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命令

Centos7命令

cd命令

说明:

cd命令用来切换工作目录至dirname。 其中dirName表示法可为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
若目录名称省略,则变换至使用者的home directory(也就是刚login时所在的目录)。
另外,~也表示为home directory的意思,.则是表示目前所在的目录,..则表示目前目录位置的上一层目录。

选项:

-p	如果要切换到的目标目录是一个符号连接,直接切换到符号连接指向的目标目录
-L 	如果要切换的目标目录是一个符号的连接,直接切换到字符连接名代表的目录,而非符号连接所指向的目标目录。
- 	当仅实用"-"一个选项时,当前工作目录将被切换到环境变量"OLDPWD"所表示的目录。

实例:

cd    进入用户主目录;
cd ~  进入用户主目录;
cd -  返回进入此目录之前所在的目录;
cd ..  返回上级目录(若当前目录为“/“,则执行完后还在“/";".."为上级目录的意思);
cd ../..  返回上两级目录;
cd !$  把上个命令的参数作为cd参数使用。

ls命令

说明:

ls命令用来显示目标列表,在Linux中是使用率较高的命令。
ls命令的输出信息可以进行彩色加亮显示,以分区不同类型的文件。

语法:

ls(选项)(参数)

选项:

-a:显示所有档案及目录(ls内定将档案名或目录名称为“.”的视为影藏,不会列出);
-A:显示除影藏文件“.”和“..”以外的所有文件列表;
-C:多列显示输出结果。这是默认选项;
-l:与“-C”选项功能相反,所有输出信息用单列格式输出,不输出为多列;
-F:在每个输出项后追加文件的类型标识符,具体含义:“*”表示具有可执行权限的普通文件,“/”表示目录,“@”表示符号链接,“|”表示命令管道FIFO,“=”表示sockets套接字。当文件为普通文件时,不输出任何标识符;
-b:将文件中的不可输出的字符以反斜线“”加字符编码的方式输出;
-c:与“-lt”选项连用时,按照文件状态时间排序输出目录内容,排序的依据是文件的索引节点中的ctime字段。与“-l”选项连用时,则排序的一句是文件的状态改变时间;
-d:仅显示目录名,而不显示目录下的内容列表。显示符号链接文件本身,而不显示其所指向的目录列表;
-f:此参数的效果和同时指定“aU”参数相同,并关闭“lst”参数的效果;
-i:显示文件索引节点号(inode)。一个索引节点代表一个文件;
--file-type:与“-F”选项的功能相同,但是不显示“*”;
-k:以KB(千字节)为单位显示文件大小;
-l:以长格式显示目录下的内容列表。输出的信息从左到右依次包括文件名,文件类型、权限模式、硬连接数、所有者、组、文件大小和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等;
-m:用“,”号区隔每个文件和目录的名称;
-n:以用户识别码和群组识别码替代其名称;
-r:以文件名反序排列并输出目录内容列表;
-s:显示文件和目录的大小,以区块为单位;
-t:用文件和目录的更改时间排序;
-L:如果遇到性质为符号链接的文件或目录,直接列出该链接所指向的原始文件或目录;
-R: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full-time:列出完整的日期与时间;
--color[=WHEN]:使用不同的颜色高亮显示不同类型的。

参数:

目录:指定要显示列表的目录,也可以是具体的文件。

shutdown命令

说明:

shutdown命令用来系统关机命令。shutdown指令可以关闭所有程序,并依用户的需要,进行重新开机或关机的动作。

选项:

-c:当执行“shutdown -h 11:50”指令时,只要按+键就可以中断关机的指令;
-f:重新启动时不执行fsck;
-F:重新启动时执行fsck;
-h:将系统关机;
-k:只是送出信息给所有用户,但不会实际关机;
-n:不调用init程序进行关机,而由shutdown自己进行;
-r:shutdown之后重新启动;
-t<秒数>:送出警告信息和删除信息之间要延迟多少秒。

参数:

[时间]:设置多久时间后执行shutdown指令;
[警告信息]:要传送给所有登入用户的信息。

实例:

指定现在立即关机:
shutdown -h now

指定5分钟后关机,同时送出警告信息给登入用户:
shutdown +5 "System will shutdown after 5 minutes"

sync命令

说明:

sync命令用于强制被改变的内容立刻写入磁盘,更新超块信息。
在Linux/Unix系统中,在文件或数据处理过程中一般先放到内存缓冲区中,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写入磁盘,
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sync命令则可用来强制将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立即写入磁盘中。
用户通常不需执行sync命令,系统会自动执行update或bdflush操作,将缓冲区的数据写 入磁盘。
只有在update或bdflush无法执行或用户需要非正常关机时,才需手动执行sync命令。

buffer与cache:
buffer:为了解决写磁盘的效率
cache:为了解决读磁盘的效率

linux系统为了提高读写磁盘的效率,会先将数据放在一块buffer中。在写磁盘时并不是立即将数据写到磁盘中,而是先写入这块buffer中了。此时如果重启系统,就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sync命令用来flush文件系统buffer,这样数据才会真正的写到磁盘中,并且buffer才能够释放出来,flush就是用来清空buffer。
sync命令会强制将数据写入磁盘中,并释放该数据对应的buffer,所以常常会在写磁盘后输入sync命令来将数据真正的写入磁盘。
如果不去手动的输入sync命令来真正的去写磁盘,linux系统也会周期性的去sync数据

useradd命令

说明:

useradd命令用于Linux中创建的新的系统用户。useradd可用来建立用户帐号。帐号建好之后,再用passwd设定帐号的密码.而可用userdel删除帐号。
使用useradd指令所建立的帐号,实际上是保存在/etc/passwd文本文件中。

在Slackware中,adduser指令是个script程序,利用交谈的方式取得输入的用户帐号资料,然后再交由真正建立帐号的useradd命令建立新用户,
如此可方便管理员建立用户帐号。在Red Hat Linux中,adduser命令则是useradd命令的符号连接,两者实际上是同一个指令。

选项:

-c<备注>: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会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位中;
-d<登入目录>: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
-D:变更预设值;
-e<有效期限>:指定帐号的有效期限;
-f<缓冲天数>: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帐号;
-g<群组>: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G<群组>: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帐号;
-s<shell>: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uid>:指定用户id。

参数:

用户名:要创建的用户名。

实例:

新建用户加入组:
useradd –g sales jack –G company,employees    //-g:加入主要组、-G:加入次要组

建立一个新用户账户,并设置ID:
useradd caojh -u 544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ID值时尽量要大于500,以免冲突。因为Linux安装后会建立一些特殊用户,一般0到499之间的值留给bin、mail这样的系统账号。

passwd命令

说明:

passwd命令用于设置用户的认证信息,包括用户密码、密码过期时间等。系统管理者则能用它管理系统用户的密码。只有管理者可以指定用户名称,一般用户只能变更自己的密码。

选项:

-d:删除密码,仅有系统管理者才能使用;
-f:强制执行;
-k:设置只有在密码过期失效后,方能更新;
-l:锁住密码;
-s:列出密码的相关信息,仅有系统管理者才能使用;
-u:解开已上锁的帐号。

参数:

用户名:需要设置密码的用户名。

实例:

#如果是普通用户执行passwd只能修改自己的密码。如果新建用户后,要为新用户创建密码,则用passwd用户名,注意要以root用户的权限来创建。
[root@localhost ~]# passwd linuxde    //更改或创建linuxde用户的密码;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de.
New UNIX password:          //请输入新密码;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再输入一次;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成功;


#普通用户如果想更改自己的密码,直接运行passwd即可,比如当前操作的用户是linuxde。
[linuxde@localhost ~]$ passwd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de. //更改linuxde用户的密码;
(current) UNIX password:   //请输入当前密码;
New UNIX password:         //请输入新密码;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确认新密码;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更改成功;


#比如我们让某个用户不能修改密码,可以用-l选项来锁定
[root@localhost ~]# passwd -l linuxde    //锁定用户linuxde不能更改密码;
Lock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de.
passwd: Success           //锁定成功;

[linuxde@localhost ~]# su linuxde   //通过su切换到linuxde用户;
[linuxde@localhost ~]$ passwd      //linuxde来更改密码;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linuxde.
Changing password for linuxde
(current) UNIX password:          //输入linuxde的当前密码;
passwd: Authentication token manipulation error     //失败,不能更改密码;

userdel命令
说明:
userdel命令用于删除给定的用户,以及与用户相关的文件。若不加选项,则仅删除用户帐号,而不删除相关文件。

选项:
-f:强制删除用户,即使用户当前已登录;
-r: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与用户相关的所有文件。

参数:
用户名:要删除的用户名。

实例:
userdel命令很简单,比如我们现在有个用户linuxde,其家目录位于/var目录中,现在我们来删除这个用户:

userdel linuxde //删除用户linuxde,但不删除其家目录及文件;
userdel -r linuxde //删除用户linuxde,其家目录及文件一并删除;


logout命令

说明:
logout命令用于退出当前登录的Shell,logout指令让用户退出系统,其功能和login指令相互对应。


su命令
说明:
su命令用于切换当前用户身份到其他用户身份,变更时须输入所要变更的用户帐号与密码。

选项:
-c<指令>或–command=<指令>:执行完指定的指令后,即恢复原来的身份;
-f或——fast:适用于csh与tsch,使shell不用去读取启动文件;
-l或——login:改变身份时,也同时变更工作目录,以及HOME,SHELL,USER,logname。此外,也会变更PATH变量;
-m,-p或–preserve-environment:变更身份时,不要变更环境变量;
-s或–shell=:指定要执行的shell;
–help:显示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用户:指定要切换身份的目标用户。

