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_wz_科学是什么?前四节读书报告

科学是什么?前四节读书报告

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

文章围绕东西方科学的差异展开,Science——科学,现在让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科学,我们脑海中的第一出现的文字是什么?是不是浮现出那些高新技术和一些没办法表达的想法?中文“科学”一词是对Science的翻译,泛指自然科学。而德国的科学Wissenschaft一词包括的有自然、人为各种学问,如天算、物理、化学等在内,英文的Science更偏重自然科学,如政治学、哲学等是不包括在内的,中文科学也是如此。Science一词正是指“现代科学”,是指相对于希腊理性科学而言的现代试验科学、经验科学,相对于古代纯粹科学而言的现代应用科学、技术科学,相对于“哲学”而言狭义的“科学”。Science词性源于拉丁文Scientia一词,而拉丁文Scientia是对希腊文Episteme的直接翻译,Episteme和Scientia指的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那种系统的、具有确定性和可靠性的知识。而对对于这两个词将其直接翻译为“知识”,是有点差强人意的,因为“知识”这个词已经被严重泛化了。

“科学”一词在现代汉语里的确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用法。广义的用法相当于高端知识、典范知识;狭义的科学相当于现代科学。Wissenschaft一词是是对科学最恰当的表示,因为它包含了广义和狭义;Episteme和Scientia泛指广义;Science泛指狭义。对于西方科学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大传统——理知传统,另一个是小传统——现代科学传统;理知传统是区分西方于非西方的区别,现代科学传统是西方现代与古代的区别

西方的大传统是西方与非西方的区别,在东西方传统的比较中,我们更能看的清楚。在中国的文化中,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行、做人,而不是知识,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学问和学术是伦理学,而不是知识论。西方的理知传统和中国的伦理传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统。

这两种不同的传统的本质在于“人性”的不同,文化传统的不同,决定了人性规定的不同,而文化的根本表示是人性认同和人性规定,从最核心、最本质的“人性”去切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为什么不同。

为什么文化的根本表示是人性认同和人性规定呢?最根本的哲学原因在于人是一种有待规定的存在者,而“文化”就是对人性的规定。说人是一种有待规定的存在者有两方面意思,一是人是先天缺失者,人类在生物学上本应孕育21个月,待胎儿脑量达到375毫升——成人脑量的一半,但是由于人类女性身体进化的结构,只能在12月时早产,但这时胎儿脑量最多不会超过300毫升,这就是所谓的先天缺失,故人类需通过后天学习来习得人性,特别是通过文化构成的。作为先天缺失者,人类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故先天缺失不是缺点,而是优点。我在这里有一个疑问,如果人类没有先天缺失,那么还需要后天习得人性吗?如果不需要,那么是如何形成人性的呢?是否可以外界干预?二是人是有死者,即人终有一死,每个人都知道,但人活着都会去在偶然世界思考认识的意义,去追寻什么是“理想的人”?如何去达成?这是人为什么知道终有一死,但仍然坚强、乐观的和着;这也是文化最核心的东西。

人生因为有死,所以根本上是一种无本质的存在,正是因为人的无本质特征,所以人可以有多种规定性,不同的文化就给出了关于“人”的不同“人性”(规定)。我们经常讲的“人文”一词,其实说了两个东西,一个是“人”,一个是“文”,前者是指理想人性,后者“文”通“纹”,是一个动词,表示划道道、留下痕迹,之后发展成为达成理想人性的教化、塑造、培养的方式。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就在于有着很不同的“人文”,不同的“人文”标志着不同的文化

