没有直接等价的Win32 API,程序员需要考虑一些关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具体的处理方法取决于遇到的具体系统调用,但以下是一些一般性的后果和应对策略:

后果

  1. 功能缺失

    • UNIX特有的系统调用可能没有在Windows中的直接对应物,这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直接实现。例如,UNIX的fork()系统调用在Windows中没有直接的等价物,因为Windows使用不同的进程创建机制。
  2. 行为差异

    • 即使找到了某种功能上相似的Win32 API,其行为也可能与UNIX系统调用不完全相同。这可能需要对程序逻辑进行修改,以适应不同的行为模式。
  3. 性能问题

    • 不同的系统调用实现方式可能导致性能表现不同。例如,进程间通信(IPC)机制在UNIX和Windows中的实现差异可能影响到程序的性能。
  4. 安全性和权限问题

    • 安全模型在UNIX和Windows中也有所不同。这可能需要在迁移过程中重新考虑和设计安全和权限管理策略。

应对策略

  1. 寻找替代API

    • 对于大多数UNIX系统调用,可以在Win32 API中找到功能上相似的替代品。例如,虽然没有fork(),但可以使用CreateProcess()或其他线程和进程管理函数来实现类似功能。
  2. 使用兼容层或工具

    • 可以利用如Cygwin或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WSL)这类工具,它们提供了在Windows上运行UNIX程序的兼容层。这些工具实现了UNIX的许多系统调用,并在Windows系统上提供了它们的功能。
  3. 修改程序架构

    •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对程序的架构进行重大修改,以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这可能包括改变进程管理、文件处理或网络通信的方式。
  4. 第三方库或框架

    • 使用第三方库来弥补Win32 API的不足。例如,使用跨平台的开发库(如Boost或Qt)可以帮助抽象出操作系统层,减少直接依赖特定系统调用的需要。
30.可移植的操作系统是从一个系统体系结构移动到另一个系统体系结构而不需要任何修改的操作系统。请解释为什么建立一个完全移植性的操作系统是不可行的。描述一下在设计一个高度可移植性的操作系统时你设计的两个高级层是什么样的。

建立一个完全可移植的操作系统是不可行的,主要因为不同的硬件平台具有各自独特的体系结构特点,如处理器指令集、I/O 设备管理、中断处理方式、内存访问模式等。这些硬件层面的差异导致操作系统需要针对特定硬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充分利用其功能和性能。此外,操作系统的某些部分(如低级的驱动程序和硬件抽象层)必须直接与硬件交互,这部分代码难以在不同的硬件平台间保持通用性。

高度可移植性操作系统的设计

为了提高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多层架构,其中较高的层次更抽象、与硬件的依赖性较小,较低的层次则更接近硬件。下面是两个在设计高度可移植操作系统时可能使用的高级层:

  1. 硬件抽象层(HAL)

    • 定义和作用:硬件抽象层是操作系统中负责屏蔽硬件差异的部分,为上层提供统一的硬件访问接口。HAL处理CPU差异、中断管理、内存访问差异等,使得上层的系统核心和服务不需要直接处理硬件细节。
    • 优势:通过集中处理硬件相关的细节,HAL不仅简化了操作系统的其余部分的开发和维护,而且当需要在新的硬件平台上部署操作系统时,通常只需要修改或重新实现HAL层。
  2. 系统服务层

    • 定义和作用:系统服务层提供了一组高级的系统调用和服务,如文件系统操作、网络通信、进程和线程管理等。这一层建立在硬件抽象层之上,通过HAL层提供的接口与硬件进行交互。
    • 优势:系统服务层的设计使得大部分操作系统功能对底层硬件的依赖最小化,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复用性和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开发者可以在这一层实现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而不必担心底层硬件的具体实现。
31.请解释在建立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时策略与机制分离带来的好处