实例:
变更帐号为root并在执行ls指令后退出变回原使用者:
su -c ls root

变更帐号为root并传入-f选项给新执行的shell:
su root -f

变更帐号为test并改变工作目录至test的家目录:
su -test


id命令
说明:
id命令可以显示真实有效的用户ID(UID)和组ID(GID)。UID 是对一个用户的单一身份标识。组ID(GID)则对应多个UID。
id命令已经默认预装在大多数Linux系统中。要使用它,只需要在你的控制台输入id。不带选项输入id会显示如下。结果会使用活跃用户。

当我们想知道某个用户的UID和GID时id命令是非常有用的。一些程序可能需要UID/GID来运行。
id使我们更加容易地找出用户的UID以GID而不必在/etc/group文件中搜寻。如往常一样,你可以在控制台输入man id进入id的手册页来获取更多的详情。

语法:
id [-gGnru][–help][–version][用户名称]

选项:
-g或–group   显示用户所属群组的ID。
-G或–groups 显示用户所属附加群组的ID。
-n或–name   显示用户,所属群组或附加群组的名称。
-r或–real   显示实际ID。
-u或–user   显示用户ID。
-help   显示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实例:
[root@localhost ~]# id
uid=0(root) gid=0(root) groups=0(root),1(bin),2(daemon),3(sys),4(adm),6(disk),10(wheel)

解释:用户root的UID号码 = 0,GID号码 = 0。用户root是下面组的成员:
root组GID号是:0
bin组GID号是:1
daemon组GID号是:2
sys组GID号是:3
adm组GID号是:4
disk组GID号是:6
wheel组GID号是:10

打印用户名、UID 和该用户所属的所有组,要这么做,我们可以使用 -a 选项:
[root@localhost ~]# id -a
uid=0(root) gid=0(root) groups=0(root),1(bin),2(daemon),3(sys),4(adm),6(disk),10(wheel)


whoami命令
说明:
whoami命令用于打印当前有效的用户名称,相当于执行id -un命令。

实例:
[root@localhost ~]# whoami
root

[root@localhost ~]# id -un
root


groupadd命令
说明:
groupadd命令用于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组,新工作组的信息将被添加到系统文件中。

选项:
-g:指定新建工作组的id;
-r:创建系统工作组,系统工作组的组ID小于500;
-K:覆盖配置文件“/ect/login.defs”;
-o:允许添加组ID号不唯一的工作组。

参数:
组名:指定新建工作组的组名。

实例:
建立一个新组,并设置组ID加入系统:

groupadd -g 344 linuxde

此时在/etc/passwd文件中产生一个组ID(GID)是344的项目。


groupdel命令

说明:
groupdel命令用于删除指定的工作组,本命令要修改的系统文件包括/ect/group和/ect/gshadow。
若该群组中仍包括某些用户,则必须先删除这些用户后,方能删除群组。

语法:
groupdel(参数)

参数:
组:要删除的工作组名。

实例:
groupadd damon //创建damon工作组
groupdel damon //删除这个工作组


usermod命令
说明:
usermod命令用于修改用户的基本信息。usermod命令不允许你改变正在线上的使用者帐号名称。
当usermod命令用来改变user id,必须确认这名user没在电脑上执行任何程序。
你需手动更改使用者的crontab档。也需手动更改使用者的at工作档。
采用NIS server须在server上更动相关的NIS设定。

语法:
usermod(选项)(参数)

选项:
-c<备注>:修改用户帐号的备注文字;
-d<登入目录>:修改用户登入时的目录;
-e<有效期限>:修改帐号的有效期限;
-f<缓冲天数>:修改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帐号;
-g<群组>:修改用户所属的群组;
-G<群组>;修改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l<帐号名称>:修改用户帐号名称;
-L:锁定用户密码,使密码无效;
-s:修改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修改用户ID;
-U:解除密码锁定。

参数:
登录名:指定要修改信息的用户登录名

实例:
将newuser2添加到组staff中
usermod -G staff newuser2

修改newuser的用户名为newuser1:
usermod -l newuser1 newuser

锁定账号newuser1:
usermod -L newuser1

解除对newuser1的锁定:
usermod -U newuser1


man命令

说明:
man命令是Linux下的帮助指令,通过man指令可以查看Linux中的指令帮助、配置文件帮助和编程帮助等信息。

语法:
man(选项)(参数)

选项:
-a:在所有的man帮助手册中搜索;
-f:等价于whatis指令,显示给定关键字的简短描述信息;
-P:指定内容时使用分页程序;
-M:指定man手册搜索的路径

参数:
数字:指定从哪本man手册中搜索帮助;
关键字:指定要搜索帮助的关键字。

实例:
我们输入man ls,它会在最左上角显示“LS(1)”,在这里,“LS”表示手册名称,而“(1)”表示该手册位于第一节章,同样,
我们输man ifconfig它会在最左上角显示“IFCONFIG(8)”。也可以这样输入命令:“man [章节号] 手册名称”。

man是按照手册的章节号的顺序进行搜索的,比如:
man sleep

只会显示sleep命令的手册,如果想查看库函数sleep,就要输入:
man 3 sleep


help命令
说明:
help命令用于显示shell内部命令的帮助信息。help命令只能显示shell内部的命令帮助信息。
而对于外部命令的帮助信息只能使用man或者info命令查看。

语法:
help(选项)(参数)

选项:
-s:输出短格式的帮助信息。仅包括命令格式。

参数:
内部命令:指定需要显示帮助信息的shell内部命令。

实例:
使用help命令显示shell内部shopt命令的帮助信息,输入如下命令:


pwd命令
说明:
pwd命令以绝对路径的方式显示用户当前工作目录。命令将当前目录的全路径名称(从根目录)写入标准输出。全部目录使用/分隔。
第一个/表示根目录,最后一个目录是当前目录。执行pwd命令可立刻得知您目前所在的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名称。

语法:
pwd(选项)

选项:
–help: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实例:

[root@localhost ~]# pwd
/root


mkdir命令
说明:
mkdir命令用来创建目录。该命令创建由dirname命名的目录。如果在目录名的前面没有加任何路径名,
则在当前目录下创建由dirname指定的目录;如果给出了一个已经存在的路径,
将会在该目录下创建一个指定的目录。在创建目录时,应保证新建的目录与它所在目录下的文件没有重名

语法:
mkdir (选项)(参数)

选项:
-Z:设置安全上下文,当使用SELinux时有效;
-m<目标属性>或–mode<目标属性>建立目录的同时设置目录的权限;
-p或–parents 若所要建立目录的上层目录目前尚未建立,则会一并建立上层目录;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目录:指定要创建的目录列表,多个目录之间用空格隔开。

实例:
在目录/usr/meng下建立子目录test,并且只有文件主有读、写和执行权限,其他人无权访问
mkdir -m 700 /usr/meng/test

在当前目录中建立bin和bin下的os_1目录,权限设置为文件主可读、写、执行,同组用户可读和执行,其他用户无权访问
mkdir -p-m 750 bin/os_1


rmdir命令

说明:
rmdir命令用来删除空目录。当目录不再被使用时,或者磁盘空间已到达使用限定值,就需要删除失去使用价值的目录。
利用rmdir命令可以从一个目录中删除一个或多个空的子目录。

语法:
rmdir(选项)(参数)

选项:
-p或–parents:删除指定目录后,若该目录的上层目录已变成空目录,则将其一并删除;
–ignore-fail-on-non-empty:此选项使rmdir命令忽略由于删除非空目录时导致的错误信息;
-v或-verboes:显示命令的详细执行过程;
–help:显示命令的帮助信息;
–version:显示命令的版本信息。

参数:
目录列表:要删除的空目录列表。当删除多个空目录时,目录名之间使用空格隔开。

实例:
删除子目录os_1和其父目录bin
cd /usr/meng/test
rmdir -p bin/os_1


touch命令

说明:
touch命令有两个功能:一是用于把已存在文件的时间标签更新为系统当前的时间(默认方式),
它们的数据将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二是用来创建新的空文件。

语法:
touch(选项)(参数)

选项:
-a:或–time=atime或–time=access或–time=use 只更改存取时间;
-c:或–no-create 不建立任何文件;
-d:<时间日期> 使用指定的日期时间,而非现在的时间;
-f:此参数将忽略不予处理,仅负责解决BSD版本touch指令的兼容性问题;
-m:或–time=mtime或–time=modify 只更该变动时间;
-r:<参考文件或目录> 把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日期时间,统统设成和参考文件或目录的日期时间相同;
-t:<日期时间> 使用指定的日期时间,而非现在的时间;
–help:在线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文件:指定要设置时间属性的文件列表。

实例:
touch ex2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一个空文件ex2,然后,利用ls -l命令可以发现文件ex2的大小为0,表示它是空文件。


cp命令

说明:
cp命令用来将一个或多个源文件或者目录复制到指定的目的文件或目录。
它可以将单个源文件复制成一个指定文件名的具体的文件或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下。
cp命令还支持同时复制多个文件,当一次复制多个文件时,目标文件参数必须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
否则将出现错误。

选项:
-a:此参数的效果和同时指定"-dpR"参数相同;
-d:当复制符号连接时,把目标文件或目录也建立为符号连接,并指向与源文件或目录连接的原始文件或目录;
-f:强行复制文件或目录,不论目标文件或目录是否已存在;
-i:覆盖既有文件之前先询问用户;
-l:对源文件建立硬连接,而非复制文件;
-p:保留源文件或目录的属性;
-R/r: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一并处理;
-s:对源文件建立符号连接,而非复制文件;
-u:使用这项参数后只会在源文件的更改时间较目标文件更新时或是名称相互对应的目标文件并不存在时,才复制文件;
-S:在备份文件时,用指定的后缀“SUFFIX”代替文件的默认后缀;
-b:覆盖已存在的文件目标前将目标文件备份;
-v:详细显示命令执行的操作。

参数:
源文件:制定源文件列表。默认情况下,cp命令不能复制目录,如果要复制目录,则必须使用-R选项;
目标文件:指定目标文件。当“源文件”为多个文件时,要求“目标文件”为指定的目录。

实例:
如果把一个文件复制到一个目标文件中,而目标文件已经存在,那么,该目标文件的内容将被破坏。
此命令中所有参数既可以是绝对路径名,也可以是相对路径名。通常会用到点.或点点…的形式。
例如,下面的命令将指定文件复制到当前目录下:
cp …/mary/homework/assign .

