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理解虚拟 DOM:React 选它,真的是为了性能吗?

本文揭示了虚拟DOM的本质,探讨了React采用虚拟DOM的初衷并非单纯追求性能,而是为了优化研发体验和提升效率。通过历史发展和性能对比,解释了虚拟DOM如何解决DOM操作频繁带来的问题,以及在实际场景中的优势和性能考量。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真正理解虚拟 DOM:React 选它,真的是为了性能吗

  在过去的十年里,前端技术日新月异。从最早的纯静态页面,到 jQuery 一统江湖,再到近几年大火的 MVVM 框架——研发模式升级这件事情对于前端来说,好像成了某种常态。其实研发模式不断演进的背后,恰恰蕴含着前端人对 “DOM 操作” 这一核心动作的持续思考和改进。而虚拟 DOM,正是先驱们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一颗明珠。

开篇先思考两个问题:

  1. 什么是虚拟DOM
  2. 虚拟 DOM 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3. 虚拟 DOM,真的是为了更好的性能吗?

  在 MVVM 框架这个领域分支,有一道至今仍然非常经典的面试题:“为什么我们需要虚拟 DOM?”。

  这个问题比较常见的回答思路是:“DOM 操作是很慢的,而 JS 却可以很快,直接操作 DOM 可能会导致频繁的回流与重绘,JS 不存在这些问题。因此虚拟 DOM 比原生 DOM 更快”。 但真的是这样吗?

快速搞定虚拟 DOM 的两个“大问题”

  虚拟 DOM(Virtual DOM)本质上是JS 和 DOM 之间的一个映射缓存,它在形态上表现为一个能够描述 DOM 结构及其属性信息的 JS 对象。在之前探讨了 JSX 和 DOM 之间的转换关系,就提到了虚拟 DOM 在 React 中的形态。

  针对虚拟DOM,需要把握住以下两点:

  1. 虚拟 DOM 是 JS 对象
  2. 虚拟 DOM 是对真实 DOM 的描述

  这样就基本解决了虚拟 DOM“是什么”的问题,接下来看看 React 中的虚拟 DOM 大致是如何工作的。虚拟 DOM 在 React 组件的挂载阶段和更新阶段都会作为“关键人物”出镜,其参与的工作流程如下:

  • 挂载阶段,React 将结合 JSX 的描述,构建出虚拟 DOM 树,然后通过 ReactDOM.render 实现虚拟 DOM 到真实 DOM 的映射(触发渲染流水线);
  • 更新阶段,页面的变化在作用于真实 DOM 之前,会先作用于虚拟 DOM,虚拟 DOM 将在 JS 层借助算法先对比出具体有哪些真实 DOM 需要被改变,然后再将这些改变作用于真实 DOM。

  对于虚拟DOM的问题,其实很多,诸如:“为什么需要虚拟 DOM?”、“虚拟 DOM 的优势何在?”、“虚拟 DOM 是否伴随更好的性能?”

  要想回答好这无穷无尽的为什么,千万不要点对点地去看待问题本身。虚拟 DOM 相对于过往的 DOM 操作解决方案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要想理解一个新生事物存在、发展的合理性,必须将其放在一个足够长的、合理的上下文中去讨论。

历史长河中的 DOM 操作解决方案

1. 原生 JS 支配下的“人肉 DOM” 时期

  在前端工种没有像如今一样“繁华”的阶段,前端页面“展示”的属性远远强于其“交互”的属性,这就导致 JS 的定位只能是“辅助”,在这个阶段,作为前端开发者来说,虽然我们一无所有,但过得很快乐——简单的业务需求决定了我们不需要去做太多或太复杂的 DOM 操作,原生 JS够用。

