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将介绍古代建筑中存在的拱形以及穹顶结构,探索古人的智慧创造。后续还会介绍很多地方的建筑,诸如拜占庭,埃及,亚美尼亚等等,欢迎关注。
公众号: AI知识物语 B站:出门吃三碗饭
拜占庭建筑集合了古希腊,古罗马,波斯,两河以及亚美尼亚等地区的文化,结合本地特色,其突出体现在将穹顶支撑在独立支柱上的独特结构方法。比如圣索菲亚大教堂。
接下来,我们一一来了解,
如图为一个希腊十字式布局的拜占庭风格建筑,其以一个大穹顶为中心,作为统率整个建筑的核心,在大穹顶的四周,搭配一些小穹顶或其他结构,形成统一的布局,这种设计强调了建筑的对称性和空间的层次感。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图,拜占庭建筑主要由穹顶,帆拱以及独立支柱组成,
帆拱(Pendentive):帆拱是一种特殊的结构,用于在方形平面上支撑圆形穹顶。
具体构造方式:
将券顶(拱形顶)做水平切口,使其与四边的墙体形成交界面。
切口之间的四个球面三角形部分用于过渡,将方形底座转换为圆形基座,以支撑穹顶。
柱墩(Piers):四个独立的柱墩支撑整个结构,减少了承重墙的使用,使内部空间更加开放。
拱券(Arches):在四个柱墩之间搭建拱券,形成支撑框架。(每2根柱子间连接的弯曲部分,类似于门的形状)
帆拱(Pendentives):在拱券之间填充四个球面三角形结构(帆拱),它们将方形底座转换为圆形基座。
穹顶(Dome):最终在帆拱之上砌筑穹顶,使其稳定地覆盖整个空间。
建造流程
- 框架结构(初始构造)
o 使用木制或石制的框架支撑整个建筑。
o 这一阶段主要用于搭建承重墙和结构基础。 - 添加拱券(Arches)
o 在框架基础上加入拱券(barrel vaults),增强建筑的支撑力。
o 形成基本的承重体系,以支撑上部的穹顶。 - 帆拱(Pendentives)
o 连接拱券之间的区域,形成帆拱,用于过渡方形底座与圆形穹顶的结构。
o 帆拱的加入使得穹顶能够稳定地架设在四角柱墩上,而不依赖厚重墙体。 - 鼓座(Drum)
o 在帆拱之上添加鼓座(drum),用于提升穹顶的高度,使内部空间更加开阔。
o 鼓座上通常会开设窗户,提高采光效果,增强建筑内部的光线氛围。 - 穹顶(Dome)
o 最终在鼓座上建造中央穹顶,完成整个建筑的主体结构。
o 穹顶的作用不仅是视觉中心,还能够更好地分布建筑荷载。 - 附加结构(Side Domes & Buttresses)
o 在中央穹顶的四周添加半穹顶或支撑墙,进一步抵挡侧推力,增强建筑稳定性。
o 这一结构优化了内部空间,同时使外部造型更加生动,形成拜占庭建筑标志性的“多穹顶”形态。
安利一个很好的介绍链接:欧亚文明大熔炉,如何看待拜占庭先进的帆拱—穹顶建筑体系!
本期就介绍到这里了,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