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建模三步骤: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就是在了解了用户的需求,用户的业务领域工作情况以后,经过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来的用以描述用户业务需求的一些概念的东西。如销售业务中的“客户”和“定单”,还有就是“商品”,“业务员”。 用USECASE来描述就是:“业务员”与“客户”就购买“商品”之事签定下“定单”。(此时可以不包含属性,只有实体集,联系集的分析结构)   逻辑模型就是要将概念模型具体化。要实现概念模型所描述的东西,需要那些具体的功能和处理那些具体的信息。这就到了需求分析的细化阶段。还以销售业务为例:“客户”信息基本上要包括: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等属性;“商品”信息基本上要包括:名称,类型,规格,单价等属性;“定单”信息基本上要包括:日期和时间属性。并且“定单”要与“客户”,“业务员”和“商品”明细关联。       系统需要建立几个数据表:业务员信息表,客户信息表,商品信息表,定单表。
       系统要包括几个功能:业务员信息维护,客户信息维护,商品信息维护,建立销售定单 。
       以上这些均属于建立逻辑模型,这些说明只表明系统要实现什么,但怎样实现,用什么工具实现还没有讲,后者属于物理模型范围。
    物理模型就 是针对上述逻辑模型所说的内容,在具体的物理介质上实现出来。如: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00,这样就可以编写具体的SQL脚本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将数据库建立起来。其中包括业务员信息表,客户信息表,商品信息表,定单表。客户端使用VS开发工具,那么在工作站上用VS建立起功能菜单,包括:业务员信息维护,客户信息维护,商品信息维护,建立销售定单等功能,并用工具将每一个功能编码实现。
       这三个过程,就是实现一个软件系统的三个关键的步骤,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不断细化完善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的过程。

数据库建模:在设计数据库时,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抽象、并从中找出内在联系,进而确定数据库的结构,这一过程就称为数据库建模。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确定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对约束建模。

1.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
 
 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构成的。在E-R图中,使用了下面四种基本的图形符号。
 
  2.确定系统实体、属性及联系
  系统分析阶段建立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建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利用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数据字典,并对照数据流程图对系统中的各个数据项进行分类、组织,确定系统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标识实体的码以及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
 
 在数据字典中“数据项”是基本数据单位,一般可以作为实体的属性。“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和“数据流”条目都可以作为实体,因为它们总是包含了若干的数据项。作为属性必须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也就是说在属性中不能包含其他的属性。
 
  3.确定局部(分)E-R图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画出部分实体-联系图。
 
 在这些实体中有下画线的属性可以作为实体的码,这几个实体之间存在着1:1、l:n和m:n几种联系。
 
  4.集成完整(总)E-R图
 
 各个局部(分)E-R图画好以后,应当将它们合并起来集成为完整(总)E-R图。在集成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实体、属性和联系。
 
  (2)解决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
 
  (3)根据情况修改或重构E-R图。
 
  6.2.3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E-R图,按选定的管理系统软件支持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这种转换要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原则。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是要解决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并确定这些关系的属性和码。这种转换一般按下面的原则进行:
 
  (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2)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如果是:
 
  1:1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成为关系的候选码。
 
  1:n联系,n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
 
  m:n联系,两端实体码的组合成为关系的码。



总结: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与逻辑数据模型设计、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是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模型设计的三个主要步骤。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conceptu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概念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了最终用户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它以数据类的方式描述企业级的数据需求,数据类代表了在业务环境中自然聚集成的几个主要类别数据。  

概念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重要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概念数据模型中不包括实体的属性,也不用定义实体的主键。这是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的主要区别。  

概念数据模型的目标是统一业务概念,作为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确定不同实体之间的最高层次的关系。  

在有些数据模型的设计过程中,概念数据模型是和逻辑数据模型合在一起进行设计的。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logic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逻辑数据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对数据存储的观点,是对概念数据模型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逻辑数据模型是根据业务规则确定的,关于业务对象、业务对象的数据项及业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基本蓝图。  

逻辑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所有的实体和关系,确定每个实体的属性,定义每个实体的主键,指定实体的外键,需要进行范式化处理。  

