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息化发展——1.3 现代化创新发展

文章探讨了现代化创新背景下,农业现代化、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消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和消费领域的关键作用,以及数字化转型对乡村、制造业和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3 现代化创新发展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关键。

​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突破一系列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本出路和动力在于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建设科技强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1.3.1 农业农村现代化

  •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需要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1)农业现代化

​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信息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发展推进到更高阶段,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

(2)乡村振兴战略

​ 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加速融合,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重点是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聚焦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等方面。

  • **建设基础设施。**一手抓新建、一手抓改造,提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宽带网络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数字化水平,让农业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农业经营管理更加高效。
  • **建设数字乡村。**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深化乡村智慧社区设,促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与数字化结合,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1.3.2 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

  •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是我国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点方向

(1)两化融合

​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交汇与创新,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既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也拉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两化深度融合顺应这一趋势,正在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企业形态、生产方式、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1. 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2. 产品融合。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
    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
    附加值大大提高。

  3. 业务融合。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 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4. 产业衍生。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 工业电子包括机械电子、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等;工业软件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工业信息服务业包括工业企业 B2B 电子商务、工业原材料或产成品大宗交易、工业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2)智能制造

​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各个国家推动新一代工业革命的关注焦点。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智能制造的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GB/T 39116《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明确了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服务覆盖的能力要素、能力域和能力子域,如图1-4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能力要素提出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提升的关键方面,包括人员、技术、资源和制造

  • 人员包括组织战略、人员技能2个能力域。
  • 技术包括数据、集成和信息安全3个能力域。
  • 资源包括装备、网络2个能力域。制造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5个能力域。
  • 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2个能力子域:生产包括采购、计划与调度、生产作业、设备管理、安全环保、仓储配送、能源管理7个能力子域。
  • 物流包括物流1个能力子域。
  • 销售包括销售1个能力子域。
  • 服务包括客户服务和产品服务2个能力子域。

​ GB/T 39116《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还规定了企业智能制造能力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水平。成熟度等级分为五个等级,自低向高分别是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五级(引领级)。较高的成熟度等级涵盖了低成熟度等级的要求,如图1-5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一级(规划级):企业应开始对实施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条件进行规划,能够对核心业务活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进行流程化管理。
  • 二级(规范级):企业应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对核心装备和业务活动等进行改造和规范,实现单一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
  • 三级(集成级):企业应对装备、系统等开展集成,实现跨业务活动间的数据共享。
  • 四级(优化级):企业应对人员、资源、制造等进行数据挖掘,形成知识、模型等,实现对核心业务活动的精准预测和优化。
  • 五级(引领级):企业应基于模型持续驱动业务活动的优化和创新,实现产业链协同并衍生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

1.3.3消费互联网

  • 消费互联网是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
  • 消费互联网以消费者为服务中心,针对个人用户提升消费过程的体验,在人们的阅读、出行、娱乐、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改善,让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快捷。
  • 消费互联网本质是个人虚拟化,增强个人生活消费体验。

(1)基本属性

​ 消费互联网依托于强大的信息与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多样化的移动终端,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行业出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并形成各自的生态圈,奠定了稳定的行业发展格局。
​ 消费互联网具有的属性包括媒体属性产业属性;这些属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变革消费体验等。

  • 媒体属性:由自媒体、社会媒体以及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
  • 产业属性:由在线旅行和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等其他组成。

​ 近年来,我国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与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传统接触式线下消费受到影响,新型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2)应用新格局

​ 社交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化信息的传播效率。社交网络中每个用户实际上是一个点,一个网络上有无数的点;点与点之间相连成线,线与线之间相连成网。社交网络本身具有发散性,发散性是指信息的扩散速度。伴随社交网络出现的社交圈,并不仅仅只有发散性,还体现出一定的聚集性。社交圈会因特定的因素而聚集,从而带来了新型网络经济,如网络商城、快递、餐饮外卖、网红带货等,成就了社交网络的消费互联网的核心地位。

​ **消费互联网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深层变革,那就是“无身份社会”的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无身份社会”带来了更加快捷的社会活动与经济效能,相关参与者可以不用消耗时间精力来完成共同参与者的“身份认定”这是因为互联网搭建了更高层级的信任校验模式,其通过数据记录、存储、整合与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了社会活动的一定程度上的复杂校验和过程可回溯,正是这种天然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无身份社会”的发展进程。

同参与者的“身份认定”这是因为互联网搭建了更高层级的信任校验模式,其通过数据记录、存储、整合与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了社会活动的一定程度上的复杂校验和过程可回溯,正是这种天然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无身份社会”的发展进程。

​ 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场景应用多元拓展。新冠疫情后,消费者日益习惯在数字空间进行消费、娱乐和社交,为不断拓展多元新型的数字消费场景奠定了基础。因此,消费互联网经济未来仍有广阔前景,消费领域平台组织可以充分挖掘经济与社会潜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并为消费者实现数字化生活方式提供高效连接,创造和普及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行为和新需求。同时,加快发展线下向“上”融合和线上向“下”拓展的双向消费形态。

  • 24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rliba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