所有目标文件指定的目录必须是己经存在的,cp命令不能创建目录。如果没有文件复制的权限,
则系统会显示出错信息。
将文件file复制到目录/usr/men/tmp下,并改名为file1
cp file /usr/men/tmp/file1


rm命令

说明:
rm命令可以删除一个目录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也可以将某个目录及其下属的所有文件及其子目录均删除掉。
对于链接文件,只是删除整个链接文件,而原有文件保持不变。

语法:
rm (选项)(参数)

选项:
-d:直接把欲删除的目录的硬连接数据删除成0,删除该目录;
-f:强制删除文件或目录;
-i:删除已有文件或目录之前先询问用户;
-r或-R: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一并处理;
–preserve-root:不对根目录进行递归操作;
-v:显示指令的详细执行过程

参数:
文件:指定被删除的文件列表,如果参数中含有目录,则必须加上-r或者-R选项。

实例:
交互式删除当前目录下的文件test和example
rm -i test example
Remove test ?n(不删除文件test)
Remove example ?y(删除文件example)

删除当前目录下除隐含文件外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

rm -r *


mv命令

说明:
mv命令用来对文件或目录重新命名,或者将文件从一个目录移到另一个目录中。source表示源文件或目录,
target表示目标文件或目录。如果将一个文件移到一个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中,则目标文件的内容将被覆盖。

语法:
mv(选项)(参数)

选项:
-backup=<备份模式>:若需覆盖文件,则覆盖前先行备份;
-b:当文件存在时,覆盖前,为其创建一个备份;
-f:若目标文件或目录与现有的文件或目录重复,则直接覆盖现有的文件或目录;
-i:交互式操作,覆盖前先行询问用户,如果源文件与目标文件或目标目录中的文件同名,则询问用户是否覆盖目标文件。用户输入”y”,表示将覆盖目标文件;输入”n”,表示取消对源文件的移动。这样可以避免误将文件覆盖。
–strip-trailing-slashes:删除源文件中的斜杠“/”;
-S<后缀>:为备份文件指定后缀,而不使用默认的后缀;
–target-directory=<目录>:指定源文件要移动到目标目录;
-u:当源文件比目标文件新或者目标文件不存在时,才执行移动操作。

参数:
源文件:源文件列表。
目标文件:如果“目标文件”是文件名则在移动文件的同时,将其改名为“目标文件”;
如果“目标文件”是目录名则将源文件移动到“目标文件”下。

实例:
将文件ex3改名为new1
mv ex3 new1

将目录/usr/men中的所有文件移到当前目录(用.表示)中:
mv /usr/men/* .


cat命令

说明:
cat命令连接文件并打印到标准输出设备上,cat经常用来显示文件的内容,类似于下的type命令。

语法:
cat(选项)(参数)

选项:
-n或-number:有1开始对所有输出的行数编号;
-b或–number-nonblank:和-n相似,只不过对于空白行不编号;
-s或–squeeze-blank:当遇到有连续两行以上的空白行,就代换为一行的空白行;
-A:显示不可打印字符,行尾显示“$”;
-e:等价于"-vE"选项;
-t:等价于"-vT"选项;

参数:
文件列表:指定要连接的文件列表。

实例:
设ml和m2是当前目录下的两个文件
cat m1 (在屏幕上显示文件ml的内容)
cat m1 m2 (同时显示文件ml和m2的内容)
cat m1 m2 > file (将文件ml和m2合并后放入文件file中)


more命令
说明:
more命令是一个基于vi编辑器文本过滤器,它以全屏幕的方式按页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
支持vi中的关键字定位操作。

语法:
more(语法)(参数)

选项:
-<数字>:指定每屏显示的行数;
-d:显示“[press space to continue,‘q’ to quit.]”和“[Press ‘h’ for instructions]”;
-c:不进行滚屏操作。每次刷新这个屏幕;
-s:将多个空行压缩成一行显示;
-u:禁止下划线;
+<数字>:从指定数字的行开始显示

参数:
文件:指定分页显示内容的文件。

实例:
显示文件file的内容,但在显示之前先清屏,并且在屏幕的最下方显示完核的百分比。
more -dc file

显示文件file的内容,每10行显示一次,而且在显示之前先清屏。
more -c -10 file


less命令

说明:
less命令的作用与more十分相似,都可以用来浏览文字档案的内容,不同的是less命令允许用户向前或向后浏
览文件,而more命令只能向前浏览。用less命令显示文件时,用PageUp键向上翻页,用PageDown键向下翻页。
要退出less程序,应按Q键。

语法:
less(选项)(参数)

选项:
-e:文件内容显示完毕后,自动退出;
-f:强制显示文件;
-g:不加亮显示搜索到的所有关键词,仅显示当前显示的关键字,以提高显示速度;
-l:搜索时忽略大小写的差异;
-N:每一行行首显示行号;
-s:将连续多个空行压缩成一行显示;
-S:在单行显示较长的内容,而不换行显示;
-x<数字>:将TAB字符显示为指定个数的空格字符。

参数:
文件:指定要分屏显示内容的文件。


echo命令
说明:
echo命令用于在shell中打印shell变量的值,或者直接输出指定的字符串。linux的echo命令,
在shell编程中极为常用, 在终端下打印变量value的时候也是常常用到的,因此有必要了解下echo的
用法echo命令的功能是在显示器上显示一段文字,一般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

语法:
echo(选项)(参数)

选项:
-e:激活转义字符。
使用-e选项时,若字符串中出现以下字符,则特别加以处理,而不会将它当成一般文字输出:
\a 发出警告声;
\b 删除前一个字符;
\c 最后不加上换行符号;
\f 换行但光标仍旧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n 换行且光标移至行首;
\r 光标移至行首,但不换行;
\t 插入tab;
\v 与\f相同;
\ 插入\字符;
\nnn 插入nnn(八进制)所代表的ASCII字符;

参数:
变量:指定要打印的变量。

实例:
用echo命令打印带有色彩的文字
echo -e “\e[1;31mThis is red text\e[0m”


head命令

说明:
head命令用于显示文件的开头的内容。在默认情况下,head命令显示文件的头10行内容。

语法:
head(选项)(参数)

选项:
-n<数字>:指定显示头部内容的行数;
-c<字符数>:指定显示头部内容的字符数;
-v:总是显示文件名的头信息;
-q:不显示文件名的头信息。

参数:
文件列表:指定显示头部内容的文件列表。


tail命令

说明:
tail命令用于输入文件中的尾部内容。tail命令默认在屏幕上显示指定文件的末尾10行。
如果给定的文件不止一个,则在显示的每个文件前面加一个文件名标题。如果没有指定文件或者文件名为“-”,
则读取标准输入。

语法:
tail(选项)(参数)

选项:
–retry:即是在tail命令启动时,文件不可访问或者文件稍后变得不可访问,都始终尝试打开文件。使用此选项时需要与选项“——follow=name”连用;
-c或——bytes=:输出文件尾部的N(N为整数)个字节内容;
-f<name/descriptor>或;–follow:显示文件最新追加的内容。“name”表示以文件名的方式监视文件的变化。“-f”与“-fdescriptor”等效;
-F:与选项“-follow=name”和“–retry"连用时功能相同;
-n或——line=:输出文件的尾部N(N位数字)行内容。
–pid=<进程号>:与“-f”选项连用,当指定的进程号的进程终止后,自动退出tail命令;
-q或——quiet或——silent:当有多个文件参数时,不输出各个文件名;
-s<秒数>或——sleep-interal=<秒数>:与“-f”选项连用,指定监视文件变化时间隔的秒数;
-v或——verbose:当有多个文件参数时,总是输出各个文件名;
–help:显示指令的帮助信息;
–version:显示指令的版本信息。

参数:
文件列表:指定要显示尾部内容的文件列表。

实例:
tail file (显示文件file的最后10行)
tail +20 file (显示文件file的内容,从第20行至文件末尾)
tail -c 10 file (显示文件file的最后10个字符)


ln命令
说明:
ln命令用来为文件创件连接,连接类型分为硬连接和符号连接两种,默认的连接类型是硬连接。
如果要创建符号连接必须使用"-s"选项。
注意:符号链接文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的许多属性依赖于源文件,所以给符号链接文件设置存取权限是没有意义的。

