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询过程
1、select id from T where k=5 id = 500 value = R3
- 普通索引来说,查找到满足条件的第一个记录后,需要查找下一个记录,直到碰到第一个不满足k=5条件的记录。
- 唯一索引来说,由于索引定义了唯一性,查找到第一个满足条件的记录后,就会停止继续检索。
- InnoDB 的数据是按数据页为单位来读写的。也就是说,当需要读一条记录的时候,并不是将这个记录本身从磁盘读出来,而是以页为单位,将其整体读入内存。在 InnoDB 中,每个数据页的大小默认是 16KB。
- 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性能差别几乎不大。
二、更新过程
1、change buffer
- 当需要更新一个数据页时,如果数据页在内存中就直接更新,而如果这个数据页还没有在内 存中的话,在不影响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InooDB 会将这些更新操作缓存在 change buffer 中,这样就不需要从磁盘中读入这个数据页了。
- 在下次查询需要访问这个数据页的 时候,将数据页读入内存,然后执行 change buffer 中与这个页有关的操作。通过这种方 式就能保证这个数据逻辑的正确性。
- 虽然名字叫作 change buffer,实际上它是可以持久化的数据。也就是说, change buffer 在内存中有拷贝,也会被写入到磁盘上。将 change buffer 中的操作应用到原数据页,得到最新结果的过程称为 merge。
- 访问 这个数据页会触发 merge 外,系统有后台线程会定期 merge。在数据库正常关闭 (shutdown)的过程中,也会执行 merge 操作。
2、优点
将更新操作先记录在 change buffer,减少读磁盘,语句的执行速度会得到 明显的提升。数据读入内存是需要占用 buffer pool 的,所以这种方式还能够避免占 用内存,提高内存利用率。
3、使用场景
- 唯一索引来说,所有的更新操作都要先判断这个操作是否违反唯一性约束。
- 要插入记录,就要先判断现在表中是否已经存在 k=v的记录,而这必须要将数据 页读入内存才能判断。
- 如果都已经读入到内存,那直接更新内存会更快,没必要使用 change buffer 了。
4、change buffer 用的是 buffer pool 里的内存,不能无限增大。change buffer 的大 小,可以通过参数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 来动态设置。这个参数设置为 50 的 时候,表示 change buffer 的大小最多只能占用 buffer pool 的 50%。
4、例子 表中插 入一个新记录 (4,400)
- 记录要更新的目标页在内存中
a) 唯一索引来说,找到 3 和 5 之间的位置,判断到没有冲突,插入这个值,语句执行
结束;
b) 普通索引来说,找到 3 和 5 之间的位置,插入这个值,语句执行结束。
- 记录要更新的目标页不在内存中
a) 唯一索引来说,需要将数据页读入内存,判断到没有冲突,插入这个值,语句执行结
束;
b) 普通索引来说,则是将更新记录在 change buffer,语句执行就结束了
5、普通索引的所有场景 => 使用 change buffer 都可以起到加速作用?
- merge 的时候是真正进行数据更新的时刻,而 change buffer 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记录 的变更动作缓存下来,所以在一个数据页做 merge 之前,change buffer 记录的变更越多 (也就是这个页面上要更新的次数越多),收益就越大。
- 写多读少的业务来说,页面在写完以后马上被访问到的概率比较小,此时 change buffer 的使用效果最好。
- 假设一个业务的更新模式是写入之后马上会做查询,那么即使满足了条件,将更新 先记录在 change buffer,但之后由于马上要访问这个数据页,会立即触发 merge 过程。 随机访问 IO 的次数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change buffer的维护代价。对于这 种业务模式来说,change buffer 反而起到了副作用。
三、策略
1、尽量选择普通索引
2、普通索引和 change buffer 的配合使用,对于数据量大的表的 更新优化还是很明显的。
3、如果所有的更新后面,都马上伴随着对这个记录的查询,那么关闭 change buffer。 而在其他情况下,change buffer 都能提升更新性能。
4、在使用机械硬盘时,change buffer 这个机制的收效是非常显著的。表里的索引,尽量使用普通索引,然后把 change buffer 尽量设置大一点。可以确保“历史数 据”表的数据写入速度。