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aft算法概述
1.1 日志复制机制简介
Raft算法的日志复制机制是其核心功能之一,主要目的是确保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节点的日志数据保持一致,从而实现系统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
日志结构:Raft将日志以条目形式存储,每个条目包含命令和任期号。任期号用于区分不同任期内的日志,确保日志的顺序和来源可追溯。例如,一个典型的日志条目可能包含“命令:更新用户信息,任期号:3”。
-
复制流程:当领导者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会将请求作为新的日志条目追加到本地日志中,并向其他节点发送追加日志请求。其他节点收到请求后,会检查日志的一致性,如果匹配则追加日志并返回确认。一旦领导者收到大多数节点的确认,就会将日志条目应用到状态机,并向客户端返回结果。在实验环境中,当集群中有5个节点时,领导者只需收到3个节点的确认即可完成日志复制。
-
性能优化:Raft通过批量复制日志条目来提高吞吐量。例如,当有多个日志条目需要复制时,领导者会将它们打包成一个批次发送给其他节点,而不是逐条发送。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减少网络通信开销,提高复制效率。在高负载情况下,批量复制可以使日志复制的吞吐量提升30%以上。
-
日志压缩:为了防止日志占用过多存储空间,Raft会定期进行日志压缩。压缩机制基于快照机制,将当前状态机的状态保存为快照文件,并删除快照之前的日志条目。例如,当日志条目数量达到1000条时,系统会触发快照操作,将前500条日志压缩为一个快照文件,从而节省存储空间并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1.2 选主机制简介
Raft算法的选主机制是其高可用性和一致性的重要保障,通过选举过程确保集群中始终有一个领导者节点来协调日志复制和其他操作。
-
选举状态:每个节点在Raft算法中可以处于三种状态之一:跟随者、候选人或领导者。跟随者节点负责接收领导者的指令并执行;候选人节点在选举过程中尝试成为领导者;领导者节点负责协调日志复制和处理客户端请求。在正常运行时,大多数节点处于跟随者状态,只有当跟随者在超时时间内未收到领导者的心跳消息时,才会转变为候选人并发起选举。
-
选举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