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AI与人类教师的关系是合作互补,不存在任何目的层面的取代或是对立,与计算机不会取代教师教学是一个道理。
曾几何时,不少人提起人工智能,也就是所谓的AI,又开始一副杞人忧天之态,AI是否真的要把人类取代了?!于是乎又掀起了一轮新而不新的焦虑。当然这并不新鲜,冷饭时不时都要炒一炒的,毕竟什么都是可以兜售的。
排除媒体故意挑事的因素和保守主义者的有意扭曲,最大的问题还是大众对于AI本身的认知程度还是偏低,亟待科普。再者,有关类似的群体焦虑,可以查查历史或者古旧的新闻资料,不论是在几次工业革命时代,还是在计算机普及的时候,都出现过。而到了现在,貌似大多数人也都还在各自原有的或新的岗位上享受着新科技的成果。当然,有人会说:过去不能替代,不代表现在不能替代;而且现在真的差不多了。好吧。
这个质疑的逻辑似乎没有错,但问题在于,没有考虑事实性前提。那就是,当前AI的所谓智力水平仅仅介于蚊子和老鼠之间,也就是所谓的弱人工智能阶段,大家可以自行进行智力比较。在这个层次上,谈AI取代人类是没有意义的。AI的真正作用在于改善现有工作模式,将可程序化的尽量程序化,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这里的关键词是可程序化。如果你的工作,过于程式化,缺乏必要的灵活度,当然面临被AI的取代的可能。这里说的是工作会被AI取代,而不是你这个人,当然,这好像也很可怕。
我们知道,大幅度的失业也会造成巨大的灾难,比如一战的爆发就与当时工业革命其间发生的大量人口失业有关。这里需要明确一下,失业不是科技进步造成的,而是政府部门没有对失业人口进行再教育和合理安置造成的。当然,有关社会治理和公平效率已经超出论述本文的范围,如果再纠缠上人性和资本等复杂因素,基本上又可以写本书了,但需要提及的是,科技不需要为社会不公来背锅,而有识之士应该利用科技尽可能的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而且,考虑到,各国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水平,AI近期内可以发展的程度,以及人自身的可提升空间,实在找不到焦虑的实质理由。千万不要因为有人贩卖焦虑,就认为焦虑无处无在了。
行文至此,还要回到当前有关AI阶段的论述。对于充满着人文光芒和理性精神的岗位,AI是无法替代相关的工作者的。此时必须要回应一下本文的题目了,AI是无法取代教师的,与IT和自动化技术一起,AI在教育界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教育内容的传播,并提升教育方式的表现力,因此上客观上可以提高社会整体教育的平均水平,也就是在于提高教育基线水平。至于教育的高级层面,心灵,精神,感悟,灵感,情怀,等等,恐怕都不是AI可以直接发力来替代人类教师的地方。
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对于欠发达地区或者缺少必要师资的学校,AI,IT和自动化技术结合的教育内容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学习和职业指导,尤其是通过算法评分的名校名师的授课内容的转播,也会令一些水平不甚好的教师有所反思吧。如此一番运作和互动,理想的说,可以持续提升整个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水平;客观的说,AI对教育的赋能,可以加速优化教育自身的资源配置和产业调整,为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提供现实工具支持。
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够在重要的关节点,如三观的形成,人格的增益等处有重要的感悟,人品见识,可以一日千里。在学习阶段,如果意识到AI工具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善用之,以其辅助自己处理信息,反思过往,备选目标,优化方案。这可以促成的良好效果是可期的,对学生而言,AI固然不能取代教师,却能作为辅助,使之找到可能最合适的教师群体,来进行更高层面的教育互动。
总结一下,AI依然是个工具,远远没有达到所谓的奇点阶段,但不容置疑,AI是个强大的工具,以其加持,教育和教师的影响力都可得到充分增强,受教育者自然可以因之获益。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教育程度充分提升的社会,许多现在被认为的问题,到时可能就都不是什么问题了。此之谓美好的憧憬,共期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