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

一、基本功

1. 面向对象的特征
2. final,finally,finalize的区别
3. int 和 Integer的区别

Ingeter是int的包装类,int的初值为0,Ingeter的初值为null

13	int i = 128;
14  Integer i2 = 128;
15  Integer i3 = new Integer(128);
16  //Integer会自动拆箱为int,所以为true
17  System.out.println(i == i2);
18  System.out.println(i == i3);
19  System.out.println("**************");
20  Integer i5 = 127;//java在编译的时候,被翻译成-> Integer i5 = Integer.valueOf(127);
21  Integer i6 = 127;
22  System.out.println(i5 == i6);//true
23	/*Integer i5 = 128;
24 	Integer i6 = 128;
25	System.out.println(i5 == i6);//false
26 	*/ Integer ii5 = new Integer(127);
27  System.out.println(i5 == ii5); //false
28  Integer i7 = new Integer(128);
29  Integer i8 = new Integer(123);
30  System.out.println(i7 == i8);  //false	int i = 128;

java在编译Integer i5 = 127的时候,被翻译成-> Integer i5 = Integer.valueOf(127);所以关键就是看valueOf()函数了。只要看看valueOf()函数的源码就会明白了。JDK源码的valueOf函数式这样的:

1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2         assert IntegerCache.high >= 127;
3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4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5         return new Integer(i);
6	}

对于-128到127之间的数,会进行缓存,Integer i5 = 127时,会将127进行缓存,下次再写Integer i6 = 127时,就会直接从缓存中取,就不会new了。所以22行的结果为true,而25行为false。对于27行和30行,因为对象不一样,所以为false。

总结

  1. 无论如何,Integer与new Integer不会相等。不会经历拆箱过程,i3的引用指向堆,而i4指向专门存放他的内存(常量池),他们的内存地址不一样,所以为false
  2. 两个都是非new出来的Integer,如果数在-128到127之间,则是true,否则为false
    java在编译Integer i2 = 128的时候,被翻译成-> Integer i2 = Integer.valueOf(128);而valueOf()函数会对-128到127之间的数进行缓存
  3. 两个都是new出来的,都为false
  4. int和integer(无论new否)比,都为true,因为会把Integer自动拆箱为int再去比

#### 4. 重载和重写的区别

5. 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6. 反射的用途和实现
7. 自定义注解的场景和实现

注解本质是一个继承了Annotation的特殊接口,其具体实现类是Java运行时生成的动态代理类。而我们通过反射获取注解时,返回的是Java运行时生成的动态代理对象$Proxy1。通过代理对象调用自定义注解(接口)的方法,会最终调用AnnotationInvocationHandler的invoke方法。该方法会从memberValues这个Map中索引出对应的值。而memberValues的来源是Java常量池。

Java中四种元注解:@Retention、@Inherited、@Documented、@Target

@Retention 注解的保留位置(枚举RetentionPolicy),RetentionPolicy可选值:

  • RetentionPolicy.SOURCE: 注解仅存在于源码中,在class字节码文件中不包含;在编译阶段丢失,这些注解在编译结束后就不再有任何意义,所以它们不会写入字节码。@Override,@SuppressWarnings都属于这种注解。
  • RetentionPolicy.CLASS: 默认的保留策略,注解在class字节码文件中存在,但运行时无法获得。在类加载的时候丢弃。注解默认使用这种方式。
  • RetentionPolicy.RUNTIME: 注解在class字节码文件中存在,始终不会丢弃,运行期间也保留该注解,因此可以使用反射机制读取该注解的信息。我们自定义的注解通常使用这种方式。

@Inherited 声明子类可以继承此注解,如果一个类A使用此注解,则类A的子类也继承此注解

@Documented 声名注解能够被javadoc等识别

@Target 用来声明注解范围(枚举ElementType),ElementType可选值:

  • TYPE:接口、类、枚举、注解
  • FIELD:字段、枚举的常量
  • METHOD:方法
  • PARAMETER:方法参数
  • CONSTRUCTOR:构造函数
  • LOCAL_VARIABLE:局部变量
  • ANNOTATION_TYPE:注解
  • PACKAGE:包

自定义注解使用场景:

1.类属性自动赋值

2.验证对象属性完整性

3.代替配置文件功能,像spring基于注解的配置

4.可以生成文档,像java代码注释中的@see,@param等

8. HTTP请求的GET和POST方式的区别

HTTP是基于TCP/IP的关于数据如何在万维网中如何通信的协议。

HTTP的底层是TCP/IP。所以GET和POST的底层也是TCP/IP,也就是说,GET/POST都是TCP链接。GET和POST能做的事情是一样一样的。你要给GET加上request body,给POST带上url参数,技术上是完全行的通的。

在我大万维网世界中,TCP就像汽车,我们用TCP来运输数据,它很可靠,从来不会发生丢件少件的现象。但是如果路上跑的全是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汽车,那这个世界看起来是一团混乱,送急件的汽车可能被前面满载货物的汽车拦堵在路上,整个交通系统一定会瘫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交通规则HTTP诞生了。HTTP给汽车运输设定了好几个服务类别,有GET, POST, PUT, DELETE等等,HTTP规定,当执行GET请求的时候,要给汽车贴上GET的标签(设置method为GET),而且要求把传送的数据放在车顶上(url中)以方便记录。如果是POST请求,就要在车上贴上POST的标签,并把货物放在车厢里。当然,你也可以在GET的时候往车厢内偷偷藏点货物,但是这是很不光彩;也可以在POST的时候在车顶上也放一些数据,让人觉得傻乎乎的。HTTP只是个行为准则,而TCP才是GET和POST怎么实现的基本。

在我大万维网世界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角色:运输公司。不同的浏览器(发起http请求)和服务器(接受http请求)就是不同的运输公司。 虽然理论上,你可以在车顶上无限的堆货物(url中无限加参数)。但是运输公司可不傻,装货和卸货也是有很大成本的,他们会限制单次运输量来控制风险,数据量太大对浏览器和服务器都是很大负担。业界不成文的规定是,(大多数)浏览器通常都会限制url长度在2K个字节,而(大多数)服务器最多处理64K大小的url。超过的部分,恕不处理。如果你用GET服务,在request body偷偷藏了数据,不同服务器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服务器会帮你卸货,读出数据,有些服务器直接忽略,所以,虽然GET可以带request body,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被接收到哦。

GET和POST本质上就是TCP链接,并无差别。但是由于HTTP的规定和浏览器/服务器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一些不同。

GET和POST还有一个重大区别,简单的说:

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

对于GET方式的请求,浏览器会把http header和data一并发送出去,服务器响应200(返回数据);

而对于POST,浏览器先发送header,服务器响应100 continue,浏览器再发送data,服务器响应200 ok(返回数据)。

也就是说,GET只需要汽车跑一趟就把货送到了,而POST得跑两趟,第一趟,先去和服务器打个招呼“嗨,我等下要送一批货来,你们打开门迎接我”,然后再回头把货送过去。

因为POST需要两步,时间上消耗的要多一点,看起来GET比POST更有效。因此Yahoo团队有推荐用GET替换POST来优化网站性能。但这是一个坑!跳入需谨慎。为什么?

  • GET与POST都有自己的语义,不能随便混用。

  • 据研究,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发一次包的时间和发两次包的时间差别基本可以无视。而在网络环境差的情况下,两次包的TCP在验证数据包完整性上,有非常大的优点。

  • 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会在POST中发送两次包,Firefox就只发送一次。

9. session和cookie区别

session和cookie区别

10. session分布式处理
11. JDBC流程
12. MVC设计思想
13. equals 和 == 的区别

1.对于基本数据类型,只有==,没有equals()(注意string类型不是基本数据类型),所以很明显值相等就为true。
2.对于字符串,指比较两者的内存地址,equals()则重写了object类的equals(),比较的是内容,你可以查看api看看它怎么重写的。对于字符串是存放在方法区的字符串常量池里的,无论定义多少,只要字符串值相等都指同一块内存地址,所以和equals()结果没区别。
3.对于实例对象而言,==比较的依然是内存地址(所以你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情况,==一直比较的都是内存地址),而equals()默认重写object类的equals()方法(比较地址)。但是一般我们会自己重写equals(),让它比较值是否相等。