在操作系统设计中,基于微内核的架构通过将策略与机制分离,提供了一种高度模块化和灵活的方式来构建操作系统。这种分离原则意味着操作系统的核心(微内核)仅实现最基本的功能和机制,如进程和线程管理、低级内存管理和通信机制,而将更具体的政策决定(如调度算法、内存分配策略等)移出到用户空间的服务中。以下是这种设计带来的好处:

1. 增强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

  • 策略自由选择:由于策略(如何做)是从机制(做什么)中分离出来的,系统管理员或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或更换不同的策略,而无需修改内核代码。例如,可以在不同的工作负载或应用场景下选择不同的任务调度器。
  • 易于适应变化:操作系统可以更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需求,因为更新或替换策略不需要对内核进行大规模修改。

2. 提高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 错误隔离:将策略与机制分离并将大部分操作系统功能移至用户空间,有助于减少内核引起的系统崩溃。如果用户空间的服务发生故障,它通常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因为微内核本身很小,错误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 简化内核设计:微内核的简洁性使得内核本身更容易理解和维护。内核的小型化还意味着更容易验证和测试,从而增加了操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提升安全性

  • 最小权限原则:由于大多数服务和驱动程序运行在用户空间,它们不具备内核级权限,这降低了恶意软件或者错误代码影响系统核心功能的风险。
  • 安全策略实施:可以在用户空间灵活实施各种安全策略,而这些策略可以利用微内核提供的基本服务和接口,而不会对微内核本身产生风险。

4. 促进创新和实验

  • 实验新策略:开发者可以在用户空间实验新的系统管理策略或优化算法,而不必对内核代码进行侵入式修改。这使得创新变得更加低风险和高效。
32.虚拟机由于很多因素而十分流行,然而它们也有一些缺点,给出一个缺点

虚拟机(VMs)提供了许多优势,如资源隔离、环境复制和系统安全性增强,但它们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其中一个主要的缺点是性能开销

性能开销

虚拟机在物理硬件上运行一个完全隔离的操作系统环境。这种隔离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的,其中包括对CPU、内存、存储和网络资源的虚拟化。每一层虚拟化都可能引入额外的性能开销,因为必须通过一个中间层(通常是虚拟机监控器或VMM,也称作超级管理程序)来转译和管理对硬件的访问。这些因素共同导致:

  • CPU性能损失:虚拟机可能无法利用某些高级CPU功能,或者在执行某些操作时需要更多的CPU周期,因为VMM需要处理额外的指令集转换或模拟未直接支持的硬件功能。
  • 内存开销:虚拟机需要自己的内存空间,并且虚拟机管理程序本身也消耗内存资源。此外,内存的分配和管理(如页表转换)在虚拟环境中通常比在物理环境中更为复杂,这会进一步增加内存相关的性能开销。
  • I/O性能降低:输入/输出操作尤其受到虚拟化影响,因为所有I/O操作都必须通过虚拟机监控器路由,这可能导致显著的性能降低。虽然现代虚拟化技术(如硬件辅助虚拟化和直通(Passthrough)技术)已经在减少这种开销方面取得了进展,但I/O密集型应用仍然可能面临性能瓶颈。
  • 网络延迟:虚拟机的网络流量通常需要通过虚拟交换机进行路由,这可能增加额外的延迟,并限制数据包处理速度,尤其是在高负载环境下。
33.下面是单位转换的练习:
  • 一微年是多少秒?
  • 微米常称为micron。那么meigamicron是多长?
  • 1PB存储器中有多少个字节?
  • 地球的质量是6000yottagram,换算成kilogram是多少?

1. 一微年是多少秒?

首先,需要明确“微年”(microyear)的概念。这里,“微”通常表示 1 0 − 6 10^{-6} 106 这个量级。一年(通常以公历年计算)大约有 (365.25) 天,每天有 (24) 小时,每小时 (60) 分钟,每分钟 (60) 种。

计算步骤如下:

  • 一年的秒数 = 365.25 × 24 × 60 × 60 = 31 , 557 , 600 365.25 \times 24 \times 60 \times 60 = 31,557,600 365.25×24×60×60=31,557,600
  • 一微年的秒数 = 31 , 557 , 600 × 1 0 − 6 = 31.5576 31,557,600 \times 10^{-6} = 31.5576 31,557,600×106=31.5576

因此,一微年约等于 (31.5576) 秒。

2. 微米常称为micron。那么meigamicron是多长?

