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核心知识点--短时间复试考试必备(持续更新中)

第一章 纲要

这一部分我们以大纲式的角度将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梳理,后面将持续更新后面的每一层的细节。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主要包含五大功能:数据通讯、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

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照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和无线网
2.按照报文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传输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3.按照范围分类: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4.按照拓扑结构分类: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型结构
5.按照使用者分类:公用网和专用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衡量标准
1)带宽:表示网络通信线路所能传输数据的能力,单位是比特/秒(b/s);

2)时延:指数据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总时间,包括四个部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从发送分组时第一个比特开始,到最后一个分组发送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分组长度/信道长度。

*传播时延:一个比特从链路的一段传输到另一端所花费的时间

注:一般处理延时和排队延时,在计算时候忽略不计。

3)往返时延(RTT):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接收到来自接受端的确认,经历的时延。

4)吞吐量:单时间通过信道的数据量。

5)速率:在数字信道上传播数据的速率,单位为b/s(比特/秒)(bps,或者bit/s),最高速率称为带宽。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它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层次、各层的协议及层间接口的集合。

n层实体为n+1层提供服务。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约定就称为网络协议。

接口: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其中,服务是垂直的,协议是水平的。

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中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互联网上的操作和内容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的四层、五层模型,它们中的每一层中都有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这一层相应的工作以及与在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是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介绍。

 (1)物理层

这层包括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可靠的物理媒体。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物理层有两个重要的设备名称,中继器(也叫放大器)和集线器。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数据链路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据链路层中称这种数据块为帧,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与接收方相匹配;以及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的管理。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有关数据链路层的核心知识点:

1)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2)基本数据单位为帧;

3)主要的协议:以太网协议;

4)两个重要设备名称:网桥和交换机。

(3)网络层

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它提供的服务使传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网络层的核心就是“路径选择、路由及逻辑寻址”。

网络层中涉及众多的协议,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协议,也是TCP/IP的核心协议——IP协议。IP协议非常简单,仅仅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传送服务。IP协议的主要功能有: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与IP协议配套使用实现其功能的还有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因特网报文协议IC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有关网络层的重点为:

1)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2)基本数据单位为IP数据报;

3)包含的主要协议: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互联协议);

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RARP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

4) 重要的设备:路由器。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是端到端的,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传输层的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为两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这一层,信息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

网络层只是根据网络地址将源结点发出的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结点,而传输层则负责将数据可靠地传送到相应的端口。

有关传输层的重点:

1)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以及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2)包含的主要协议: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3)重要设备:网关。

(5)会话层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6)表示层

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7)应用层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重点:

1)数据传输基本单位为报文;

2) 包含的主要协议:FTP(文件传送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SMTP(邮件传送协议),POP3协议(邮局协议),HTTP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第二章 物理层

物理层考虑的是在连接各个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比特流。

从通讯双方的信息交互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 单工通信:只有一个方向通信,仅需要一条信道

​ 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需要发送或者接收信息,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发送或者接收,需要两条信道

​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也需要两条信道

速率包括码元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

码元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1Baud = 1码元/秒。

信息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单位比特/秒(b/s)

奈奎斯特定理,也叫奈氏准则:

极限数据率: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2Wlog2V(单位b/s)

香农定理:

极限数据传输率=Wlog2(1+S/N) 单位(b/s)

编码与调制

将数据转化为模拟信号称为调制,将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过程称之为编码。

常用的数字编码方式:
非归零编码:用两个电压代表二进制数字,比如低电平表示0,高电平表示1。缺点是没有检错功能。

曼彻斯特编码:将一个码元分为相等的间隔,前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而后一个间隔为低电平表示码元1;码元0与之相反。特点是:每个码元之间出现电平的跳变,位中间的跳变即作为时钟信号,又作为数据信号。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若码元为1,那么前半个码元的电平与上一个码元的后半个电平相同;若码元为0,那么情况相反。特点是:在每一个码元中间都有电平的跳转,可以实现自同步,抗干扰性较好。

电路交换
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两个节点之间必先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信路径,该路径在传输期间一直被独占,直到通讯结束才释放。分为三个节点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报文交换
交换的单位是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相关信息,在交换节点采用的是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解决了报文交换中大报文传输的问题。限制了每次传输的数据块大小的上限。

电报交换适合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的情况。分组交换适用于由多端链路组成的端到端的通路。对于信道利用率来说,报文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时延最小。

分组交换根据通讯子网向端点系统提供的服务,可进一步分为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

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价格便宜,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使用双绞线,通讯距离一般是几千米到几十千米;

当传输距离太远的时候,对于模拟传输需要用放大器放大衰减信号,对于数字传输要用中继器将失真的信号整形。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一般分为两种,50Ω基带同轴电缆(用于局域网)和75Ω宽带同轴电缆(用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较好,传输距离较远,价格较贵。

**光纤:**利用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来通讯,带宽范围非常大其中单模光纤适合远距离传输。

无线传输介质:

包括无线电波(信号向所有方向传播),微波、红外线和激光(这三者信号沿着固定方向传播)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物理层相关的设备

中继器

主要功能是将信号整形并放大转发出去,以消除信号信号失真和衰减。

集线器(Hub):

本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具有放大和转发功能。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简单来说数据链路层就是将物理层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转化为逻辑上没有错误的数据链路,增强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主要有三种: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链路管理
主要包括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过程。

五个概念的解释
帧定界、帧同步、透明传输、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在两个工作站传输数据的工程中,会将数据封装成帧进行传输。
帧定界:在数据首尾增加控制信息其中有一个是作用就是确定帧的界限,即帧定界。
帧同步:接收方能够在二进制比特中确认数据的起始和终止。
透明传输:在传输中数据出现和帧定界符相同的比特组合,那么需要保证这个数据正常传输而不会被丢弃。
流量控制:经常会出现传输过程中,发送方的数据量大于接收方的能力,从而需要进行流量控制保证数据的传输。
差错控制:帧在传输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错误,这里需要进行检错和然后重新发送错误的信息,就叫做差错控制。
分组封装成帧
主要有四个方法包括:字符计数法、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比特填充的首尾标记法、违规编码法
字符计数法:就是在每一个帧的头部增加一个计数符号,表示帧内部的字符数。
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使用特殊符号来界定开始(DLX STX)和结尾(DLE ETX),为了防止遇到特殊字符被识别为开始和结束,在特殊符号之前可以加入转义字符(DLE)来进行区分。
比特填充的首尾标记法:比特填充法使用特定的比特模式,01111110来表示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为了防止信息中的比特流被误认为帧的首尾标志,发送方每遇到连续的5个1的时候,就自动的在后面插入一个0;相应的接收方,每收到连续的5个1就自动删除后面的0,用来恢复原来的数据。比特填充法很容易用硬件实现,性能优于字符填充法。
违规编码法:在物理层进行编码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例如曼彻斯特编码中将1编码为高-低电平对,0编码为低-高电平对,其中高-高和低-高电平对都是违法的就可以用来作为帧的开头和结尾。
差错控制

未完待续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