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Win32 API 中,函数名后的 “A” 和 “W” 后缀代表了该函数的 ANSI 和 Unicode 版本。在早期的 Windows 系统中,ANSI 版本是使用单字节字符集(主要是 ASCII),而 Unicode 版本支持更广泛的双字节字符集,包括多种语言字符。
“A” 后缀:代表 ANSI 版本。这个版本的函数使用单字节字符集,主要是 ASCII。例如,WNDCLASSA 是一个处理 ANSI 窗口类的结构。
“W” 后缀:代表 Unicode 版本。这个版本的函数使用双字节字符集,支持多种语言字符。例如,WNDCLASSW 是一个处理 Unicode 窗口类的结构。
当使用没有后缀的版本的函数时,如 WNDCLASS,这取决于你编译代码时定义的预处理器宏 _UNICODE 和 UNICODE。如果定义了这些宏,那么没有后缀的函数将默认为 Unicode 版本(即,等同于带有 “W” 后缀的函数)。如果没有定义这些宏,那么没有后缀的函数将默认为 ANSI 版本(即,等同于带有 “A” 后缀的函数)。
定义_UNICODE和UNICODE这两个宏是为了告诉编译器,你的代码将使用Unicode版本的Win32 API函数,而不是ANSI版本。
理论上,只需要定义其中一个宏就可以了,因为另一个宏通常会被第一个宏自动定义。然而,为了清晰明了地表明你的代码是使用Unicode,建议同时定义这两个宏。这样可以避免可能的混淆和错误。
请注意,_UNICODE和UNICODE的定义方式有两种:
- 在源代码文件中使用#define预处理器指令定义。
- 在编译选项中指定。例如,在Visual C++中,可以在项目设置中的“C/C++”选项卡下的“预处理器”中定义这两个宏。
在现代的 Windows 系统中,推荐总是使用 Unicode 版本,因为它支持更广泛的字符集,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使用 Unicode 版本的函数不需要额外的工作。然而,如果你在处理的都是 ASCII 字符,并且出于某种原因需要节省内存或处理速度,那么可以使用 ANSI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