语法:
ln(选项)(参数)

选项:
-b或–backup:删除,覆盖目标文件之前的备份;
-d或-F或——directory:建立目录的硬连接;
-f或——force:强行建立文件或目录的连接,不论文件或目录是否存在;
-i或——interactive:覆盖既有文件之前先询问用户;
-n或–no-dereference:把符号连接的目的目录视为一般文件;
-s或——symbolic:对源文件建立符号连接,而非硬连接;
-S<字尾备份字符串>或–suffix=<字尾备份字符串>:用"-b"参数备份目标文件后,备份文件的字尾会被加上一个备份字符串,预设的备份字符串是符号“~”,用户可通过“-S”参数来改变它;
-v或——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V<备份方式>或–version-control=<备份方式>:用“-b”参数备份目标文件后,备份文件的字尾会被加上一个备份字符串,这个字符串不仅可用“-S”参数变更,当使用“-V”参数<备份方式>指定不同备份方式时,也会产生不同字尾的备份字符串;
–help:在线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源文件:指定连接的源文件。如果使用-s选项创建符号连接,则“源文件”可以是文件或者目录。创建硬连接时,则“源文件”参数只能是文件;
目标文件:指定源文件的目标连接文件。

实例:
将目录/usr/mengqc/mub1下的文件m2.c链接到目录/usr/liu下的文件a2.c
cd /usr/mengqc
ln /mub1/m2.c /usr/liu/a2.c


history命令
说明:
history命令用于显示指定数目的指令命令,读取历史命令文件中的目录到历史命令缓冲区和将历史命令缓冲区中的目录写入命令文件。

该命令单独使用时,仅显示历史命令,在命令行中,可以使用符号!执行指定序号的历史命令。例如,要执行第2个历史命令,则输入!2。

历史命令是被保存在内存中的,当退出或者登录shell时,会自动保存或读取。在内存中,历史命令仅能够存储1000条历史命令,该数量是由环境变量HISTSIZE进行控制。

语法:
history(选项)(参数)

选项:
-c:清空当前历史命令;
-a:将历史命令缓冲区中命令写入历史命令文件中;
-r:将历史命令文件中的命令读入当前历史命令缓冲区;
-w:将当前历史命令缓冲区命令写入历史命令文件中。

参数:
n:打印最近的n条历史命令。

实例:
使用history命令显示最近使用的10条历史命令,输入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 history 10
92 ls
93 cd …
94 ls
95 exit
96 ls -a
97 cd .ssh/
98 ls
99 cat known_hosts
100 exit
101 history 10


date命令

说明:
很多shell脚本里面需要打印不同格式的时间或日期,以及要根据时间和日期执行操作。延时通常用于脚本执行过程中提供一段等待的时间。日期可以以多种格式去打印,也可以使用命令设置固定的格式。在类UNIX系统中,日期被存储为一个整数,其大小为自世界标准时间(UTC)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起流逝的秒数。

语法:
date(选项)(参数)

选项:
-d<字符串>:显示字符串所指的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前后必须加上双引号;
-s<字符串>:根据字符串来设置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前后必须加上双引号;
-u:显示GMT;
–help:在线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时间日期格式>:指定显示时使用的日期时间格式。

时间格式字符列表:
%H 小时,24小时制(00~23)
%I 小时,12小时制(01~12)
%k 小时,24小时制(0~23)
%l 小时,12小时制(1~12)
%M 分钟(00~59)
%p 显示出AM或PM
%r 显示时间,12小时制(hh:mm:ss %p)
%s 从1970年1月1日00:00:00到目前经历的秒数
%S 显示秒(00~59)
%T 显示时间,24小时制(hh:mm:ss)
%X 显示时间的格式(%H:%M:%S)
%Z 显示时区,日期域(CST)
%a 星期的简称(Sun~Sat)
%A 星期的全称(Sunday~Saturday)
%h,%b 月的简称(Jan~Dec)
%B 月的全称(January~December)
%c 日期和时间(Tue Nov 20 14:12:58 2012)
%d 一个月的第几天(01~31)
%x,%D 日期(mm/dd/yy)
%j 一年的第几天(001~366)
%m 月份(01~12)
%w 一个星期的第几天(0代表星期天)
%W 一年的第几个星期(00~53,星期一为第一天)
%y 年的最后两个数字(1999则是99)

实例:
格式化输出:
date +"%Y-%m-%d"
2009-12-07

设定时间:
date -s //设置当前时间,只有root权限才能设置,其他只能查看
date -s 20120523 //设置成20120523,这样会把具体时间设置成空00:00:00
date -s 01:01:01 //设置具体时间,不会对日期做更改
date -s “01:01:01 2012-05-23”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date -s “01:01:01 20120523”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date -s “2012-05-23 01:01:01”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date -s “20120523 01:01:01”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cal命令
说明:
cal命令用于显示当前日历,或者指定日期的日历。

语法:
cal(选项)(参数)

选项:
-l:显示单月输出;
-3:显示临近三个月的日历;
-s:将星期日作为月的第一天;
-m:将星期一作为月的第一天;
-j:显示“julian”日期;
-y:显示当前年的日历。

参数:
月:指定月份;
年:指定年份。

实例:
单独执行cal命令会打印出日历
[root@localhost ~]# cal
十二月 2013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root@localhost ~]# cal -3
十一月 2013 十二月 2013 一月 2014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1 2 3 4 5 6 7 1 2 3 4
3 4 5 6 7 8 9 8 9 10 11 12 13 14 5 6 7 8 9 10 11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16 17 18 19 20 2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 18 19 20 21 22 23 22 23 24 25 26 27 28 19 20 21 22 23 24 25
24 25 26 27 28 29 30 29 30 31 26 27 28 29 30 31


find命令
说明:

find命令用来在指定目录下查找文件。任何位于参数之前的字符串都将被视为欲查找的目录名。如果使用该命令时,不设置任何参数,则find命令将在当前目录下查找子目录与文件。并且将查找到的子目录和文件全部进行显示。

语法:
find(选项)(参数)

选项:
-amin<分钟>:查找在指定时间曾被存取过的文件或目录,单位以分钟计算;
-anewer<参考文件或目录>:查找其存取时间较指定文件或目录的存取时间更接近现在的文件或目录;
-atime<24小时数>:查找在指定时间曾被存取过的文件或目录,单位以24小时计算;
-cmin<分钟>:查找在指定时间之时被更改过的文件或目录;
-cnewer<参考文件或目录>查找其更改时间较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更改时间更接近现在的文件或目录;
-ctime<24小时数>:查找在指定时间之时被更改的文件或目录,单位以24小时计算;
-daystart:从本日开始计算时间;
-depth:从指定目录下最深层的子目录开始查找;
-empty:寻找文件大小为0 Byte的文件,或目录下没有任何子目录或文件的空目录;
-exec<执行指令>:假设find指令的回传值为True,就执行该指令;
-false:将find指令的回传值皆设为False;
-fls<列表文件>: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ls”参数类似,但会把结果保存为指定的列表文件;
-follow:排除符号连接;
-fprint<列表文件>: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print”参数类似,但会把结果保存成指定的列表文件;
-fprint0<列表文件>: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print0”参数类似,但会把结果保存成指定的列表文件;
-fprintf<列表文件><输出格式>: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printf”参数类似,但会把结果保存成指定的列表文件;
-fstype<文件系统类型>:只寻找该文件系统类型下的文件或目录;
-gid<群组识别码>:查找符合指定之群组识别码的文件或目录;
-group<群组名称>:查找符合指定之群组名称的文件或目录;
-help或——help:在线帮助;
-ilname<范本样式>: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lname”参数类似,但忽略字符大小写的差别;
-iname<范本样式>: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name”参数类似,但忽略字符大小写的差别;
-inum<inode编号>:查找符合指定的inode编号的文件或目录;
-ipath<范本样式>: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path”参数类似,但忽略字符大小写的差别;
-iregex<范本样式>: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regexe”参数类似,但忽略字符大小写的差别;
-links<连接数目>:查找符合指定的硬连接数目的文件或目录;
-iname<范本样式>:指定字符串作为寻找符号连接的范本样式;
-ls:假设find指令的回传值为Ture,就将文件或目录名称列出到标准输出;
-maxdepth<目录层级>:设置最大目录层级;
-mindepth<目录层级>:设置最小目录层级;
-mmin<分钟>:查找在指定时间曾被更改过的文件或目录,单位以分钟计算;
-mount: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xdev”相同;
-mtime<24小时数>:查找在指定时间曾被更改过的文件或目录,单位以24小时计算;
-name<范本样式>:指定字符串作为寻找文件或目录的范本样式;
-newer<参考文件或目录>:查找其更改时间较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更改时间更接近现在的文件或目录;
-nogroup:找出不属于本地主机群组识别码的文件或目录;
-noleaf:不去考虑目录至少需拥有两个硬连接存在;
-nouser:找出不属于本地主机用户识别码的文件或目录;
-ok<执行指令>: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exec”类似,但在执行指令之前会先询问用户,若回答“y”或“Y”,则放弃执行命令;
-path<范本样式>:指定字符串作为寻找目录的范本样式;
-perm<权限数值>:查找符合指定的权限数值的文件或目录;
-print:假设find指令的回传值为Ture,就将文件或目录名称列出到标准输出。格式为每列一个名称,每个名称前皆有“./”字符串;
-print0:假设find指令的回传值为Ture,就将文件或目录名称列出到标准输出。格式为全部的名称皆在同一行;
-printf<输出格式>:假设find指令的回传值为Ture,就将文件或目录名称列出到标准输出。格式可以自行指定;
-prune:不寻找字符串作为寻找文件或目录的范本样式;
-regex<范本样式>:指定字符串作为寻找文件或目录的范本样式;
-size<文件大小>:查找符合指定的文件大小的文件;
-true:将find指令的回传值皆设为True;
-type<文件类型>:只寻找符合指定的文件类型的文件;
-uid<用户识别码>:查找符合指定的用户识别码的文件或目录;
-used<日数>:查找文件或目录被更改之后在指定时间曾被存取过的文件或目录,单位以日计算;
-user<拥有者名称>:查找符和指定的拥有者名称的文件或目录;
-version或——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xdev:将范围局限在先行的文件系统中;
-xtype<文件类型>: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type”参数类似,差别在于它针对符号连接检查。

参数:
起始目录:查找文件的起始目录。

实例:
列出当前目录及子目录下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find .