逻辑数据模型的目标是尽可能详细的描述数据,但并不考虑数据在物理上如何来实现。  

逻辑数据建模不仅会影响数据库设计的方向,还间接影响最终数据库的性能和管理。如果在实现逻辑数据模型时投入得足够多,那么在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就可以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法。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physic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物理数据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是在逻辑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具体的技术实现因素,进行数据库体系结构设计,真正实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放。  

物理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确定所有的表和列,定义外键用于确定表之间的关系,基于用户的需求可能进行发范式化等内容。在物理实现上的考虑,可能会导致物理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有较大的不同。  

物理数据模型的目标是指定如何用数据库模式来实现逻辑数据模型,以及真正的保存数据。

  • 2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数据库系统设计 数据库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果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个阶段。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有⼀个概念。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对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详细描述。 包括:1、数据项 2、数据结构 3、数据流 4、数据存储 5、处理过程 ⼆、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就是对现实世界特征的数据抽象,与DBMS⽆关。很重要的⼀个概念数据模型,肯定都听说过实体(Entity)-联 系(Relationship)模型,即常说的E-R图。 实体(Entity):即客观存在的的事物,如学⽣实体。(个⼈理解其实就是可以对应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式,说⽩了就是⼀张表)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特征,如学⽣实体有学号,姓名,年龄等属性。(个⼈理解就是对应关系数据库,表中的每⼀列) 联系(Relation):两个实体之间关系的抽象表⽰。如学⽣实体与班级实体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个动词如,属于。 E-R图表⽰: 图表⽰: 实体:矩形;属性:椭圆;联系:菱形。 联系可以分为⼀对⼀联系(1:1),⼀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注意:有⼀点想不通的就是,联系也是有属性的。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的主要⽬的就是将E-R图转换成DBMS所⽀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个⼈理解就是根据E-R图绘制出关系 型数据库中所对应的表)。 有⼀句话可以体会下:概念结构是独⽴于任何⼀种数据模型的信息结构,逻辑结构设计是与具体的DBMS相关的。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有⼀点还不理解,⼀个联系转换为⼀个关系模式。(呃,⼀个动词,也就是怎么能转换成关系模式呢?)具体转换规则,不列出来了, 有种联系对应着种转换,1:1联系的转换,1:n联系的转换,m:n联系的转换。 转换后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键以及联系本⾝的属性 转换后关系的键:两个实体键的组合是该关系的键 其实看例⼦个⼈理解,还是⼀个实体可以对应⼀张表,暂时这样记下来吧。只不过有可能转换后的关系模式不满⾜第范式,这就引出 了下⼀个知识点。 数据模型的优化: 数据模型的优化: (1)根据范式理论进⾏优化 其实就是调整转换后的关系模式,使其满⾜第范式或者更⾼范式。有步骤: (1) 确定函数依赖 (2) 对函数依赖进⾏处理 (3) 对数据模式进⾏分解 个⼈理解,由例⼦可以看出,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消除依赖的过程。 (2)对关系模式进⾏⽔平和垂直分解。 其实就是关系型数据库中视图的概念。设计出⽤户⼦模式 直接上例⼦: 四、数据库物理设计 四、数据库物理设计 ⽬前流⾏的数据库,⼤部分物理结构设计,已经由DBMS⾃动完成,索引设计,聚类设计,分区设计,确定系统配置参数,评价物理结 构设计。(个⼈理解,这部分主要就是⽤于对数据库的性能⽅⾯的优化,如当⾯对⼤量数据的时候,运⽤怎样的物理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查 询效率更⾼。) 数据库物理设计的任务之⼀,确定选择哪些存取⽅法,即要建⽴哪些存储路径。 主要的存取⽅法:1.索引⽅法(主要是B+树)2.聚簇⽅法。 (1) 索引存取⽅法: 确定为哪些属性列建⽴索引,哪些属性列建⽴组合索引,哪些索引要设计为唯⼀索引。 例: 在学⽣表Student上建⽴索引 CREATE INDEX S_name ON Student (Ssex, Sage DESC); (2)聚簇存取⽅法的选择: 关系中指定属性值相同的元组集中存放在连续的存储块中,称为聚簇。指定属性为聚簇属性。 许多关系型DBMS都提供了聚簇功能。 建⽴聚簇索引后,基表中数据也需要按指定的聚簇属性值的升序或降序存放。也即聚簇索引的索引项顺序与表中元组 的物理顺序⼀致。 例:在Student表的Sname(姓名)列上建⽴⼀个聚簇索引,⽽且Student表中的记录按照Sname值的升序存放 CREATE CLUSTER INDEX Stusname ON Student(Sname); 最后:
数据库设计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1页。数据库设计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1页。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1页。 数据库设计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1页。 成功的数据库设计是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数据库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化步骤实施。数据库设计还需要丰富的经验。数据库设计要求形成规范完整的文档资料。 目的: 设计出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性能良好的数据库。 基本任务:根据用户对象的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和数据库支持的环境(硬件、操作系统与DBMS),设计出数据模式。 信息需求:主要是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的信息的内容与性质,确定用户对象的数据及其结构,它反映了数据库的静态要求。 处理需求:表示用户对象的行为和动作,即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它反映了数据库的动态要求。 数据库设计中的两种方法:面向数据的方法——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面向过程的方法——以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 数据库设计过程:需求分析(调研分析)、概念设计(E-R模型)、逻辑设计(转换成某种DBMS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如关系型)、物理设计(在存储设备上选定存储结构和方法、一般由DBMS完成)、实施与运行维护。 需求分析 任务 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步骤 收集资料:了解现行业务处理流程、对新系统的要求、收集全部数据资料,如报表、合同、档案、单据、计划等。 分析整理资料:对收集到资料分析、抽象与概括,确定数据库信息内容与数据处理内容。 绘制数据流图:使用数据流图描述系统的功能。 编写数据字典:对数据流图中各类数据进行描述的集合。 概念设计 目的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中所包含的实体,分析每个实体所具有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方法 集中式模式设计法 根据需求由一个统一机构或人员设计一个综合的全局模式。它强调统一与一致,适合于小型或并不复杂的单位或部分。 (2)E-R模型与视图集成法(局部-集成) 将一个单位分解成若干个局部应用,先对每个局部作局部模式设计,建立各个部分的视图即分E-R图,然后以各视图为基础进行集成。集成过程需对视图作修正,然后合并成全局概念模式, 种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需求,适用于大型系统的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E-R模型与视图集成法)的过程 首先选择局部应用;再进行局部视图设计即E-R图设计;最后对局部视图进行集成得到概念视图。 选择局部应用 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在多层的数据流图中选择一个适当层次的数据流图,让这组图中每一部分对应一个局部应用,以这一层次的数据流图为出发点,设计分E-R图。 局部视图设计次序 数据库设计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数据库设计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局部视图设计一般有3种设计次序:自顶向下、由底向上和由内向外。 数据库设计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数据库设计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自顶向下:先从抽象级别高且普遍性强的对象开始逐步细化、具体化与特殊化。 由底向上: 先从具体的对象开始,逐步抽象、普遍化与一般化,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视图设计。 由内向外:先从最基本与最明显的对象着手,逐步扩充至非基本、不明显的其它对象。 视图集成 视图集成的实质是将所有的局部视图统一并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模式,在进行视图集成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解决局部设计中的冲突。 命名冲突:同名异议和同义异名两种。 概念冲突:同一个概念在一处为实体,而在另一处是属性或联系。 域冲突:相同的属性在不同视图中有不同值。 域约束冲突:不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约束。 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逻辑设计:主要是将E-R图转换成指定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关系模式。 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包括选择存储结构、确定存取方法、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并选择合理的存取路径,以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及有效利用存储空间,一般由数据库系统自动完成。 四、数据库维护和管理 1、数据库调整 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情况,需调整,由DBA(数据库管理员)完成。 调整包括下面内容:调整关系模式与视图使之更能适应用户的需求;调整索引与集簇使数据库性能与效率更佳;调整分区、数据库缓冲区大小以及并发度使数据库物理性能更好。 2、数据库重组 运行一定时间后,不断的修改、删除与插入造成数据库系统性能逐步下降(盘上有废块、集簇性下降、存储空间的零散化等,从而造成存取效率下降),需要对数据库进行重新整理,此种工作叫数据库重组。 3、数据库安全性控制与完整性控制 DBA应采取措施保证数据不受非法盗用与破坏,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4、数据库的故障恢复 一旦数据库中的数据遭受破坏,需要及时进行恢复。 5、数据库监控 DBA需随时观察数据库的动态变化,并在发生错误、鼓掌
