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卧室里有阳光吗?
引言
睡觉真的很重要
昨天12点多睡觉
今天直接躺到7点多才起来
基本痊愈了我的小感冒
我之前起床是因为卧室的阳光太大
有个窗就对着太阳
所以早上都是6点就被太阳公公叫醒了
但是他不知道我的身体
其实我多睡一个小时
身体就会好很多
所以建议卧室早上有阳光的可以
按个窗帘
提高睡眠的质量
起床的时候
第一时间就是拉开窗帘
就不会想要睡觉了
有的人可能抵抗不了原始堕力
那么我们就用智能窗帘呀
定个7点的时候自动开
爽歪歪不是吗
Python 代码
# -*- coding: utf-8 -*-
# @Time : 2024/1/25 11:11
# @File : everyDayRequestwx.py
# @Software: vscode
# @author : Zercher
# @Desc : 爬取微信文章热榜前10 网址:https://www.gsdata.cn/rank/wxarc
import requests
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tkinter as tk
from tkinter import ttk
import webbrowser
url = 'https://www.gsdata.cn/rank/wxarc'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3.0.3239.132 Safari/537.36'
}
r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soup = BeautifulSoup(r.text, 'html.parser')
articleTitles = []
articleLinks = []
articlePublishs = []
articleLikes = []
for i in range(1, 11):
r = soup.find_all('tr')[i].find_all('td')
articleTitle = r[0].get_text().strip() # 去除首尾空格
articleLink = r[0].a['href']
articlePublish = r[1].get_text()
articleTitles.append(articleTitle)
articleLinks.append(articleLink)
articlePublishs.append(articlePublish)
articleLikes.append(r[4].get_text())
# 创建DataFrame
data = {
'标题': [articleTitle.strip() for articleTitle in articleTitles], # 去除首尾空格和换行符
'链接': articleLinks,
'来源': articlePublishs,
'点赞数': articleLikes
}
df = pd.DataFrame(data)
# 打印标题和来源
print(articleTitles)
print(articlePublishs)
# 保存为CSV文件
df.to_csv('news_data.csv', index=False, encoding='utf_8_sig')
print('爬取完成!')
# 创建主窗口
root = tk.Tk()
root.title("新闻信息")
# 创建Treeview控件,并设置其头部列名
treeview = ttk.Treeview(root, columns=("标题", "链接", "来源", '点赞数'), show="headings")
treeview.column("标题", width=500, anchor=tk.CENTER)
treeview.column("链接", width=300, anchor=tk.CENTER)
treeview.column("来源", width=150, anchor=tk.CENTER)
treeview.column("点赞数", width=150, anchor=tk.CENTER)
treeview.heading("标题", text="标题")
treeview.heading("链接", text="链接")
treeview.heading("来源", text="来源")
treeview.heading("点赞数", text="点赞数")
def open_url(event):
item = treeview.selection()[0] # 获取选中的行
url = treeview.item(item, "values")[1] # 获取该行的链接值
# 指定Edge浏览器打开链接
webbrowser.register('edge', None, webbrowser.BackgroundBrowser(r'C:\Program Files (x86)\Microsoft\Edge\Application\msedge.exe'))
webbrowser.get('edge').open(url)
treeview.bind('<Double-Button-1>', open_url) # 绑定鼠标左键释放事件
# 将数据插入到Treeview中并绑定点击事件
for i, (_title, _link, _publish, _Like) in enumerate(zip(articleTitles, articleLinks, articlePublishs, articleLikes)):
item_id = treeview.insert("", tk.END, values=(_title, _link, _publish, _Like))
# 显示Treeview
treeview.pack(fill=tk.BOTH, expand=True)
# 运行主循环
root.mainloop()
城市化推进的过程
始终伴随着一些权利的下方
这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
夸夸瞎指挥
堪比国足
学习才是最好的出路
要知道我们这条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并不是一开始选择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第一篇 洞见 这就是强者思维:认栽、装怂、能苟
你这个说的是谁?
难道是那个男人
他
小名二愣子
相貌普通,皮肤黝黑,家中排行老四
童年被三叔介绍到七玄门,因身具灵根(四伪灵根缺金)
可修炼长春功而被墨大夫收为弟子,从此踏上修仙之路
无利不起早
行事低调
不好面子
不逞英雄
擅长逃命
摘:
在救援祁山时,司马懿率军与诸葛亮蜀军正面交战,不料大败被俘三千人。诸葛亮还乘机收割了上邽的麦子,补充军粮。
在卤城之战中,他选择在山上扎营,打算据险不战。众将不满地对他说: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他便想再跟诸葛亮掰掰手腕,让大将张郃追击,张郃却被诸葛亮设计射死在木门道。
司马懿终于认栽了,佩服地评价道:天下奇才。
从这以后,司马懿不再与诸葛亮硬碰硬。
即使诸葛亮以巾帼女衣相羞辱,司马懿只是笑着接纳,却受之不战。
著名文学批评家毛宗岗讥嘲他:“坚守不出,是他看家拳”,将司马懿比作只会躲着对手的拳师。
周瑜也把诸葛亮当作一生之敌。
奈何与诸葛亮的对弈中,周瑜屡次落败。
想夺取南郡,被诸葛亮捷足先登;
欲使美人计取荆襄,却被诸葛亮将计就计,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后想假借攻打西川之名,图谋荆州,又一次被诸葛亮识破,在荆州城外进退维谷。
最后,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饮恨而终。
如果周瑜不执着于要胜诸葛亮半子,也许就是另外一个结局。
读三国,读一个“争”字,却悟出“不争”。
在新版《三国演义》里,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爽怒讽司马懿:你只用了一天时间,却夺取我们曹氏四代君臣建立的江山。
司马懿哂笑道:我挥剑只有一次,可磨剑磨了十几年。
司马懿很早就入了曹氏集团,当相府掾佐。
但曹操因“三马拱槽”之梦而猜忌他,后又因他有“狼顾之相”而心生厌恶。
司马懿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不张扬亦不争先。
他勤勤恳恳地干好分内的事,像采樵牧马这些小事,也要亲自走动询问。
当世人都在赞周瑜的江左风流,孔明的卧龙之策时,司马懿还默默无闻,声名不显。
而这一苟就是50多年。
在这期间,三国舞台上,武将谋士们纷纷登台亮相,又纷纷下场落幕,一茬换了一茬。
司马懿却默默地苟着,攒实力,养死士,苟成三国最后的赢家。
赏析:
这文章我看到一句话
这是好呀
读三国,读一个“争”字,却悟出“不争”
大家读书的时候也要多想想
作者这么写
是为了让我们体会什么?
很多人都只能读到诸葛亮的神
司马懿败 诸葛亮牛
周瑜败 诸葛亮牛
然后得出结论
诸葛亮 牛
其实看到诸葛亮的结局
大家难道没有另一番感悟吗?
多智,锋芒也早夭呀!
第二篇
保佑 准时 10:30
又超时 了
进步了
时长到2分钟
比昨天快一点
加油
加油
强者看本质!6月14日每日必看!鸿蒙系统超苹果ios
结尾
龙岗这地方天气真的不错
早上乌云黑压压一片
我还以为要下暴雨
已经做好了
调休的准备
没想到
死活一点雨都不下
直到我上班的路上下起了毛毛雨
最后点一个吧
很多人不明白
作为我们
是不是跟战斗离得很远呢?
其实不然
我们发展到这个地步
普通人离战也是很近的
比如东莞的那些无人机产商
原本已经要倒闭了
没想到芬lan打了大订单过来
芬lan输送到了前线
你说这神不神奇?
关注我 😃
看打工人逆天改命(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