2.解放生产力的先导阶段:jQuery 时期

  随着前端开始被重视,产品开始追求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与之而来的就是大量 DOM 操作需求带来的前端开发工作量的激增。为了能够实现高效的开发,jQuery 首先解决的就是“API 不好使”这个问题——它将 DOM API 封装为了相对简单和优雅的形式,同时一口气做掉了跨浏览器的兼容工作,并且提供了链式 API 调用、插件扩展等一系列能力用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最终达到的效果正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写得更少,做得更多”。

  jQuery 使 DOM 操作变得简单、快速,并且始终确保其形式稳定、可用性稳定。

3.民智初启:早期模板引擎方案

  jQuery 帮助我们能够以更舒服的姿势操作 DOM,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DOM 操作量过大情况下前端侧的压力。 而模板引擎方案,为“解放”大量的DOM操作带来了希望。由于模板引擎更倾向于点对点解决烦琐 DOM 操作的问题,它在能力和定位上既不能够、也不打算替换掉 jQuery,两者是和谐共存的。因此这里不存在“模板引擎时期”,只有“模板引擎方案”。

  而模板语法其实就是把 JS 和 HTML 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规则,而模板引擎做的事情也非常容易理解。把 数据源读进去,塞到预置好的 HTML 模板里,然后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吐出一段目标字符串给你。这段字符串的内容,其实就是一份标准的、可用于渲染的 HTML 代码,它将对应一个 DOM 元素。最后,将这个 DOM 元素挂载到页面中去,整个模板的渲染流程也就走完了。 当然,实际的过程会比我们描述的要复杂一些。

  模板引擎一般需要做下面几件事情:

  1. 读取 HTML 模板并解析它,分离出其中的 JS 信息;
  2. 将解析出的内容拼接成字符串,动态生成 JS 代码;
  3. 运行动态生成的 JS 代码,吐出“目标 HTML”;
  4. 将“目标 HTML”赋值给 innerHTML,触发渲染流水线,完成真实 DOM 的渲染。

  使用模板引擎方案来渲染数据,解了操作大量DOM的燃眉之急:每次数据发生变化时,我们都不用关心到底是哪里的数据变了,也不用手动去点对点完成 DOM 的修改。只需要关注的仅仅是数据和数据变化本身,DOM 层面的改变模板引擎会帮我们做掉。

  可惜的是,模板引擎出现的契机虽然是为了使用户界面与业务数据相分离,但实际的应用场景基本局限在“实现高效的字符串拼接”这一个点上,因此不能指望它去做太复杂的事情。尤其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它在性能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由于不够“智能”,它更新 DOM 的方式是将已经渲染出 DOM 整体注销后再整体重渲染,并且不存在更新缓冲这一说。在 DOM 操作频繁的场景下,模板引擎可能会直接导致页面卡死。

  虽然指望模板引擎并没有完全解决前端操作DOM的问题,但它的思想无疑具备高度的先进性:允许程序员只关心数据而不必关心 DOM 细节的这一操作,和 React 的“数据驱动视图”思想如出一辙。

那该怎么办呢?

  “前辈们”在模板引擎上看到了希望,他们明确了要走“数据驱动视图”这条基本道路,于是便沿着这个思路往下摸索:模板引擎的数据驱动视图方案。核心问题在于对真实 DOM 的修改过于“大刀阔斧”,导致了 DOM 操作的范围过大、频率过高,进而可能会导致糟糕的性能。然后这帮人就想啊:既然操作真实 DOM 对性能损耗这么大,那我操作假的 DOM 不就行了?

  沿着这个思路再往下走,就有了我们都爱的虚拟 DOM。

虚拟 DOM 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样是将用户界面与数据相分离,模板引擎是这样做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在虚拟 DOM 的加持下,事情变成了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虚拟 DOM 在实现上并不总是借助模板。比如 React 就使用了 JSX,JSX 本质不是模板,而是一种使用体验和模板相似的 JS 语法糖。

  区别就在于多出了一层虚拟 DOM 作为缓冲层。这个缓冲层带来的利好是:当 DOM 操作(渲染更新)比较频繁时,它会先将前后两次的虚拟 DOM 树进行对比,定位出具体需要更新的部分,生成一个“补丁集”,最后只把“补丁”打在需要更新的那部分真实 DOM 上,实现精准的“差量更新”。这个过程对应的虚拟 DOM 工作流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act 选用虚拟 DOM,真的是为了更好的性能吗?

