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app(1):介绍

1 介绍

   uni-app 是一个使用 Vue.js 开发所有前端应用的框架,开发者编写一套代码,可发布到iOS、Android、Web(响应式)、以及各种小程序(微信/支付宝/百度/头条/飞书/QQ/快手/钉钉/淘宝)、快应用等多个平台。

   DCloud公司拥有900万开发者、数百万应用、12亿手机端月活用户、数千款uni-app插件、70+微信/qq群。阿里小程序工具官方内置uni-app,腾讯课堂官方为uni-app录制培训课程,开发者可以放心选择。

   uni-app在手,做啥都不愁。即使不跨端,uni-app也是更好的小程序开发框架、更好的App跨平台框架、更方便的H5开发框架。不管领导安排什么样的项目,你都可以快速交付,不需要转换开发思维、不需要更改开发习惯。

1.1 为什么要选择uni-app?

   uni-app在开发者数量、案例、跨端抹平度、扩展灵活性、性能体验、周边生态、学习成本、开发成本等8大关键指标上拥有更强的优势。

  • 开发者/案例数量更多:数百万应用、uni统计月活12亿、70+微信/qq群、更高的百度指数跨端完善度更高,真正落地的提高生产力

  • 平台能力不受限:在跨端的同时,通过条件编译+平台特有API调用,可以优雅的为某平台写个性化代码,调用专有能力而不影响其他平台。支持原生代码混写和原生sdk集成。

  • 性能体验优秀:加载新页面速度更快、自动diff更新数据。App端支持原生渲染,可支撑更流畅的用户体验。小程序端的性能优于市场其他框架。

  • 周边生态丰富:插件市场数千款插件。支持NPM、支持小程序组件和SDK。微信生态的各种sdk可直接用于跨平台App。

  • 学习成本低:基于通用的前端技术栈,采用vue语法+微信小程序api,无额外学习成本。

  • 开发成本低:不止开发成本,招聘、管理、测试各方面成本都大幅下降。HBuilderX是高效开发神器,熟练掌握后研发效率至少翻倍(即便只开发一个平台)。

1.2 功能框架图

        从下面uni-app功能框架图可看出,uni-app在跨平台的过程中,不牺牲平台特色,可优雅的调用平台专有能力,真正做到海纳百川、各取所长。

1.3 一套代码,运行到多个平台

   uni-app实现了一套代码,同时运行到多个平台;如下图所示,一套代码,同时运行到iOS模拟器、Android模拟器、web、微信开发者工具、支付宝小程序Studio、百度开发者工具、抖音开发者工具、QQ开发者工具(底部每个终端选项卡,代表1个终端模拟器):

2 uni-app组成和跨端原理

2.1 基本语言和开发规范

        uni-app代码编写,基本语言包括js、vue、css。以及ts、scss等css预编译器。在app端,还支持原生渲染的nvue,以及可以编译为kotlin和swift的uts。DCloud还提供了使用js编写服务器代码的uniCloud云引擎。所以只需掌握js,你可以开发web、Android、iOS、各家小程序以及服务器等全栈应用。为了实现多端兼容,综合考虑编译速度、运行性能等因素,uni-app 约定了如下开发规范:

  • 页面文件遵循 Vue 单文件组件(SFC)规范,即每个页面是一个.vue文件
  • 组件标签靠近小程序规范
  • 接口能力(JS API)靠近小程序规范,但需将前缀 wxmy 等替换为 uni
  • 数据绑定及事件处理同 Vue.js 规范,同时补充了应用生命周期及页面的生命周期
  • 如需兼容app-nvue平台,建议使用flex布局进行开发

        uni-app分编译器运行时(runtime)。uni-app能实现一套代码、多端运行,是通过这2部分配合完成的。编译器将开发者的代码进行编译,编译的输出物由各个终端的runtime进行解析,每个平台(Web、Android App、iOS App、各家小程序)都有各自的runtime。