在/home目录下查找以.txt结尾的文件名
find /home -name “*.txt”


locate/slocate命令

说明:
locate命令和slocate命令都用来查找文件或目录。
locate命令其实是find -name的另一种写法,但是要比后者快得多,原因在于它不搜索具体目录,而是搜索一个数据库/var/lib/locatedb,这个数据库中含有本地所有文件信息。Linux系统自动创建这个数据库,并且每天自动更新一次,所以使用locate命令查不到最新变动过的文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使用locate之前,先使用updatedb命令,手动更新数据库。

语法:
locate/slocate(选项)(参数)

选项:
-d<目录>或–database=<目录>:指定数据库所在的目录;
-u:更新slocate数据库;
–help:显示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查找字符串:要查找的文件名中含有的字符串。

实例:
搜索etc目录下所有以sh开头的文件:
locate /etc/sh

搜索用户主目录下,所有以m开头的文件:
locate ~/m

搜索用户主目录下,所有以m开头的文件,并且忽略大小写:
locate -i ~/m


grep命令
说明:
grep(global search regular expression(RE) and print out the line,全面搜索正则表达式并把行打印出来)是一种强大的文本搜索工具,它能使用正则表达式搜索文本,并把匹配的行打印出来。

选项:
-a 不要忽略二进制数据。
-A<显示列数> 除了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行之外,并显示该行之后的内容。
-b 在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行之外,并显示该行之前的内容。
-c 计算符合范本样式的列数。
-C<显示列数>或-<显示列数> 除了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列之外,并显示该列之前后的内容。
-d<进行动作> 当指定要查找的是目录而非文件时,必须使用这项参数,否则grep命令将回报信息并停止动作。
-e<范本样式> 指定字符串作为查找文件内容的范本样式。
-E 将范本样式为延伸的普通表示法来使用,意味着使用能使用扩展正则表达式。
-f<范本文件> 指定范本文件,其内容有一个或多个范本样式,让grep查找符合范本条件的文件内容,格式为每一列的范本样式。
-F 将范本样式视为固定字符串的列表。
-G 将范本样式视为普通的表示法来使用。
-h 在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列之前,不标示该列所属的文件名称。
-H 在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列之前,标示该列的文件名称。
-i 忽略字符大小写的差别。
-l 列出文件内容符合指定的范本样式的文件名称。
-L 列出文件内容不符合指定的范本样式的文件名称。
-n 在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列之前,标示出该列的编号。
-q 不显示任何信息。
-R/-r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d recurse”参数相同。
-s 不显示错误信息。
-v 反转查找。
-w 只显示全字符合的列。
-x 只显示全列符合的列。
-y 此参数效果跟“-i”相同。
-o 只输出文件中匹配到的部分。

grep命令常见用法:
在文件中搜索一个单词,命令会返回一
个包含“match_pattern”的文本行:
grep match_pattern file_name
grep “match_pattern” file_name

在多个文件中查找:
grep “match_pattern” file_1 file_2 file_3 …


tar命令
说明:
tar命令可以为linux的文件和目录创建档案。利用tar,可以为某一特定文件创建档案(备份文件),也可以在档案中改变文件,或者向档案中加入新的文件。tar最初被用来在磁带上创建档案,现在,用户可以在任何设备上创建档案。利用tar命令,可以把一大堆的文件和目录全部打包成一个文件,这对于备份文件或将几个文件组合成为一个文件以便于网络传输是非常有用的。
首先要弄清两个概念:打包和压缩。打包是指将一大堆文件或目录变成一个总的文件;压缩则是将一个大的文件通过一些压缩算法变成一个小文件。
为什么要区分这两个概念呢?这源于Linux中很多压缩程序只能针对一个文件进行压缩,这样当你想要压缩一大堆文件时,你得先将这一大堆文件先打成一个包(tar命令),然后再用压缩程序进行压缩(gzip bzip2命令)。

语法:
tar(选项)(参数)

选项:
A或–catenate:新增文件到以存在的备份文件;
-B:设置区块大小;
-c或–create:建立新的备份文件;
-C <目录>:这个选项用在解压缩,若要在特定目录解压缩,可以使用这个选项。
-d:记录文件的差别;
-x或–extract或–get:从备份文件中还原文件;
-t或–list:列出备份文件的内容;
-z或–gzip或–ungzip:通过gzip指令处理备份文件;
-Z或–compress或–uncompress:通过compress指令处理备份文件;
-f<备份文件>或–file=<备份文件>:指定备份文件;
-v或–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r:添加文件到已经压缩的文件;
-u:添加改变了和现有的文件到已经存在的压缩文件;
-j:支持bzip2解压文件;
-v:显示操作过程;
-l:文件系统边界设置;
-k:保留原有文件不覆盖;
-m:保留文件不被覆盖;
-w:确认压缩文件的正确性;
-p或–same-permissions:用原来的文件权限还原文件;
-P或–absolute-names:文件名使用绝对名称,不移除文件名称前的“/”号;
-N <日期格式> 或 --newer=<日期时间>:只将较指定日期更新的文件保存到备份文件里;
–exclude=<范本样式>:排除符合范本样式的文件。

参数:
文件或目录:指定要打包的文件或目录列表。

实例:
将文件全部打包成tar包:
tar -cvf log.tar log2012.log 仅打包,不压缩!
tar -zcvf log.tar.gz log2012.log 打包后,以 gzip 压缩
tar -jcvf log.tar.bz2 log2012.log 打包后,以 bzip2 压缩

将tar包解压缩:
tar -zxvf /opt/soft/test/log.tar.gz


chown命令
说明:
chown命令改变某个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和所属的组,该命令可以向某个用户授权,使该用户变成指定文件的所有者或者改变文件所属的组。用户可以是用户或者是用户D,用户组可以是组名或组id。文件名可以使由空格分开的文件列表,在文件名中可以包含通配符。
只有文件主和超级用户才可以便用该命令。

语法:
chown(选项)(参数)

选项:
-c或——changes:效果类似“-v”参数,但仅回报更改的部分;
-f或–quite或——silent:不显示错误信息;
-h或–no-dereference:只对符号连接的文件作修改,而不更改其他任何相关文件;
-R或——recursive: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v或——version: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dereference:效果和“-h”参数相同;
–help:在线帮助;
–reference=<参考文件或目录>:把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与所属群组全部设成和参考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与所属群组相同;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用户:组:指定所有者和所属工作组。当省略“:组”,仅改变文件所有者;
文件:指定要改变所有者和工作组的文件列表。支持多个文件和目标,支持shell通配符。

实例:
将目录/usr/meng及其下面的所有文件、子目录的文件主改成 liu:
chown -R liu /usr/meng


chgrp命令
说明:
chgrp命令用来改变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组。该命令用来改变指定文件所属的用户组。其中,组名可以是用户组的id,也可以是用户组的组名。文件名可以 是由空格分开的要改变属组的文件列表,也可以是由通配符描述的文件集合。如果用户不是该文件的文件主或超级用户(root),则不能改变该文件的组。
语法:
chgrp(选项)(参数)

选项:
-c或——changes:效果类似“-v”参数,但仅回报更改的部分;
-f或–quiet或——silent:不显示错误信息;
-h或–no-dereference:只对符号连接的文件作修改,而不是该其他任何相关文件;
-R或——recursive:递归处理,将指令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v或——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reference=<参考文件或目录>:把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全部设成和参考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相同;

参数:
组:指定新工作名称;
文件:指定要改变所属组的文件列表。多个文件或者目录之间使用空格隔开。

实例:
将/usr/meng及其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的用户组改为mengxin
chgrp -R mengxin /usr/meng


chmod命令

说明:
chmod命令用来变更文件或目录的权限。在UNIX系统家族里,文件或目录权限的控制分别以读取、写入、执行3种一般权限来区分,另有3种特殊权限可供运用。用户可以使用chmod指令去变更文件与目录的权限,设置方式采用文字或数字代号皆可。符号连接的权限无法变更,如果用户对符号连接修改权限,其改变会作用在被连接的原始文件。
权限范围的表示法如下:

u User,即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
g Group,即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
o Other,除了文件或目录拥有者或所属群组之外,其他用户皆属于这个范围;
a All,即全部的用户,包含拥有者,所属群组以及其他用户;
r 读取权限,数字代号为“4”;
w 写入权限,数字代号为“2”;
x 执行或切换权限,数字代号为“1”;