二、 集合

1. List 和 Set 区别

​ List:1.可以允许重复的对象。

​ 2.可以插入多个null元素。

​ 3.是一个有序容器,保持了每个元素的插入顺序,输出的顺序就是插入的顺序。

​ 4.常用的实现类有 ArrayList、LinkedList 和 Vector。ArrayList 最为流行,它提供了使用索引的随意访问,而 LinkedList 则对于经常需要从 List 中添加或删除元素的场合更为合适。

​ Set:1.不允许重复对象

​ 2. 无序容器,你无法保证每个元素的存储顺序,TreeSet通过 Comparator 或者 Comparable 维护了一个排序顺序。

​ 3. 只允许一个 null 元素

​ 4.Set 接口最流行的几个实现类是 HashSet、LinkedHashSet 以及 TreeSet。最流行的是基于 HashMap 实现的 HashSet;TreeSet 还实现了 SortedSet 接口,因此 TreeSet 是一个根据其 compare() 和 compareTo() 的定义进行排序的有序容器。

​ 1.Map不是collection的子接口或者实现类。Map是一个接口。

​ 2.Map 的 每个 Entry 都持有两个对象,也就是一个键一个值,Map 可能会持有相同的值对象但键对象必须是唯一的。

​ 3. TreeMap 也通过 Comparator 或者 Comparable 维护了一个排序顺序。

​ 4. Map 里你可以拥有随意个 null 值但最多只能有一个 null 键。

​ 5.Map 接口最流行的几个实现类是 HashMap、LinkedHashMap、Hashtable 和 TreeMap。(HashMap、TreeMap最常用)

2. List 和 Map 区别
3.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区别
  • 1.ArrayList是实现了基于动态数组的数据结构,LinkedList基于链表的数据结构。 (LinkedList是双向链表,有next也有previous)

  • 2.对于随机访问get和set,ArrayList觉得优于LinkedList,因为LinkedList要移动指针。

  • 3.对于新增和删除操作add和remove,LinedList比较占优势,因为ArrayList要移动数据。

时间复杂度:

二分查找法使用的随机访问(random access)策略,而LinkedList是不支持快速的随机访问的。对一个LinkedList做随机访问所消耗的时间与这个list的大小是成比例的。而相应的,在ArrayList中进行随机访问所消耗的时间是固定的。

这是否表明ArrayList总是比LinkedList性能要好呢?这并不一定,在某些情况下LinkedList的表现要优于ArrayList,有些算法在LinkedList中实现时效率更高。比方说,利用Collections.reverse方法对列表进行反转时,其性能就要好些。

当一个元素被加到ArrayList的最开端时,所有已经存在的元素都会后移,这就意味着数据移动和复制上的开销。相反的,将一个元素加到LinkedList的最开端只是简单的为这个元素分配一个记录,然后调整两个连接。在LinkedList的开端增加一个元素的开销是固定的,而在ArrayList的开端增加一个元素的开销是与ArrayList的大小成比例的

空间复杂度:

在LinkedList中有一个私有的内部类,定义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Entry {   
    Object element;   
    Entry next;   
    Entry previous;   
}  

每个Entry对象reference列表中的一个元素,同时还有在LinkedList中它的上一个元素和下一个元素。一个有1000个元素的LinkedList对象将有1000个链接在一起的Entry对象,每个对象都对应于列表中的一个元素。这样的话,在一个LinkedList结构中将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开销,因为它要存储这1000个Entity对象的相关信息。

ArrayList使用一个内置的数组来存储元素,这个数组的起始容量是10.当数组需要增长时,新的容量按如下公式获得:新容量=(旧容量*3)/2+1,也就是说每一次容量大概会增长50%。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有一个包含大量元素的ArrayList对象,那么最终将有很大的空间会被浪费掉,这个浪费是由ArrayList的工作方式本身造成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存放新的元素,数组将不得不被重新进行分配以便能够增加新的元素。对数组进行重新分配,将会导致性能急剧下降。如果我们知道一个ArrayList将会有多少个元素,我们可以通过构造方法来指定容量。我们还可以通过trimToSize方法在ArrayList分配完毕之后去掉浪费掉的空间。