“微米”(micron)是长度单位,等同于一个微米(micrometer),即$ 1 \mu m = 10^{-6}$ 米。

3. 1PB存储器中有多少个字节?

1PB(Petabyte)是一个大型数据存储单位,等于 $10^{15} $字节。详细来说:

  • 1 PB = 1 0 15 10^{15} 1015字节

因此,1PB存储器中有 (1,000,000,000,000,000) 个字节。

4. 地球的质量是6000yottagram,换算成kilogram是多少?

“Yottagram” 表示 1 0 21 10^{21} 1021 克。要将它转换为千克(kilogram),我们使用以下转换关系:

  • 1 千克 = 1 0 3 10^3 103
  • 1 Yottagram = 1 0 21 10^{21} 1021 克 = $10^{18} $千克

计算:

  • 6000 Yottagram = 6000 × 1 0 18 6000 \times 10^{18} 6000×1018 千克 = 6 × 1 0 21 6 \times 10^{21} 6×1021 千克

因此,地球的质量如果是6000 Yottagram,那么换算成千克就是 6 × 1 0 21 6 \times 10^{21} 6×1021 千克。

34.写一个和图1-19类似的shell,但是包含足够的实际可工作的代码,这样可测试它。还可以添加某些功能,如输入输出重定向、管道以及后台作业等。

这段代码需要在支持POSIX标准的环境下编译和运行,如Linux或UNIX系统。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wait.h>
#include <fcntl.h>

#define TRUE 1
#define MAX_LENGTH 1024
#define DELIMS " \t\r\n"

void type_prompt() {
    printf("$ ");
    fflush(stdout);
}

void parse_command(char* cmd, char** params) {
    int i;
    for(i = 0; i < 100; i++) {
        params[i] = strsep(&cmd, DELIMS);
        if(params[i] == NULL) break;
    }
}

int main() {
    char cmd[MAX_LENGTH];
    char* params[100];
    int cmdCount = 0;

    while(TRUE) {
        type_prompt();

        // Read command from standard input
        if(fgets(cmd, sizeof(cmd), stdin) == NULL) break;

        // Remove the newline character
        if(cmd[strlen(cmd) - 1] == '\n') {
            cmd[strlen(cmd) - 1] = '\0';
        }

        // Parse command
        parse_command(cmd, params);

        // Empty command
        if(params[0] == NULL) {
            continue;
        }

        // Exit command
        if(strcmp(params[0], "exit") == 0) break;

        // Create a child process
        pid_t pid = fork();

        if(pid < 0) {
            perror("Fork failed");
            exit(1);
        } else if(pid == 0) {
            // Child process
            execvp(params[0], params);  // Execute command
            perror("execvp failed");
            exit(1);
        } else {
            // Parent process
            int status;
            waitpid(pid, &status, 0);  // Wait for the child process to finish
        }
    }

    return 0;
}

功能说明:

  1. 类型提示type_prompt 函数显示一个简单的提示符。
  2. 命令解析parse_command 使用 strsep 函数将输入的字符串解析为参数数组。
  3. 创建子进程并执行命令:如果输入的命令不是 “exit”,则程序将创建一个子进程来执行该命令。父进程等待子进程结束。
  4. 错误处理:如果 execvp 失败,则在子进程中打印错误并退出。

编译和运行:

在类UNIX系统上,使用如下命令编译并运行此shell程序:

gcc -o simple_shell simple_shell.c
./simple_she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5.如果你有一个个人UNIX类操作系统,可以安全地崩溃和再启动,请写一个试图创建无限制数量子进程的shell脚本并观察所发生的事。在运行实验之前,通过shell键入sync,在磁盘备好文件缓冲区以避免毁坏文件系统。