  在整个 DOM 操作的演化过程中,主要矛盾并不在于性能,而在于开发者写得爽不爽,在于研发体验/研发效率。虚拟 DOM 不是别的,正是前端开发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研发体验和研发效率而创造出来的高阶产物。虚拟 DOM 的优越之处在于,它能够在提供更爽、更高效的研发模式(也就是函数式的 UI 编程方式)的同时,仍然保持一个还不错的性能。

  拿前面讲过的模板渲染来举例,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它和虚拟 DOM 在性能开销上的差异。两者的渲染工作流对比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模板渲染的步骤1,和虚拟 DOM 渲染的步骤1、2都属于 JS 范畴的行为,这两者是具备可比性的,我们放在一起来看:动态生成 HTML 字符串的过程本质是对字符串的拼接,对性能的消耗是有限的;而虚拟 DOM 的构建和 diff过程逻辑则相对复杂,它不可避免地涉及递归、遍历等耗时操作。因此在 JS 行为这个层面,模板渲染胜出。

  模板渲染的步骤3,和虚拟 DOM 的步骤3 都属于 DOM 范畴的行为,两者具备可比性,因此我们仍然可以愉快地对比下去:模板渲染是全量更新,而虚拟 DOM 是差量更新。

  乍一看好像差量更新一定比全量更新高效,但需要考虑这样一种情况:数据内容变化非常大(或者说整个发生了改变),促使差量更新计算出来的结果和全量更新极为接近(或者说完全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DOM 更新的工作量基本一致,而虚拟 DOM 却伴随着开销更大的 JS 计算,此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模板渲染和虚拟 DOM 在整体性能上难分伯仲:若两者最终计算出的 DOM 更新内容完全一致,那么虚拟 DOM 大概率不敌模板渲染;但只要两者在最终 DOM 操作量上拉开那么一点点的差距,虚拟 DOM 就将具备战胜模板渲染的底气。因为虚拟 DOM 的劣势主要在于 JS 计算的耗时,而 DOM 操作的能耗和 JS 计算的能耗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极少量的 DOM 操作耗费的性能足以支撑大量的 JS 计算。

  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极端。在实际的开发中,更加高频的场景是这样的:我每次 setState 的时候只修改少量的数据,比如一个对象中的某几个属性,再比如一个数组中的某几个元素。在这样的场景下,模板渲染和虚拟 DOM 之间 DOM 操作量级的差距就完全拉开了,虚拟 DOM 将在性能上具备绝对的优势。

虚拟 DOM 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只希望能够站在“虚拟 DOM 解决了哪些关键问题”这个视角,讨论一些关于虚拟 DOM 的共识。

虚拟 DOM 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以下两个:

  1. 研发体验/研发效率的问题

    DOM 操作模式的每一次革新,背后都是前端对效率和体验的进一步追求。虚拟 DOM 的出现,为数据驱动视图这一思想提供了高度可用的载体,使得前端开发能够基于函数式 UI 的编程方式实现高效的声明式编程。

  2. 跨平台的问题

    虚拟 DOM 是对真实渲染内容的一层抽象。若没有这一层抽象,那么视图层将和渲染平台紧密耦合在一起,为了描述同样的视图内容,你可能要分别在 Web 端和 Native 端写完全不同的两套甚至多套代码。但现在中间多了一层描述性的虚拟 DOM,它描述的东西可以是真实 DOM,也可以是iOS 界面、安卓界面、小程序…同一套虚拟 DOM,可以对接不同平台的渲染逻辑,从而实现“一次编码,多端运行”。其实说到底,跨平台也是研发提效的一种手段,它在思想上和1是高度呼应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虚拟 DOM 还有非常多的亮点值得我们去挖掘。

      除了差量更新以外,“批量更新”也是虚拟 DOM 在性能方面所做的一个重要努力:“批量更新”在通用虚拟 DOM 库里是由 batch函数来处理的。在差量更新速度非常快的情况下(比如极短的时间里多次操作同一个 DOM),用户实际上只能看到最后一次更新的效果。这种场景下,前面几次的更新动作虽然意义不大,但都会触发重渲染流程,带来大量不必要的高耗能操作。

      这时就需要请 batch来帮忙了,batch的作用是缓冲每次生成的补丁集,它会把收集到的多个补丁集暂存到队列中,再将最终的结果交给渲染函数,最终实现集中化的 DOM 批量更新。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