总结:

  • 对ArrayList和LinkedList而言,在列表末尾增加一个元素所花的开销都是固定的。对ArrayList而言,主要是在内部数组中增加一项,指向所添加的元素,偶尔可能会导致对数组重新进行分配;而对LinkedList而言,这个开销是统一的,分配一个内部Entry对象。
  • 在ArrayList的中间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意味着这个列表中剩余的元素都会被移动;而在LinkedList的中间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的开销是固定的。
  • LinkedList不支持高效的随机元素访问。
  • ArrayList的空间浪费主要体现在在list列表的结尾预留一定的容量空间,而LinkedList的空间花费则体现在它的每一个元素都需要消耗相当的空间

当操作是在一列数据的后面添加数据而不是在前面或中间,并且需要随机地访问其中的元素时,使用ArrayList会提供比较好的性能;当你的操作是在一列数据的前面或中间添加或删除数据,并且按照顺序访问其中的元素时,就应该使用LinkedList了

4. ArrayList 与 Vector 区别
  • Vector的方法都是同步的(Synchronized),是线程安全的(thread-safe),而ArrayList的方法不是,由于线程的同步必然要影响性能,因此,ArrayList的性能比Vector好。
  • 当Vector或ArrayList中的元素超过它的初始大小时,Vector会将它的容量翻倍,而ArrayList只增加50%的大小,这样,ArrayList就有利于节约内存空间。
5. 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HashMap和Hashtable都实现了Map接口,但决定用哪一个之前先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分别。主要的区别有:线程安全性,同步(synchronization),以及速度。

  • HashMap几乎可以等价于Hashtable,除了HashMap是非synchronized的,并可以接受null(HashMap可以接受为null的键值(key)和值(value),而Hashtable不行)。
  • HashMap是非synchronized,而Hashtable是synchronized,这意味着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多个线程可以共享一个Hashtable;而如果没有正确的同步的话,多个线程是不能共享HashMap的。Java 5提供了ConcurrentHashMap,它是Hashtable的替代,比Hashtable的扩展性更好。
  • 另一个区别是HashMap的迭代器(Iterator)是fail-fast迭代器,而Hashtable的enumerator迭代器不是fail-fast的。所以当有其他线程改变了HashMap的结构(增加或者移除元素),将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但迭代器本身的remove()方法移除元素则不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但这并不是一个一定发生的行为,要看JVM。这条同样也是Enumeration和Iterator的区别。
  • 由于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也是synchronized,所以在单线程环境下它比HashMap要慢。如果你不需要同步,只需要单一线程,那么使用HashMap性能要好过Hashtable。
  • HashMap不能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Map中的元素次序是不变的。

要注意的一些术语:

  1. sychronized意味着在一次仅有一个线程能够更改Hashtable。就是说任何线程要更新Hashtable时要首先获得同步锁,其它线程要等到同步锁被释放之后才能再次获得同步锁更新Hashtable。

  2. Fail-safe和iterator迭代器相关。如果某个集合对象创建了Iterator或者ListIterator,然后其它的线程试图“结构上”更改集合对象,将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但其它线程可以通过set()方法更改集合对象是允许的,因为这并没有从“结构上”更改集合。但是假如已经从结构上进行了更改,再调用set()方法,将会抛出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异常。

  3. 结构上的更改指的是删除或者插入一个元素,这样会影响到map的结构。

我们能否让HashMap同步?

HashMap可以通过下面的语句进行同步:
Map m = Collections.synchronizeMap(hashMap);

结论:

Hashtable和HashMap有几个主要的不同:线程安全以及速度。仅在你需要完全的线程安全的时候使用Hashtable,而如果你使用Java 5或以上的话,请使用ConcurrentHashMap吧。

进一步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wangxing233/article/details/79452946