  • 不具任何权限,数字代号为“0”;
    s 特殊功能说明:变更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语法:
chmod(选项)(参数)

选项:
-c或——changes:效果类似“-v”参数,但仅回报更改的部分;
-f或–quiet或——silent:不显示错误信息;
-R或——recursive:递归处理,将指令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v或——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reference=<参考文件或目录>:把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全部设成和参考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相同;
<权限范围>+<权限设置>:开启权限范围的文件或目录的该选项权限设置;
<权限范围>-<权限设置>:关闭权限范围的文件或目录的该选项权限设置;
<权限范围>=<权限设置>:指定权限范围的文件或目录的该选项权限设置;

参数:
权限模式:指定文件的权限模式;
文件:要改变权限的文件。

只是扩展和实例:

Linux用 户分为:拥有者、组群(Group)、其他(other),Linux系统中,预设的情況下,
系统中所有的帐号与一般身份使用者,以及root的相关信 息, 都是记录在/etc/passwd文件中。
每个人的密码则是记录在/etc/shadow文件下。 此外,所有的组群名称记录在/etc/group內!

u:所有者 g:所有组 o:其他人 a:所有人(u、g、o的总和)

例:rwx rw- r–
r=读取属性  //值=4
w=写入属性  //值=2
x=执行属性  //值=1

chmod u+x,g+w f01  //为文件f01设置自己可以执行,组员可以写入的权限
chmod u=rwx,g=rw,o=r f01
chmod 764 f01
chmod a+x f01  //对文件f01的u,g,o都设置可执行属性

文件的属主和属组属性设置
chown user:market f01  //把文件f01给uesr,添加到market组
ll -d f1 查看目录f1的属性


crontab命令
说明:
crontab命令被用来提交和管理用户的需要周期性执行的任务,与windows下的计划任务类似,当安装完成操作系统后,默认会安装此服务工具,并且会自动启动crond进程,crond进程每分钟会定期检查是否有要执行的任务,如果有要执行的任务,则自动执行该任务。

语法:
crontab(选项)(参数)

选项:
-e:编辑该用户的计时器设置;
-l:列出该用户的计时器设置;
-r:删除该用户的计时器设置;
-u<用户名称>:指定要设定计时器的用户名称。

参数:
crontab文件:指定包含待执行任务的crontab文件。

扩展知识:
Linux下的任务调度分为两类:系统任务调度和用户任务调度。
系统任务调度:系统周期性所要执行的工作,比如写缓存数据到硬盘、日志清理等。在/etc目录下有一个crontab文件,这个就是系统任务调度的配置文件。
/etc/crontab文件包括下面几行:
SHELL=/bin/bash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MAILTO=""HOME=/

run-parts

51 *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hourly
24 7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daily
22 4 * * 0 root run-parts /etc/cron.weekly
42 4 1 * * root run-parts /etc/cron.monthly
前四行是用来配置crond任务运行的环境变量,第一行SHELL变量指定了系统要使用哪个shell,这里是bash,第二行PATH变量指定了系统执行命令的路径,第三行MAILTO变量指定了crond的任务执行信息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root用户,如果MAILTO变量的值为空,则表示不发送任务执行信息给用户,第四行的HOME变量指定了在执行命令或者脚本时使用的主目录。
用户任务调度:用户定期要执行的工作,比如用户数据备份、定时邮件提醒等。用户可以使用 crontab 工具来定制自己的计划任务。所有用户定义的crontab文件都被保存在/var/spool/cron目录中。其文件名与用户名一致,使用者权限文件如下:
/etc/cron.deny 该文件中所列用户不允许使用crontab命令
/etc/cron.allow 该文件中所列用户允许使用crontab命令
/var/spool/cron/ 所有用户crontab文件存放的目录,以用户名命名
crontab文件的含义:用户所建立的crontab文件中,每一行都代表一项任务,每行的每个字段代表一项设置,它的格式共分为六个字段,前五段是时间设定段,第六段是要执行的命令段,格式如下:
minute hour day month week command 顺序:分 时 日 月 周

其中:
minute: 表示分钟,可以是从0到59之间的任何整数。
hour:表示小时,可以是从0到23之间的任何整数。
day:表示日期,可以是从1到31之间的任何整数。
month:表示月份,可以是从1到12之间的任何整数。
week:表示星期几,可以是从0到7之间的任何整数,这里的0或7代表星期日。
command:要执行的命令,可以是系统命令,也可以是自己编写的脚本文件。
在以上各个字段中,还可以使用以下特殊字符:
星号():代表所有可能的值,例如month字段如果是星号,则表示在满足其它字段的制约条件后每月都执行该命令操作。
逗号(,):可以用逗号隔开的值指定一个列表范围,例如,“1,2,5,7,8,9”
中杠(-):可以用整数之间的中杠表示一个整数范围,例如“2-6”表示“2,3,4,5,6”
正斜线(/):可以用正斜线指定时间的间隔频率,例如“0-23/2”表示每两小时执行一次。同时正斜线可以和星号一起使用,例如
/10,如果用在minute字段,表示每十分钟执行一次。

crond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start //启动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stop //关闭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restart //重启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reload //重新载入配置

查看crontab服务状态:
service crond status
手动启动crontab服务:
service crond start
查看crontab服务是否已设置为开机启动,执行命令:
ntsysv
加入开机自动启动:
chkconfig –level 35 crond on

lsblk
说明:
lsblk命令用于列出所有可用块设备的信息,而且还能显示他们之间的依赖关系,但是它不会列出RAM盘的信息。块设备有硬盘,闪存盘,cd-ROM等等。lsblk命令包含在util-linux-ng包中,现在该包改名为util-linux。这个包带了几个其它工具,如dmesg。要安装lsblk,请在此处下载util-linux包。Fedora用户可以通过命令sudo yum install util-linux-ng来安装该包。
选项
-a, --all 显示所有设备。
-b, --bytes 以bytes方式显示设备大小。
-d, --nodeps 不显示 slaves 或 holders。
-D, --discard print discard capabilities。
-e, --exclude 排除设备 (default: RAM disks)。
-f, --fs 显示文件系统信息。
-h,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i, --ascii use ascii characters only。
-m, --perms 显示权限信息。
-l, --list 使用列表格式显示。
-n, --noheadings 不显示标题。
-o, --output 输出列。
-P, --pairs 使用key="value"格式显示。
-r, --raw 使用原始格式显示。
-t, --topology 显示拓扑结构信息。

实例
lsblk命令默认情况下将以树状列出所有块设备。打开终端,并输入以下命令: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232.9G 0 disk
├─sda1 8:1 0 46.6G 0 part /
├─sda2 8:2 0 1K 0 part
├─sda5 8:5 0 190M 0 part /boot
├─sda6 8:6 0 3.7G 0 part [SWAP]
├─sda7 8:7 0 93.1G 0 part /data
└─sda8 8:8 0 89.2G 0 part /personal
sr0 11:0 1 1024M 0 rom

7个栏目名称如下:
NAME:这是块设备名。
MAJ:MIN:本栏显示主要和次要设备号。
RM:本栏显示设备是否可移动设备。注意,在本例中设备sdb和sr0的RM值等于1,这说明他们是可移动设备。
SIZE:本栏列出设备的容量大小信息。例如298.1G表明该设备大小为298.1GB,而1K表明该设备大小为1KB。
RO:该项表明设备是否为只读。在本案例中,所有设备的RO值为0,表明他们不是只读的。
TYPE:本栏显示块设备是否是磁盘或磁盘上的一个分区。在本例中,sda和sdb是磁盘,而sr0是只读存储(rom)。
MOUNTPOINT:本栏指出设备挂载的挂载点。

fdisk
说明:
fdisk命令用于观察硬盘实体使用情况,也可对硬盘分区。它采用传统的问答式界面,而非类似DOS fdisk的cfdisk互动式操作界面,因此在使用上较为不便,但功能却丝毫不打折扣。

语法:
fdisk(选项)(参数)

选项:
-b<分区大小>:指定每个分区的大小;
-l:列出指定的外围设备的分区表状况;
-s<分区编号>:将指定的分区大小输出到标准输出上,单位为区块;
-u:搭配"-l"参数列表,会用分区数目取代柱面数目,来表示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
-v:显示版本信息。

选项:
设备文件:指定要进行分区或者显示分区的硬盘设备文件。

mkfs
说明:
mkfs命令用于在设备上(通常为硬盘)创建Linux文件系统。mkfs本身并不执行建立文件系统的工作,而是去调用相关的程序来执行。

语法:
mkfs(选项)(参数)

选项:
fs:指定建立文件系统时的参数;
-t<文件系统类型>:指定要建立何种文件系统;
-v:显示版本信息与详细的使用方法;
-V:显示简要的使用方法;
-c:在制做档案系统前,检查该partition是否有坏轨。