2.2 编译器

  • 编译器运行在电脑开发环境。一般是内置在HBuilderX工具中,也可以使用独立的cli版。
  • 开发者按uni-app规范编写代码,由编译器将开发者的代码编译生成每个平台支持的特有代码
    • 在web平台,将.vue文件编译为js代码。与普通的vue cli项目类似
    • 在微信小程序平台,编译器将.vue文件拆分生成wxml、wxss、js等代码
    • 在app平台,将.vue文件编译为js代码。进一步,如果涉及uts代码:
      • 在Android平台,将.uts文件编译为kotlin代码
      • 在iOS平台,将.uts文件编译为swift代码
  • 编译器分vue2版和vue3版
    • vue2版:基于webpack实现
    • vue3版:基于Vite实现,性能更快
  • 编译器支持条件编译,即可以指定某部分代码只编译到特定的终端平台。从而将公用和个性化融合在一个工程中。
// #ifdef  App
console.log("这段代码只有在App平台才会被编译进去。非App平台编译后没有这段代码")

2.3 运行时(runtime)

        runtime不是运行在电脑开发环境,而是运行在真正的终端上。uni-app在每个平台(Web、Android App、iOS App、各家小程序)都有各自的runtime。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

  • 在小程序端,uni-app的runtime,主要是一个小程序版的vue runtime,页面路由、组件、api等方面基本都是转义。
  • 在web端,uni-app的runtime相比普通的vue项目,多了一套ui库、页面路由框架、和uni对象(即常见API封装)
  • 在App端,uni-app的runtime更复杂,可以先简单理解为DCloud也有一套小程序引擎,打包app时将开发者的代码和DCloud的小程序打包成了apk或ipa。当然,事实上DCloud确实有小程序引擎产品,供原生应用实现小程序化

        uni-app runtime包括3部分:基础框架、组件、API。

  • 基础框架:
    • 包括语法、数据驱动、全局文件、应用管理、页面管理、js引擎、渲染和排版引擎等
    • 在web和小程序上,不需要uni-app提供js引擎和排版引擎,直接使用浏览器和小程序的即可。但app上需要uni-app提供
    • App的js引擎:App-Android上,uni-app的js引擎是v8,App-iOS是jscore
    • App的渲染引擎:同时提供了2套渲染引擎,.vue页面文件由webview渲染,原理与小程序相同;.nvue页面文件由原生渲染,原理与react native相同。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渲染引擎。
  • 组件:
    • runtime中包括的组件只有基础组件,如<view><button>等。扩展组件不包含在uni-app的runtime中,而是下载到用户的项目代码中。(这些组件都是vue组件)
    • 为了降低开发者的学习成本,uni-app的内置基础组件命名规范与小程序基本相同。
    • 这几十个组件不管在哪个平台,已被处理为均有一致表现。
    • 在小程序端,uni-app基础组件会直接转义为小程序自己的内置组件。在小程序的runtime中不占体积。
    • 在web和android、iOS端,这几十个组件都在uni-app的runtime中,会占用一定体积,相当于内置了一套ui库。
    • 组件的扩展:
      • 有了几十个基础组件,大多数扩展组件也都是基于这些基础组件封装的。比如官方提供的扩展ui库uni ui
      • 在web平台,for web的各种ui库(如elementUI)也可以使用,但这些库由于操作了dom,无法跨端在app和小程序中使用。
      • 在App平台,uni-app也支持使用原生编程语言来自行扩展原生组件,比如原生的地图、ar等。
      • uni-app同时支持将微信自定义组件运行到微信小程序、web、app这3个平台。注意微信自定义组件不是vue组件。
  • API:
    • uni-app runtime内置了大量常见的、跨端的 API,比如联网(uni.request)、读取存储(uni.getStorage)
    • 同时uni-app不限制各端原生平台的API调用。开发者可以在uni-app框架中无限制的调用该平台所有能使用的API。即,在小程序平台,小程序的所有API都可以使用;在web平台,浏览器的所有API都可使用;在iOS和Android平台,os的所有API都可以使用。
    • 也就是说,使用uni-app的标准API,可以跨端使用。但对于不跨端的部分,仍可以调用该端的专有API。由于常见的API都已经被封装内置,所以日常开发时,开发者只需关注uni标准API,当需要调用特色端能力时在条件编译里编写特色API调用代码。
    • ext API:web和app的runtime体积不小,如果把小程序的所有API等内置进去会让开发者的最终应用体积变大。所以有部分不常用的API被剥离为ext API。虽然仍然是uni.开头,但需要单独下载插件到项目下
    • 小程序平台:uni对象会转为小程序的自有对象,比如在微信小程序平台,编写uni.request等同于wx.request。那么所有wx.的API都可以这样使用。
    • web平台:window、dom等浏览器专用API仍可以使用
    • app平台:除了uni.的API,还可以使用 plus.的API、Native.js,以及通过uts编写原生插件,或者使用java和objectC编写原生插件。这些原生插件调用os的API并封装给js使用。
    • 由于历史沿革,DCloud在开发app时有:5+App、wap2app、uni-app等3种模式。这3种方式的runtime在底层能力上是公用的,所有uni-app可以调用5+(也就是plus.xxx)的API。虽然都可以使用5+的系统能力,但uni-app的逻辑层运行在js层,渲染层是webview和原生nvue双选。而5+不区分逻辑层和渲染层,全部运行在webview里,在性能上5+不及uni-app。