6. HashSet 和 HashMap 区别
7. HashMap 和 ConcurrentHashMap 的区别
8. HashMap 的工作原理及代码实现
(1) 什么时候使用HashMap? 它有什么特点?
	是基于Map接口的实现,存储键值对时,它可以接受null的键值,是非同步的,HashMap存储着Entry(hash,key,value,next)对象。
(2)HashMap的工作原里
	通过hash的方法,通过put和get存储和获取对象。存储对象时,我们将K/V传给put方法时,它调用hashCode计算hash从而得到bucket位置,进一步存储,HashMap会根据当前bucket的占用情况自动调整容量(超过Load Facotr则resize为原来的2倍)。获取对象时,我们将K传给get,它调用hashCode计算hash从而得到bucket位置,并进一步调用equals()方法确定键值对。如果发生碰撞的时候,Hashmap通过链表将产生碰撞冲突的元素组织起来,在Java 8中,如果一个bucket中碰撞冲突的元素超过某个限制(默认是8),则使用红黑树来替换链表,从而提高速度。
(3)get和put的原理,equals()和hashCode()的作用
	通过对key的hashCode()进行hashing,并计算下标( n-1 & hash),从而获得buckets的位置。如果产生碰撞,则利用key.equals()方法去链表或树中去查找对应的节点。
(4)hash的实现,为什么要这样实现?
	在Java 1.8的实现中,是通过hashCode()的高16位异或低16位实现的:
	(h = k.hashCode()) ^ (h >>> 16),主要是从速度、功效、质量来考虑的,这么做可以在bucket的n比较小的时候,也能保证考虑到高低bit都参与到hash的计算中,同时不会有太大的开销。
(5)如果HashMap的大小超过了负载因子(load factor)定义的容量,怎么办?
	如果超过了负载因子(默认0.75),则会重新resize一个原来长度两倍的HashMap,并且重新调用hash方法。
补充Java集合知识:
  • 以Entry[]数组实现的哈希桶数组,用Key的哈希值取模桶数组的大小可得到数组下标。
  • 插入元素时,如果两条Key落在同一个桶(比如哈希值1和17取模16后都属于第一个哈希桶),我们称之为哈希冲突。
  • JDK的做法是链表法,Entry用一个next属性实现多个Entry以单向链表存放。查找哈希值为17的key时,先定位到哈希桶,然后链表遍历桶里所有元素,逐个比较其Hash值然后key值。
  • 在JDK8里,新增默认为8的阈值,当一个桶里的Entry超过閥值,就不以单向链表而以红黑树来存放以加快Key的查找速度。
  • 当然,最好还是桶里只有一个元素,不用去比较。所以默认当Entry数量达到桶数量的75%时,哈希冲突已比较严重,就会成倍扩容桶数组,并重新分配所有原来的Entry。扩容成本不低,所以也最好有个预估值。
  • 取模用与操作(hash & (arrayLength-1))会比较快,所以数组的大小永远是2的N次方, 你随便给一个初始值比如17会转为32。默认第一次放入元素时的初始值是16。
  • iterator() 是顺着哈希桶数组来遍历,看起来是个乱序
9. ConcurrentHashMap 的工作原理及代码实现

三、线程

1. 创建线程的方式和实现

创建线程的三种方式的对比:

(1)采用实现Runnable、Callable接口的方式创建多线程时:

优势是:
线程类只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或Callable接口,还可以继承其他类。在这种方式下,多个线程可以共享一个target对象,所以非常适合多个线程处理同一份资源的情况。
劣势是:
编程稍微复杂,如果要访问当前线程,则必须使用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

(2)使用继承Thread类的方式创建多线程时。

优势是:
编程简单,如果要访问当前线程,可直接使用this获取当前线程。
劣势是:
线程类已经继承了Thread类,所以不能继承其他父类。

(3)Runnable和Callcale的区别:

Callable规定(重写)的方法是call(),Runnable()规定(重写)的方法是run()。
Callable的任务执行后可以返回值,而Runnable的任务是不能返回值的。
call方法可以抛出异常,run方法不可以。
运行Callable任务可以拿到一个Future对象,表示异步计算的结果。它提供了检查计算是否完成的方法,以等待计算的完成,并检索计算的结果。通过Future对象可以了解任务执行情况,可取消任务的执行,还可获取执行结果。
2. sleep() 、join()、yield()的区别

sleep()

sleep()方法需要指定等待的时间,它可以让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在指定的时间内暂停执行,进入阻塞状态,该方法既可以让其他同优先级或者高优先级的线程得到执行的机会,也可以让低优先级的线程得到执行机会。但是sleep()方法不会释放“锁标志”,也就是说如果有synchronized同步块,其他线程仍然不能访问共享数据。