参数:
文件系统:指定要创建的文件系统对应的设备文件名;
块数:指定文件系统的磁盘块数。

实例:
在/dev/hda5上建一个msdos的档案系统,同时检查是否有坏轨存在,并且将过程详细列出来:
mkfs -V -t msdos -c /dev/hda5

mkfs -t ext3 /dev/sda6 //将sda6分区格式化为ext3格式
mkfs -t ext2 /dev/sda7 //将sda7分区格式化为ext2格式

mount
说明:
mount命令用于加载文件系统到指定的加载点。此命令的最常用于挂载cdrom,使我们可以访问cdrom中的数据,因为你将光盘插入cdrom中,Linux并不会自动挂载,必须使用Linux mount命令来手动完成挂载。

语法:
mount(选项)(参数)

选项:
-V:显示程序版本;
-l:显示已加载的文件系统列表;
-h:显示帮助信息并退出;
-v:冗长模式,输出指令执行的详细信息;
-n:加载没有写入文件“/etc/mtab”中的文件系统;
-r:将文件系统加载为只读模式;
-a:加载文件“/etc/fstab”中描述的所有文件系统。

参数:
设备文件名:指定要加载的文件系统对应的设备名;
加载点:指定加载点目录。

umount
说明:
umount命令用于卸载已经加载的文件系统。利用设备名或挂载点都能umount文件系统,不过最好还是通过挂载点卸载,以免使用绑定挂载(一个设备,多个挂载点)时产生混乱。

语法:
umount(选项)(参数)

选项:
-a:卸除/etc/mtab中记录的所有文件系统;
-h:显示帮助;
-n:卸除时不要将信息存入/etc/mtab文件中;
-r:若无法成功卸除,则尝试以只读的方式重新挂入文件系统;
-t<文件系统类型>:仅卸除选项中所指定的文件系统;
-v: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V: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文件系统:指定要卸载的文件系统或者其对应的设备文件名。

实例:
下面两条命令分别通过设备名和挂载点卸载文件系统,同时输出详细信息:
通过设备名卸载
umount -v /dev/sda1
/dev/sda1 umounted

通过挂载点卸载
umount -v /mnt/mymount/
/tmp/diskboot.img umounted

如果设备正忙,卸载即告失败。卸载失败的常见原因是,某个打开的shell当前目录为挂载点里的某个目录:
umount -v /mnt/mymount/
umount: /mnt/mymount: device is busy
umount: /mnt/mymount: device is busy

有时,导致设备忙的原因并不好找。碰到这种情况时,可以用lsof列出已打开文件,然后搜索列表查找待卸载的挂载点:
lsof | grep mymount 查找mymount分区里打开的文件
bash 9341 francois cwd DIR 8,1 1024 2 /mnt/mymount

从上面的输出可知,mymount分区无法卸载的原因在于,francois运行的PID为9341的bash进程。
对付系统文件正忙的另一种方法是执行延迟卸载:

umount -vl /mnt/mymount/ 执行延迟卸载

延迟卸载(lazy unmount)会立即卸载目录树里的文件系统,等到设备不再繁忙时才清理所有相关资源。卸载可移动存储介质还可以用eject命令。下面这条命令会卸载cd并弹出CD:
eject /dev/cdrom 卸载并弹出CD

df
说明:
df命令用于显示磁盘分区上的可使用的磁盘空间。默认显示单位为KB。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语法:
df(选项)(参数)

选项:
-a或–all:包含全部的文件系统;
–block-size=<区块大小>:以指定的区块大小来显示区块数目;
-h或–human-readable:以可读性较高的方式来显示信息;
-H或–si:与-h参数相同,但在计算时是以1000 Bytes为换算单位而非1024 Bytes;
-i或–inodes:显示inode的信息;
-k或–kilobytes:指定区块大小为1024字节;
-l或–local:仅显示本地端的文件系统;
-m或–megabytes:指定区块大小为1048576字节;
–no-sync:在取得磁盘使用信息前,不要执行sync指令,此为预设值;
-P或–portability:使用POSIX的输出格式;
–sync:在取得磁盘使用信息前,先执行sync指令;
-t<文件系统类型>或–type=<文件系统类型>:仅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信息;
-T或–print-type:显示文件系统的类型;
-x<文件系统类型>或–exclude-type=<文件系统类型>:不要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信息;
–help:显示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参数:
文件:指定文件系统上的文件。

du
说明:
du命令也是查看使用空间的,但是与df命令不同的是Linux du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还是和df命令有一些区别的。

语法:
du [选项][文件]

选项:
-a或-all 显示目录中个别文件的大小。
-b或-bytes 显示目录或文件大小时,以byte为单位。
-c或–total 除了显示个别目录或文件的大小外,同时也显示所有目录或文件的总和。
-k或–kilobytes 以KB(1024bytes)为单位输出。
-m或–megabytes 以MB为单位输出。
-s或–summarize 仅显示总计,只列出最后加总的值。
-h或–human-readable 以K,M,G为单位,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x或–one-file-xystem 以一开始处理时的文件系统为准,若遇上其它不同的文件系统目录则略过。
-L<符号链接>或–dereference<符号链接> 显示选项中所指定符号链接的源文件大小。
-S或–separate-dirs 显示个别目录的大小时,并不含其子目录的大小。
-X<文件>或–exclude-from=<文件> 在<文件>指定目录或文件。
–exclude=<目录或文件> 略过指定的目录或文件。
-D或–dereference-args 显示指定符号链接的源文件大小。
-H或–si 与-h参数相同,但是K,M,G是以1000为换算单位。
-l或–count-links 重复计算硬件链接的文件。

tree
说明:
tree命令以树状图列出目录的内容。

语法:
tree(选项)(参数)

选项:
-a: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
-A:使用ASNI绘图字符显示树状图而非以ASCII字符组合;
-C:在文件和目录清单加上色彩,便于区分各种类型;
-d:先是目录名称而非内容;
-D: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更改时间;
-f:在每个文件或目录之前,显示完整的相对路径名称;
-F:在执行文件,目录,Socket,符号连接,管道名称名称,各自加上"*","/","@","|"号;
-g: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名称,没有对应的名称时,则显示群组识别码;
-i:不以阶梯状列出文件和目录名称;
-l:<范本样式> 不显示符号范本样式的文件或目录名称;
-l:如遇到性质为符号连接的目录,直接列出该连接所指向的原始目录;
-n:不在文件和目录清单加上色彩;
-N:直接列出文件和目录名称,包括控制字符;
-p:列出权限标示;
-P:<范本样式> 只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文件和目录名称;
-q:用“?”号取代控制字符,列出文件和目录名称;
-s:列出文件和目录大小;
-t:用文件和目录的更改时间排序;
-u: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名称,没有对应的名称时,则显示用户识别码;
-x:将范围局限在现行的文件系统中,若指定目录下的某些子目录,其存放于另一个文件系统上,则将该目录予以排除在寻找范围外。

选项:
目录:执行tree指令,它会列出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子目录里的文件。

ps
说明:
ps命令用于报告当前系统的进程状态。可以搭配kill指令随时中断、删除不必要的程序。ps命令是最基本同时也是非常强大的进程查看命令,使用该命令可以确定有哪些进程正在运行和运行的状态、进程是否结束、进程有没有僵死、哪些进程占用了过多的资源等等,总之大部分信息都是可以通过执行该命令得到的。

语法:
ps(选项)

选项:
-a:显示所有终端机下执行的程序,除了阶段作业领导者之外。
a: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包括其他用户的程序。
-A:显示所有程序。
-c:显示CLS和PRI栏位。
c:列出程序时,显示每个程序真正的指令名称,而不包含路径,选项或常驻服务的标示。
-C<指令名称>:指定执行指令的名称,并列出该指令的程序的状况。
-d:显示所有程序,但不包括阶段作业领导者的程序。
-e: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A"选项相同。
e:列出程序时,显示每个程序所使用的环境变量。
-f:显示UID,PPIP,C与STIME栏位。
f:用ASCII字符显示树状结构,表达程序间的相互关系。
-g<群组名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G"选项相同,当亦能使用阶段作业领导者的名称来指定。
g: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包括群组领导者的程序。
-G<群组识别码>:列出属于该群组的程序的状况,也可使用群组名称来指定。
h:不显示标题列。
-H:显示树状结构,表示程序间的相互关系。
-j或j:采用工作控制的格式显示程序状况。
-l或l:采用详细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
L:列出栏位的相关信息。
-m或m:显示所有的执行绪。
n:以数字来表示USER和WCHAN栏位。
-N:显示所有的程序,除了执行ps指令终端机下的程序之外。
-p<程序识别码>:指定程序识别码,并列出该程序的状况。
p<程序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p"选项相同,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
r:只列出现行终端机正在执行中的程序。
-s<阶段作业>:指定阶段作业的程序识别码,并列出隶属该阶段作业的程序的状况。
s:采用程序信号的格式显示程序状况。
S:列出程序时,包括已中断的子程序资料。
-t<终端机编号>:指定终端机编号,并列出属于该终端机的程序的状况。
t<终端机编号>: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t"选项相同,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
-T: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
-u<用户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U"选项相同。
u:以用户为主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
-U<用户识别码>:列出属于该用户的程序的状况,也可使用用户名称来指定。
U<用户名称>:列出属于该用户的程序的状况。
v:采用虚拟内存的格式显示程序状况。
-V或V:显示版本信息。
-w或w:采用宽阔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 
x:显示所有程序,不以终端机来区分。
X:采用旧式的Linux i386登陆格式显示程序状况。
-y:配合选项"-l"使用时,不显示F(flag)栏位,并以RSS栏位取代ADDR栏位 。
-<程序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p"选项相同。
–cols<每列字符数>:设置每列的最大字符数。
–columns<每列字符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cols"选项相同。
–cumulative: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S"选项相同。
–deselect: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N"选项相同。
–forest: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f"选项相同。
–headers:重复显示标题列。
–help:在线帮助。
–info:显示排错信息。
–lines<显示列数>:设置显示画面的列数。
–no-headers: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h"选项相同,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
–group<群组名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G"选项相同。
–Group<群组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G"选项相同。
–pid<程序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p"选项相同。
–rows<显示列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lines"选项相同。
–sid<阶段作业>: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s"选项相同。
–tty<终端机编号>: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t"选项相同。
–user<用户名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U"选项相同。
–User<用户识别码>: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U"选项相同。
–version: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V"选项相同。
–widty<每列字符数>:此选项的效果和指定"-cols"选项相同。

