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vue项目打包部署后,浏览器缓存旧版问题,添加自动清除缓存

问题描述

每次前端更新后,浏览器需要强制清除缓存(Ctrl+F5)才会生效新代码。


解决方案:

vue.config.js 配置中,css、js打包文件添加版本号时间戳,每次打包后,版本号都会改变。

const timestamp  = new Date().getTime();
module.exports = {
	css: {
	    // 输出重构 打包编译后的css文件名称,添加时间戳
	    //注意这个地址路径根据实际项目文件存放路径来填写,一般打包后都是在static文件夹下,如果不确定,先打包没有修改过的目录结构看一下。
	    extract: {
	      filename: `static/css/[name].css?v=${timestamp}`,
	      chunkFilename: `static/css/[name].css?v=${timestamp}`,
	    },
	}
	configureWebpack: {
	    output: {
	      filename: `static/js/[name].js?v=${timestamp}`,
	      chunkFilename: `static/js/[name].js?v=${timestamp}`,
	    }
	}
}

打包后的文件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uoyi 前后端分离部署教程 #### 准备工作 为了成功部署Ruoyi前后端分离项目,服务器上需要预先安装Java环境、MySQL数据库、Redis缓存服务以及Nginx反向代理软件[^2]。 #### Docker构建镜像 针对Docker化部署方式,在本地机器执行一系列指令来准备必要的文件结构。切换至用户的根目录下并建立名为`ruoyi-admin`的新文件夹用于存放后续所需的配置文件和其他资源文件;进入该新创建的文件夹内继续操作[^1]: ```bash cd ~ mkdir ruoyi-admin cd ruoyi-admin ``` #### 创建挂载目录 为了避免容器启动后立即停止的情况发生,应该提前准备好宿主机上的持久化存储路径供容器内部程序读写数据之用。如果之前有尝试过启动但是失败了,则可能还需要清理旧有的残留实例以确保新的设置能够生效[^3]: ```bash docker rm nginx ``` #### Nginx 配置调整 为了让前端应用可以正常访问后端API接口,通常会在Nginx中加入重定向规则去掉URL中的特定前缀部分以便于简化请求地址格式。例如下面这段配置就实现了当接收到带有`/prod-api/`开头的HTTP请求时将其转发给实际提供服务的目标位置而忽略掉这部分字符串[^4]: ```nginx rewrite ^/prod-api/(.*)$ /$1 break; ```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就可以按照官方文档指导完成整个系统的搭建过程了。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步的具体实现细节可能会因为版本差异等因素有所同,因此建议参照最新发布的指南来进行实践验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