中华文明的本质是农耕文明,我们有非常成熟的农耕文明,以至于压抑了其他文明类型的发育。比如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是却没有发达的海洋文化,这就是农耕文明有意抑制的结果,再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典型农耕社会的防御思想。农耕文明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安于一地、少有迁徙,安居、定居的意识很强,中国人特有的“籍贯”概念就是对这种情况的一种反应。而对于有籍贯概念的人来说,地缘即是血缘: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熟人文化,中国人对待生人往往会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生人编程熟人,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二是变不成熟人,就持敌对态度。人们群居在一起,需要建立秩序,这种秩序就是文化秩序,对于农耕文明而言,地缘人群实际上就是血缘人群,故农耕社会很自然的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的文化秩序——血缘秩序。我们可以注意到汉语的血缘术语非常发达,我们对于与父亲同辈的男性有叔父、伯父、舅父、姑姑父等表达,而英语就一个Uncle全部包含在内,其实英国人也分的清楚,只是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可是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别、内外有别,这其中包含了伦理的考虑。血缘文化的核心是亲情,所谓的“亲”就是“近”,而所谓的“近”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近,而是血缘谱系中的近,所以我们说的亲情,主要是指“亲子之情”,亲子之情是古代中国人关于“爱”的最纯粹和最基本的理解,其他一切“爱”都是亲子之爱的某种外推和变种,故血缘文化就是亲情文化

农耕文化、血缘文化和亲情文化在“人性”的认同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性。孟子说“仁也者,人也”,把“仁”作为人性的根本。什么是“仁”?简而言之就是“爱”,“仁者爱人”。必须要指出的是所谓“仁”之“爱”,是建立在血缘亲情上的差等之爱,不是“一视同仁”的平等之爱,因为血缘秩序本身就是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那么面对复杂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如何以一种差等有序的方式处理在同一场合出现的不同社会关系,就成了一个重大的文化难题。

而消除或减轻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发展出一套培养方案、教育模式,使人们在后天教育中习得这种理想的人性,这就是“人”之“文”。儒家的“人”之“文”是什么?一个字,“礼”。礼就是让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从而采取相应的恰当的行为方式,“礼”可以视为一种规范,通过学习“礼”去丰富“仁”的内涵。“仁-礼”就是中国的“人-文”,在仁爱的旗帜下,中国精英文化表现形式更多的是礼学、伦理学,是实践智慧,而不是科学,不是纯粹理论的智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西方文明常被称为两系文明: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前者是航海适宜,后者是游牧适宜,频繁的迁徙是他们的常态,与生人打交道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比中国的熟人文化不同,西方文明总的来说是一种生人文化。由陌生人组成的人群,不可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组织,血缘关系被淡化、边缘化,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构成机制在起作用,这就是契约。“约”在这里是规则,是共同承诺的规则,具有平等性和普遍主义的特征,不因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情境而轻易改变。这一点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中国人固然也讲诚信,讲道德自律,但是其依据并不是外在的规则约束,而是内心的良善。规则是末,良心是本,本末不可倒置。

契约文化要求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要求每个人都能负起责任来,从而能够制定有效的契约并严格遵守。能够制定并遵守契约的人,必须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这促成了一种别样的人性理想,即把“自由”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

而对于“自由”东西方的理解是有很大不同的,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朝鲜战争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与西方的战争,一方是中国军队,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交战双方都会树起自己意识形态的旗帜,以显示自己的正义和合法性,以激励士兵浴血奋战,中国方面的口号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家卫国”明显诉诸的是中国人熟悉的血缘文化精神,捍卫家的安全、国的尊严,是参战的最高理由。而美国是怎样说的呢?“这个自由的民族正在受到威胁,我们应该参战,为他们争取自由与和平。” 一方是“保家卫国”,一方是“为自由而战”,可以看出鲜明的文化差异。

为了塑造一颗“仁人之心”,古代中国人都要学“礼”,礼就是仁的人文形式,仁和礼构成了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结构,为了塑造一颗自由的心灵,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人文形式呢?希腊人的答案是:科学。