more
说明:
more命令是一个基于vi编辑器文本过滤器,它以全屏幕的方式按页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支持vi中的关键字定位操作。more名单中内置了若干快捷键,常用的有H(获得帮助信息),Enter(向下翻滚一行),空格(向下滚动一屏),Q(退出命令)。
该命令一次显示一屏文本,满屏后停下来,并且在屏幕的底部出现一个提示信息,给出至今己显示的该文件的百分比:–More–(XX%)可以用下列不同的方法对提示做出回答:
按Space键:显示文本的下一屏内容。
按Enier键:只显示文本的下一行内容。
按斜线符|:接着输入一个模式,可以在文本中寻找下一个相匹配的模式。
按H键:显示帮助屏,该屏上有相关的帮助信息。
按B键:显示上一屏内容。
按Q键:退出rnore命令。

语法:
more(语法)(参数)

选项:
-<数字>:指定每屏显示的行数;
-d:显示“[press space to continue,‘q’ to quit.]”和“[Press ‘h’ for instructions]”;
-c:不进行滚屏操作。每次刷新这个屏幕;
-s:将多个空行压缩成一行显示;
-u:禁止下划线;
+<数字>:从指定数字的行开始显示。

参数:
文件:指定分页显示内容的文件。

实例:
显示文件file的内容,但在显示之前先清屏,并且在屏幕的最下方显示完核的百分比。
more -dc file

管道操作符中使用
cat tree.log | more

grep
说明:
grep(global search regular expression(RE) and print out the line,全面搜索正则表达式并把行打印出来)是一种强大的文本搜索工具,它能使用正则表达式搜索文本,并把匹配的行打印出来。

选项:
-a 不要忽略二进制数据。
-A<显示列数> 除了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行之外,并显示该行之后的内容。
-b 在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行之外,并显示该行之前的内容。
-c 计算符合范本样式的列数。
-C<显示列数>或-<显示列数> 除了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列之外,并显示该列之前后的内容。
-d<进行动作> 当指定要查找的是目录而非文件时,必须使用这项参数,否则grep命令将回报信息并停止动作。
-e<范本样式> 指定字符串作为查找文件内容的范本样式。
-E 将范本样式为延伸的普通表示法来使用,意味着使用能使用扩展正则表达式。
-f<范本文件> 指定范本文件,其内容有一个或多个范本样式,让grep查找符合范本条件的文件内容,格式为每一列的范本样式。
-F 将范本样式视为固定字符串的列表。
-G 将范本样式视为普通的表示法来使用。
-h 在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列之前,不标示该列所属的文件名称。
-H 在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列之前,标示该列的文件名称。
-i 忽略字符大小写的差别。
-l 列出文件内容符合指定的范本样式的文件名称。
-L 列出文件内容不符合指定的范本样式的文件名称。
-n 在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那一列之前,标示出该列的编号。
-q 不显示任何信息。
-R/-r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d recurse”参数相同。
-s 不显示错误信息。
-v 反转查找。
-w 只显示全字符合的列。
-x 只显示全列符合的列。
-y 此参数效果跟“-i”相同。
-o 只输出文件中匹配到的部分。

常见用法:
在文件中搜索一个单词,命令会返回一个包含“match_pattern”的文本行:
grep match_pattern file_name
grep “match_pattern” file_name

使用正则表达式 -E 选项:
grep -E “[1-9]+”

egrep “[1-9]+”

在多级目录中对文本进行递归搜索:
grep “text” . -r -n

.表示当前目录。

忽略匹配样式中的字符大小写:
echo “hello world” | grep -i “HELLO”

ps -aux | grep minhat

kill
说明:
kill命令用来删除执行中的程序或工作。kill可将指定的信息送至程序。预设的信息为SIGTERM(15),可将指定程序终止。若仍无法终止该程序,可使用SIGKILL(9)信息尝试强制删除程序。程序或工作的编号可利用ps指令或job指令查看。

语法:
kill(选项)(参数)

选项:
-a:当处理当前进程时,不限制命令名和进程号的对应关系;
-l <信息编号>:若不加<信息编号>选项,则-l参数会列出全部的信息名称;
-p:指定kill 命令只打印相关进程的进程号,而不发送任何信号;
-s <信息名称或编号>:指定要送出的信息;
-u:指定用户。

参数:
进程或作业识别号:指定要删除的进程或作业。

实例:
列出所有信号名称:
kill -l

  1. SIGHUP 2) SIGINT 3) SIGQUIT 4) SIGILL
  2. SIGTRAP 6) SIGABRT 7) SIGBUS 8) SIGFPE
  3. SIGKILL 10) SIGUSR1 11) SIGSEGV 12) SIGUSR2
  4. SIGPIPE 14) SIGALRM 15) SIGTERM 16) SIGSTKFLT
  5. SIGCHLD 18) SIGCONT 19) SIGSTOP 20) SIGTSTP
  6. SIGTTIN 22) SIGTTOU 23) SIGURG 24) SIGXCPU
  7. SIGXFSZ 26) SIGVTALRM 27) SIGPROF 28) SIGWINCH
  8. SIGIO 30) SIGPWR 31) SIGSYS 34) SIGRTMIN
  9. SIGRTMIN+1 36) SIGRTMIN+2 37) SIGRTMIN+3 38) SIGRTMIN+4
  10. SIGRTMIN+5 40) SIGRTMIN+6 41) SIGRTMIN+7 42) SIGRTMIN+8
  11. SIGRTMIN+9 44) SIGRTMIN+10 45) SIGRTMIN+11 46) SIGRTMIN+12
  12. SIGRTMIN+13 48) SIGRTMIN+14 49) SIGRTMIN+15 50) SIGRTMAX-14
  13. SIGRTMAX-13 52) SIGRTMAX-12 53) SIGRTMAX-11 54) SIGRTMAX-10
  14. SIGRTMAX-9 56) SIGRTMAX-8 57) SIGRTMAX-7 58) SIGRTMAX-6
  15. SIGRTMAX-5 60) SIGRTMAX-4 61) SIGRTMAX-3 62) SIGRTMAX-2
  16. SIGRTMAX-1 64) SIGRTMAX

只有第9种信号(SIGKILL)才可以无条件终止进程,其他信号进程都有权利忽略,下面是常用的信号:
HUP 1 终端断线
INT 2 中断(同 Ctrl + C)
QUIT 3 退出(同 Ctrl + \)
TERM 15 终止
KILL 9 强制终止
CONT 18 继续(与STOP相反, fg/bg命令)
STOP 19 暂停(同 Ctrl + Z)
先用ps查找进程,然后用kill杀掉:
ps -ef | grep vim
root 3268 2884 0 16:21 pts/1 00:00:00 vim install.log
root 3370 2822 0 16:21 pts/0 00:00:00 grep vim

kill 3268
kill 3268
-bash: kill: (3268) - 没有那个进程

killall
说明:
killall命令使用进程的名称来杀死进程,使用此指令可以杀死一组同名进程。我们可以使用kill命令杀死指定进程PID的进程,如果要找到我们需要杀死的进程,我们还需要在之前使用ps等命令再配合grep来查找进程,而killall把这两个过程合二为一,是一个很好用的命令。

语法:
killall(选项)(参数)

选项:
-e:对长名称进行精确匹配;
-l:忽略大小写的不同;
-p:杀死进程所属的进程组;
-i:交互式杀死进程,杀死进程前需要进行确认;
-l:打印所有已知信号列表;
-q:如果没有进程被杀死。则不输出任何信息;
-r:使用正规表达式匹配要杀死的进程名称;
-s:用指定的进程号代替默认信号“SIGTERM”;
-u:杀死指定用户的进程。

参数:
进程名称:指定要杀死的进程名称。

实例:
杀死所有同名进程
killall vi

pstree
描述:
pstree命令以树状图的方式展现进程之间的派生关系,显示效果比较直观。

语法:
pstree(选项)

选项:
-a:显示每个程序的完整指令,包含路径,参数或是常驻服务的标示;
-c:不使用精简标示法;
-G:使用VT100终端机的列绘图字符;
-h:列出树状图时,特别标明现在执行的程序;
-H<程序识别码>: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h"参数类似,但特别标明指定的程序;
-l:采用长列格式显示树状图;
-n:用程序识别码排序。预设是以程序名称来排序;
-p:显示程序识别码;
-u:显示用户名称;
-U:使用UTF-8列绘图字符;
-V:显示版本信息。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