wait()

	wait()方法需要和notify()及notifyAll()两个方法一起介绍,这三个方法用于协调多个线程对共享数据的存取,所以必须在synchronized语句块内使用,也就是说,调用wait(),notify()和notifyAll()的任务在调用这些方法前必须拥有对象的锁。注意,它们都是Object类的方法,而不是Thread类的方法。 
	wait()方法与sleep()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wait()方法会释放对象的“锁标志”。当调用某一对象的wait()方法后,会使当前线程暂停执行,并将当前线程放入对象等待池中,直到调用了notify()方法后,将从对象等待池中移出任意一个线程并放入锁标志等待池中,只有锁标志等待池中的线程可以获取锁标志,它们随时准备争夺锁的拥有权。当调用了某个对象的notifyAll()方法,会将对象等待池中的所有线程都移动到该对象的锁标志等待池。 
	除了使用notify()和notifyAll()方法,还可以使用带毫秒参数的wait(long timeout)方法,效果是在延迟timeout毫秒后,被暂停的线程将被恢复到锁标志等待池。 
此外,wait(),notify()及notifyAll()只能在synchronized语句中使用,但是如果使用的是ReenTrantLock实现同步,该如何达到这三个方法的效果呢?解决方法是使用ReenTrantLock.newCondition()获取一个Condition类对象,然后Condition的await(),signal()以及signalAll()分别对应上面的三个方法。

yield()

yield()方法和sleep()方法类似,也不会释放“锁标志”,区别在于,它没有参数,即yield()方法只是使当前线程重新回到可执行状态,所以执行yield()的线程有可能在进入到可执行状态后马上又被执行,另外yield()方法只能使同优先级或者高优先级的线程得到执行机会,这也和sleep()方法不同。

join()

等待该线程终止。

等待调用join方法的线程结束,再继续执行。如:t.join();//主要用于等待t线程运行结束,若无此句,main则会执行完毕,导致结果不可预测。

publicclass Test {
    public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1 = new MyThread1();
        t1.start();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第" + i +"次执行!");
            if (i > 2)try { 
                //t1线程合并到主线程中,主线程停止执行过程,转而执行t1线程,直到t1执行完毕后继续。
                t1.joi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class MyThread1 extends Thread { 
    public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第" + i + "次执行!");
        } 
    } 
}
3. CountDownLatch 原理

CountDownLatch 内部维护了一个整数 n,n(要大于等于0)在 当前线程 初始化 CountDownLatch 方法指定。当前线程调用 CountDownLatchawait() 方法阻塞当前线程,等待其他调用 CountDownLatch 对象的 CountDown() 方法的线程执行完毕。 其他线程调用该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方法,该方法会把 n-1,直到所有线程执行完成,n 等于 0当前线程 就恢复执行。

4. CyclicBarrier 原理

CyclicBarrier 是一个同步辅助类,允许一组线程互相等待,直到到达某个公共屏障点(CommonBarrierPoint)。因为该 barrier 在释放等待线程后可以重用,所以称它为循环的 barrier

5. Semaphore 原理

Semaphore 直译为信号。实际上 Semaphore 可以看做是一个信号的集合。不同的线程能够从 Semaphore 中获取若干个信号量。当 Semaphore 对象持有的信号量不足时,尝试从 Semaphore 中获取信号的线程将会阻塞。直到其他线程将信号量释放以后,阻塞的线程会被唤醒,重新尝试获取信号量。

总结:

1)CountDownLatch和CyclicBarrier都能够实现线程之间的等待,只不过它们侧重点不同:

CountDownLatch一般用于某个线程A等待若干个其他线程执行完任务之后,它才执行;

而CyclicBarrier一般用于一组线程互相等待至某个状态,然后这一组线程再同时执行;

