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全面介绍一下中国的国产密码算法(简称“国密算法”)。这是中国自主可控的密码技术体系,旨在保障国家网络安全、保护商业机密和公民隐私。
国密算法由国家密码管理局(现为国家密码管理局)制定和发布,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覆盖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杂凑算法、标识密码等领域的完整体系。
以下是核心的国密算法及其应用场景的总结表:
| 算法类别 | 算法名称 | 主要用途 | 对标国际算法 | 核心特点 |
|---|---|---|---|---|
| 对称加密算法 | SM1 | 数据加密(如金融IC卡) | AES | 分组加密,安全性高,但算法不公开,通过芯片实现。 |
| SM4 | 无线局域网、数据加密 | AES | 分组加密,算法公开,效率高,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标准。 | |
| SM7 | 非接触式应用(如门禁卡、票务) | - | 安全性适用于低价值、低风险场景。 | |
| ZUC(祖冲之) | 4G/5G移动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保护 | SNOW 3G | 流密码,效率极高,专为无线通信设计。 | |
| 非对称加密算法 | SM2 | 数字签名、密钥交换、公钥加密 | RSA, ECC | 基于椭圆曲线,安全性更高,密钥更短,计算更快。 |
| 杂凑算法(哈希) | SM3 | 生成数字指纹、数据完整性校验 | SHA-256 | 产生256位哈希值,抗碰撞性强,用于数字签名和消息认证。 |
| 标识密码算法 | SM9 | 基于身份的加密、签名、密钥交换 | - | 无需数字证书,将用户身份(如邮箱)作为公钥,简化密钥管理。 |
一、核心算法详解
1.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
- 地位:国密体系中最核心的非对称算法,用于替代RSA和ECDSA。
- 优势:在同等安全强度下,SM2的密钥长度远短于RSA(256位SM2密钥 ≈ 2048位RSA密钥),这意味着计算速度更快、资源消耗更少。
- 应用:数字证书、SSL/TLS协议、电子政务、数字签名(取代RSA)、密钥协商。
2. SM3(密码杂凑算法)
- 地位:重要的密码学基础算法,用于生成数据的唯一“指纹”。
- 优势:安全性与SHA-256相当,但设计结构不同,是中国自主设计的标准。
- 应用:与SM2配合用于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码、随机数生成器、区块链(比特币使用SHA-256,而中国很多区块链平台使用SM3)。
3. SM4(分组密码算法)
- 地位:公开的对称加密算法标准,用于替代DES和3DES。
- 优势:算法公开透明,分组长度为128位,密钥长度128位,安全高效。
- 应用:无线局域网产品、数据加密、金融数据加密、IPSEC/VPN。
4. SM9(基于身份的密码算法)
- 地位:是密码学应用模式的重大创新,简化了公钥基础设施(PKI)的复杂性。
- 原理:用户的公钥就是其身份标识(如邮箱、手机号),私钥由一个可信的密钥生成中心(KGC)产生。无需像传统PKI那样申请和管理数字证书。
- 应用:安全电子邮件、企业内部安全通信、物联网设备认证、云存储加密。
5. ZUC(祖冲之算法)
- 地位:专门为高速无线通信环境设计的流密码算法。
- 应用:已成为3GPP(国际通信标准组织)认可的4G(LTE)和5G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用于保护用户数据和信令的机密性与完整性。
二、国密算法的推广与应用现状
- 政策驱动:中国已出台多项政策和法规,要求在政务、金融、能源、交通、电信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全面推广使用国密算法。这被称为“国密改造”或“密码应用改造”。
- 金融行业:银行卡、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金融业务是国密算法应用最深入的领域。银联芯片卡、很多银行的App都采用了SM2/SM3/SM4算法。
- 数字证书:基于SM2算法的SSL证书(国密SSL证书)正在逐步推广。浏览器和服务器需要支持国密标准才能完全兼容。
- 物联网与新兴技术:SM9和SM4因其各自的优势,在物联网设备认证和海量数据加密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三、总结
国密算法(SM系列)是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石。它们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在现代密码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应用需求和安全考量而设计的。
175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