试验步骤

  1. 准备实验环境

    • 确保实验环境是虚拟机或不会影响重要数据的系统。
    • 确保有权限执行需要的命令,可能需要 root 权限。
  2. 执行 sync 命令

    • 在终端输入 sync 命令。该命令将把内存中的数据同步到磁盘上,减少文件系统可能受到损坏的风险。
    sync
    
  3. 编写shell脚本

    • 创建一个shell脚本,该脚本会不断创建新的子进程。
    #!/bin/bash
    # infinite_fork.sh
    while true; do
        # 使用 & 使每个子进程在后台运行
        $0 & 
    done
    
  4. 运行脚本

    • 赋予脚本执行权限并运行它。
    chmod +x infinite_fork.sh
    ./infinite_fork.s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观察结果

  • 监控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可以使用 tophtop
  • 系统可能很快变得不响应,因为进程表可能会迅速填满,系统资源(CPU、内存等)会被迅速耗尽。
  • 观察系统如何响应此种压力测试,注意是否有任何保护机制启动(如OOM killer)。

恢复系统

  • 如果系统仍然响应,你可以尝试杀死脚本进程。
  • 如果系统不响应,可能需要重启系统。

分析

  • 了解系统的限制(如 ulimit -a 可查看资源限制)和其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 分析系统日志(如 /var/log/syslog/var/log/messages),以了解系统崩溃前后发生了什么。
36.用一个类似UNIX od的工具考察并尝试解释UNIX类系统或Windows的目录。提示:如何进行取决于OS允许怎么做。一个有益的技巧是在软盘上创建一个目录,其中包含一个操作系统,然后使用另一个允许进行此类访问的不同操作系统读取盘上的原始数据

要使用一个类似于UNIX od (octal dump) 工具来探查和分析UNIX类系统或Windows的文件系统目录,你需要对底层的文件系统结构有一定的理解。目录在文件系统中通常被当作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其内容包括指向目录中每个文件的指针和相关的元数据。

以下是进行这种探查的一些步骤和技巧:

步骤 1: 准备环境

  • 创建一个软盘镜像:在一个操作系统上创建一个软盘(或使用虚拟磁盘镜像工具如dd在Linux中创建一个镜像文件)。例如,可以在Linux环境下使用dd命令创建一个空白的1.44MB的软盘镜像:
    dd if=/dev/zero of=floppy.img bs=1024 count=1440
    
  • 格式化并添加文件:将这个镜像格式化为你希望探查的文件系统(如FAT, EXT4等),然后添加一些文件和目录。
    mkfs.vfat floppy.img
    mkdir /mnt/floppy
    sudo mount floppy.img /mnt/floppy
    cd /mnt/floppy
    touch file1.txt
    mkdir example_dir
    sudo umount /mnt/floppy
    

步骤 2: 使用od工具

  • 使用 od 命令来检查内容:在Linux系统中,你可以使用 od 工具来读取和显示磁盘镜像的内容:

    od -x floppy.img
    

    这条命令会以十六进制格式显示镜像内容。你需要熟悉文件系统的结构,才能解释显示出来的数据(例如在FAT文件系统中识别文件分配表(FAT)和目录项)。

步骤 3: 使用其他工具和方法

  • 使用专门的文件系统分析工具:如 debugfs 对于EXT文件系统,fatcat 用于FAT文件系统等,这些工具可以更方便地解析文件系统的结构。
  • 在不同操作系统上读取:如果你使用的是物理介质(如USB驱动器),你可以尝试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挂载并探查,使用各自的系统工具来读取和分析文件系统数据。

提示和注意事项

  • 使用操作系统允许的访问方法:确保你的探查活动不违反操作系统的安全和访问策略。
  • 数据解释:理解你所使用的文件系统的目录和文件的存储方式是关键。例如,了解在EXT和FAT文件系统中,目录是如何在磁盘上表示的。
  • 注意数据损坏风险:直接编辑或操作低层文件系统结构时,有损坏数据的风险。在实验数据或非生产环境中进行此类操作更为安全。
  • 35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