另外,CountDownLatch是不能够重用的,而CyclicBarrier是可以重用的。

2)Semaphore其实和锁有点类似,它一般用于控制对某组资源的访问权限。

6. Exchanger 原理

当一个线程到达 exchange 调用点时,如果它的伙伴线程此前已经调用了此方法,那么它的伙伴会被调度唤醒并与之进行对象交换,然后各自返回。如果它的伙伴还没到达交换点,那么当前线程将会被挂起,直至伙伴线程到达——完成交换正常返回;或者当前线程被中断——抛出中断异常;又或者是等候超时——抛出超时异常。

7. CountDownLatch 与 CyclicBarrier 区别
  1. CountDownLatch 的作用是允许 1N 个线程等待其他线程完成执行;而 CyclicBarrier 则是允许 N个线程相互等待。
  2. CountDownLatch 的计数器无法被重置; CyclicBarrier 的计数器可以被重置后使用,因此它被称为是循环的 barrier。
8. ThreadLocal 原理

ThreadLocal 提供了线程本地变量,它可以保证访问到的变量属于当前线程,每个线程都保存有一个变量副本,每个线程的变量都不同。ThreadLocal 相当于提供了一种线程隔离,将变量与线程相绑定。

9. 线程池的原理

当提交一个新任务到线程池时,线程池的处理流程如下:

  1. 线程池判断核心线程池里的线程是否都在执行任务。如果不是,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如果核心线程池里的线程都在执行任务,则进入下个流程。
  2. 线程池判断工作队列是否已经满。如果工作队列没有满,则将新提交的任务存储在这个工作队列里。如果工作队列满了,则进入下个流程。
  3. 线程池判断线程池的线程是否都处于工作状态。如果没有,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如果已经满了,则交给饱和策略来处理这个任务。
10 线程池的几种方式和使用场景

Executors 类里面提供了一些静态工厂,生成一些常用的线程池。

  1. newFixedThreadPool:创建固定大小的线程池。线程池的大小一旦达到最大值就会保持不变,如果某个线程因为执行异常而结束,那么线程池会补充一个新线程。
  2. newCach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如果线程池的大小超过了处理任务所需要的线程,那么就会回收部分空闲(60秒不执行任务)的线程,当任务数增加时,此线程池又可以智能的添加新线程来处理任务。此线程池不会对线程池大小做限制,线程池大小完全依赖于操作系统(或者说 JVM)能够创建的最大线程大小。
  3. newSingleThreadExecutor:创建一个单线程的线程池。这个线程池只有一个线程在工作,也就是相当于单线程串行执行所有任务。如果这个唯一的线程因为异常结束,那么会有一个新的线程来替代它。此线程池保证所有任务的执行顺序按照任务的提交顺序执行。
  4. newSchedul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大小无限的线程池。此线程池支持定时以及周期性执行任务的需求。
  5. new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创建一个单线程的线程池。此线程池支持定时以及周期性执行任务的需求。
11. 线程的生命周期

新建(New)、就绪(Runnable)、运行(Running)、阻塞(Blocked)和死亡(Dead)5种状态

四、 锁机制

1. 说说线程安全问题

线程安全是多线程领域的问题,线程安全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方法或者一个实例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中使用而不会出现问题。

在 Java 多线程编程当中,提供了多种实现 Java 线程安全的方式:

  • 最简单的方式,使用 Synchronization 关键字
  • 使用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 包中的原子类,例如 AtomicInteger
  • 使用 java.util.concurrent.locks 包中的锁
  • 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 ConcurrentHashMap
  •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保证变量可见性(直接从内存读,而不是从线程 cache 读)
2. volatile 实现原理
  • 在 JVM 底层 volatile 是采用“内存屏障”来实现的
  • 缓存一致性协议(MESI协议)它确保每个缓存中使用的共享变量的副本是一致的。其核心思想如下:当某个 CPU 在写数据时,如果发现操作的变量是共享变量,则会通知其他 CPU 告知该变量的缓存行是无效的,因此其他 CPU 在读取该变量时,发现其无效会重新从主存中加载数据
3. synchronize 实现原理

同步代码块是使用 monitorentermonitorexit 指令实现的,同步方法(在这看不出来需要看 JVM 底层实现)依靠的是方法修饰符上的 ACC_SYNCHRONIZED 实现。