希腊是一个城邦民主制的奴隶社会,希腊人认为自由的人才是人,中国人认为有情的人才是人,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文化的差异。希腊人着眼于“知识”,希腊人认为知识本身就是最高的目标,获得知识就是获得自由。前面说到过,现在的“知识”一词已经被淡化和边缘化了,而希腊人的“知识”(Episteme)包含了更多独特的意思。总的来讲,希腊人所谓知识,是确定性知识、内在性知识,不是一般的经验知识。“知识”不是一般的知道、懂得、了解点什么,而是通往“永恒”的唯一途径,知识并不只是接近“事实”,而是接近事实之中含有“永恒”要素的东西,这些要素即使在事实消失之后仍然存在,比事实更坚硬,这才是知识之所以成为最高追求的根本原因。永恒不变的东西为什么这么值得追求呢?因为它独立不依、自主自足,它是“自由”的终极保证,只有永恒不变,才有“自己”,持守“自己”就是“自由”。“认识你自己”就是追求自由的最后根基。

西方思想着眼于“自己”,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本性”(Nature),“本性”是属于事物自己的,追求事物的“本质”“本性”,就是追究事物的“自己”,这是理性的内在性原则,即从事物自身中为它的存在寻求根据。为了理解“自己”,我们考虑一下中西方对于“身份”的规定。对中国人而言,所谓“身份”即社会地位,它处在变化之中。当我们讲“身份”的时候,并不是对个体的一种确定性的识别,而是对当下社会地位的一种认同。西方人讲身份用的是Identity一词。这个词还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认同、识别,一个是同一性、恒等,就是可以帮助识别一个人之为那个人的那些稳定同一的东西,不论是在生物学还是在社会学意义上,人始终处在持续的变化之中。可是,当我们说一个人在变化的时候,我们预先设定了是“同一个”人在变化,如果不是“同一个”人,就谈不上变化。因此,在我们谈论变化的时候,我们已经预设了“同一性”。西方人讲“身份”讲的就是这种预设的“同一性”。“自由-科学”构成了希腊人的“人-文”,在希腊人眼里,科学既非生产力也非智商,而是通往自由人性的基本教化方式

科学之所以是希腊人的人文,原因就在于,希腊人的科学本质上就是自由的学术。这种自由的学术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希腊科学纯粹为“自身”而存在,缺乏功利和实用的目的;其二,希腊科学不借助外部经验,纯粹依靠内在演绎来发展“自身”。纯粹的科学必须是为着求知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目的而存在,这种指向“自己”的“知”才是纯粹的科学。这样的科学才是“自由”的科学。为什么希腊学者那么强调自己的知识的非实用性呢?因为任何知识若是成为实现他者的手段和工具,就不是纯粹为着“自己”的知识,因而也就不是自由的知识;学习这样的知识,不能起到教化自由人性的作用。希腊人强调为学术而学术,为知识而知识,其背景是,他们的学术本来就是自由的学术。我们中国文化有很强大的“学以致用”的传统,强调学术、知识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只有工具价值。中国的士人并不认为学术有着自身独立的价值,因而士人阶层从来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层,总是依附他人而存在。今天人们批评中国学者缺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个局面的深层原因是,中国文化中缺乏“为学术而学术,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学以致用的传统太过强大,这个传统严重妨碍了我们理解科学精神的真谛

希腊人所崇尚的无用的知识如何可能成为知识呢?希腊人的回答很特别:一切真知识都必定是出自自身的内在性知识,来自外部经验的不算真知识,只能算意见。希腊人的知识构建是通过推理、证明、演绎来进行的,而所谓推理、证明、演绎,只是顺从自身的内在逻辑而已。

希腊思想揭示了一个伟大的秘密,那就是,我们生活在遗忘和遮蔽之中,遗忘和遮蔽是我们生活的本质。我们的存在是一种条件性存在,这些条件决定了我们的存在状态,决定了我们之所是,但通常我们对这些条件并无意识。然而,只有通过追溯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够真正明白我们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世界是怎么回事,因为世界的存在也是条件性的。

看到这里希望你对开篇第一句话有所理解。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