2.4 逻辑层和渲染层分离

        在web平台,逻辑层(js)和渲染层(html、css),都运行在统一的webview里。但在小程序和app端,逻辑层和渲染层被分离了。分离的核心原因是性能。过去很多开发者吐槽基于webview的app性能不佳,很大原因是js运算和界面渲染抢资源导致的卡顿。不管小程序还是app,逻辑层都独立为了单独的js引擎,渲染层仍然是webview(app上也支持纯原生渲染)。所以注意小程序和app的逻辑层都不支持浏览器专用的window、dom等API。app只能在渲染层操作window、dom,即 renderjs。

3 工程简介

        一个uni-app工程,默认包含如下目录及文件:

┌─uniCloud              云空间目录,支付宝小程序云为uniCloud-alipay,阿里云为uniCloud-aliyun,腾讯云为uniCloud-tcb(详见uniCloud)
│─components            符合vue组件规范的uni-app组件目录
│  └─comp-a.vue         可复用的a组件
├─utssdk                存放uts文件(已废弃)
├─pages                 业务页面文件存放的目录
│  ├─index
│  │  └─index.vue       index页面
│  └─list
│     └─list.vue        list页面
├─static                存放应用引用的本地静态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的目录,注意:静态资源都应存放于此目录
├─uni_modules           存放uni_module 详见
├─platforms             存放各平台专用页面的目录
├─nativeplugins         App原生语言插件
├─nativeResources       App端原生资源目录
│  ├─android            Android原生资源目录
|  └─ios                iOS原生资源目录
├─hybrid                App端存放本地html文件的目录
├─wxcomponents          存放微信小程序、QQ小程序组件的目录
├─mycomponents          存放支付宝小程序组件的目录
├─swancomponents        存放百度小程序组件的目录
├─ttcomponents          存放抖音小程序、飞书小程序组件的目录
├─kscomponents          存放快手小程序组件的目录
├─jdcomponents          存放京东小程序组件的目录
├─unpackage             非工程代码,一般存放运行或发行的编译结果
├─main.js               Vue初始化入口文件
├─App.vue               应用配置,用来配置App全局样式以及监听 应用生命周期
├─pages.json            配置页面路由、导航条、选项卡等页面类信息,
├─manifest.json         配置应用名称、appid、logo、版本等打包信息
├─AndroidManifest.xml   Android原生应用清单文件
├─Info.plist            iOS原生应用配置文件
└─uni.scss              内置的常用样式变量

        为什么需要static这样的目录?

        uni-app编译器根据pages.json扫描需要编译的页面,并根据页面引入的js、css合并打包文件。对于本地的图片、字体、视频、文件等资源,如果可以直接识别,那么也会把这些资源文件打包进去,但如果这些资源以变量的方式引用, 比如:<image :src="url"></image>,甚至可能有更复杂的函数计算,此时编译器无法分析。

        那么有了static目录,编译器就会把这个目录整体复制到最终编译包内。这样只要运行时确实能获取到这个图片,就可以显示。当然这也带来一个注意事项,如果static里有一些没有使用的废文件,也会被打包到编译包里,造成体积变大。

        另外注意,static目录支持特殊的平台子目录,比如web、app、mp-weixin等,这些目录存放专有平台的文件,这些平台的文件在打包其他平台时不会被包含。非 static 目录下的文件(vue组件、js、css 等)只有被引用时,才会被打包编译。cssless/scss 等资源不要放在 static 目录下,建议这些公用的资源放在自建的 common 目录下。

  • static目录和App原生资源目录有关系吗?

        uni-app支持App原生资源目录nativeResources,下面有assets、res等目录。但和static目录没有关系。static目录下的文件,在app第一次启动时,解压到了app的外部存储目录(external-path)。(uni-app x 从3.99+不再解压)所以注意控制static目录的大小,太大的static目录和太多文件,会造成App安装后第一次启动变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游王子og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