### 回答1: 数据库系统概念是指设计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原则、规则和方法。数据库系统概念是数据库领域的理论基础,它包括了数据模型数据库语言、数据库系统架构等方面的内容。 在数据库系统概念中,E-R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建模方法。E-R模型以实体(entity)、关系(relationship)和属性(attribute)个概念为基础,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结构和数据之间的联系。 在实践中,使用E-R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抽象实际问题中的数据。首先,通过识别实体,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或观察到的事物转换为数据库中的实体。每个实体都具有一些属性用于描述它的特征。 其次,使用关系来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通过识别和定义关系,可以明确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关系可以通过外键和主键来实现在实体之间建立联系。 此外,属性是实体的特征和属性。属性可以是简单的数据类型,也可以是复杂的组合类型。通过定义属性,可以表达实体的特征和约束,以及与其他实体的关系。 最后,在实践中,可以使用E-R模型来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约束。通过将实体、关系和属性直观地表示出来,可以方便数据库开发人员和用户理解和讨论数据库设计。在实际实施中,可以根据E-R模型生成数据库逻辑物理设计,并通过数据库系统实现和管理数据。 总之,数据库系统概念中的E-R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建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抽象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在实践中,通过E-R模型可以设计和管理数据库的结构,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 回答2: 数据库系统概念是指在计算机科学中,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软件系统。一个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数据库是一组关联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应用程序是使用数据库的程序。 E-R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用于表示数据库中实体、关系和约束的图形化方法。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具有独立存在和特征的事物,关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约束是对关系的限制条件。 实践中,E-R模型可以帮助数据库设计人员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据库模式的表示。具体来说,实践中的E-R模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实体:根据现实世界的问题,确定需要存储的实体。例如,一个学校的E-R模型可能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等实体。 2. 确定关系: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和课程之间可能存在选修关系、教师和课程之间可能存在授课关系等。 3. 确定属性:确定实体和关系的属性。例如,学生实体可能有学生编号、姓名和年龄等属性,课程关系可能有课程编号和教室等属性。 4. 确定约束:确定关系的约束条件。例如,学生和课程之间的选修关系可能有选修时间和成绩等约束条件。 5. 绘制E-R图:根据以上步骤确定的实体、关系、属性和约束,绘制E-R图。E-R图是用来可视化和描述现实世界和数据库模式之间关系的图形表示。 通过实践中的E-R模型,可以帮助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和优化,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同时,E-R模型也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法,使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流更加方便和容易理解。 ### 回答3: 数据库系统概念(Database System Concepts)是数据库系统领域内的一本重要教材,由Silberschatz、Korth和Sudarshan合作编写而成。该教材涵盖了数据库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SQL语言、事务处理、并发控制、数据仓库等内容。它系统地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术,是学习数据库系统的重要参考资料。 E-R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是一种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关系型数据的模型。在E-R模型中,实体(Entity)指代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独立的对象,关系(Relationship)指代实体之间的联系。通过使用实体与关系之间的符号表示,并使用基本概念如实体集(Entity Set)、属性(Attribute)和关系集(Relationship Set)等来描述数据结构和约束,E-R模型可以用来推导出数据库物理模式和建立数据库实施方案。 在实践中,E-R模型可以用来进行数据库设计。通过分析实际业务需求,识别出相关实体和关系,然后在E-R图上进行建模,把现实世界数据结构化地转换为数据库模型。在建立E-R模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实体间的关系以及每个实体本身的属性,还要根据需求定义实体的唯一标识(主键)和外键等。设计完成后,可以使用E-R图来传达设计意图,帮助开发人员和用户理解数据库结构。 E-R模型的实践还包括数据库应用开发。通过按照E-R模型设计的数据库模式,开发人员可以使用SQL语言来进行数据库操作,包括增删改查等。同时,E-R模型也为数据库的优化提供了思路。例如,通过对E-R模型进行规范化(Normalization)可以消除数据冗余和增加数据一致性,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在实际应用中,开发人员还可以根据E-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添加索引、进行优化等操作,以满足具体的业务需求。 总之,数据库系统概念中的E-R模型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实践的基础。通过E-R模型建模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数据库系统,提高数据管理和查询效率。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