4. synchronized 与 lock 区别
  • synchronized 和 lock 的用法区别
    • synchronized(隐式锁):在需要同步的对象中加入此控制,synchronized 可以加在方法上,也可以加在特定代码块中,括号中表示需要锁的对象。
    • lock(显示锁):需要显示指定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一般使用 ReentrantLock 类做为锁,多个线程中必须要使用一个 ReentrantLock 类做为对象才能保证锁的生效。且在加锁和解锁处需要通过 lock()unlock() 显示指出。所以一般会在 finally 块中写 unlock() 以防死锁。
  • synchronized 和 lock 性能区别 synchronized 是托管给 JVM 执行的,而 lock 是 Java 写的控制锁的代码。在 JDK 1.5 中,synchronize 是性能低效的。因为这是一个重量级操作,需要调用操作接口,导致有可能加锁消耗的系统时间比加锁以外的操作还多。相比之下使用 Java 提供的 Lock 对象,性能更高一些。但是到了 JDK 1.6,发生了变化。synchronize 在语义上很清晰,可以进行很多优化,有适应自旋,锁消除,锁粗化,轻量级锁,偏向锁等等。导致在 JDK 1.6synchronize 的性能并不比 Lock 差。
  • synchronized 和 lock 机制区别
    • synchronized 原始采用的是 CPU 悲观锁机制,即线程获得的是独占锁。独占锁意味着其 他线程只能依靠阻塞来等待线程释放锁。
    • Lock 用的是乐观锁方式。所谓乐观锁就是,每次不加锁而是假设没有冲突而去完成某项操作,如果因为冲突失败就重试,直到成功为止。乐观锁实现的机制就是 CAS 操作(Compare and Swap)。
5. CAS乐观锁

CAS 是项乐观锁技术,当多个线程尝试使用 CAS 同时更新同一个变量时,只有其中一个线程能更新变量的值,而其它线程都失败,失败的线程并不会被挂起,而是被告知这次竞争中失败,并可以再次尝试。

CAS 操作包含三个操作数 —— 内存位置(V)、预期原值(A)和新值(B)。如果内存位置的值与预期原值相匹配,那么处理器会自动将该位置值更新为新值。否则,处理器不做任何操作。无论哪种情况,它都会在 CAS 指令之前返回该位置的值。(在 CAS 的一些特殊情况下将仅返回 CAS 是否成功,而不提取当前值。)CAS 有效地说明了“我认为位置 V 应该包含值 A;如果包含该值,则将 B 放到这个位置;否则,不要更改该位置,只告诉我这个位置现在的值即可。”这其实和乐观锁的冲突检查 + 数据更新的原理是一样的。

6. ABA问题

CAS 会导致“ABA问题”。

CAS 算法实现一个重要前提需要取出内存中某时刻的数据,而在下时刻比较并替换,那么在这个时间差类会导致数据的变化。

比如说一个线程 one 从内存位置 V 中取出 A,这时候另一个线程 two 也从内存中取出 A,并且 two 进行了一些操作变成了 B,然后 two 又将 V 位置的数据变成 A,这时候线程 one 进行 CAS 操作发现内存中仍然是 A,然后 one 操作成功。尽管线程 one 的 CAS 操作成功,但是不代表这个过程就是没有问题的。

部分乐观锁的实现是通过版本号(version)的方式来解决 ABA 问题,乐观锁每次在执行数据的修改操作时,都会带上一个版本号,一旦版本号和数据的版本号一致就可以执行修改操作并对版本号执行 +1 操作,否则就执行失败。因为每次操作的版本号都会随之增加,所以不会出现 ABA 问题,因为版本号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7. 乐观锁的业务场景及实现方式

乐观锁(Optimistic Lock):

  • 每次获取数据的时候,都不会担心数据被修改,所以每次获取数据的时候都不会进行加锁,但是在更新数据的时候需要判断该数据是否被别人修改过。如果数据被其他线程修改,则不进行数据更新,如果数据没有被其他线程修改,则进行数据更新。由于数据没有进行加锁,期间该数据可以被其他线程进行读写操作。
  • 比较适合读取操作比较频繁的场景,如果出现大量的写入操作,数据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应用层需要不断的重新获取数据,这样会增加大量的查询操作,降低了系统的吞吐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